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健康指导配合心脏康复运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健康行为、心功能的影响

2023-12-05 01:24王丽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心脏病组间心功能

王丽娜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滨州 256600)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持续高血压使心脏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功能受损的疾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多与血压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关[1]。 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配合相应的心脏康复运动,以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心脏功能损伤,使其在躯体、生理、社会功能方面均达到良好状态[2]。然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过大、体力活动缺乏等均是其危险因素,且患者在长期用药、疾病影响下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心功能康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健康管理,以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减轻危险因素的不良影响。 认知行为理论可通过改变信念或思维、行为,转变个体的不良认知,减轻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2月—2022 年12 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配合心脏康复运动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9例;年龄62~79 岁,平均年龄(70.32±4.11)岁;高血压病程3~18 年, 平均病程(10.76±2.34) 年; 体质指数20.8~28.6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91±1.57)kg/m2;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7 例,高中/专科20 例,本科及以上15例。 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8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9.88±4.32)岁;高血压病程2~17 年,平均病程(11.05±2.71)年;体质指数20.1~29.2 kg/m2,平均体质指数(26.13±1.80)kg/m2;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6例,高中/专科22 例,本科及以上14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4]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为II 级;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沟通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心脏康复运动。 (1)运动方案。 采用6 min 步行试验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 结合其年龄、体重、运动兴趣等制定有氧运动处方;运动方式有步行、八段锦、步行、瑜伽等。 以靶心率、Borg 呼吸困难指数、心率等指标控制运动强度,推荐Borg 指数1~2级;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在最大心率的40%~55%为低强度,56%~75%为中等强度,75%以上为高强度。 运动过程包括热身、 运动、 放松三个部分,共40~60 min/次,1 次/d,每周运动不少于4 次。 (2)注意事项。于餐后1 h 进行运动,运动期间注意监测心率,一旦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胸痛等异常应立即停止,如症状未缓解及时就医。(3)运动指导。向患者发放运动手册,为其讲解心脏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家属日常监督患者运动,每月1 次电话随访,提供远程健康指导。持续干预3 个月。

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配合心脏康复运动。其中,心脏康复运动同对照组,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具体如下:(1)建立信任。在进行心脏康复运动前与患者开展一对一沟通,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如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等;责任护士先微笑介绍自己,之后以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解心脏康复运动知识,如运动目的、意义、过程等,讲解完成后鼓励患者提问,并认真回答。 (2)行为转变影响因素分析。用语言逐步引导患者表达心理诉求,根据谈话分析其康复信念、健康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焦虑抑郁情绪、认知缺乏或错误认知是主要影响因素,可采用假设、举例等方法耐心解释以上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3)认知重塑。邀请心理咨询师通过语言暗示、同理心安慰、动机式访谈等方法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每周进行1 次疾病健康讲座,以视频、PPT 等方式进行知识普及,配合一对一知识讲解,在强化宣教的同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4)行为巩固。 创建微信交流群,责任护士每周固定时间推送有关知识,每周1 次护患在线交流,持续40~60 min,一一解答患者问题;针对行为转变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视频访视提供针对性帮助;嘱患者完成居家康复日记,要求患者及家属记录每日饮食、运动、用药情况,每周1 拍照上传群内, 护士则依次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持续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健康行为:干预前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5]对患者进行评估,总计52 个条目,包括饮食、睡眠、情绪、情绪管理等方面,应用Likert 4级评分法计分,评分范围52~208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行为越健康。 (2)负性情绪: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患者进行评估, 各100 分,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3)心功能:干预前后,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HPLP-Ⅱ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PLP-Ⅱ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HPLP-Ⅱ评分比较[(),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139.93±17.53 141.02±18.18 0.280 0.780 191.14±12.70 174.30±14.28 5.711 0.000 15.331 9.330 0.000 0.000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分]

组别SAS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146_1866_1806_1895_1840.pngSDS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59.22±4.29 60.33±5.18 1.070 0.288 40.31±5.22 46.29±4.54 5.602 0.000 62.20±5.76 64.41±6.65 1.628 0.107 44.54±5.47 52.34±6.21 6.108 0.000

2.3 两组心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比较()

组别LVEF(%)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146_1077_2657_1107_2691.pngLVEDD(mm)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146_1661_2653_1690_2687.pngLVESD(mm)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42.31±4.76 41.82±5.25 0.448 0.655 54.40±4.39 47.48±4.12 7.449 0.000 62.64±5.80 61.59±4.13 0.879 0.382 51.72±4.47 57.21±5.87 4.822 0.000 56.72±4.80 57.10±5.35 0.342 0.734 43.33±5.17 49.16±5.89 4.821 0.000

3 讨 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如不及时控制,长期高血压可累及心脏,引起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使左心室肥厚或扩大,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8]。 目前,高血压性心脏病尚无治愈方法,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而为进一步促进心功能康复,多在治疗同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

心脏康复是心脏病康复管理的重要部分,以运动为核心,通过评价患者耐力结合其喜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能满足患者的心脏康复需求[9]。心脏康复运动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提高心排出量,从而改善左室结构,加快心功能恢复。长期有氧运动还能促进外周血管扩张,加快脂肪消耗,促进血压下降,利于心脏康复。 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多年龄偏大,普遍存在认知不足或错误的情况,健康信念薄弱,加之长期患病精神压力较大,更易滋生负面情绪,影响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HPLP-Ⅱ评分、LVEF 均高于对照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 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配合心脏康复运动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能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利于心功能改善。 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是通过系统化、 科学化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或转变个体认知,保障疾病康复措施落实,达到改善患者医疗结局的目的[10]。在实施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的过程中,密切的护患沟通能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分析健康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可指导认知干预方案的制定,以保障干预计划的可行性、针对性,为提高干预效果奠定基础。 经分析可知,负性情绪及认知不足或缺乏是行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故应在认知重塑环节中通过专业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干预工作,促进心脏康运动的落实。 配合多元化认知教育,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使其明白心脏运动与健康行为对疾病转归的重要作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管理的重视程度, 进而促使其主动运动,并积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此外,微信教育、康复日记不仅能持续满足患者的健康照护需求,还能起到疾病管理监督的作用,巩固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能长期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保障心脏康复运动的落实,促进心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理论模式下的健康指导配合心脏康复运动能纾解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健康行为养成,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脏病组间心功能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心功能如何分级?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