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蕾 铁乐 郝魁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专业教学改革的提升点和创新点,如何将“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教育理念融于专业教学和学生素质培养中,是当前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文章在介绍思创融合协同育人背景、内涵及原则的基础上,从构建教学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搭建多维度课堂、提升教师团队素质、建立保障机制以及推广应用六个方面对“思创融合”协同育人的落地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onglei Tie Le Hao Kui
(Vehicle Engineering 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the enhanc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How to integrat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ncept into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students cultiva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ckground,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article elaborate its implementation from constructing teaching system,build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establishing multi-dimensional classroom,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constructing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promot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深入實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而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能够培养出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教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对“为党育人”根本目标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敢闯会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是对“为国育才”根本目标的实践。[2]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专业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参与以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在实践中体验“思创融合”理念,将素质理论锻炼成为一种行为方式,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修正理论,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建立正确的社会活动认知模式,在行为实践中应用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去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
一、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协同育人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提高人才资源涵养,激发人才创新信心和能力,教育是根本、是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答卷,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高素质多维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4]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过程中,学生顺应时代创新创造需求,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创业技巧和方法、紧随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并不是要求每一名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选择创业,而是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岗位就是自己创业的起点,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技术要求,如何能让自己尽快做好学校和工作的衔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并且在长期的、重复的技术岗位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有“敢闯会创”的精神。学生要以岗位职责为己任,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地承担岗位责任、社会责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落实国家科教、人才、创新“三位一体”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二、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关键途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领域,是展示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手段。[6]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让自我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努力成为服务人民、建设国家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创新创业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新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提供更多平台帮助学生不盲目、有结果的创业,并且能将创业项目作为一项事业去热爱、去经营,将个人的精神品质与企业家对标,将个人理想融于国家建设发展中,将带动就业和技术的创新作为企业责任,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本质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在行为上可视化的直观展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同向同行,互为补充。[7]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精神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原则
从教育教学内容而言,要围绕专业教学和素质培养,开展思创融合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第一主课堂,学生素质培养是教育教学第二课堂,将思创融合协同育人融于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堂和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想深度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从参与对象而言,要围绕教师团队建设,开展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教师是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落实推广的关键枢纽,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思创融合”创新实践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机制、方法的深度融合,在实际专业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学生教育教学。
从活动平台而言,要围绕专业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资源统筹,开展立体化无障碍通行的思创融合协同育人。专业教研室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核心组织机构;学生工作办公室是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的专门机构,两大机构在工作结构中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高职院校要构建部门无障碍沟通机制,盘活资源,畅通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链接,实现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学生培养保障。
四、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思创融合”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领域。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创造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其次是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上的技术技能人才,然后是推动技术创新创造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三者的关系是统一的,也是层层递进的。因此“思创融合”的专业教学是学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造人才三种角色综合素质融汇培养的有效途径。其中社会公民素质内涵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内涵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人才素质内涵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科学设计和构建“思创融合”教学体系,对于培养综合性素养人才有极大的裨益。[8]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为方法,持续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学生“思创融合”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二)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分类推进“思创融合”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核心,构建“思创融合”教学体系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当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类课三大类,高职院校教师要梳理专业学科特征和课程特色,提炼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科学精神,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创业观融于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不扎实等问题,以学生个人发展意愿为出发点,挖掘“思创融合”教学要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掌握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多源智能理論”“TRIZ创新方法”“SYB培训(创办你的企业)”“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有机融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核心课程,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建设中,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第一课堂专业教学各环节中落实,达到理实一体化的育人效果。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获奖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制作成微视频融入专业教学中,推进思创融合课程建设。
(三)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多维度课堂教育全过程
素质从来都不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实践才有意义,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掌握理论教育内涵在逻辑方式、技术方法、心性磨炼中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和教育策略上的一致性和知识的迁移性。
教师要将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合。通过多样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校外实践、团日活动、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系列讲堂等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专业教学时间短,无法全方位实现专业实践训练的问题,让专业理论知识在第二课堂得到延伸。随后将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点的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内容形成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的比赛项目,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提高“思创融合”教学教育理论认知和实践水平,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建立健全“思创融合”创新实践教师队伍
全面推动落实“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关键力量还是教师本身。因此要大力推动教师对“思创融合”协同育人的认识,帮助教师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的落地实施和见功见效。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定期组织“思创融合”的现场教学培训与经验交流,探讨“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能力。
(五)完善“思创融合”创新实践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实施与保障
人才培养的效果是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也是思创融合建设的重要考评指标。因此在建设运行阶段,要建立多维度的“思创融合”创新实践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的评价标准,形成监督与评价的运行机制,推动“思创融合”建设中优秀成果的应用实践。与此同时,要加强思创融合建设的实施保障机制,成立“思创融合”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建立由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培训教师、技术技能大师、学生工作教师、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验和大学生技能大赛经验学生所组成的“思创融合”理论实践研究小组,统筹研究,开发专业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活动加分项目等“思创融合”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融于第二课堂教学资源。形成支持保障制度、政策协调配套制度、统筹资源制度等,有效保障思创融合工作的开展。
(六)切实加强“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研究成果的推广和示范
“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研究通过以上发展目标的全面推进,不断总结经验,将经验成果面向不同学科体系、不同课程类型,持续深入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典范、体系。形成可借鉴、可应用、可推广的实践研究成果。大力推广“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良好育人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是落实国家科教、人才、创新“三位一體”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人生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通过“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左文敬,王占仁.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意涵,战略需求,实现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2):9.
[2]赵民胜,李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6):3.
[3]杨永伟,高朝盼,魏金占,等.基于创新能力核心要义的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6):6.
[4]杨荣芳,李红,李映松.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5.
[5]李乐霞.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6):6.
[6]张筱茜,李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2):8.
[7]孙惠影,孙莹玥.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科教导刊,2021(4):62-64.
[8]张照楠,张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0(8):127-128.
(责任编辑 郭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