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复习反思

2023-12-05 09:08:45李晓莉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三复习三新教学思路

李晓莉

摘   要:“三新”的实施既加强了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又降低了刷题的收益。因此高三复习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如此可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三新”背景;高三复习;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9-0044-03

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吹响了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新教材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空间涉及领域广,这让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新高考题型、模式还需继续摸索,这些都无疑给2023年的备考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在复习中发现,在发现中纠偏。在一轮复习中,笔者主要采用紧扣教材,梳理知识脉络的方法,即根据自己的认识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关知识,这在夯实基础知识方面虽很有效,但学生对其的理解却不够深刻,且知识掌握得支离破碎,对历史事件的联系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此笔者认真反思后认为只有调整教学的基本思路,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一、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过去的复习课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依靠的是课上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学生练教师批改的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教学目标模糊繁杂,与实际教学内容相脱节,且教学活动设计呈散落点线式,缺乏有逻辑的整体把握。那么如何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接受,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在复习课上,教师应坚持素养立意,明确教学目标,打乱课时安排体系,提炼课魂,以构建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明清时期的时空坐标轴。通过亲自制作时间轴,学生对明清这段历史会先有一个时空定位,然后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段内再对发生的历史现象进行唯物辩证思考。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梳理出三个领域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哪些是在继承传统,哪些体现出新变化?最后引导学生从史实中归纳各领域的基本特征,并阐释自己的理由。这样的问题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的罗列,需要学生用更高级的思维形式去整理、组织、表达才能正确解答。

学生发现,遵循历史教学的逻辑线索,自主搭建知识结构,能对明清时期的整体历史体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零散的知识也更加系统化。同时对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现代中国如何使民族复兴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历史叙事与问题链相结合,激活学生的思维

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有人说好的历史课是讲出来的。的确,教师简洁、严密、科学的历史叙事不但能还原历史事件的场景,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历史叙事中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可是,这种做法经常被认为是“一言堂、满堂灌”,被误解为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即教师是单向灌输,学生是被动接受,不能有效参与学习活动。对此笔者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问题链1:工业革命为什么能发生?(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时代)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空间)工业革命的发生本质上说明了什么?(唯物史观)

通过这组问题链,让学生理解、认识工业革命是时代合力的综合产物。

问题链2: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何联系?工业革命的进程有何具体表现?推动工业革命进程的原动力是什么?从文明视角分析工业革命进程的内涵?

这组问题链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进程的实质是文明演进的历程。

问题链3:工业革命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这组问题链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人与世界的改变。

问题链4:如果让你给工业革命下一个定义,请用一句话概括。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是由一台机器开启的一个新时代。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组问题链既给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大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

没有小组活动,没有肢体语言上的互动,在教师抛出一个个问题链后,学生的深层思维就开启了,这谁又能说只是被动接受呢?更何况教师想要高效课堂,就必须在准确把握历史学科内涵的前提下,逻辑更加严密,启迪更有借鉴。这背后彰显的是教师对历史的认知和解释,也是给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一个良好示范。

三、善用教材图片,培养逻辑思维

统编教材中穿插了大量图片,包括历史人物图、情节图、历史地图、遗址遗迹图等。图片作为文字之外最重要的教材组成部分,不仅使知识更加直观具象,而且还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方面有独到的优势。比如观察明清疆域图,可以印证历史解释功能:明清时期初步奠定中国版图,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运用漫画、海报图片教学时,教师要对图片真伪进行辨析,并区分其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判断作者的立场和意图,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践行求真求实的原则。

教材内容多,知识面广,那么怎样才能从纷繁芜杂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中读出历史智慧呢?这时教师可利用图片教学,将看似零散的历史碎片重新拼接,建构成有意义的互相关联的历史,由此可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时,教师可出示“五四运动”浮雕图片、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日本投降图片、开国大典图片等,然后提问学生:“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实际是在考查学生从图片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的能力;考查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简要说就是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實证三大素养的考查。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需要学生真正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把五四运动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建构历史解释,才能得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为中共诞生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民主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以上四个历史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条线索的四个关键节点。将图片具象化,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寻找史实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运用已有知识组织答案,合理建构,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了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新”背景下,历史备考遇到的问题很多,但挑战与机会并存。对此教师要主动适应,更新教学理念,磨砺教学对策,适应学情,以找到更好的复习之路。

【责任编辑 韩梁彦】

猜你喜欢
高三复习三新教学思路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48:05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55:13
PBL教学模式思路设计与教学价值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17:47:05
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0:08:01
纵览之“三新”
旅游纵览(2016年4期)2016-03-29 11:07:47
纵览之“三新”
旅游纵览(2016年4期)2016-03-29 11: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