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优势

2023-12-05 09:06杨伟宏衣鸿飞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杨伟宏 衣鸿飞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展现的坚守初心使命、领导坚强有力、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兼顾效率和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特征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百余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前进,一步一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 政党优势

[中图分类号] D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3)05—0025—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的主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系列现代化建设问题,“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2]。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它不仅为中国带来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而且也为中国克服了一系列挑战和困境。随着世界现代化的推进,各国根据自身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和实际情况,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模式,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文明观。然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遵循自己独特的发展逻辑。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积极汲取先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智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契合了全人类对现代化的共同追求,为世界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坚守初心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2]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所有目标的关键因素。若非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将无法实现。多年前,中国借鉴西方的技术、文化和制度,努力寻求一条拯救国家和人民的道路;而现在,世界开始学习中国的技术、文化和制度,研究中国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之治”的密码,以期找到一条能够解决自身困境的道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艰辛与挫折,但无数仁人志士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持追求拯救民族免于灭亡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带来了希望和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始终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目标。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携手共进,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使中华大地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生机,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治国理政思想的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和国家事业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略支柱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榜样作用,培养出一支拥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作为一个拥有强大领导能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人类的历史中,“救世方案”和“未来设想”都曾经存在,但它们的理论设计往往会引起质疑或者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得到验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思维方式,它把人类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描绘得淋漓尽致,把这些客观规律视为人类的根本准则,同时也把人的本质作为重要的思考标准,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虽然“乌托邦”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共产主义的理念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行动。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坚定地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并将其转化为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勇敢地追求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既来自现实,又超越现实,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激励我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以此来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都努力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苏联的解体主要是由于一些共产党员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导致党内思想混乱。否定斯大林的政策,为苏联亡党亡国的命运开启了一扇大门。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对列宁、十月革命的否定,再到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否定,“整个苏共和苏联的历史除了‘罪恶还是‘罪恶,苏共的党心,苏联的民心被彻底搞乱了”[3]。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的人道主义改革,虽然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支持,却使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严重损害了苏共的统治地位,并引发了一场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给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戈尔巴乔夫在担任苏共中央书记期间,极力反对共产主义,认为它只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无法实现。他提出的新思想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政治体制,转而追求民主、人权的社会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叶利钦的西化改革引发了西方敌对势力的强烈反响。他们利用这种改革来推翻苏联的共产主义,使苏联的思想信仰受到严重的冲击,最终导致苏联的瓦解。由此可见,若没有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将无法取得伟大的胜利,也无法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深化改革开放,更无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加强使命型政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自身的先锋队性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要求党员干部始终站在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基础保障,也是其使命所在。早在一百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实现人民的统治以及使人民获得经济上的幸福,我们必须努力奋斗。”[4]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更多地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而政党的存在更加依赖于特定阶层和集团。这种情况导致长期的政治纷争,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其崇高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受任何特定阶层或集团的影响,致力于为全体人民谋取最大福祉。秉持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坚定不移地践行人民、民族和人类的共同愿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领导坚强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2]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为人民服务,并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这一理念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党的发展,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纪律制度,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型政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以十几亿人口为基础,不仅展示出中国的独特性,更显示出其巨大的潜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一片贫穷落后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迈向一条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发展之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更是人民的共同选择。它的坚强领导力量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共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党的坚强领导使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形成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充分展示出我们拥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党的政治领导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人民长远利益、体现人民整体利益的关键,它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共同创造,使全体人民既成为实践主体,又成为价值主体。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这种理想。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前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动摇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思想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信心决心,发扬斗争精神,战胜一切风险和艰难险阻。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西方观念被重新定义并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要正确理解这些观念,就必须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审视,以免受到误解,甚至走向歧途。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当努力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提升思维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自觉抵御不良思潮侵袭,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抗拒外来不良思潮,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力,让党的思想成果惠及全体公民,让党的主张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中国共产党以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起全民共同参与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敢挑战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遵守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领导依靠民主集中原则。通过这种原则,不仅可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还能有效促进各方利益,激发其积极性,使党的组织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按照规定的步骤有序运作。党的领导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为了增强全体党员的责任感,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权限,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每一名党员都要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地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非易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前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党始终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勇敢地应对各种风险。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内核,我们党才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断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激发出所有活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制定科学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2]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迎接严峻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正在以历史自主的精神和勇气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逐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简单套用西方理论和模式,也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而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得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新路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将这一思想武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動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而且还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见解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构想,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新发展理念等。这些理念和构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高度的智慧水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它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探索未知、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勇于担当,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指引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一次变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以其精湛的思维技巧和先进的科学视角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把它应用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他强调,中国正在迈向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时期,而非仅仅照搬马克思主义。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必不可少。基于对科学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我国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捍卫党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协作、勇敢奋斗、不断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以及持续提升其理论素养,以此来构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为实施党的政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7]。现代化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而且关乎国际秩序和大国地位。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长远眼光,把握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统筹谋划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居安思危,坚决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确保国家安全和稳定。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我们必须从长远来看待问题,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考虑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我们在设计目标时体现战略思维。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此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不仅体现了战略思维,也是积极应对当今时代的风险和挑战的表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战略思维来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深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提供强大支持。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各种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领导力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党组织必须积极担负起领导角色,并且要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与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策略,避免重复犯错,以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秉持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以创造出新的辉煌业绩。中国共产党应当全面考虑、综合制定、长期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并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经验和技术,以确保中国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稳定和改革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8]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国家的改革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可能会阻碍其实现现代化,使其陷入困境,难以解脱。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则能够恰当地处理这种矛盾,成功化解其中的难题,并将其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实现改革与稳定的双赢。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探索,以确保国家的独立性、开放性以及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可行性。

四、兼顾效率和公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2]中国式现代化既注重效率又关注公平,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地区差异显著、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的权利,让每一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为此,我们要深化体制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还要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优秀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和创新,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人们的自由得到实现,社会的阶级差距也被彻底消除,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式现代化既注重效率又关注公平,旨在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统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以兼顾效率和公平为价值指向,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公平的重要性,否则将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为此,我们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如精准扶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以确保所有人能够平等地享受到现代化成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尊重和保障其权利,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让每个人都能从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必须加强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消除城乡间的不平等并且不断减小贫富差距。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改善教育、医疗、养老条件等。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人民拥有更美好的蓝天和碧海。通过加強法治建设,坚决惩戒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唯有将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与持久活力。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大国试图用资本主义模式改造他国,这是极其危险的。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和挑战,都不动摇信心和决心。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并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价值。只有通过合理的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使人民获得应有的尊严和权利,才能够真正达到全民共享繁荣的目标。

我们必须认识到,效率和公平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概念,二者可以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能单纯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益或公平,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利益。我们必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达到最优效果。为此,必须大力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鼓励全体人民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应该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形势。其次,强调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必须始终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防止贫富分化加剧、阶层固化等,加大扶贫济困的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主体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9],“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价值的本质,即“价值首先而且根本上是人的存在”[10]。道路的意义在于它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途径,而且每一条道路的价值取决于其所提供的资源,从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水平,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但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始终是不可动摇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所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才能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以人民为中心”旨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发展目标,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從中受益。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中国共产党深入把握新形势的特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满足人民的根本需求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努力构建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使每个公民都能享有获得幸福和安全的权利。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思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汲取历史的智慧来推动进步。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需要激发全体公民的创造性思维,激活所有正能量,凝聚所有能够凝聚的力量,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何改革和创新都难以成功。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我们必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回应他们的需求和关切,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贴近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2]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与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强调经济的进步,但它们的最终目标却不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在19世纪对资本主义的不公正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指出,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结构使得人们陷入了异化,而且这种迅猛的发展也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使所有人都能够实现小康梦想;积极倡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鼓舞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优质教育服务。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信心,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英雄,他们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团结一致、携手共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满足、幸福和安全,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全体公民的全面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人民利益贯穿其中,将人民的期望与现代化目标紧密结合,实现了全面的社会发展,使人民不仅成为发展的主体,而且“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11]。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一方面,我们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城市品质和农村文明,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让人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注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让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们党还始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格局,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状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丰富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走上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运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不足,生态环保任重而道远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艰巨努力,进行不懈奋斗。如果缺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遇到问题绕着走或退避三舍,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也难以得到实施。因此,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勇于直面问题、攻坚克难,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胜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2]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N].人民日报,2023-03-16(1).

[3] 戈尔巴乔夫,池田大作.20世纪的精神教训[M].孙立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4.

[4]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7.

[7]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1).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3.

[9] 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J].求是,2022(20):6.

[10]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责任编辑:徐 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调查研究论考”(项目编号:20JJD710015)的相关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2-02

作者简介:杨伟宏,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衣鸿飞,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