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林 刘美驿
[摘 要]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与根脉,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意涵,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建党理论一系列论述的创新性发展,历史性地破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政党内部纯洁性、先进性建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政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难题。伟大建党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 D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3)05—0037—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术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全局性研究,如将伟大建党精神放在其孕育、形成、发展过程中来分析[2];二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范畴和基本内涵的研究,从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理论和实践去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范畴[3]以及从中华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探究其基本内涵;三是从方法论角度进行研究,从认知、情感、行动上共同发力,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本文重点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历史性突破以及时代性价值拓展,以期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建党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思想建党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解答了如何建党、怎样建党的重大理论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整合思想建党理论的感性与理性、政治特性与价值特性、外在表现和内在需求,创新性地赋予其中国式的精神内涵,在学习借鉴与突破的过程中形成伟大建党精神。
(一)理论源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建党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特质、群众性和阶级觉悟的论述,内含着思想建党的内涵和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构筑建党原理时主要就是要解决无产阶级要不要建立政党和如何建立自己的政党这两个问题。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的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进行的、具有独立性的运动。”[5]他们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本主义的旧世界,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担负使命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政党纲领和理论,才能指明工人运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基本手段和前景规划。其次,无产阶级政党要培养严密科学的群众组织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总结提出,工人阶级要想取得胜利,“一切都依赖于发展和凝聚工人阶级力量的机构是否成熟”[6],并初步确立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要放在向群众宣传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上,并促使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最后,恩格斯谈到,当工人之外的其他阶级加入工人政党时,“首先要他们把一切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偏见都排除在外,必须毫无保留地把握无产阶级的世界观”[7]。“不带入思想残余”“掌握世界观”,意味着促成党员与旧思想决裂、向新思想学习的思想建设,是党员阶级觉悟确立的基础,阶级觉悟的生成有赖于思想建设。
列宁关于思想建党的理论丰富了思想建党的内容体系。十月革命前,俄国改良派宣称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已经过时,无法指导俄国工人运动,应选择对其进行“修正”的伯恩斯坦主义,走改良之路。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一文中对此坚决驳斥,清晰指出马克思主義并没有过时,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8]。他主张要向工人群众开展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并且在全俄创办政治报纸,因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独立、政治独立,这是一种坚定而又绝对的责任,是社会主义者的义务”,从而使得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能自觉地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但是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提供一般原理,而各个国家运用时情形各不相同,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和孤立化,不能机械照搬,应创造性地对待。正是创造性对待,使列宁重新阐释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创立了一国革命论,为俄国社会民主党认清革命形势、领导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理论创新:伟大建党精神对思想建党理论的开拓创造
伟大建党精神整合了思想建党理论的理性与感性,凝结其使命意识。“使命”就是坚守远大理想,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在各个历史时期将科学理论、长远目标以及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贯穿其中的精神指南,升华了思想建党理论主体的深厚情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认知的角度阐明了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对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向党员解释群众史观、强调群众是政党的基础、点明脱离群众的弊端等。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在历史进程中整合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初心使命”从思想建党理论中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走来,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中走来。新时代的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汲取并整合了思想建党理论的理性与感性,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精神标识。
伟大建党精神总结了思想建党理论的政治特性与价值特性并升华了其价值标准。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代表,“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9]。在《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列宁也提出,“没有成千上万的觉醒的群众,没有他们群情激昂的英雄气概,没有‘一飞冲天的毅力,要消除专制制度是不可能的”[10]。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说到底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根本利益的逻辑。“对党忠诚”,意为对党的性质、宗旨的忠诚,也指的是对党所作的决定的忠诚。这与思想建党理论中所规定的党的政治特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不负人民”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要与人民群众和衷共济,不求一己私利,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势力、特权阶级,只代表人民群众[1]。这与群众史观具有内在协调性。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深刻凝结了思想建党理论中关于党的政治特性和关于对人民的奉献精神,升华成新时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标杆。这是在思想建党理论原有政治特性和价值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赋予其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归纳了思想建党理论的外在表现机制与内在需求,开拓了其内在价值维度。恩格斯指出:“真理既存在于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于科学的长期历史中,而科学则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比一步高。”[11]恩格斯关于真理的探究与论述表明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绝对不会停滞不前,对真理的把握也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的,而真理就是不同时代的政党都统一坚守的理想信念。对此,列宁指出,“如果没有革命学说,我们就无法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政党。革命的学说把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集中在一起,他们可以从革命的理论中获得所有的信仰,他们能够把革命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坚持这一最基本的理解能力被人们视为正确的学说”[12]161。伟大建党精神中囊括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昭示了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思想建党理论中对外要坚守真理,对内要坚守理想的思想精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表现,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了内在思想价值。
二、历史性破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难题和矛盾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思想建党理论中符合中国政党实际的理论为基础,解决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党难题,找到并生成了适用于中国特殊国情、能够引导中国政党愈发向好的精神体系。
(一)突破建党论域的内部隐患,寻求建党理论和中国实际的耦合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建党理论的阐释都强调政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问题。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执政党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列宁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官僚作风和不良分子渗透到党中,这两种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先进性”。同时他提出,要精简机构和会议,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延长党员预备期和“清党”等途径,对党进行净化。清党主要根据群众意见,把“撒谎者,官僚主义者,不忠者,摇摆不定的人……从党里把孟什维克赶走”[13]。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没有接受过理论教育的劳动者无法辨别理论的科学本质,容易被歪风邪气迷惑,使工人运动受挫。他们强调,对工人进行教育是革命的先决条件,否则“工人总是会在战斗后的第二天就会受到法夫尔和皮阿之流的愚弄”[14]。
马克思与列宁都认为,政党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制度管理来保持其纯洁性,以提高工人群众分辨错误思潮的能力,同时为政黨内部的组织关系肃清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在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要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建党理论中所涉及的政党建设方面,还要考虑中国面临的具体实际,比如,如何在农民占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立政党?如何看待不同的主义?我们党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建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的耦合性,在总结运用耦合性的基础上,汇聚成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精神体系。一是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党理论的内在联系,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汇聚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的理想与努力,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境界,都是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弘扬者”[15]。譬如,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与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所秉持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不谋而合;再譬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忠诚诚信观念。二是找到中国具体实际与建党理论的共性,再根据中国具体实际的个性凝结成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为救亡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的必然结果,而伟大建党精神则是在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在生成过程中融合了建党理论的一般性原理,即适用于中国实际的部分,同时又突破建党理论的论域,找到了适用于中国特殊国情的政党理论和精神体系。
(二)揭秘处理政党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问题,总结担当政党使命的应对策略
马克思与列宁认为,群众是政党的根基,脱离群众是非常危险的。这从认知角度阐明群众对政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群众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理性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发展史[16]。这一表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群众性的定义,将群众具象化为人民群众,总结出在不同时期,不同政党依靠的都是群众,群众的支持对于政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密切联系群众可以促进政党葆有政治上的活力和应对挑战的底气。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应立足工农群众主客观实际,通过激情感召、理论引导、实践带动等多种方式广泛动员群众,从而帮助无产阶级政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储备。其次是能够不断优化政党的领导体系,在道义上和政治上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欧洲各国的现实情况,不断更好地进行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良性互动的实践。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观点,他强调要选拔并用好专门的宣传员来负责党的群众工作,从而使政党内部有层次地更新换代,获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最后是助力提高政党内部的领导能力,推动领导事业走向成功。列宁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力量,因为“唯有一个有组织性的党派,才能进行广泛的宣传,才能给群众以正确的指引”[12]154。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在厘清政党先进程度与依靠群众程度的关系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总结出建党理论指导下政党使命的应对策略之一就是构筑伟大建党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在深刻体会政党先进性与群众性关系问题上作出的精神回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7]使命担当的实质就是将党的先进思想理念和伟大目标付诸实践并实现的过程。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能否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是一个党能否获得如此多胜利的主要原因。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才能凝聚起强大的物质力量、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时刻提醒自身保持自身性质和宗旨,坚持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三)破解政党利益与自我利益的选择难题,树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批判英国宪章派领导人琼斯以复活英国工人宪章运动为名独揽领导权、人为制造运动高潮的做法,指出这不仅难以使他真正争取民众支持,也会招致党内民主力量的反对。对琼斯的批判说明马克思认识到政党与党员之间、党员之间、群众与党员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异,并提出处理政党利益分歧的原则为:党员吸纳群众利益诉求,平衡自身与其他党员的利益,代表运动整体利益。执政党掌握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后,党员干部面对比革命时期更多的利益引诱与物质进攻,不断拷问自我:政党利益与个人利益该如何选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共产党都代表的是群众的利益。”[18]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破解政党利益与自我利益的应对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共产党人为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怀,为无产阶级政党处理集体利益与自我利益的关系确立实践原则。这一论述阐明了政党、人民与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没有人民利益之外的利益,共产党员追求人民利益最大化并愿为此牺牲个人的一切。共产党人舍己利他的价值追求超越了政党利益与党员利益之争的世俗性,开辟了政党利益协调的价值维度。李普塞特指出:“政治合法性主要指政治体系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19]这一合法性对社会公正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为人民支持、拥护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道德基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是有效整合社会利益,最大限度地解决社会冲突,为全体人民谋取利益,促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这一价值追求破解了政党利益与自我利益的选择难题,超出了西方某些阶级和阶层的狭隘利益,尽其所能为人民谋福利,为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扩大新的执政资源提供了可能。
三、创造性凝聚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建设要求中,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主动和实践自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个方面的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认知、价值与信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同等富裕,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20]。目前我国脱贫攻坚虽已取得全面胜利,但同时,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新的、更为复杂的考验。在实践过程中,毫不意外会面临各种困境,只有高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旗帜,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重重困境,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精神基础,扫清障碍。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认知指引、价值引领,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信仰支撑。一是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体,指挥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政治效能和经济效能,刺激市场更好地散发主体活力,从而促进市场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市场主体有序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二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将共同富裕推向中国人民未来的征途中充分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唯有在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指引下,我们党才更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各种未知和挑战,才能带领全体人民从小康迈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为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信心凭证
破解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实要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文明的和谐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强调“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做好,才能使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提升,全国各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时得到提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更加顺利前行”[21]186-187。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增强人民的真理自信、道德自信与文化自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和常态化;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昭示着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現代化道路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激活不同领域和各类主体的内生活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物质文明发展总体格局;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提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社会达成只有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目标;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决心,在奋斗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及时性、时代性和有效性,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深化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认知理解,为实现人民群众更丰厚的美好物质生活奠定思想基础。
(三)为推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注入共同的精神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塑造着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坚定理想信念,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展陈着中国共产党成功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精神演进史,也是培育推动新时代持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动力的精神土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谋划、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应对全球危机注入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和平发展,就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用自己的发展来推动并维护世界和平。”[21]16第一,统筹兼顾国内与国外的环境形势。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实际的深刻把握。如今,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厘清国内外客观形势、作好整体谋划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撑。第二,驱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国际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建设事业,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验。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发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主动担责、不忘初心的政治自觉,在国际浪潮中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为世界各国建言献策。第三,激发攻坚克难、守护和平发展的勇气。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局部动荡状态,霸权主义抬头、冷战思维回潮,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对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众多挑战。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一起攻坚克难的集体回忆,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不怕困难、勇于突破困难,坚定不移地成为和平发展道路的遵循者和推动者。第四,理性应对和平危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侧面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未来,中国共产党必定坚守初心和使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2] 章忠民,孟恩恩.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2(1):1-14.
[3] 韩洪泉.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22,30(2):46-54.
[4] 蒲清平,何丽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2022,28(1):12-2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3.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10] 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52.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2.
[12]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2.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49.
[15]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83.
[16] 周湘寧,吕增奎.党的百年群众路线的丰富意蕴、历史生成、基本经验考察[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2):59-65.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23-524.
[1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19] 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55.
[20] 燕连福,王亚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基本遵循与发展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22,42(1):1-9.
[2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徐 辛
*本文系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嬗变研究”(项目编号:SC21ZDYZ0)、西南石油大学202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YZX202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7-05
作者简介:李学林,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刘美驿,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