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支架: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指导策略
——以“我是气象研究员”为例

2023-12-04 03:29宋玉林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气象导图灾害

□宋玉林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指导应贯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些问题,未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主要存在以下现象:活动准备阶段忽视对提出问题的指导;活动实施阶段缺乏对分析问题的指导;活动总结阶段缺少对解决问题的指导。为避免这些情况,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价值,教师以“我是气象研究员”主题活动为例,尝试设置支架,使用有效的问题指导策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一、活动准备阶段:借助对话支架,提升问题提出能力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展开的,对话效果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在认真备课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借助对话支架,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真实问题,进而将这些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为下一步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一)情境支架——提供方向指引,使学生聚焦问题

在“我是气象研究员”主题活动教学伊始,教师播放了介绍“2022年暑假四川省彭州市山洪灾害”的视频,再现真实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引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气象研究的兴趣,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片段具体如下。

师:看完这个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请跟同学们分享。

生:我们不能随意到小溪边戏水,一旦出现山洪暴发的情况,我们就会陷入危险。

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人类的生命很脆弱。

生:气象灾害变化无常,我们要时刻提防。

(学生提到气象灾害,已经接近研究主题,教师顺势板书:气象灾害)

师:除了山洪,你还知道哪些气象灾害?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据报道,世界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台风、暴雨、暴雪、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并由相关气象因素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

(二)示范支架——助力分类归纳,使学生梳理问题

在了解了一些气象灾害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山体滑坡是怎么产生的?”“泥石流有什么危害?”“为什么杭州的夏天越来越热?”“干旱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危害?”……教师进行引导:“这几个问题都与气象灾害有关,研究的选题也属于同一类,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用‘气象灾害知多少’来概括。”课堂上,有的学生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比较感兴趣,提出:“为什么我总是养不活绿萝?像绿萝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蜡梅只在寒冬开放?它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又是什么?”教师示范点拨:“你们刚刚说的都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可以把这几个问题合并在一起。”有学生补充说:“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生运用分类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活动主题:“小动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调查”“气象测量工具的设计与改造”“走进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最后师生进行归纳,将活动选题分为四类:资料搜集类、调查采访类、参观体验类、设计制作类。

(三)追问支架——推动深度思考,使学生反思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表面,或产生认知矛盾和认知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在师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后,大多数小组的学生会照搬照做。这些选题的大方向没有问题,但实践操作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细化对活动的思考。教学片段具体如下。

(A 小组选择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调查”这一选题)

师:你们知道植物的种类有多少吗?

生:有很多种,具体数目我说不上来。

师:这么多种植物研究得过来吗?

生:好像是挺有难度的,我们选的研究问题好像太大了。

师:是呀,想一想,怎么把选题缩小一些?

生:我们可以选择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研究,比如绿萝、荷花、梅花。

师:是的,缩小研究范围,可以让我们的选题更具操作性。

(B小组选择了“气象测量工具的设计与改造”这一活动主题)

师:你们知道气象测量工具有哪些吗?

生:我知道有雨量器、风向标、气温计、百叶箱这四种,其他的工具我一时说不上来,打算回去查查资料。

师:你们小组打算设计和改造所有的气象测量工具吗?

生:这个难度好像太大了,我们小组和A 小组一样,都是选题太大,不易操作。

师:是的,除了这个问题之外,你们有没有想过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再讨论。

在追问支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分析问题,反思选题的合理性。

二、活动实施阶段:借助导图支架,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合理地分析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导图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分析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技术导图支架——善用科技,高效分析

“我是气象研究员”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很多小组都遇到了问题。在问题梳理与解决指导课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以下环节:先在全班进行头脑风暴,小组成员快速交流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再在大屏幕上呈现各个小组的问题,利用技术软件,合并、筛选、分析问题,进而整理问题讨论单(如表1),最后进行探究活动。

表1

(二)方法导图支架——操之以法,迁移训练

“气象小车的设计和制作”小组打算采访设计师。但是小组成员没有采访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象条件调查”小组想到鲜花种植大棚里选择几种典型的植物进行研究,小组成员想采访鲜花种植人员,了解更多的信息。但鲜花种植人员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拒绝了采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遇到的问题。学生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采访的方法。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建构采访方法的思维导图(如图1)。对照思维导图中的采访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基本能较好地掌握采访方法,完成采访。

图1

(三)记录导图支架——动态填写,捕捉生成

活动开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为此,在活动的中期交流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记录导图支架,通过小组活动过程记录单帮助学生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有意义的难忘瞬间(如表2)。

表2

三、活动总结阶段:借助程序支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推动学生开展同伴交流与对话,进行自我反思与表达;要指导学生学会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反思成败得失,积累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为此,教师搭建了程序支架,通过范例学习、对比分析、量表测评等方式,带领学生阅读活动记录,重温探究过程,在总结和反思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一)范例支架——视频学习,拓宽思路

在活动成果指导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成果呈现方式,鼓励用多种形式呈现成果并进行交流。在“我是气象研究员”主题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成果,不愿意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此,教师在课前借助以往成果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制作介绍视频。接着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向全班学生展示以往的学习成果。学生观看后,纷纷赞叹:“原来手抄报可以做得这么漂亮,跟视频中的手抄报一比,我们之前做得太粗糙了。”“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受到了启发,我们组想到了一种更适合展示成果的方法。”通过范例支架的运用,学生解决了成果呈现方式单一固化的问题,提升了创新能力。

(二)对比支架——组间交流,举一反三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成果。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学习他人的长处;通过对比分析,完成“小组交流学习记录单”(如表3),反思自己组的不足之处。最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所在,学习运用其他小组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表3

(三)量表支架——参照标准,改进完善

在活动反思环节,教师借助评价量表支架(如表4),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同时,学生也会参照标准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表4

教师巧设支架,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

猜你喜欢
气象导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烃思维导图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