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摘 要]图书馆服务正从文献资源服务过渡到空间场景服务,而图书馆空间在智慧化变革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案例分析与演绎归纳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在剖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中服务数字文化的虚拟空间建设、服务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数实空间融合建设三维实践路径基础上,提出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三大实现机制:数据生态化治理机制、空间规范化治理机制、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未来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应该按照服务中心、技术应用、评价监督和反馈改进的整体逻辑不断推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23)05-0069-06
1 引 言
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仅有具体的图书馆思维模式、目标功能理念、资源组织体系、空间资源布局形态、空间运行范式与策略问题,还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问题,更有政治、经济、社会等背景问题[1]。不论是数字图书馆还是智慧图书馆,其核心都是实现公共文化机构对用户服务效能的不断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旋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为了满足公民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供给的质量与效能亟待提高,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解决当前文化供需矛盾的重要突破点。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其建设与发展既是完善文化空间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开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建设目标。
图书馆从文献服务迈向知识服务过程中,其空间面向教育4.0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智慧空间是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业态,其发展从RFID化到无人化服务再到时空虚拟化和服务智慧化[2]。图书馆如何在智慧空间转型发展要求下重塑面向未来图景的智慧空间服务体系是实现智慧空间转型必须全面考量的问题。尤其是要思考如何借助智慧空间建设的关键机遇,进一步增强服务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共同富裕、智慧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的能力[3]。此前,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及馆藏评价的研究较多,目前逐渐转向图书馆的空间建设、服务建设等。传统意义的图书馆空间包括可见的物理实体空间,倾向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设施构建起来的虚拟信息空间以及强调将实体空间同虚拟空间相结合的虚实共生空间。本文尝试在剖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实践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空间服务创新实现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图书馆智慧化变革提供新的研究支持。
2 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三维实践路径
随着中国国家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对图书馆智慧空间设计全面转型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根据空间的载体形态、感知差异和服务路径差异,可以将空间分为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实体虚拟结合空间,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实践也可以根据前述空间形态的虚拟、实体和数实融合3个维度展开。
2.1 服务数字文化的虚拟空间建设
在智慧城市、元宇宙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首先需要关注公共虚拟文化空间构建与信息治理。随着元宇宙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驱动的公共文化虚拟空间已经成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建筑实体空间的重要补充,但也增加了基于数字阅读环境研究虚拟阅读社区及用户需求的难度。图书馆不再是仅有关书本的文化机构,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是将真实的图书馆空间和虚拟的网上空间纳入同一建筑规划之中,并且使之形成共存与互动的关系[4]。2006年3月,加拿大马尼托巴(Manitoba)大学图书馆开始构建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为该校留学生创造一个集“语言学习、社会交往、学术创作和指导中心等”为一体的在线虚拟空间,后发展成为全校所有师生提供学习和教学的一站式虚拟学习和教学环境[5]。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阿灵顿分校图书馆Fab Lab等虚拟创客空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空间设备、学习资料、创客项目、创客成果等进行关联展示[6]。
2022年4月11日,英国研究型图书馆(Research Libraries UK,RLUK)发布《文獻收藏机构的虚拟阅览室和虚拟教学空间(Virtual Reading Rooms and Virtual Teaching Spaces in Collection Holding Institutions)》报告[7]。该报告介绍了英国研究型图书馆和国际研究型图书馆协会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y Associations,IARLA)成员机构最近合作发起的一项关于文献收藏机构虚拟阅览室作为数字研究基础设施的潜力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图书馆和档案馆闭馆,众多学者、研究人员和学生无法线下获取馆藏,许多文献收藏机构采用远程技术让人们以数字方式获取纸质资料,使虚拟阅览室和虚拟教学空间成为一种替代方式。但实际上,实体空间仍然有着虚拟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
2.2 服务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建设
图书馆服务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建设是智慧图书馆变革的核心关键。《国家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推进线下服务空间智慧化升级,提升用户到馆服务体验中指出:应用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馆藏文献的高密度储存、高效率分拣和精准配送。布置智能门禁、智能书柜、智能座席等设施,构建阅读墙、云课堂、声音图书馆等智慧服务场景,打造虚实结合的阅读学习空间、交流共享空间和协同创新空间,提供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技术的沉浸式服务[8]。近几年,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空间建设过程中,分龄分级阅读是促进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建筑设计、空间服务的重要突破和成就,在社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实体空间是图书馆开展线下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由建筑设计界具有威望的院士、国际设计师团队领衔担纲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工作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新馆建设的一种“常态”,并积极推动着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例如,关肇邺院士领衔设计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东楼、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了广州白云区图书馆新馆;丹麦SHL建筑事务所精心设计了宁波图书馆新馆建筑;荷兰MVRDV建筑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建造了天津滨海图书馆;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了海口“云洞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建筑设计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确立了其作为社会文化枢纽和大学心脏的基础,也吸引了文化和旅游者的关注,为当地文化产业和经济消费提供了助力,进而推动图书馆成为城市公共文教建筑的典范和区域标志性文化设施。
2.3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数实空间融合建设
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应遵循“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思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虚拟空间的建设甚至列入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指南,如美国《国家青少年空间指南(Teen Space Guidelines)》[9]将虚拟空间作为青少年服务的重要社群媒介,给出了虚拟空间建设的重要理念与实现方法。当前,随着文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建筑虚拟空间蕴藏着巨大潜力,或将真正成为实体建筑空间的重要补充[2]。图书馆智慧空间不仅是承载相关文化活动及服务的场所,还是进行文化治理、提升供给质量与水平、健全公共文化空间体系的重要环节。
智慧图书馆作为在传统图书馆物理世界和数字图书馆数字世界之上进行“数实融合”的产物,必然要求空间实现数字与实体的融合。我国图书馆界已有相关实践,如上海图书馆东馆智慧场景设计的“红色VR骑行”。该项目利用上海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整理出上海1 000多个红色景点,将其按主题设计了多条红色路线,以虚拟现实、关联数据挖掘等技术,揭示上海红色建筑与红色历史,发现丰富的上海红色资源[10]。以上海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为代表的特色案例的社会效应在理论维度方面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在行业内为国内其他图书馆同行借鉴参照,结合本地实际需求,打造新型技术体验空间,在体验中推广阅读、促进素质教育;二是体现在行业外的社会影响力,用户在使用或体验空间服务后,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宣传使用感受,能够为图书馆行业更好地融合社会技术创新、提高公众文化生活治理效能提供话语证据,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空间用户认可度和政府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其治理绩效评价。
3 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机制
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均衡可及、包容开放和可接近是图书馆智慧变革的要求和目的。我们应该从智慧图书馆的数据生态化治理机制、空间规范化治理机制、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出发,按照服务中心、技术应用、评价监督和反馈改进的整体逻辑不断推进,以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
3.1 数据生态化治理机制
数据已经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的生产要素,数据治理作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核心,在图书馆智慧化变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驱动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力量参与和外部主体生态。智慧图书馆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以及数据本体的质量、隐私、脱敏、分级分类、应用开发、元数据、评价等工作能否安全有效展开,都有赖于数据主体的能力素养和资质情况。
清华大学教授戎珂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生态治理研究》中提出,数据生态治理是指围绕数据生态,明确各个数据生态伙伴的角色,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智慧变革过程中不断实现用户服务数据的协同、保密和多元治理,实现数据价值体系重塑[11]。2022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鼓励多元主体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汇聚文化数据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态的数据流通和协同治理。智慧图书馆数据生态治理数据主体资质审核过程的控制,能够有助于消除各区域、各部分、各业务数据孤岛现象,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统一相关数据标准,从而有效实现图书馆数据资产分级分类、质量控制、增值开发与安全共享。
3.2 空间规范化治理机制
數智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多元治理主体通过政策引导、标准规制等多重赋能手段,为馆舍建筑空间场景设施、系统平台、数据要素提供了智慧化转型的发展新机遇,以更好地通过空间智慧化变革服务智慧城市、健康中国的战略。例如,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订,2022年发布的最新面向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为我国现阶段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为核心的现代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性指导。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范》(DB3301/T 0352—2021)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类型及其功能要求的论述涵盖了运动健身、公共阅读、培训讲座、文化展陈、社团活动、文化交流与特色主题空间等,为公共文化与各类型空间的融合治理提供了标准。
为打造新时代浙江“金名片”,以“高品质生活”为主轴,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2],浙江省充分挖掘梳理城市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化脉络,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场景创新为重点的未来社区,力求构筑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图书馆空间治理维度,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制订“农村文化服务重要事权清单”给相关组织机构明确“事权”。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事权清单”可以参照《国家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8]提出的内容展开,包括以公共文化空间为枢纽“不断加强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发展水平”“推进线下服务空间智慧化升级,提升用户到馆服务体验”“建设‘数字孪生国家图书馆,增强空间设施的智慧化管理能力”等。
3.3 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
智慧图书馆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的制订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围绕参与主体职责划分、技术融合、资源融合、服务模式路径规制等方面。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社会力量的资金、技术、资源、空间、服务内容、运营模式等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优质服务,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例如,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北京抖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中华古籍智慧化整理和服务为突破口联合打造“古籍智慧图书馆”,计划完成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提供的2.5万种古籍的数字化整理,并提供公益性公众阅读服务,让古籍走向公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古籍、研究古籍[13]。
智慧图书馆空间是城市包容、社会融合、文化认同的重要传播场所。建立健全智慧图书馆空间治理制度体系,需要统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来提升治理效能,还需要从空间运维资质考核机制、社会力量参与退出机制、空间规划设计管理机制、空间运维质量监管机制进行界定与规范。
3.3.1 空间运维资质考核机制。为确保提供的空间及服务质量,应建立检测评估制度,对空间场地、设施设备规格、监控安防情况、服务人员资质等进行评估。对空间场地、设施设备规格、监控安防情况等空间实体要素的评估应根据相关规定与标准进行;对空间服务人员的评估则应该参照建立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行业从业者的资质评定也应参照或采取获得经营资格证许可的方式进行。
3.3.2 社会力量参与退出机制。随着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创新机制的搭建将成为关键问题。“放管服”之下的市场主体进入非基本公共文化空间运营,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引导制度,具体包括财政补贴制度、供需对接制度、空间承接听证制度与考评退出机制,通过全生命周期式的制度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3.3.3 空间规划设计管理机制。图书馆通过总分馆制搭建广泛覆盖的空间服务网,如深圳的“图书馆之城”通过总分馆建设与吸纳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千馆之城”。非基本公共文化空间根据其“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定位,应结合当地公众文化需求,融合地域特色文化进行空间布局或规划。
3.3.4 空间运维质量监管机制。图书馆城市空间通过不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场景,使用户从场景消费实践中得到地方体验、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等,这已成为当下图书馆城市空间建设的必经之路。全过程监管是促进收费合理、空间达标、服务高质的有力手段。当前公共文化空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如果对质量把控不准及用户反馈处理不及时,容易使用户的体验感与满意度下降,因此,需要创新监管方式,畅通用户反馈渠道,搭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
4 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策略
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面临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例如,美国OpenAI发布的ChatGPT-4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以及国内百度“文言一心”等,将重塑科研模式和工作生态,人们的科研、学习和生活模式可能因此发生重大变化。ChatGPT类型的人工智能对话工具的兴起对图书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必将落到空间及其服务维度。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在工作生活中的价值将更多地从独立空间转向空间产品生产社会化。
在此背景下,图书馆需要思考如何从空间服务价值理念的树立、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多方主体间的协同共创、多元服务内容的供给等多个维度分析空间如何实现服务创新。相关责任主体应该基于智慧图书馆的数据生态化治理机制、空间规范化治理机制、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实现智慧空间建设过程的控制,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协同共建智慧空间、增强智慧图书馆空间要素设计和实现智慧空间建设过程控制等关键性措施,不断推进我国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的进程。
4.1 鼓励社会力量协同共建智慧空间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运营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基层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文化志愿服务进行,参与主体大致可分为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众四类,而不同的参与主体在实际参与力度上因其基本空间定位及主体能力存在差别,就目前而言,政府是主要的参与者。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也应坚持以政府为主来提供资金及政策、监管等保障措施,同时发挥市场承接主体的能动性对空间布局、设施设备、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营造等进行更好的维护升级,改善空间环境。此外,还应增加参与主体,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力度,如政府可以先将公众所需的空间项目进行统计、听证,再以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将运营权下放给市场或其他的社会空间管理者,如工业遗址的管理者、废弃社区的管理者等,并针对当前社会与市场主体的参与及退出机制进行治理,如定期承接主体资质、活动质量等。
主体协同治理是指多个主体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治理活动并以此找到最优模式的协商合作,它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既是扩大社会化运营以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建设,实现主体的多元化,也是促进协作,明确好政府、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的职责范围,协调各方利益。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首先,要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建设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空间的目的是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加强政民互动,畅通供需对接管道,使群众真正的、实在的、迫切的需求能及时反映给政府。其次,要推动政府与市场组织合作。政府应主导基本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政策支持、多端互动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供给。最后,要建设社会组织参与渠道。社会公益性组织是促进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合适的志愿服务体系将公益性组织纳入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系统,在评审、定价、监督等环节中发挥其作用。政府借助国家大数据体系、公共文化云平台搭建智慧图书馆建设供需信息公布或招标平台,完善供需对接与用户反馈。
4.2 增强智慧图书馆空间要素设计
多元主体协同下的空间要素设计治理要综合各方利益进行。从规划、选址到空间设计和使用环节既要考虑政府的承担能力、支持力度,也要考虑社会组织的参与意愿、能力与市场主体的现实状况、经营能力。一方面,对已有空间的治理应主要侧重在功能的重构与价值再造,优化和改善存量空间,启用非文化空间。在现存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场所的功能、价值与开放水平重新进行考察与评估,在保障公民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开放与使用层面上的调整、设计,进一步拓展原有空间的功能,使其具备承载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文化活动的能力,如借助旧建筑改造和小范围改造空间场景;另一方面,是空间的要素布局治理,主要分为微观空间内要素布局与宏观层次上的体系布局。微观空间要素布局指内部空间的设计,具体是氛围营造、设施设备布局、家具装饰等。应考虑空间功能双重性,尽量采用能够灵活移动的设备与装饰,方便根据需要对空间进行装饰与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效率;提升虚拟空间平台的开放性,通过建立素材库,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对虚拟空间进行设计布局,创建符合文化活动氛围的网络空间。宏观层面上的空间建设涉及全领域范围内的空间布局与调控,应当秉持文化发展的整体性理念,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文化空间单位协商合作。参考基本空间体系与群众需求,做好智慧空间体系化建设和布局的合理规划,形成均衡布局、质量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格局。
4.3 实现智慧空间建设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置于标准与规范之下,使图书馆智慧化变革实现有政策支持、有质量保障且价格可承受、服务有监管,达到治理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治理内容提质有效、扩容明显。其中,标准是实施治理的依据与参考。出台相关标准是智慧空间治理的首要内容,一是通过标准将其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变革举措区分开来;二是便于进行评审,从评审、参与、服务、反馈、监督全过程进行标准控制,促进智慧图书馆空间提质扩容。在建筑空间维度,国家出台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等场馆设施建设用地标准,部分省市针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拆除提出拆除期间设立过渡性服务设施的相关政策。其服务标准应当参照国家相关标准,针对当前界限模糊的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服务目录,使智慧图书馆服务转型有规可依,供给水平有标可对。
考量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实现策略还需要在SMART目标管理原则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协同共建智慧图书馆空间等。SMART目标管理原则包括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实际的Realistic和有时限的Timebound。这一原则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应用,如国际图联环境可持续性与图书馆专业组(IFLA ENSULIB Section)在发布的“绿色图书馆”定义文件中,提出绿色图书馆环境管理的SMART目标[14]。这有别于传统的数字空间样态建设需要图书馆主动积极参与协同共建、生态治理和标准指南等工作,而是能够促进智慧图书馆空间的纵深发展。智慧图书馆空间创新的重点在于健全运营管理机制,对已有空间及设施的高效利用与管理。
5 结 语
高度关注公共文化服务新发展和贴合高等教育新需求是图书馆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以空间建设为服务体系架构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和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构建实践都充分表明,围绕智慧图书馆建设创新空間服务路径将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在业界,图书馆用户服务正从文献资源过渡到空间场景的服务,契合了国家文化规划和教育规划导向。
基于此,本文在剖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中服务数字文化的图书馆虚拟空间建设、服务阅读推广的图书馆实体空间建设和数实空间融合建设三维实践路径基础上,提出空间服务创新的三大实现机制。图书馆应立足当下、抓住机遇,力图在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中起主导和引领作用。本文依然存在案例揭示不充分等不足,未来在进行相关研究时仍然需要通过调研、个案分析、统计发现提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应如何通过重塑空间、资源、学习三大服务场景来促进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进而更好地支撑用户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行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徐红玉.智慧图书馆空间创新理念与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41(2):5154,65.
[2]周纲,陈晨,蔡文杰,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EB/OL].[2023-06-16].https:∥bfgfy2b08d79e045e4fd4s5quc95kcuqob6qcqficg.res.gxlib.org.cn/kcms/detail/23.1331.G2.20230607.1655.010.html.
[3]洪芳林,龚蛟腾.“数字中国”战略下图书馆智慧空间转型:路向、内核与实现[J].情报资料工作,2023,44(2):102112.
[4]应李.现代图书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共存与互动[J].图书馆,2003(4):820.
[5]卢志国.大学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分析:以加拿大Manitoba大学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为例[J].情报杂志,2008(10):9699.
[6]张海萍,李敏,卢章平,等.虚拟创客空间建设的理论、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2020(8):7277.
[7]英国研究型图书馆发布《文献收藏机构的虚拟阅览室和虚拟教学空间》报告[EB/OL].[2022-05-11].https:∥www.szlib.org.cn/article/view/id-36240.html.
[8]国家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EB/OL].[2022-05-11].http:∥www.nlc.cn/dsb_footer/gygt/xxgk/202110/P020211009593349959836.pdf.
[9]黄如花,邱春艳.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4):4858.
[10]上海图书馆东馆智慧场景案例介绍:红色VR骑行[EB/OL].[2023-03-08].https:∥www.calsp.cn/2022/12/16/bulletin-202212-05/comment-page-1/.
[11]薛宇飞.清华数据生态治理最新研究:促进数据流通共享和多层次市场体系[EB/OL].[2023-03-08].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92239.htm.
[12]打造新时代浙江“金名片”[EB/OL].[2022-11-20].http:∥zj.cnr.cn/tt/20200925/t20200925_525275648.shtml.
[13]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抖音集团共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EB/OL].[2023-06-28].https:∥www.mct.gov.cn/preview/whzx/whyw/202306/t20230612_944424.htm.
[14][JP3]什么是绿色图书馆?[EB/OL].[2023-03-17].https:∥www.ifla.org/wp-content/uploads/IFLA-GreenLibraryDefinition_ChineseSimplified_2022Jan.pdf.
[收稿日期]2023-06-29
[作者简介]白 薇(1977—),女,本科,副研究馆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