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华 杨光穗 陆顺教 吴建设
摘要:提升热带花卉产业对优化海南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海南热带花卉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热带特色花卉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系统掌握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对产业规模、企业概况、市场行情等进行了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分析,从加大科研力度、加大育种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构建花卉旅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海南省;热带花卉;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S6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74(2023)01-0070-06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ropical
Flower Industry in Hainan Province
Luo Yuanhua1,Yang Guangsui2,Lu Shunjiao2,Wu Jianshe1
(1 Crop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
2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CATAS,Danzhou,Hainan 571737,China)
Abstract:Improvement of tropical flower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ransforming development mode in Haina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tropical flower production scale in Hainan is steadily expanding 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national specialty tropical flower production base. In order to further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ropical flower industry in Hainan,literature consulting and field survey on the scale,company profile and market situation of tropical flower industry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conducted.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breeding,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improving market circulation system,and constructing tourism system of flower.
Key words:Hainan Province;Tropical flower;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广东、福建、上海、北京为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9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花卉生产国[1]。我国热带花卉资源十分丰富,热带花卉产业是典型热带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都市农业。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可以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和海南自贸区(港)的背景下提升热带花卉产业,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笔者对当前海南热带花卉产业优势、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海南省农业气候资源与种质资源优势明显
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并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布局、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2]。海南地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构成,地貌多样,梯级结构明显,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3]。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热,年均温22.5~25.6℃,且冬季无霜冻;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长,除中部山区因云雾较多只有1 750 h左右,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在2 000 h以上,尤其西、南部地区达2 400~2 600 h;干湿季分明,总雨量充沛,是同纬度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 640 mm。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有着“天然大温室”之称,为热带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4]。分布于海南且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报道[5]海南特有野生花卉约有320种,隶属于69科182属,丰富的热带野生花卉资源为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2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2.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据海南省林业局统计,截止2021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89万hm2,各类花卉经营主体总数超过1.03万个,从业人员达6.9万人,产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年销售额近40亿元。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3 hm2以上的花卉企业有292个,部分地区还涌现出一批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企业,如三亚柏盈热带兰花产业有限公司、东方上彩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海南博大兰花科技有限公司等。
海南花卉产业区域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海口、文昌等北部地区重点发展鲜切花(叶、枝)、盆栽观叶植物和优稀乡土观赏苗木;三亚、乐东等南部地区以热带兰花和金钱树等盆栽植物为主;五指山、琼中等中部地区重点发展荫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和珍贵乡土树种等;儋州、东方等西部地区优先发展菊花、沙漠玫瑰等。截止2020年底,海南已有大型花卉产业园区、花卉产业风情小镇、花卉主题公园等23个热带花卉产业重点项目被列入各市县重点推进项目,通过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市场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花卉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6]。
2.2种质资源持续丰富,主导产品不断加强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海南对全省花卉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从国内外广泛收集品种资源,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善的种质资源圃。如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海南省三亚热带兰花种质资源库”,已收集入库了蝴蝶兰、石斛、卡特兰、文心兰等热带兰花种质资源共4 032种,其中原生种2 512种,栽培种1 520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系统开展了三角梅种质资源收集、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等相关研究,已收集保存国内外三角梅品种资源200多个。截止2020年底,海南省三角梅种植面积超过266.7 hm2,年销量达200万盆,约占全省盆花总销量的5%[7]。目前,秋石斛、文心兰、蝴蝶兰等热带兰花,三角梅、金钱树、沙漠玫瑰等盆花盆景品种,以及粗肋草、绿萝、观赏凤梨、散尾葵、鱼尾葵、富贵竹等主导花卉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主导产品不断加强。如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政府的帮助下,乐东金钱树变身“摇钱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 333.3 hm2,年产值达10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金钱树种植基地,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当地百姓由此纷纷走上致富之路。
2.3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近十多年来,海南省政府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出台花卉发展政策,对热带花卉产业各时期发展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划。早在2007年出台了《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加快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花卉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了包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减轻花卉税费负担、改革花卉办证放行制度等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201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花卉产业发展目标及产业布局,即到“十二五”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因地制宜地将全省划分为北部、南部、中部及西部4个花卉产业区,重点发展鲜切花(叶、枝)、盆栽植物、观赏苗木、热带兰花、观叶植物及盆景等。201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省推进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将热带花卉产业作为全省特色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规划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大力推进以三角梅、一品红、蝴蝶兰、龙船花、凤梨、文心兰、菊花等为主的盆花和切花基地,以散尾葵、巴西铁、绿萝、金钱树、发财树、龙血树为主的切叶和盆栽观叶植物基地,及以木棉、凤凰木、大花紫薇、花旗木、风铃木等为主的观赏苗木等基地项目建设;2019年底又出台了《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规划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3.33万hm2、产值200亿元,到2035年种植面积达5.33万hm2、产值500亿元;建成一批花卉基地、产业园、产业小镇、主题公园、交易市场等,最终形成特色鲜明、效益突出、市场影响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也进一步规划了东北部、南部、中部及西部花卉产业区的发展方向。
3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海南热带花卉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热带特色花卉生产基地,但与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产业发展水平与自然气候资源优势极不匹配,特别是还存在以下突出問题和制约因素。
3.1产业规模较小,产业总产值较低
海南花卉产业种植规模较小,缺少“一企一品”特色龙头企业,家庭作坊式生产仍占较大比重,“小而全”现象普遍,难以对市场形成影响力和拥有商品定价权,产业规模提升较慢。2021年我国四大花木主产区——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9.04、13.64、13.54、10.91万hm2,而海南仅为1.89万hm2,远低于前四大产区。与同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云南和福建相比,海南花木总产值也较小,2021年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虽突破60亿元,而同期云南为1 034.2亿元、福建1 164.8亿元。
3.2设施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设施化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海南绝大部分花卉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在进行花卉生产时往往凭借“天然大温室”的优良气候资源“靠天吃饭”,设施化程度低,仍以遮阳网、防虫网、防雨棚等覆盖简易钢管结构大棚栽培为主[8];生产工艺也相对落后,容易受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单位产值较低。海南属中国冬暖区,园艺设施内基本无需使用加温设备,可四季运行,利用效率高,因此在海南发展设施园艺具有节省能源、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9],可低成本实现园艺产品周年不间断供应。
3.3 自主新品种缺乏,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花卉选育种的严重滞后,是制约中国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市场上流行的花卉品种大多是直接从国外引进,对本土花卉的挖掘力度不够,外来花卉“品种退化”、“昙花一现”等现象十分普遍。“十二五”以来,海南虽然加大了花卉育种的投入,但育成的花卉新品种十分有限[1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仍严重缺乏,优良品种被国外“掐脖子”的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海南花卉生产标准也严重缺失,除热带兰花、三角梅等有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外,其他类别极少制定生产标准,企业生产完全是按照出口商的出口标准或自身积累的种植经验来判断,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生产管理较粗放,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11]。
3.4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较高
目前,海南花卉产业相关统计工作相对滞后,花卉市场信息不灵,花卉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不完善。花卉销售渠道也不畅通,除少数企业有相对固定的销售途径外,大部分企业和种植户的产品销售途径不稳定,且销售方式单一。海口、三亚虽建立了专门的花卉销售市场,但总体规模较小,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的花卉交易市场。国内销售的大宗花卉产品仍要通过广州花卉市场批发,出口贸易则基本通过“借道”“贴牌”完成,增加了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销售利润。
3.5融合发展滞后,产业升值空间小
近年来,海南省花卉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个性化差异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花卉文旅园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其他文旅要素缺乏,尚未形成完整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12]。二是热带花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虽“遍地开花”,但文旅产品体系不健全,与花卉生产、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联动性不足,且缺乏本土花文化内涵特色产品,花卉旅游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难以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13]。三是花卉文旅产品缺少创新性和独特性,很多项目“千篇一律”,与特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结合度不够,游客个性化参与度较低,体验感不足。
4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建议
推进海南关于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需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优化花卉区域产业布局,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瓶颈问题,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促进海南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让花卉产业真正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点。
4.1加大科研力度,构建花卉科技创新体系
充分整合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及生产企业等的科研力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花卉龙头企业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打造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认真梳理当前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现状,找准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提高花卉科研项目的立项比例,持续加大对花卉科研的扶持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研究型、管理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推进“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14],扩大花卉科技服务力度;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培养企业技术人才和乡土技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产学研、育繁推”相结合的花卉创新体系与人才队伍,切实提升花卉科研实力。
4.2加大育种投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产业兴旺,种业先行。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海南花卉产品优势产区的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建设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二是依托有基础的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进一步建设各类专业化种质资源保存圃、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和驯化基地,为花卉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物质资源支撑。三是要加强资源评价鉴选、种质创新及良种繁育等工作,并建设功能完备的种苗繁育基地,构建良种种苗工厂化繁育体系,加快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升核心品种的竞争力。
4.3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专业化水平
充分利用海南自然气候资源优势,遵循“合理布局”“适地适花”的原则[15],从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原则出发,规划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点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一是要在空间布局上,进一步构建和提升核心产业区。二是要根据各核心产业区主导的优势产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实现规模生产。三是要提升专业化水平,树立“琼花”品牌形象,实施如海口切叶、儋州红掌、东方石斛、三亚蝴蝶兰、乐东金钱树等“地理标识”战略,提高公众对海南花卉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11]。
4.4健全市场流通体系,促进物流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契机,整合现有花卉市场资源,主打热带花卉苗木品牌,面向“一帶一路”国家,尽快建立集现货交易、电子拍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国际花卉交易市场、物流中心一级区域性花卉专业市场,完善鲜花冷链物流系统[16]。同时,因市场需求多样,销售模式多元,要积极培育特色热带花卉网络销售品牌,抓好“花卉+互联网”销售形式[17],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线上与线下交易相结合的花卉销售网络。
4.5构建花卉旅游体系,促进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南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及热带花卉文化,大力发展热带花卉文旅产业,促进花卉产业成为振兴乡村的新兴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一是要充分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牌优势,将花卉产品赋予文化内涵,把花文化从文化角度上升为产业形态[18],充分将花卉产业与全域旅游、景观休闲、科普观光、生态度假、主题游乐、产业博览、森林康养、美丽花乡等融合发展[19]。二是要花卉赋能“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加强花卉主题创意设计,重点打造以花卉为主题的各类“鲜花小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积极挖掘与乡村特色风貌融为一体的“一村一品”花卉种植,并打造乡村“花海”、“花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三是要积极开展花事活动,扩大三亚国际兰花博览会、海南迎春花卉节等重大花事活动的影响力,提升海南花卉品牌价值。四是要普及花卉基础知识,促进花卉文化体系的构建;深入挖掘热带花卉植物内涵,提升花卉产品延伸价值,加强以花卉为原料的产品开发[20];注重民风民俗与花卉个性化互动体验的设计,满足个性化旅游需求。
参考文献:
[1]何金儒,王佳,程堂仁,等.产业联盟助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为例[J]. 现代园艺,2022,45(24):39-42.
[2]胡杰,戴声佩,李茂芬.华南热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数据库构建与集成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9,19(6):103-110.
[3]徐蕾,要文倩,纪红兵,等.海南省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调查、化學组分的测定及筛选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1,29(1):99-108.
[4]周文,孙君梅,刘贤词.海南热带花卉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20(17):44-47.
[5]秦新生,钟云芳,宋希强,邢福武.海南特有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利用[J].中国园林,2011,27(7):72-78.
[6]张玉荣.关键词:热带资源 建成全国最大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J].小康,2018(11):48-49.
[7]妍然.发挥优势壮大基础——海南做好三角梅产业新文章[J].中国花卉园艺,2020,(Z1):22-23.
[8]田丽波,商桑,张燕,等.海南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4):91-95.
[9]党选民,刘昭华,杨衍,等.海南发展设施园艺的现状及适宜类型探讨[J].长江蔬菜,2007(12):4-6.
[10]熊安静,陈放.花卉产业:海南“美丽经济”大蛋糕[J].今日海南,2017(6):40-42.
[11]古洁.促进海南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开放导报,2018(2):96-100.
[12]莫春仁.基于农业与旅游融合视角的海南热带花卉园区发展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81-83.
[13]李思,李慧婷,徐诗涛,等.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刍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81-87.
[14]谢光明,李秀梅,刘进平.海南发展观赏石斛的优势与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4):43-46.
[15]吴宏宇.海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1(20):68-69.
[16]范明水,蔡文举.“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的新商机[J].农业经济,2017(9):132-134.
[17]杨明珊,陆继亮,魏国震,等.云南现代花卉产业的优势和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3):14-21.
[18]谯德惠.花文化的注入使花卉产业更具活力[J].中国花卉园艺,2015(19):15-17.
[19]昌秋霞,李霖明,张哲,等.海南热带花卉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与对策[J].热带林业,2022,50(1):58-67.
[20]李博奕,刘柯,方超.热带花卉植物图形符号开发及衍生应用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2):123-125.
(责任编辑: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