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亮,张睿馨,徐可佩,方 珍,洪敏萍,周长玉,许茂盛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 杭州 310007;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 杭州310001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青中年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乳腺MRI 在病变筛查和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但其诊断价值与病变大小密切相关,即诊断准确率随体积变小而下降[2]。
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是目前广泛认可的影像诊断系统,BI-RADS 4 类病变具有2%~95%的恶性可能。研究显示,MRI BI-RADS 4a亚组恶性概率为2.5%~18.3%,BI-RADS 4b 亚组为23.5%~57.1%[3],而体积更小的BI-RADS 4 类则为17.6%[4]。由此可见,有部分患者无法从活检中受益,反而会加重心理和经济负担。
Kaiser 评分是一项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获得的决策树,用于诊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其分值化管理可适度弥补BI-RADS 的缺陷[5-6]。但其在评估亚厘米肿块中的性能尚不清楚,此外,ADC 的辅助诊断价值也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以BI-RADS 4 类亚厘米肿块为研究对象,探讨Kaiser 评分的实用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同时分析不同ADC 阈值的辅助诊断价值。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 检查的173 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85 岁,平均(50.1±11.8)岁。其中良性67 例,肿块长径中位数8 mm(6~9 mm);良性上皮增生38 例,纤维腺瘤及纤维腺瘤样增生9 例,腺病及硬化性腺病13 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 例,感染性病变2 例。恶性106 例,肿块长径中位数9 mm(8~10 mm);浸润性导管癌75 例,原位癌15 例,乳头状癌10 例,浸润性小叶癌2 例,大汗腺癌2 例,小管癌1 例,神经内分泌癌1 例。173 例中单灶161 例,其中97 例(60.2%)为恶性;多灶12 例,其中9 个(75.0%)为恶性。纳入标准:①乳腺MRI 增强扫描诊断为BI-RADS 4 类;②肿块长径≤10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病理结果于MRI 检查后1 个月内获得。排除标准:①非肿块性病变,如线样、条状或散点状病变;②MRI 图像质量较差,难以评估影像特征者;③乳腺癌病史未手术或术后有新发病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使用Siemens 3.0 T MRI 系统(Magnetom Verio,Erlangen)和16 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扫描。扫描序列与参数:①T2WI 的Turbo 反转恢复TIR 序列,TR/TE/TI 4 000 ms/70 ms/150 ms,层厚4.0 mm,层距0.4 mm,视野360 mm×360 mm;②DWI 采用轴向单次激发EPI 序列,TR/TE=7 000 ms/85 ms,层厚4.0 mm,层距6.0 mm,b 值分别为50、400、800 s/mm2;③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轴向脂肪抑制快速小角度激发3D 动态成像序列T1WI,TR/TE=4.51 ms/1.61 ms,层厚1.0 mm,无间隔,扫描时间为6 个阶段,单次扫描时间为60 s。对比剂使用钆贝葡胺(北京北陆制药公司),浓度0.1 mmol/kg体质量,流率2.0 mL/s,静脉给药,后用10 mL 生理盐水冲洗。
Kaiser 评分流程见图1[7]。由3 位具有5~12 年乳腺诊断经验的医师(医师1、2、3)对MRI 图像进行盲法分析。评估的影像特征包括肿块毛刺征、TIC、肿块边缘、内部强化方式和瘤周水肿。此外,ADC 值以1.4×10-3mm2/s 为阈值,即ADC>1.4×10-3mm2/s,总分减4 分。Kaiser 分值范围为1~11 分,分值越高提示恶性概率越高。TIC 遵循BI-RADS 指南,延迟强化部分以2 min 后或曲线开始改变后为准,信号强度持续上升、下降超过最大强化值的10%被定义为流入型、流出型。所有患者的TIC、ADC 值由另1 位医师在Siemens 后处理平台统一处理。
图1 Kaiser 评分诊断流程图[7] 注:Kaiser 评分1~4 分对应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2/3 类,Kaiser 评分5~7 分对应BI-RADS 4 类,Kaiser 评分8~11 分对应BI-RADS 5 类
其中1 位医师的评分结果用于进一步研究,计算不同ADC 阈值(1.0×10-3mm2/s、1.2×10-3mm2/s、1.4×10-3mm2/s)对Kaiser 评分诊断效能的影响。
组织病理学分析通过细针抽吸或图像导丝定位手术切除进行。手术方式包括超声引导的微创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和肿块切除术。所有样本均由具有至少6 年经验的乳腺病理学医师进行分析。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图形绘制采用Graphpad Prism 7.00。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行K-S(Kolmogorov-Smirnov)检验。正态分布用表示,偏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3 位医师之间评分一致性:ICC>0.70为一致性高。绘制ROC 曲线用于评估Kaiser 评分及ADC 值的诊断效能。使用DeLong 检验比较AUC 之间的差异。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位医师根据评分流程,评估毛刺征出现率分别为54.3%(94/173)、53.2%(92/173)和52.6%(91/173)。TIC 呈流入型18.5%(32/173)、平台型42.8%(74/173)和流出型38.7%(67/173)。以Kaiser 评分4 分作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临界值,医师1 诊断正确140 例、诊断错误33 例(假阴性8 例和假阳性25 例);医师2 诊断正确140 例、诊断错误33 例(假阴性10 例和假阳性23 例);医师3 诊断正确143 例、诊断错误30 例(假阴性9 例和假阳性21 例)。3 位医师的假阴性例数相近,其中共同误诊7 例,包括原位癌4 例(图4)、实性乳头状癌2 例(图5)和浸润性导管癌1 例。良恶性病变的Kaiser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医师1=-6.645,Z医师2=-7.167,Z医师3=-7.364;均P<0.001)。3 位医师采用Kaiser 评分对BI-RADS 4 类亚厘米肿块的诊断效能见表1、图2。ICC 分析显示,3 位医师对Kaiser 评分的一致性很高(ICC=0.921,P<0.001)。
表1 3 位医师采用Kaiser 评分对BI-RADS 4 类亚厘米肿块的诊断效能
图2 3 位医师采用Kaiser 评分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 类亚厘米肿块的ROC 曲线
ADC 值为(0.30~2.07)×10-3mm2/s,平均0.84×10-3mm2/s。良性肿块的平均ADC 值为0.88×10-3mm2/s,恶性肿块为0.8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例ADC 值>1.4×10-3mm2/s,其中1 例参与评分,余6 例<4 分,无法减分。最终ADC 值阈值为0.87×10-3mm2/s 时,获得最佳敏感度55.2%,特异度65.1%,AUC(95%CI)为0.604(0.515~0.693)。
对比不同ADC 阈值时,Kaiser 评分的诊断效能(表2,图3),当ADC 阈值为1.4×10-3mm2/s 时,Kaiser 评分的诊断准确率和AUC 最佳。
表2 不同ADC 阈值时Kaiser 评分对BI-RADS 4 类亚厘米肿块的诊断效能
图3 不同ADC 阈值时Kaiser 评分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 类亚厘米肿块的ROC 曲线
2013 年,Baltzer 等首次提出Kaiser 评分,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从17 个影像特征中筛选出5 个主要特征、2 个次要特征,并进行特征分值化管理,用于判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从腺腔细胞—盲管腺病—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一系列过程[8],其影像学特征也随之变化。本研究纳入了误诊率较高的BI-RADS 4 类亚厘米病变,但3 位不同年资医师的评估结果较稳定,表明该评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将Kaiser 评分>4 分作为乳腺病变活检的标准,可获得最为合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7]。据此标准,本研究可避免62.7%~68.7%的良性肿块进一步活检,但仍有7.5%~9.4%的恶性肿块误诊,其中包括原位癌、实性乳头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原位癌具有与有丝分裂指数相关的MRI 特征,高级别原位癌具有更明显的血管强化和内部坏死[9],但中低级别的原位癌其恶性特征并不显著,被诊断为良性的可能较大(图4)。实性乳头状癌具有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在病理学上表现为由致密、低度导管细胞组成的圆形、清晰的结节[10],MRI 表现易与良性病变混淆。本组误诊病例中(图5a~5c),3 例实性乳头状癌具有边缘光滑、强化均匀等特征。因此,即使实性乳头状癌病变显示为平台型或流出型TIC,Kaiser 评分也会被低估。此外,有报道称实性乳头状癌的生长模式与侵袭性小叶癌相似,具有多灶性和结节性融合等特征[11],这可能有助于与良性肿瘤鉴别。
图4 误诊的导管原位癌的MRI 图像 注:图4a 患者,女,41 岁。右乳卵圆形肿块(长径7 mm),边缘无毛刺,内部强化均匀,平台型TIC,ADC 值为1.51×10-3 mm2/s,Kaiser 评分2 分。图4b 患者,女,58 岁。左侧乳晕后区卵圆形肿块(长径9 mm),边缘无毛刺,内部强化均匀,流出型TIC,ADC 值为1.05×10-3 mm2/s,Kaiser 评分4分。图4c 患者,女,49 岁。左乳椭圆形肿块(长径7 mm),边缘规则,无毛刺,内部强化均匀,流出型TIC,ADC值为0.972×10-3 mm2/s,Kaiser 评分为4 分
图5 误诊的实性乳头状癌的MRI 图像 注:图5a 患者,女,60 岁。右乳单灶椭圆形肿块(长径8 mm),边缘光整、无毛刺,内部强化均匀,平台型TIC,ADC 值为0.95×10-3 mm2/s,Kaiser 评分2 分。图5b 患者,女,28 岁,左乳多灶肿块(长径7 mm),边缘光滑,无毛刺,平台型TIC,均匀内部强化,ADC 值1.24×10-3 mm2/s,Kaiser 评分2 分。图5c 患者,57 岁,右乳多灶肿块(长径7 mm),边缘无毛刺,内部强化均匀,流出型TIC,ADC 值为1.01×10-3 mm2/s,Kaiser 评分为4 分
从Milos 等[5]研究发现,与非肿块病变和最大径<5 mm 的强化灶相比,临床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稳定性最高。以往文献报道,Kaiser 评分诊断BI-RADS 4 类病变的特异度为45.1%~82.5%[5-6,12],而本研究的诊断特异度为62.7%~68.7%,与Dietzel 等[13]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发现,硬化性腺病、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腺病易被误诊为恶性病变。但有研究认为T2WI 高信号有助于区分乳腺癌[14-15]。导管内乳头状瘤大多体积较小,直径>10 mm被认为是高风险或恶性指标[16],但罕见的毛刺征有助于减低评分值。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大部分ADC值较高,且极少出现流出型TIC,可有效区分乳腺癌(黏液癌除外[17]),但当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增生时,总体诊断准确率随之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环状强化被定义为恶性强化,但需排除良性病变如囊肿、脓肿和脂肪坏死。本研究发现环状强化肿块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鉴别仍有难度。如恶性环状强化(图6)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厚壁强化、内壁欠光整、张力差、内部弱强化,延迟期向心强化更有助于识别病变;良性环状强化(图7)更常见于薄壁强化、内壁光滑、张力大和内部无强化。
图6 环状强化恶性肿瘤的MRI 图像 注:图6a 患者,女,47 岁。右乳肿块,厚壁环状强化,张力较差,延迟向心性强化,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图6b 患者,女,53 岁。右乳肿块,厚壁环形及壁结节样强化,张力良好,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图6c患者,女,65 岁。左乳肿块,厚壁环形强化,张力良好,内部强化弱,延迟向心性强化,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图6d 患者,女,55 岁。右乳肿块,厚壁环状强化,张力较差,延迟向心性强化,病理分级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图6e 患者,女,42 岁。左乳肿块,厚壁环形强化,张力较差,内壁不光整,病理证实为原位癌
图7 环形强化良性病变的MRI 图像注:图7a 患者,女,38 岁。右乳肿块,厚壁环状强化,张力良好,内壁光滑伴线样分隔,内部无强化,病理为增生伴导管扩张、大汗腺化生。图7b 患者,女,44岁。左乳肿块,薄壁环形强化,张力较差,内部强化弱,病理为增生伴硬化性腺病。图7c 患者,女,39 岁。右乳肿块,薄壁环形强化,张力良好,内壁光滑伴线样分隔,内部无强化,病理为增生伴纤维腺瘤。图7d 患者,女,37 岁。右乳肿块,厚壁环状强化,张力良好,边缘毛刺,内壁光滑,内部无强化,病理为增生伴腺瘤形成、肌纤维母细胞瘤增生。图7e 患者,女,50 岁。右乳肿块,厚壁环状强化,张力良好,内壁光滑,内部无强化,病理为慢性化脓性炎症伴肉芽肿形成
Surov 等[18]回顾了123 项涉及13 847 个乳腺病变的研究,得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 值分别为1.5×10-3mm2/s 和1.03×10-3mm2/s。在Kaiser 评分中,ADC 的最佳阈值为1.4×10-3mm2/s;本研究认为,该阈值同样能在乳腺亚厘米肿块中获得相对优异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单独ADC 的诊断价值较低,原因可能是纳入了较大比例的恶性肿瘤,平均ADC值降低,且纳入的数据相对不平衡,诊断阈值也随之降低,导致多数恶性肿瘤被误诊为良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下降;其次,ADC 的诊断价值可能受病变大小的影响。Wan 等[19]发现,ADC 值对直径<1 cm 的乳腺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0%和50%,显著低于直径>1 cm 的病变(85.7%,77.0%);欧洲乳腺影像协会建议ROI 至少包含3 个体素,并避开伪影、坏死或出血部分。空间分辨力不足、周围噪声或脂肪组织的影响均导致ADC 评估<1 cm 病变的准确率下降,因此,本研究的ADC 价值有被低估的可能。
综上所述,Kaiser 评分对BI-RADS 4 类亚厘米肿块具有稳定且良好的鉴别诊断能力;但对边缘规则、光滑的恶性肿块,即使TIC 是平台型或流出型,病变被定为良性的风险也会升高。此外,1.4×10-3mm2/s作为ADC 的最佳阈值对Kaiser 评分的辅助诊断价值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