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护理中的应用

2023-12-06 13:44赵玲玲花雯董晓宁董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牙菌斑牙龈危害

赵玲玲 花雯 董晓宁 董璐

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 266001;2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消毒护理部 266001;3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 266001

口腔正畸是指针对牙齿和口腔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方式的统称〔1-2〕。但在此类治疗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牙齿疼痛、肿胀、松动的不良情况,且由于牙齿错位导致形象和进食问题,这会进一步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患者,其心理负性情绪易导致患者心理和行为配合度降低,增加治疗难度和延长治疗时间〔3-4〕。因此,目前临床会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辅助,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5-6〕。但随着青少年患者思想活跃,跳动幅度较大,内容单一且过度偏向流程化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其基础的治疗需要,因此近年来,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开始逐步形成,该模式能够充分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多方面不足,并能够为青少年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化、标准化的临床护理服务,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儿童疾病领域的治疗当中。本文拟分析探讨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即观察组(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和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各52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12~17岁,平均(14.25±1.36)岁;疾病类型包括牙齿拥挤12例、牙齿排列不齐15例、双颌前突15例、其他类型1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12~18岁,平均(13.98±1.57)岁;牙齿拥挤11例、牙齿排列不齐12例、双颌前突14例、其他类型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2~18岁;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正畸;③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②牙周炎活动期患者;③合并结核病、血液病以及严重营养不良者;④牙齿先天畸形患者;⑤临近3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就诊当天对其进行常规牙齿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患者符合相关治疗标准,开始口腔正畸治疗,治疗完成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生活注意事项,同时仔细检查患者牙周情况,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在此基础上,遵循医嘱予以相应的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执行口头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知识、健康防护知识,同时发放健康手册,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完成后的常规用药,并开展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 w,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组建健康教育团队,团队由专科护士、主治医生共同组成,团队队长由护士长与主管医师共同担任。同时,对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危害事件进行系统分类,即抗拒行为:拒绝配合、拒绝用药等,对以上行为施行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告知患者此类不良危害行为易引发的严重后果,如治疗效果受限、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难度增加及风险事件发生率高等,在此基础上加以相关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正面引导,具体包括:①强化心理干预:首先由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当前情绪状态,并通过日常观察,详细记录患者存在的不良危害行为,并以此为根据,优化心理护理流程,制定适合患者自身的心理干预方案;②加强环境管理:改善患者诊疗环境,播放轻缓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严禁室内摆放危险物品,如剪刀、日常工具等;③组建护患共同体:允许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但此阶段需严格要求二者共同完成相应的护理内容,严禁患者家属自行开展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流程,患者家属从旁协助,稳定患者紧张情绪,提升患者个人认知。见图1。

图1 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健康教育思维导图

1.3 观察指标

1.3.1心理健康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MMHI-60)〔7〕将两组青少年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情绪状态(偏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共24个条目)、强迫症状(6个条目)、人际关系(敌对、关系敏感、交往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共24个条目)、心理平衡(共6个条目)4个方面,共60个条目,分值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存在的心理问题越为严重。该问卷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96 1~0.896 0。

1.3.2牙菌斑和牙龈指数 通过复诊观察或跟踪随访,利用相关医疗检测手段,将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不同时间段(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进行检测统计,分值为0~3分,评分标准为0分:经检测未发现菌斑形成,且无其他不良情况;1分:牙龈边缘存在部分菌斑,但肉眼无法可见,且伴有牙龈水肿;2分:肉眼可视少量菌斑,且伴有水肿与出血情况;3分:肉眼可视大量菌斑,伴有自发性出血倾向与明显溃疡面。将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并进行对比。

1.3.3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 采用自制记录表,将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因患者不良行为而引发的托槽脱落、黏膜损伤等风险危害事件进行统计记录,通过计算将其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比较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因不良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牙菌斑和牙龈指数比较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均有所降低,但相对来看,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牙菌斑和牙龈指数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行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开始逐年攀升〔8-9〕。相关临床研究调查显示〔10〕:我国平均每年约有8 40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时至今日,全国约有1.01亿青少年维持口腔正畸治疗,且有专业学者推测〔11-12〕,在未来10年内,该项数据可能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由此可见,一种科学高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其中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本项结果与张培苗等〔13〕的研究相吻合,这充分说明了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相比,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在于,该模式能够充分结合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对存在不良危害行为的青少年患者进行强化心理引导,提升患者对健康、疾病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多层面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与此同时,该模式还能够通过组建护患共同体〔14-16〕,显著增强青少年患者的依从性,促使其能够高度配合相关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提升治疗效率,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的理想目的。本次研究的第二项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均有所降低,但相对来看,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牙菌斑和牙龈指数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具备统计意义,能够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该项结果与王世华等〔17〕研究相一致。而结合白一秀等〔18〕的研究发现,其关于不凉为好时间预防方面的研究成效,与本次研究的第三项结果发现: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因不良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由此可见,该教育模式能够通过环境管理、移除室内危险物品等一系列看护手段,大幅度降低该类型患者的不良危害行为,从而有效减少风险危害事件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针对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降低其牙菌斑和牙龈指数,与此同时,有效减少因不良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危害事件发生概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牙菌斑牙龈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怎样呵护牙龈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