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伟 杨晓利 黄磊
摘 要:校企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的要求,也是应用型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需要校企双方的深度参与,而“双赢”的合作动力和运行机制是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本研究在对当前应用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特点以及在协同育人中的优势和作用,并以河南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虚拟教研室与企业在实践教学、思政教育和实践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协同育人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专业实践教学;思政教育;实践课程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实践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应用型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实践育人不光是高校的职责,也是各个行业领军企业的使命。校企双方深度参与,积极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应用型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是推进“三全育人”和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模式与存在问题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以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以政府及行业机构为媒介,按照教育教学要求和市场规律,通过人才、知识、物质资源的交换与共享,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系统性活动。在这个双方参与的系统性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为企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这两方面是深化双方合作的动力。根据双方在系统性活动中参与主体性的不同,目前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高校为主型
在以高校为主型的协同育人模式中,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了解决自身实验条件不足或实践资源缺乏的问题,会主动与企业寻求合作,双方通过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协同育人。高校每年都会安排实习领队或者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企业也会面向学生开放部分研发设施和生产车间。但由于实习实践的时间较短,学生难以满足顶岗实习的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种协同育人模式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合作动力,双方进行的合作多是流于形式。
(二)校企共建型
可持续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一定是高校和企业能从彼此的合作中各取所需,实现“双赢”。在校企共建型协同育人模式中,高校和企业通过共建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和参与,一方面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符合生产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双方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企业为主型
以企业为主型的典型模式就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该项目是教育部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而推出的教改项目。内容涵盖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联合基金等。由于教育部起主导作用,因此该项目受到了广大高校和企业的普遍重视,实现了企业与高校在协同育人中的合作“双赢”。
尽管许多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各具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合作动力不足、企业参与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成熟、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理念上的更新和制度上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经费上的支持和体制机制上的设计。利用虚拟教研室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可行的方案设计与系统的探索实践。
二、虚拟教研室的特点及其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虚拟教研室是近年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应用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它不能取代传统教研室,也无法否定传统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虚拟教研室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传统教研室教学条件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自身跨地域和开放性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虚拟教研室在“三全育人”、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一)虚拟教研室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虚拟教研室和实体教研室“同中有异”。“同”在于它们都属于基层教学组织,都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一公里”的职责与使命;“异”体现在它们的建设理念、建制依据、人员组成、主要职能等存在差别。
虚拟教研室和实体教研室的建设理念不同。实体教研室以学科、专业和课程为依据而建立,教研室在组建、运行和管理中坚持的是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虚拟教研室是基于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建设,通过开放的组织形式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助力协同育人的开展和落实,以产出为导向的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虚拟教研室和实体教研室的组织形式不同。实体教研室的建制依据决定了其人员相对稳定,无法实现动态化自由调整,活动空间也相对固定;虚拟教研室是具有共同志趣和目标的“志同道合者”组建的教学共同体,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不同学校以及校外企业,能够动态化自由调整,活动空间不固定。
虚拟教研室和实体教研室的主要职能不同。实体教研室的主要职能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落实日常教学等,并承担着诸如科研、党建、行政事务等职能。虚拟教研室的主要職能包括探索和实践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跨时空教学、创新师生团队的建设、组织、指导,校企合作中的共建共享,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技能培训等,多以务虚为主、务实为辅。
(二)虚拟教研室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祖强副研究员等人在《协同学理论视角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中指出,协同效应是虚拟教研室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协同效应使得虚拟教研室内部所有要素或子系统的方向达成统一,进而形成最大合力,以此实现虚拟教研室的各项目标功能。也就是说,协同育人是虚拟教研室形成和组建的源动力,也是虚拟教研室所要实现和达成的目标。虚拟教研室与用人单位建立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但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而且有助于高校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实习基地进行协同合作,通过良好的实习环境和专业的实践条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融入相关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品格、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实践育人”。
三、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应用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方式与途径
由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虚拟教研室,双方可以根据协同育人的模式和机制、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此同时,利用企业良好的实习环境和专业的实践条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落实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品格、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实践育人”。总之,利用虚拟教研室组织结构灵活、沟通交流方便的特点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教学
利用企业先进的研发、生产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河南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虚拟教研室,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因人而异、因需施教”的原则,在实践教学基地——河南驼人集团设计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实践(实习)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创新实践。校企双方基于虚拟教研室共同搭建教学管理平台,对五种不同类型的实践(实习)教学进行管理及评价,实现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同频共振。
(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遵循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障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选择高校专业教师(含辅导员在内的学工人员)和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熟练的企业工程师加入虚拟教研室,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指导队伍。企业工程师和高校专业教师互通合作,不仅锻炼了高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而且也提高了企业工程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助于挖掘、探索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思政元素和融入方式,从而更好地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
(三)实践课程建设
联合开展实践课程建设是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形式和途径,不仅有助于为企业“定制”符合岗位和技能要求的专业人才,而且虚拟教研室的建立也能够为双方联合开展实践课程建设提供协作平台。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积极寻求企业的指导、倾听企业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具体而言,校企双方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联合开展实践课程建设。第一,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设置论证及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论证,优化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学分的占比。第二,共同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对于依托企业开设的如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课程,可以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进行协同指导;对于在企业进行的毕业设计,设计过程由企业工程师全程指导,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则由校内指导教师指导。第三,联合开设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一般由高校开设,而高校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的经验显然不足。因此,可借助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优势,联合开设部分实践课程并共同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协同效应是虚拟教研室形成和组建的源动力,也是虚拟教研室所要实现和达成的目标。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虚拟教研室根据自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人员出入灵活等特点,为高校和企业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联合开展实践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可能与便利,从而保障和提升了协同育人成效,实现校企双方“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
[2]郑豪.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9(4).
[3]胡继荣.应用型高校“三·三”制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6).
[4]吴明晖,刘珊珊,颜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进情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0).
[5]樊燕飞.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9(4).
[6]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
[7]王秀梅,韩靖然,马海杰.新时期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
[8]桑新民,贾义敏,焦建利,等.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
[9]祖强,马贺,乔宏志.协同学理论视角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2(5).
[10]罗芳琼,李洁坤.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35).
[11]陈艾华,何秀.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诉求辨析及响应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20(4).
责编:勉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