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斌
摘要:岗课赛证融合模式是一种通过岗位实践、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与证书考核等的融合,有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先进教学模式。文章以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围绕基于就业需求构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借助课证融通提升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立足因材施教原则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加强课赛融合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分析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1-0081-04
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的飞速发展,让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我国各行各业也纷纷加快了改革转型的步伐,加大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对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为满足新时代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引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契合中职教育特征,符合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能促进中职学生高质量就业。但部分中职学校在实施岗课赛证融合模式培养计算机人才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与岗位对接不紧密、实践与竞赛联系不深入、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相符以及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等。这就需要相关教师结合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
1.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的含义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积极推动岗课赛证的融通,提高教育质量。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完善岗课赛证育人机制[1]。岗课赛证中的“岗”指的是职业岗位,“课”指的是课程体系,“赛”指的是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证”指的是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四者都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其中职业岗位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和竞赛等是人才培养的导向,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证书考核以及技能竞赛能够反映出课程教学和岗位实践的有效性,也能够展现出国家和行业、企业对学习者本身技能水平的认可度。
2.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的特征
(1)注重实践性。传统的中职学校教学通常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践教学较为缺乏。而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行动检验知识,进而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职业知识与技能。
(2)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岗课赛证融合模式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职业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時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服务。具体来说,岗课赛证融合模式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其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需求,最后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从而推动行业发展。由此可见,岗课赛证融合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值得探索和推广。
3.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
(1)契合中职教育特征。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实现对接,而岗课赛证融合模式刚好有效契合了中职教育这一特点。在岗课赛证模式下,中职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岗位实践、职业技能等级竞赛以及证书考核等方式,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满足岗位要求。
(2)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这给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难度。计算机技术的升级丰富了其功能,提升了其性能,但也增加了其操作难度,对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岗课赛证融合模式能够拓展学生的专业范围,有效实现人才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3)促进中职学生高质量就业。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要直接进入人才市场,寻找和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岗课赛证融合模式能够合理融合岗位实习培训、技能证书考核以及技能竞赛等多种教育内容,让学生拥有远超其他求职者的经验和能力。这样,学生更容易获得企业的青睐,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4.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的实施条件
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满足如下实施条件。第一,中职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设施,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第二,中职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确保学生的成绩真实可靠。第三,中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及职业发展指导服务。第四,中职学校要考虑一些具体问题,如如何平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等,以更好地推进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1.课程体系与岗位对接不紧密
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在专业建设中开展了企业调研以及课程论证,但在真正实施岗课赛证融合模式时并没有开展实习培训,或者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与岗位对接不紧密。这使得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但因缺乏相应实训,而难以有效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2.实践教学与竞赛联系不深入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增加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职业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然而,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实现课程实践与竞赛的深入融合,导致技能竞赛呈现精英化趋势,这不利于所有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2]。
3.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符
当前,我国计算机行业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临用人难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工作。这表明,我国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不符的情况。
4.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技能等级证书与其校内的成绩单作用同等重要,考取证书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很多证书虽然含金量足够且考取难度较大,但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却不高,这使得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不高,给课证融通实施带来了一定阻碍。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3]。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以更好地达成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课程设置的设计,即在设置课程时要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为他们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和培训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实习环节的设计,既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项目实战,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原则的核心在于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首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并通过带领学生切实参与到真实工作中,让学生体验工作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最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如技能培训、实践操作等时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以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满足市场要求。
3.以校企深度融合为依托的原则
校企深度融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不但有助于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市场价值。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社会背景和企业文化,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4.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原则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原则的核心在于将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提升[4]。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首先,中職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操作训练内容,以此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最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和就业环境,真正成为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1.基于就业需求构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基于就业需求,构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全面了解市场上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岗位工作要求。还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机会,以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在第一学年,中职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通用技能,并通过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学法以及模块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第二学年,中职学校要深入分析合作企业的计算机岗位特点与要求,针对性完善课程体系,并针对不同岗位的特定能力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岗位的能力培养要求,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网站建设、文字排版、机房维护以及网络中心等多个岗位的实践练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最后一学年,中职学校要对接职业岗位,开设高质量的实践课程,以使学生能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企业人才[5]。
2.借助课证融通提升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
课证融通的基本原则为证书进入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融合各类和专业相联系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实现课证融通[6]。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多是由专业评价鉴定机构所出具的认定证书,这些证书代表着学生的某项职业技能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并得到了国家的认可。高含金量的证书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极为重要,尤其是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证融通,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教师要基于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要求,融合证书考核内容规范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严格筛选出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地补充新的专业知识,并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融入课证融通,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再次,教师要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将教学知识点和证书考核内容进行融合,设计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基于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以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7]。最后,教师要基于技能证书为主、理论证书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从而使学生未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可以更具竞争力。
3.立足因材施教原則进行人才分类培养
在课证融通视域下培养计算机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首先,教师可将人才培养方向分成三类,分别为现代学徒制、技术应用以及技术提升[8]。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向要求教师基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专业教学,技能应用人才培养方向要求教师主要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技能提升人才培养方向则要求教师以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为目标进行针对性培养。其次,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情特征制订针对性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师可制订符合其就业要求的培养计划。针对技术提升型人才,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专升本考试等进行衔接,制订符合其升学要求的培养计划。最后,教师要基于不同发展目标学生的不同特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进行针对性学习。
4.加强课赛融合实现教学质量提高
技能竞赛是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路径[9]。中职学校可通过课赛融合,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创造能力,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使学生在备赛、参赛的同时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能够与企业计算机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在组织学生参与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参赛学生一同组成训练团队开展集中式训练。训练内容要以本次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标准,集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学生在参与各类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不但计算机技能水平会显著提升,还会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强化[10]。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中职学校就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增加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学生职业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立足于岗课赛证融合模式面临的困境,从多角度、多层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职业岗位、课程体系、技能竞赛以及课证融通,以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更多高质量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炜逸,王黛,周利军.办有温度的教育———走进湖南省中南艺术学校[J].湖南教育,2023(02):6-12.
[2]陆雪萍,冯子芳.“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31): 84-86+120.
[3]刘扑英.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4]宁晨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创新培育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12):99-102+112.
[5]刘俊辉,孟庆宝,石琳,等.基于“岗课赛证”驱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09):52-58.
[6]麦秀芬.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广西教育,2022(14):57-60.
[7]余浪英.中等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群为例[J].广西教育,2022(02):70-73.
[8]秦红梅.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探析———以《Web前端开发实战》教材开发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26): 80-83.
[9]丘荣美.产教融合下“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15):91-93.
[10]秦红梅.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22(26):81-84.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Path for Computer Maj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Job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Chen Liubin
(Gutian Vocation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Gutian 352200,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job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is an advanced teaching mode tha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alent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job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skill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assessm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training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training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schools. It focuses on building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s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positions based on employment need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certificates, classifying talen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s and competit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alyze the training path of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job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vocational education; job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computer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