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是,根据一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语文课程特点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适当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样化地实践练习,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那如何巧妙、科学地为小学低段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一年多“双减”背景下一二年级作业的设计实际,总结梳理出小学语文低段作业设计“十法”,与同行做交流。
一、当前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书写性文字作业占比较大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所安排的作业多为书写类作业,其中抄写作业在语文作业中的占比相对较大。久而久之小学语文作业在学生眼里就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知识点的内化。由于作业过于侧重书写方面的训练,使得学生在朗诵、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无法及时得到提高,也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留下了隐患。
2.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
大多数的语文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生活,没有给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在进行作业优化和设计时,教师应该融入更多的生活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低年级语文作业
1.读一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读更是一件厉害的“法宝”。
读能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所学内容。拼音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光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多布置读的作业,让学生在温习的同时圈出不会读的拼音。第二天复习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大胆说出自己不会读的拼音,让会读的同学當“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
读能促进学生思考感悟。部编版语文教材专门在一些课文后面设置了让学生朗读并思考的练习题。例如,一年级上册《项链》课文后面就有这样的练习题:“朗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教师可以按照练习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思考感悟,在思考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读能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富有童趣、文笔优美的课文。以一年级上册课文《小小的船》为例,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宁静又美丽的梦,在梦里我们坐着月亮船遨游在星光灿烂的银河里,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对于这样的美文,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
读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增长见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在图书室挑选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设置班级图书角,制订借阅公约,允许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回家阅读,在此基础上,每月布置一到两次的课外阅读作业。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共享自己的书籍,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2.看一看
重大的科学发现离不开细心观察,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观察。
《秋天》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正值秋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户外寻找秋天,亲身感受秋天。这样,学生不仅能欣赏到课文中描述的景色,还会有新的发现,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身观察力。
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向学生介绍了小虫子的世界,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请你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小昆虫,了解它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结合你了解到的内容给这种昆虫制作一张“名片”,并向大家介绍它。然后在所有“名片”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做一做
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更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由此可见,行动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学与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可以让学生制作“识字小报”,通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印有汉字的包装纸、包装袋等,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制作成识字小报,比一比谁认识的新字最多、最正确。
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过度依赖家长,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整理。在学完《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所有文具都能每天按时回家呢?请你想个好办法并做一做吧。再如学习《端午粽》一课后,让孩子回家与家人一起做粽子,感受其中的过程和乐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说一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总体目标第5条指出:“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有极强的实用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对班上的同学比较陌生,为了帮助学生更快熟悉周围的同学,学完口语交际课“我们做朋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向更多的同学介绍自己,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课文中学习和积累的新词语联系生活说一两句话。例如,学习“又大又圆”“又红又甜”“又香又软”这些词语的时候,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分别说一两句话,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西瓜、草莓、面包等食物。这样,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轻松掌握并学以致用。
5.画一画
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一二年级学生对绘画十分感兴趣,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画面感极强,所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所学所想呈现出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并画一画春天,在画的过程中,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用水彩笔涂上颜色的同时,感受春天的姹紫嫣红。将语文学科与科学、美术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他们的视野。
6.唱一唱
我国很多古诗词不仅有画面美还有韵律美。因此,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配合网络上流行的手势舞或古诗唱读视频练习唱一唱。搭配优美的旋律,这些古诗词会更朗朗上口,更有助于学生识记和背诵。
7.听一听
“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表达与交流”的明确要求。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适当设计“听”的作业。如听优秀的课文配乐朗读,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听爸爸妈妈讲课外知识、故事或事物的制作过程等,学会抓讲话的主要内容;听寓言、童话等有声书,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学会复述、概括,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8.查一查
这里的“查”一是指查字典;二是指查阅资料。查字典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任务地布置查生字、词语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認识生字、知道字音、理解字义。这样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又能培养他们勤于查字典的良好习惯。查阅资料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让学生不仅要懂得学习课本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有了解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联知识的愿望,学会查找相关资料。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有限,教师可以语文教材内容与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基础,适当超越教材,科学拓展延伸资料,使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这要求教师以教学主题为依据,将相关的延伸拓展作业设计出来。
如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就要查阅雷锋的生平与相关故事;学习了《画杨桃》一课后,应查阅杨桃的生长过程;学习了《中国美食》一课后,可以查阅中国不同地方的美食和做法,也可适当了解外国食品,扩大视野;学完《曹冲称象》这一课内容后,学生对文中的曹冲、曹操等人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可以设计延伸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曹操或曹冲的故事,深入感受人物鲜明个性特点,通过课下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各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9.编一编
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韵语歌调,对低段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如教学“青”字时,青字加偏旁的生字很多有“清、请、情、精、睛、晴等”,有些学生就无法区分了,为此我这样编韵语:“有米人精神,有言要说请,有水水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心情爽,有人很倩丽”,让学生比较朗读记忆,再通过填空练习巩固。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10. 演一演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部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篇目都很适合排练课本剧。如: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倡导保护环境的《青蛙卖泥塘》;生动有趣的科普课文《棉花姑娘》;神奇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咕咚来了》《动物王国开大会》等等。学生要想通过表演将经典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就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挖掘人物特点,将感受到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展现出来。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创编能力。
三、结语
总之,对于低段学生,作业的设计应在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上下功夫,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指导方法,打开学生多种感官,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做等多方面发展,让学生从烦琐的作业中走出来,更加享受学习乐趣。只有种下学习兴趣的种子,才会盼得花开,收得硕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才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