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能分析

2023-12-03 23:21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3年8期
关键词:规上常住人口增加值

□ 吴 珺

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2022 年,浙江90 个县(市、区)中,进入GDP“千亿元”规模的有25 个,比2021 年增加1 个(杭州市临平区),县域经济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稷夏智库发布的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区)显示,2022 年全国综合竞争力前10 强县(市)中浙江占3 席;百强县(市)浙江占24 席,与江苏并列第一。本文全面分析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巩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建议,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小块头迸发大能量,浙江县域经济总体竞争力强

(一)千亿元俱乐部有新成员、排位有所变化

1.鄞州区GDP 规模首次列第一。2022年,GDP超2000亿元县(市、区)共有8 个,合计总量19351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4.9%。位居前三的分别为鄞州区(2734.8亿元)、余杭区(2651.3 亿元)和北仑区(2630.8 亿元),鄞州区首次超越余杭区,位列第一,北仑区赶超上城区,首次进入前三。拱墅区GDP规模首次突破2000 亿元。

2.临平区冲入千亿元俱乐部。2022 年,GDP 在1000 亿元到2000亿元的县(市、区)①本文中,吴兴区GDP 不包括南太湖区,不足千亿;如包括为1195 亿元,超过千亿。共有17 个,合计总量24272 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1.2%。其中,临平区GDP 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

3.GDP 超千亿元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杭甬。分市看,GDP 超千亿元县域中,杭州市8 个,宁波市6个,绍兴市4 个,温州市3 个,嘉兴市2 个,台州市和金华市各1 个。准千亿元GDP 县域形成梯队,GDP 超900 亿元的县(区、市)有5 个,其中平湖市和南湖区GDP 均已超过950 亿元。总量在500 亿元到1000 亿元、小于50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为33 个、32 个,合计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2.1%、11.0%。

4.超半数县域GDP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022 年,全省GDP 比上年增长3.1%;GDP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的有49 个县(市、区),岱山县(18.0%)、松阳县(7.3%)和平阳县(6.4%)居前三位;除青田县和龙泉市增速与全省持平外,其余39 个县(市、区)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

(二)4 个县(市、区)人均GDP 已达到20 万元以上

1.滨江区人均GDP高居榜首。2022 年,全省人均GDP 达到1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90 个县(市、区)中,人均GDP 在20 万元以上的有4 个,分别为滨江区(41.4 万元)、岱山县(35.7 万元)、北仑区(30.4 万元)和镇海区(26.7万元);15 万元—20 万元的有11个;10 万元—15 万元的有30 个;10 万元以下的有45 个。

2.杭甬近八成县域人均GDP超过10 万元。分市看,除金华市和衢州市外,其余9 个设区市均有人均GDP 达到10 万元及以上的县域。其中,舟山市所辖县(区)全部入围;杭州市、宁波市分别有8 个、10 个县( 市、 区) 入围,合计占所辖县(市)区数量的78.3%;湖州市除安吉县(9.8 万元)外,其他4 个县(区)人均GDP也均突破10 万元。

(三)1/4 县域常住人口超百万人

1.8 个设区市有常住人口超百万人县(市、区)。2022 年末,90 个县(市、区)中,有23 个县域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其中,萧山区(211.0 万人)、义乌市(188.8万人)和慈溪市(186.5 万人)位列前三。分市看,杭州市、宁波市分别有6 个、4 个县(市、区)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温州市和绍兴市各3 个,嘉兴市、金华市和台州市各2 个,湖州市1 个。常住人口在50 万人—100 万人之间的县(市、区)有37 个,20 万人—50万人的有23 个,10 万人—20 万人的有6 个,10 万人以下的有1 个。

2.人口向杭州集聚明显。和2021 年末相比,常住人口增加1万人及以上的共9 个县(市、区),西湖区(增加7.3 万人,下同)、余杭区(5.5 万人)和萧山区(5.4万人)增加人数位列前三。分市看,杭州市占6 个,宁波市占2 个,台州市占1 个。

(四)近1/4 县域城镇化率达到80%及以上

1.超1/3 县域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2022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73.4%。90 个县(市、区)中,有32 个县(市、区)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城镇化率在80%以上的有21 个,其中上城区、拱墅区和滨江区城镇化率已达到100%,龙湾区、龙港市、西湖区、镇海区和鹿城区达到90%及以上;城镇化率在70%—80% 的有17 个、 60%—70%的有29 个、50%—60% 的有20 个,50% 以下的有3 个。

2.杭甬县域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分市看,城镇化率超过80%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杭甬,杭州市、宁波市分别有7 个、6 个,温州市、绍兴市分别有4 个、2 个,嘉兴市和金华市各有1 个。

(五)近半数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

1.约1/4 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 万美元。2022 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965.4美元),比上年增长4.8%。90 个县(市、区)中,有42 个县(市、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万元以上的有19 个,其中鹿城区(79203 元)、义乌市(78215元)和鄞州区(77552 元)居前三;6 万元—7 万元的有23 个,5 万元—6 万元的有20 个,4 万元—5 万元的有18 个,4 万元以下的有10 个。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有22 个县(市、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 万美元。分市看,杭州市、宁波市分别有8 个、5 个,温州市3 个,绍兴市和台州市各2 个、金华市和舟山市各1 个。

2.部分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从增速看,53 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省,其中洞头区(7.2%)、松阳县(7.2%)和兰溪市(7.0%)居前三位。临安区、建德市和青田县等3 个(市、区)增速与全省持平。34 个县(市、区)增速低于全省。

| 产业集群带动效应明显,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工业经济产业特色鲜明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浙江工业百强县(区)43 个、创新百强县28 个,数量分别居全国第1 位(比江苏多1 个)、第2 位(比江苏少1 个)。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强县域总量规模占比超1/3。从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规模看,90 个县(市、区)中,北仑区(1169.2 亿元)和慈溪市(1017.9 亿元)位列前二。规模在500 亿元—1000 亿元之间的县(市、区)有8 个,其中镇海区、岱山县依靠石化优势分别位列第3位、第6 位,上述10 个规上工业增加值超500 亿县(市、区)合计规上工业增加值7391.0 亿元,占全省的33.7%。规模在100 亿元—500 亿元之间的有53 个、50 亿元—100 亿元之间的有14 个、小于50亿元的有13 个。

2.滨江区数字经济一枝独秀。2022 年,浙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531.9 亿元。其中,排名第一的滨江区为625.7亿元,比排名第2 位至第5 位的4个县(市、区)合计还高20.8 亿元,占全省的17.7%。90 个县(市、区)中,规模超过100 亿元的共9个,合计规模占全省的47.6%;规模50 亿元—100 亿元、10 亿元—50 亿元、1 亿—10 亿元和小于1亿元的分别为12 个、33 个、29 个和5 个。从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看,全省占比为16.1%。有22个县(市、区)高于全省平均,滨江区(82.7%)、东阳市(43.7%)和义乌市(38.1%)位列前三;有17 个县(市、区)占比大于10%但低于全省平均。

3.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前10 县域宁波占一半。90 个县(市、区)中,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于500 亿元的共5 个,北仑区(822.1 亿元)、慈溪市(815.5 亿元)和滨江区(730.7 亿元)位列前三;规模在200 亿元—500 亿元、100亿元—200 亿元、50 亿元—100 亿元、10 亿元—50 亿元和10 亿元以下的县(市、区)分别为19 个、24 个、19 个、17 个和6 个。分市看,规模列前十的县(市、区)中,杭州市3 个,宁波市5 个,绍兴市和舟山市各1 个。

(二)研发投入区域集中

浙江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各县(市、区)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动能不断激发,创新作用更加彰显,近年来R&D 经费投入居全国各省份第三,创新实力稳居第一方阵。

1.研发经费投入较高区域集中于杭甬。2022 年,全省R&D 经费投入2350 亿元(预计数),R&D经费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2%(预计数,下称R&D 经费投入强度)。从R&D 经费投入规模看,2021 年,滨江区(193.45亿元)和余杭区(112.9 亿元)是全省唯二规模超过百亿县(市、区)。R&D 经费投入50 亿元—100 亿元的县(市、区)有6 个,杭州市和宁波市各3 个;上述8 个R&D 经费投入超过50 亿元县(市、区)合计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省的1/3。R&D 经费投入20 亿元—50亿元的有30 个、10 亿元—20 亿元的有21 个,低于5 亿元的有19 个。

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县域产业结构关系密切。从R&D 经费投入强度看,2021 年,全省为2.94%。90 个县(市、区)中,投入强度4%以上的有6 个,滨江区(9.57%)、钱塘区(4.54%)和余杭区(4.51%)居前三位,三地集中了海康威视、阿里巴巴、大华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高;投入强度在3%—4% 的有20 个;2%—3% 的有39 个;1%—2%的有18 个;1%以下的有7 个。分市看,R&D 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省平均27 个县(市、区)中,杭州市8 个,宁波市、嘉兴市和湖州市各4 个,温州市和绍兴市各2 个,金华市、舟山市和台州市各1 个。

(三)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浙江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地方发展所需谋篇布局,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县(市、区)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用大项目、好项目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1.超七成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022 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1%。有66 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其中,9 个县(市、区)增速超过20%,苍南县(36.1%)、三门县(28.8%)和衢江区(27.4%)位列前三;24个增速低于全省平均的县(市、区)中,有8 个县(市、区)为负增长,天台县(-10.4%)、磐安县(-16.4%)、建德市(-17.7%)和椒江区(-24.2%)降幅超过两位数。

2.工业大项目成效明显,带动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排名靠前。2022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1%。90个县(市、区)中,有36 个超过全省平均,其中岱山县(70.0%)以鱼山岛绿色石化项目、镇海区(46.4%)以镇海炼化的乙烯新项目实现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居前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3—5 位的分别为德清县(35.6%)、北仑区(33.8%)和平湖市(30.4%),上述三个地区受新建大项目拉动,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在20%—40%、10%—0%、5%—10%和5%以下分别有24 个、36 个、17 个和12 个。分市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大于30%的6 个县(市、区)中,宁波市和嘉兴市各有2 个,湖州市和舟山市各1 个。

(四)消费品市场发展繁荣

块状经济带来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又催生专业市场和人口集聚,带动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壮大。浙江县域经济理顺产业关联,形成良性循环,拉动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

1.消费品市场规模主要受商业布局、人口规模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2022 年,全省社零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3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从规模看,90 个县(市、区)中,拱墅区(1312.9亿元)、上城区(1073.1 亿元)、义乌市(1057.8 亿元)和鄞州区(1037.9 亿元)位列前四,上述四个县(市、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7 万元,常住人口规模排名分别为第14 位、第8 位、第2 位和4 位。拱墅区和上城区作为杭州市商业布局主要区域,限上贸易单位均超过1300 家,有杭州大厦、银泰百货、联华超市、山姆超市等大型商贸单位,商业密度较高。社零规模500 亿元—1000 亿元的县(市、区)有15 个,除婺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 万元外,其余14 个县(市、区)中,分别各有7 个县(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7 万元、高于6 万元。规模300 万元—500 万元、100 万元—300 万元的县(市、区)分别有18 个、37 个,合计规模占全省的47.1%。规模在100 亿元及以下有16 个,均为山区26 县或海岛县。除青田县常住人口规模排名58 位(51.3 万人)外,其余15 个县(市、区)常住人口排名均在74 名及以后,常住人口均小于38 万人。

2.互联网优势带动部分县域消费升级类产品占比较高。从限额以上贸易单位看,2022 年,全省消费升级类商品(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通信器材类)占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零售额的11.2%。90 个县(市、区)中,有20 个高于全省平均,其中江山市(53.4%)、富阳区(35.3%)和钱塘区(31.1%)依托辖区内大型互联网企业优势,占比位列前三;25 个县(市、区)消费升级类占比大于10%。

| 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浙江县域统筹协调发展

受资源条件限制,浙江县域发展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现象,部分县(市、区)R&D 经费投入少、数字经济规模小、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低等现象比较突出。如何补齐短板,锻强弱项,深挖潜力,变不足为优势,是持续推动浙江县域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关键。

(一)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七成县域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2021 年,90 个县(市、区)中,有63 个县(市、区)R&D 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比为70%;上述63 个县(市、区)合计R&D经费投入905.1 亿元,仅占全省的43.1%。产业结构影响明显。R&D经费投入强度在1%以下的7 个县(市、区),分市看,杭州市有3个,舟山市和丽水市各2 个。其中,拱墅区和上城区产业结构以三产为主、R&D 经费投入规模均不足20亿元,且因GDP 规模较大,导致R&D 经费投入强度较低;普陀区和嵊泗县为海岛旅游县,R&D 经费投入较少。

(二)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高质量投资,加快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作为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3/4 县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 年,90 个县(市、区)中,有68 个县(市、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占比为76.7%,其中低于10%的县(市、区)数量占比56.7%。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县域间发展差异大,规模排名前10 的县(市、区)合计增加值占比为全省的37.9%,排名后10 合计占比仅为0.6%。部分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低。90 个县(市、区)中,有54 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16.1%),其中有5 个县(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排名前10,萧山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排名分别居第1 位和第6 位,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居63 位。

(三)切实抓好山区26 县,加快推动县域实现共同富裕均衡发展

山区26 县作为浙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是浙江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巨大潜力所在。2022 年,山区26 个县(市、区)数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但GDP 总量却不足全省一成;产业层次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5.7%)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整体规模仅占全省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4.8%和山区26 县规上工业的9.6%;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不明显,创新型企业规模较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新增企业分别占全省的7.7% 和9.5%,R&D 经费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低于全省1 个百分点;从省统计局建设的“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看,山区26 县科研人员数量较少,占全省科研人员的6%左右。

| 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推动块状经济升级

各县(市、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全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创新深化20条”,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实现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各地要聚集产业特色,聚焦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二)强化数字化赋能,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抓手,实施好数字经济千亿投资工程,锚定“1358”体系,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山海协作”持续迭代升级,立足山区产业基础,强化与发达地区需求和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相结合,推动山区产业升级;聚焦“一县一业”,发挥各县域资源禀赋、地方特色,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培育壮大富民产业。

(三)转化内源优势,推进山区县加快发展

聚焦特色发展,发挥山区26县生态资源优势,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线,打造绿色崛起的战略引擎。加快科创要素高效集聚,加大对山区26 县创新要素集聚的“组团式”帮扶,省市县联动推动资金、项目、制度向山区县倾斜。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大山区县人才倾斜政策,鼓励山区县与发达地区建立“人才飞地”,打造柔性引才模式。

猜你喜欢
规上常住人口增加值
我国消费品工业规上企业增至18万家
广东:2022 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均过亿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