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赜

2023-12-02 22:31缐宇峰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缐宇峰

摘要: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精准的课程设计、平台构建和丰富的活动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校园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师范类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尤其是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的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1-0013-04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园丁。部分师范类大学生还没有明确自己未来的教师身份,心理状态容易波动,对很多事情的观点也容易被身边人左右。师范类院校不仅要着重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教学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问题解决能力,这也让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师范类院校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为此,本文基于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路径进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是未来的教师,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完善教育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育人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

1.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

目前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理论与实践开展的不够完善与均衡的问题。一些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价值导向和舆论走向的影响,一旦自己无法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无所适从以及恐惧的负面情绪,影响个人身心发展,需要多方配合来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对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官网或公众号等形式,运用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给大学生,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依据和参考,还可以设立心理健康中心,使大学生遇到心理方面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寻求帮助,进而通过谈话及其他形式的心理疏导,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有助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其他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1]。

2.促进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受到同学关系、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的困扰,难以调节内心情绪走向正常生活轨道,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学习,培养兴趣爱好,与教师和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师范类院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活动,如开展符合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多学科多角度的心理健康内容比较、适合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将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节等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3.提高育人质量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养,因此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应在校园环境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2]。师范类院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塑造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夠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执教生涯,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教育目标不清晰

首先,教育目标过于理论化。部分高校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述,而忽视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书本上的心理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将教育目标只限定于理论化的教学课程,就会使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其次,教育目标服务于考试大纲。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在理论知识、解决方法、实际操作等方面只服务于考试大纲,没有针对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特点由易到难地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因此无法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学生,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失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最后,教育目标体系陈旧。陈旧的教育目标体系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课程设置,不能牢牢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兴趣点进行知识讲解,导致课堂变得无趣且乏味,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相关教育能力的培养。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短板

首先,部分师范类院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相关专业教师,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以辅导员为主,但辅导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对于一些棘手的心理问题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会令学生产生不信任的感觉,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3]。其次,师范类院校对心理学相关的教师培训过于片面,培训内容过于注重心理学及相关内容的探讨,没有注重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究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需求,使得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还要能使用新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筛选工作,有良好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但部分从事心理相关专业的教师对于快速发展的技术不能熟练使用,导致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化、数据化以及相关的问卷调查工作不能够及时开展,也使得对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的把控和使用不够与时俱进,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时效性[4]。

3.教育形式单一,没有结合学生特点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运用多元的教育形式传授知识,使得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大多较为活泼,表达欲强,而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不利于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及教师相关能力的培养。首先,教育方式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不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课程不同,传统的课堂知识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的教学课程和活动,使得学生无法将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心理素养。再次,没有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质量不高,影响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部分师范类院校没有巧妙运用课堂和平台,使课堂与平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也没有其他院校联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库,增加平台知识储备。单一的教育形式不利于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的提升。

4.教育内容不丰富、不贴近生活

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据教材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均以考试大纲的要求作为标准,在内容的选定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利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和思考,也存在不丰富、不贴近生活的情况,这就导致一些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师范类院校并没有利用网络推送相关心理问题解决办法、心理调节方法、心理知识小常识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寻求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学生调节自身情绪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教师没有拓展其他领域的内容,即结合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需求,讲解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导致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5.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的偏差

部分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不了解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意义,片面地认为该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为了达到学分要求进行学习,所以失去了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动力,也就缺乏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在遇到事情时,部分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不是求助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教师,而是在网络上寻找解决办法,但网络环境的信息复杂,因此很容易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存在认知偏差,不能有效解决内心的困惑和问题。这种自身思想认知的偏差,不是不信任相关的心理学专业教师,而是部分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不好意思找相关教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从高中到大学阶段,教师对他们来说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角色,而不是解决生活中小问题的帮手。他们对心理健康相关教师的工作职责并不了解,也对心理健康平台不了解。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部分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心理健康中心举办的各类心理健康相关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缺乏主动性,更无法掌握调节自身情绪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方法。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通过明确教育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等方式,使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师范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和职业需求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大学生不仅能学到心理学相关知识,还能提高职业技能[5]。师范类院校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趣味性活动,如心理相关知识问答、情景剧演绎、团队竞赛等,并在活动中设置一些心理问题,让學生思考解决方式,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师范类院校应由浅入深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让大学生有侧重地学习,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也要巧妙运用能说会讲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所学所感讲给身边的同学,让学生整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高对抗心理问题的能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范类院校只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涯规划,在了解大学生出现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供清晰明了的解决方法,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困惑。师范类院校也要不断吸纳优秀的心理学相关人才,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仅在心理专业教师数量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且在心理学相关科研上增加投入,为相关教师提供平台和机会,使教师们能够将授课内容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师范类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并学习总结其他高校优秀的心理教育相关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心理教育相关课程体系的完善,推动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重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上充分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用简单的方法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发学生思考。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不断优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掌握心理学相关的知识[6]。师范类院校要不断优化授课方式,可采用以讲为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让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让大学生在讲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内容,促进大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要把传统授课模式与互联网技术巧妙结合起来,优化教育形式,还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情绪,使他们符合未来职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也可利用大数据对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学生的问题推动相关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7]。此外,师范类院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将解决心理问题与思想价值引领、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相结合,针对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精准帮扶,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

4.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使其对学生能力的拓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应该教授学生预防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应该只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通过拓展其他相关知识不断促进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深入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心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师范类院校也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中筛选与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定期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讲解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普适性且有效的解决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对于部分存在心理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快乐健康地学习和生活[8]。

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教育行业的主力军,其发展关乎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在生活中可以坦然接受挫折、调节自我情绪、培养良好师德师风等。师范类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明确教育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从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优化品格与能力,实现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卉君.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

[2]刘一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丛艳敏.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4]郑明霞.“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06):117-120.

[5]胡军生,程淑珍.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2):186-188.

[6]陈威.构建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1):143-145.

[7]李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1):40-42.

[8]杜红英,徐亚慧,阮锡宇,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思路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03):87-89.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Xian Yuf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chieved through precise course desig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rich activities,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help students solve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ampus life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When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lear educational goal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ptimize educational forms, enrich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to cultivate their mentality and self-regulation ability in facing setbacks,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Key words: psychologicalhealth education;normalcolleges; collegestudents; psychologicalquality;professionalcompetenc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