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莹莹 李文进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拥有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江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文化自信为内核,结合“水韵江苏”因地制宜,全力助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稳步向好。为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江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经营现状,江苏省统计局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与主管部门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82 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开展调研。
2023 年以来,江苏上下全力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落细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 条政策措施,江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运行有序向好。
从增长速度看,2023 年1—3月,江苏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5 个百分点,比2019 年1—3 月高14.4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同比增长48.7%,增速最快;规模以上娱乐业同比增长24.7%,增速次之;规模以上体育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分别增长17.8%和17.3%。
从问卷调研情况看,33.8%的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51.7%的企业经营状况总体一般,14.5%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从恢复情况看,8.3% 的企业恢复超过2019年同期,7.1%的企业完全恢复,44.4%的企业恢复至2019 年同期水平的五成至九成,18%的企业恢复水平不到2019 年同期的五成;企业生产经营恢复的主要表现是20.1%的企业业务量增加,14.9%的企业盈利状况向好,12.9%的企业现金流恢复正常,9.5%的企业客流量加大。
近年来,江苏在执行国家出台的有关财税、信贷、社保、房租等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连续出台《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具体政策措施》“体育产业15 条”“体育产业9 条”等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调剂安排纾困奖补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消费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提振信心和促进消费,形成“政策工具包”,以多种形式送政策进企业。调查显示,56.2%的企业表示经营状况恢复受益于惠企政策;其中75%的企业受益于减税降费,36.4%的企业受益于文体娱乐行业专项政策扶持,33.8%的企业受益于财政补贴,24.3%的企业受益于社保减免,10.3%的企业受益于银行贷款优惠。
随着今年“五一”民众出游热情的空前高涨,之前受疫情影响的文体娱乐业市场主体对行业恢复信心逐渐增强,下阶段发展策略趋于稳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5.6%的企业认为今年将采取稳步推进的生产经营策略,6.4%的企业将积极扩张。总体而言,七成以上企业对下阶段发展持乐观态度。
江苏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通过积极提升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能见度,锻造核心竞争力,培养特色DNA,走个性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江苏坚持市场主导,深挖地方特有资源与历史文脉,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出一批具有江苏独特印记的特色IP 和文化符号。江苏各地着力塑造“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通过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实施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工程等方式,把“水韵江苏”品牌打造成为涵盖旅游全要素的完整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023 年一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82 亿人次,旅游消费收入240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54%,分别达2019 年同期的100.1%和94.7%;另据银联数据显示,全省文旅消费总额1201.54 亿元,占全国的10.6%,位居全国第一。
各地文体娱业企业积极顺应新趋势,依托文旅品牌、文旅活动,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调查显示,为迅速恢复生产经营,48.8%的企业积极开拓新业务,寻找新赛道;47.5%的企业加强线上线下宣传;44.8%的企业积极打造行业品牌,增强品牌效应;44.3%的企业通过拓展网络销售渠道积极应对挑战;22.4%的企业开通直播促销抢抓发展机遇;13.3%的企业与辖区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发售或参与核销服务消费券。
在政策支持引导、市场需求扩张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力驱动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发展加速破圈,积极探索新经济增长点,推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打造“文体娱乐+教育”“文体娱乐+旅游”“文体娱乐+文创”“文体娱乐+科技”等多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引流,流量加速变现。调研显示,23.7%的企业进行“文体娱乐+文创”融合,19.3%的企业进行“文体娱乐+教育”融合;16% 的企业开展“文体娱乐+旅游”融合,11.8%的企业进行“文体娱乐+住宿餐饮”融合,9.3%的企业进行“文体娱乐+科技”融合。如无锡融创文旅城充分整合资源进行深度融合,经营业务涵盖主题乐园、商业街、秀场、酒店群等一站式综合性体验,并结合当下热点开发沉浸式新产品等;无锡灵山胜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OTA(在线旅游)为主,全面开通新媒体渠道,加强场景化营销,完善推广机制,进行矩阵营销,企业经营活力持续提升。
在系列稳增长促恢复政策支持下,江苏文体娱行业复苏态势明朗,市场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回暖的大趋势相对稳定,但“疤痕效应”在短期内难以消退,消费整体仍处于恢复阶段。从内部因素看,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企业存在不敢投、消费者存在不敢花的顾虑。一方面,居民储蓄意愿较高,消费的复苏更多地集中在受压抑较久的接触类、出行类等相关服务消费。调研显示,26.3%的企业认为当前文体娱市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更为谨慎,多重因素导致市场资金池、融资渠道减少。南京薄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广告公司,该企业认为在产业链中,广告公司的收入来源于美妆品牌等上游客户,由于上游客户的目标消费者整体消费意愿和能力减弱,导致上游客户预算减少,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南京麦嘉兄弟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认为虽然电商类直播因物流恢复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娱乐类直播发展不如之前;该企业表示虽然今年主播数量、观看人数都在上升,但是由于消费意愿下降,企业恢复不及预期。从外部因素看,出境游双边防疫政策和管控规定的磨合调整、交通和接待能力恢复等需要一个过程,旅游上下游供应链全面恢复仍需时间。
文体娱行业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轻资产”,抵押担保品不足,且资金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调研显示,近三成被调查企业表示面临资金紧张问题;对于造成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其中79.7%的企业表示是由于工资等刚性支出,57.9%的企业表示是由于应收账款回笼慢,37.6%的企业表示是由于融资难、融资贵,13.5%的企业表示是由于扩大再生产投资。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半数企业认为当前融资困难;对于导致融资困难的原因,其中35.1%的企业表示是由于轻资产行业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等,31.9%的企业表示是由于贷款利率过高难以负担,30.9%的企业表示是由于融资时间成本较高不足以支撑单位资金链,21.3%的企业表示是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23.4%的企业表示是可贷款金额较低不足以支撑单位资金链。
调查显示,2023 年以来,37.3% 的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38.3%的企业盈亏持平,23.2%的企业实现盈利。从行业看,2023年1—3 月,江苏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整体亏损。其中,规模以上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实现盈利;规模以上体育业、规模以上娱乐业亏损。据调研了解,用工成本较高是压缩企业盈利空间的主要困难,占被调查企业的57.1%。在疫情持续影响下,文体娱企业从业人员大量转岗,34.9%的被调查企业实际用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尤其是旅行社、酒店等企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旅游业一般从业人员与专业人才出现大量缺口。此外,21.4%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存在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均认为目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存在价格战等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的现象;14.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税费负担上升。
调查显示,未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中,57.5%的企业不符合政策享受条件,40.4%的企业不了解相关政策。下一步,要不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政策服务受惠面,持续用好社保优惠、减税缓税、稳岗支持等帮扶政策。发挥文体娱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导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体娱企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将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品牌价值、明星效应等作为基础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和证券化融资,打破“无形资产”“轻资产”评估难的现状,增强文化资产的流动性。密集释放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帮助企业加速恢复元气。
持续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互动,健全文体娱行业扶持政策协同落实机制,深化文体娱行业政企沟通联系点建设,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便利。针对部分新兴行业缺乏准入规则、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低价竞争等不利于行业长久良性发展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如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密室剧本杀企业建立健全内容自审制度,配备内容审核人员,同时剧本杀剧本将进行备案登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有关机制,支持建立相关协会组织,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正面引导,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普惠公平的市场环境。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上云用数赋智”,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激活文体娱资源,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展丰富文体娱产业的内涵,打造新内容、新渠道、新形态,加快文体娱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植根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利用技术探索场景发展的新模式,积极融入数字中国、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共同催生出数字文化发展新动能,助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打造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