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州情歌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2023-12-05 08:52赵大刚韩建国
名家名作 2023年23期
关键词:情歌民歌文化

赵大刚 韩建国

阆州情歌是四川东北部一带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众在日常劳作过程中口头传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是川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阆中(阆州)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川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故其情歌音乐得名“阆州情歌”。阆州情歌于2009 年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一、阆州情歌简介

阆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圣母华胥脚踩雷公印,在彭道将池孕育了人祖伏羲,让华夏文明在阆中生根发芽。阆州情歌更是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朵“阆苑仙葩”,它和灯调、锣鼓草歌、小调、砍柴歌等共同屹立于川东北民歌之林。它起初被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众和街头商贩传唱,后被更多人青睐并广泛传唱。阆州情歌在演唱内容上和灯调、锣鼓草歌、砍柴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专门表达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一类歌曲。其语言质朴凝练,多为方言俗语,诙谐风趣,富有诗情画意,传唱的场合更是灵活多变,紧贴人民的生活,感情真挚。其在演唱形式上可以分为独唱、对唱和合唱等。

二、阆州情歌音乐探析

(一)阆州情歌语言的特点

民歌来自土地,源于人民,诠释着一代代人的乡音与乡情,从《诗经》到《楚辞》、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样态的存在,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产与劳动。阆州情歌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川北民歌语言质朴与凝练、诙谐与幽默,极富诗情画意。

1.阆州情歌语言质朴凝练

阆州情歌语言质朴与凝练的特征就是指歌词凸显地方特色、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如《清早起来就上梁》的歌词里唱道“清早起来吔二嫂喂,就啊上梁啊,年轻嫂嫂嘞;梁上有个吔二嫂喂,大呀堰塘啊,年轻嫂嫂嘞”。这首阆州情歌歌词质朴通俗、简洁凝练,歌词实际上只有短短两句,不计标点符号一共只有36 个汉字,很多实词也充当了衬词。这两句话使整首情歌的故事情节初现,表达了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的美好感情色彩。这样的例子在阆州情歌中不胜枚举。

2.阆州情歌语言诙谐幽默

川北民歌的语言具有巴人后裔特有的幽默诙谐的特征。如《打草鞋》的歌词里“来哟来哟我还在屋里打草鞋哟”“草鞋打了三双零一只”“瓜子落花生,一样称半斤”等语言极富川北民歌语言的诙谐与幽默感,极易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3.阆州情歌语言诗画结合

诗情画意,总让人心灵纯净、回味悠长。如阆州情歌《晾衣裳》的歌词:“情妹听见哥呃,树叶响嘛妹儿呀,假装出来玩耍姣姣晾衣裳,花花扇儿摇。”全曲歌词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听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唯美的爱情小故事,让听众久久流连于歌曲的意境当中。

此外,阆州情歌的语言还具有讲究押韵(按照方言朗诵)、形式灵活、语句形象等特点,正是这些独具地域特点的语言风格,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阆州情歌。

(二)阆州情歌旋律风格

阆州情歌是从民间土壤中发展而来的,曲风自然,充满民歌风,节奏较为自由。此外阆州情歌曲调众多,调式以轻松活泼、欢快热烈的徵调式及平稳柔和、微澜缓流的羽调式居多,宫商调式次之,仍然继承和保留着原始四声调式的传统特征。如阆州情歌《郎不招手姐不来》(见谱例1)《对花》《妹在园中掐蒜薹》等就采用了徵调式。徵调式的特点就是轻松活泼、欢快热烈,如火一般热情而跃动。

谱例1

阆州情歌《薅秧锣鼓》《晾衣裳》《天上的星星排对排》《打草鞋》等就是典型的平稳柔和、微澜缓流的羽调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阆州情歌的传承与保护

(一)阆州情歌的过去与现状

1.阆州情歌的过去

阆州情歌有一段沧桑而绵长的历史,它就像阆中这片土地一样从新石器时代走来,走过了古巴子国14 年,又走过了明末清初临时省会的20 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州情歌曾一度呈现出非常流行的趋势,大街小巷、门厅院落、田间地头等都是传唱的舞台,男女老少皆是传唱者和传唱对象。从汉唐至明清时期的川北古代民歌据记载就有500 首之多,其中大多数为情歌。这些文化遗产在古风古韵的历史中,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触摸与聆听,并一代代地传唱于他们的心间,其轻快爽朗的曲调让人流连忘返。

2.阆州情歌的现状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地政府组织的民歌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传唱民歌的优秀歌手和阆州情歌优秀曲目,其中《晾衣裳》最为出名,曾一度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比赛。接着《晾衣裳》这首歌在《园林好》《上海歌声》等杂志刊载,后被收录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歌类教材中。1996年,阆州情歌《晾衣裳》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纳入其出版的《音乐教材》中,从而走向世界,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力。后来,阆中文化馆组织人员对阆州民歌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整理,前后共出版了歌词集《阆州情歌》和词曲集《阆州情歌》,2009 年阆州情歌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阆州情歌的传承保护策略

1.阆州情歌传承面临的问题

尽管阆州情歌在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现代文明的冲击,各个地方的民歌文化都濒临失传的严峻现实,阆州情歌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一严峻现实,认真思考阆州情歌目前在传承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

(1)社会对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发挥和作用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践层面对非遗项目——阆州情歌的传承与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2)非遗项目传承人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从整体上讲,目前阆州情歌非遗项目传承人还没有,传承人才队伍出现了断层现象。

(3)相关文化管理等职能部门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对阆州情歌音乐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缺乏应有的措施。

(4)地方文艺演出团体热情不够、活力不足,在创作与演出中不愿意过多涉及地方民歌类的音乐元素。

(5)地方和高校缺乏深度合作,没有和相关高校,特别是驻地高校实现有效对接,浪费了高校的科研智力优势,弱化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6)域外交流方式、手段还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新兴平台和手段培养阆州情歌传承人才,更没有宣传阆州情歌非遗项目,直接弱化了阆州情歌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

2.阆州情歌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面对阆州情歌在传承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何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阆州情歌,是一个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究的课题。课题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阆州情歌非遗宣传展示。建议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阆中古城的“旅游热”,大力创新传播手段和方法,用大众喜闻乐见且受众容易接受的形式举办各种具有阆州情歌元素的艺术活动形式,如:每年定期举办“阆州情歌”演唱比赛;通过留学生群体“古城游”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且带有“阆州情歌”元素的文化交流活动,带动阆州情歌走向国际;举办以“世界古城·多彩阆中”等主题的阆州情歌文化艺术节;打造“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的古城研学产品,实现文化、旅游、商业和生活的交融共生。

二是强化阆州情歌非遗的保护传承。开展“阆州情歌非遗”资源调查,进一步挖掘非遗“阆州情歌”项目,充实和完善各级“阆州情歌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推动建设阆州情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习“阆州情歌非遗”项目;做好“阆州情歌”非遗传承人培训工作;提高“阆州情歌”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水平,并稳步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待遇。适度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机构的人员编制,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能力,充分发挥非遗中心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狠抓群文工作,把非遗的申报、传承与保护等工作纳入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评范围,真正让“非遗”文化与群众活动结合起来,进而使非遗“阆州情歌”在群众中流传起来;加大地方文化艺术演出团体建设的力度,适度增加投入,激发他们的创作与演出热情,不断扩大阆州情歌的影响力;加强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合作,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优化传统音乐课程,积极培养阆州情歌非遗传承人才,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非遗”走进课堂;进一步创新技术手段,推进阆州情歌数字化建设,录制一批观众喜爱、流传较广的音(视)频资料用于研究和实践。

三是拓展阆州情歌非遗项目的多领域深度融合。组织人员参加相关域外(地域和领域)的交流活动,来扩大阆州情歌非遗项目的域外影响力,如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 分钟”的大熊猫创意表演元素,就是来自南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大数据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手段, 让“非遗”传承和“非遗”带货相结合;采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阆州情歌非遗”数字影像资料数据库;探索搭建传承平台,帮助“阆州情歌非遗”项目招募培训青年志愿者;深入推进当地剧院的开放,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目前阆中已建成和投入使用的有落下闳大剧院,可以依托其提高演出和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古城旅游沉浸式文化艺术演绎,培育主体多元、布局合理、层次科学、种类完备的阆州情歌非遗演出体系,更好地发挥非遗教育、科研和经济的功能;相关部门联合驻地院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阆州情歌文化遗产,开发各类阆州情歌文化等文创产品;做好前期建设,积极谋划,组织人力和材料进一步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推进嘉陵江文化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全长6300 多千米,是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沿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国家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 个省/区/市。2022 年1 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长江流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00 多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00 多项。嘉陵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其流域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相关部门积极争取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嘉陵江畔阆州情歌文化的多重价值,多维度传承与保护阆州情歌。

阆州情歌来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泥土般质朴的芳香,它记载着这片土地上先民的劳动与生活,更承载着老百姓的悲欢与离合、思想与寄托。它曾经风靡城乡,无数的男女老少都在传唱,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逐渐濒临失传,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作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更加深入地走近它、了解它、保护它和传承它。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强的理想信念;坚持守正创新的辩证思维;坚持踔厉奋发的奋斗精神,积极拓展开放多元的格局和视野,统筹兼顾,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四川和本土故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区域文化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情歌民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谁远谁近?
绵绵情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月下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