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茂霞村红砖赤瓦里飘来阵阵荔枝香

2023-12-02 05:55史英静
城市地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古厝荔枝树山镇

史英静

茂霞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北面,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典型闽南传统风格的古厝、历史悠久的原始古寨与清新淡雅的自然田园风光互相交错,造就了茂霞村独特迷人的景致。

茂霞村位于福建泉州永春县岵 山镇北面,地处岵山盆地,山涧流淌 的金溪及其他四条小溪环绕其间,高 温高湿的环境,为荔枝的生长提供了 绝佳的天然条件。因此,茂霞村座座 古厝前后,都种满了荔枝树。每到 七八月荔枝丰收时节,整个村落都沉 浸在一片红色的喜悦之中。

闽南深山里的荔枝王国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 枝来。”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 绝句三首》中的这两句千古绝唱,造 就了很多人对荔枝“昂贵”“产地偏远” 的印象。《唐国史补》里记载,杨贵 妃生于蜀,好食荔枝,而南海所生的荔枝,尤胜蜀者,唐玄宗为博贵妃一 笑,不惜劳民伤财,让侍卫马不停蹄 远赴岭南,为杨贵妃送来荔枝。

荔枝有“百果之王”的美誉,关 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取 割去枝丫之意。西汉人早就认识到这 种水果的习性,不仅离开枝叶保鲜期 就会变短,还喜湿、喜光,因此福建、 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成了最 适宜它生存的地方。

福建的荔枝种植主要集中在泉 州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永春县岵山 镇茂霞村就是其中重要的荔枝生产 地。岵山镇境内有 2000 多棵百年大 树,大多集中在茂霞村。自古以来, 茂霞村将荔枝树作为“风水树”,每 家每户建房时都会在房前屋后栽种荔 枝树,经年累月下来,村内百年以上 的荔枝树已多达 600 棵。遒劲粗大 的树干上布满温润幼小的青苔,树高 16 米以上、树冠直径 15 米以上的 不在少数。当地人说,之所以种荔枝 树,是因为荔枝不但长相好、长寿, 而且果实好吃又可用于买卖,是再好 不过的“风水树”,荔枝树前后的宅 子也就被称为“荔枝宅”。

茂霞村的荔枝种植历史十分悠 久,从宋朝起,当地人就开始种植荔 枝。茂霞村产的荔枝又称“岵山晚荔”, 与其他地区荔枝品种不同,这种荔枝 要到每年的小暑前后才显赤亮饱满、 成熟上市。它皮薄核小,95% 是焦核, 肉厚多汁、味道清甜,不仅享誉闽南, 还闻名海外。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 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过永春, 品尝岵山晚荔时,深叹“树美、味甘、 核小”,于是将其列入名种,并记录 到他所著的《荔枝谱》中,自此,岵 山晚荔开始名扬四海。

村东面的五峰岩荔枝公园,是 当地荔枝种植园的代表。五峰岩荔枝 公园占地面积近百亩,成片的荔枝树 繁茂绵延,形成了天然幽静的荔枝秘 境,有好几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荔 枝树王”。每年七月荔枝成熟时,全 村人就纷纷到树王前祭拜,然后开始 采摘荔枝进行售卖。光是五峰岩荔枝 公园一处,每逢丰收时节,荔枝产量 就可达 600 担,可谓是茂霞村一笔 宝贵的财富。

荔枝园也是茂霞村村民夏天纳 凉的宝地。因为荔枝树树龄老,棵棵 树干壮实,枝叶繁密,能将炙热的阳 光遮挡在公园外。漫步在荔枝树林, 凉意习习,非常惬意。特别是小暑过 后,荔枝成熟之时,鲜红的荔枝缀满 枝头,与绿叶相互辉映,红绿相间, 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香甜清新的气 息,十分诱人。

闽南古寨与老街古厝

荔枝公园内有座吾峰岩,岩石 之上便是极具传奇色彩的石城寨。站 在寨顶,可以纵览整个茂霞村乃至岵 山镇。

石城寨是茂霞村几座古寨之一, 是一座充满防御性的城堡。寨上有一 座石马槽,被当地村民认作宝物。据 说,曾经有位汪姓男子,一觉醒来后 预言自己将“造鸡鸡啼,造狗狗吠, 纸人成真,芦苇成箭射到皇帝金交 椅”。胆小的皇帝听说了这件事,立 刻以莫须有的造反之名派林、萧二元 帅领兵围剿汪家,要将整个汪氏抄家 灭族。还好林、萧二人并不盲从,只 剿灭汪家而没有株连汪氏九族。当地群众感念其恩,便为二位元帅塑像, 建庙敬奉。元帅们在此歇脚时使用的 石马槽,也成了当地古董。

福茂寨是茂霞村最具闽南文化特 色的宝寨,由陈氏始祖,时任泉州户 良司的员渠公,于明嘉靖年间为躲避 盗贼建造。全寨占地 20 亩,环寨一 周的寨墙高 2~3 丈,足有 4 里长。据 茂霞村陈氏族谱记载,为了建寨,员 渠公跟岳父求地,岳父答应他,可以 在后头山以外的山地任选其一,谁料 员渠公偏偏选定后头山。于是,老岳 父决定告官,一行人途经岩尾笼深田, 因田岸窄,轿子倾斜,老岳父不慎掉 入泥水田中,人们惊惶失措,唯有员 渠公不假思索,鞋襪都来不及脱就跳 入深田救人。老人家感念女婿的救命 之恩,才准其在后头山上继续造寨。

特别的是,福茂寨对面山上对应 地修建了一个形似水瓢的“水瓢寨”。 原来是古寨与内部祠堂刚建好时,寨 内经常起火,就算挖了池塘也无法避 祸。在风水先生建议下,员渠公带人 在福茂寨祖祠前修水塘,在对面山上 又修建了一个水瓢寨,以填补寨落缺 水的不足,自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火 灾。祠前的那口池塘与南山的“水瓢 寨”,也预示着福水不竭,子孙万代 繁衍兴旺。

古寨之下,是一条传统闽南民 国古街——塘溪老街,位于岵山镇塘 溪村和茂霞村的交界路段,至今已有 80 多年历史,是茂霞村华侨商贸历 史的见证。民国时期西方建筑风格传 入,再加上岵山镇南洋华侨增多,老 街两侧出现了诸多兼具浓厚闽南风格 和南洋元素的传统古厝。如今,这些 古厝内仍保存有精美的砖雕、石雕、 木雕、灰雕,还有许多岁月的痕迹。

整个茂霞村拥有 70 多处百年以 上的闽南古厝,其中传统古厝群—— “下灶古民居群”是当地华侨朝思暮 想的家园。“下灶古民居群”,由明朝 正德年间的下灶大厝繁衍而来,汇集 了 10 多座古厝,拥有“红砖、赤瓦、 白石基”的闽南建筑风格,是茂霞村 面积最大最密集的古民居群。其中, 建于乾隆年间,供奉着“吕洞宾”的 三落大厝“墩好厝”十分特别。从始 建到现在,墩好厝子孙延绵,至今已 有 13 代,在清朝出现过“三代连科” 的辉煌,也有后代下南洋经商,足迹 遍布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新加坡、印尼等地。

薪火相传的白鹤拳

永春白鹤拳是古老的中国拳术, 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所以取名“白 鹤拳”,为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由 于茂霞村所在的岵山镇正是白鹤拳创 始人方七娘的娘家,因此当地的白鹤 拳保留传承得最好。

清朝初年顺治年间,少林拳师 方种的女儿方七娘在五梅山观音寺修 行,有一天,她正在织布时,突然看见一只白鹤飞宿在梁间,昂首振翮, 舞脚弄翼,姿态奇妙。她把手中的梭 盒投向白鹤,白鹤闪跳而过 ;又将纬 尺投向它,没想到又被白鹤展翼弹 落。于是,方七娘就以白鹤为原型, 经过精研、揣摩,将白鹤种种舞姿揉 入少林拳法之中,创出了别具一格的 “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 为“鹤法”,也就是“白鹤拳”。

白鹤拳以鹤法为灵感,融入道家 思想,吸取截拳道、咏春拳等众拳术, 博采众家之长创新而成。在身法上, 要求头顶、项稳、松肩、松腰、松胯、 提裆吊肚 ;步法要求稳固,五点金落 地,落地生根,收手软如棉,出手弓 送矢,进实退虚。康熙顺治年间,方七娘与丈夫曾在永春西门外观音寺设 馆授徒,后人称为“曾武馆”,慕名 而来的王、吴、林、李、蔡、颜等诸 姓二十八人拜师学艺,人称“二十八 英俊”。

清朝中后期,随着国内人口快速 增长及社会动乱,沿海一些民众纷纷 迁徙到东南亚一带,白鹤拳弟子们也 开始了在东南亚一带的拳术传播。据 《永春县志》记载 :1896 年,永春人 郑业佐于星洲设馆教传白鹤拳。星洲 就是今天的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 等地。除郑业佐外,也另有国人陆续 开设中国武术馆传授白鹤拳等武术。

岵山人从明嘉靖年间开始下南 洋,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他们或为从商赚钱,或为躲避战乱。如今, 全镇旅居海外的侨胞人数达数十万,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随 着人们远赴世界各地谋生,白鹤拳也 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永春岵山镇作为白鹤拳的发源 地,如今仍然传习着这项古老的拳 术。岵山镇建有专门的白鹤拳培训基 地,各个村落都有浓郁的练拳氛围。 每年特殊的民俗节日,茂霞村的宗祠 内都会上演精彩的白鹤拳表演。那似 刚非刚、似柔非柔、弹抖劲足、造型 优美的白鹤拳,既具观赏性,又具有 健身功效,已成当地村民休闲娱乐、 强体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编辑+李锦媛

猜你喜欢
古厝荔枝树山镇
大规格荔枝树移植养护技术及工程实践
两棵树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梦中古厝
田元作品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
走,游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