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素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12-02 00:47洪恩华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洪恩华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在“双创”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能力。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然而,经过调研发现高校大学生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仍呈现较低的状况。对此,文章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展开探索,以期使双创教育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1-0073-04

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一般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JXY2021N038)

双创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使大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1989年,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4年。34年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关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提出了发展“孵化+创投”的众创空间模式,并从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方面对高校进行了政策性指导,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型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较好地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2]。下面,笔者针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各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阶段,萌芽创段(1989年-2001年)。(1)此阶段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概念(1989年)。(2)此阶段举办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8年)。这表明,高校双创教育开始逐步发展。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2年-2007年)。(1)此阶段诞生了第一个国家级创业培训项目。(2)此阶段提出“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和《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理念。(3)此阶段提出加強创业培训和服务,加快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创业培训的教师。(4)此阶段培训合格率超过80%,带动就业率达到20%。

第三阶段为螺旋式发展阶段(2008年-2017年)。这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即创业推进期(2008年-2011年)、缓慢生长期(2011年-2013年)和科学发展期(2014年-2017年)。(1)创业推进期。这一时期形成了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创业培训政策体系,提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孵化基地、健全服务组织、完善服务内容等政策,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这一时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大学生主要通过第一课堂学习创业理论知识,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创业实践活动。(2)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中,并要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还提出高等学校要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这一时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基本遵循的原则和要求。(3)科学发展期。这一时期提出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展众创空间、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形成“创业、创新+创投”的协同互动发展格局。还提出强化“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师”制度以及建设职业化管理服务队伍,认定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公布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这一时期高校掀起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浪潮,并不断促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

第四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至今)。(1)此阶段提出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形成较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2)此阶段提出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3)此阶段成立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4)此阶段提出加大教育部中央彩票公益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式,在不断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中实现了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教学、校企协同育人目标,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上跨出了一大步,在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基于此,在“双创”大环境下,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促使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随着双创教育的全面推进,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上都有所突破,但仍面临着一些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在校生及毕业10年以内的毕业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人数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大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自身方面。朱淑珍(2014)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个体对自主性的需求是影响个体创业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4]。通过分析问卷发现,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多方面限制因素,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大多数大学生一直都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只有少数学生有过兼职的经历,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第二,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必修课,很多学生也有创业的想法,但很少有学生真正付诸行动。第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在创业过程中经常会碰壁,这使得他们会逐渐丧失创业信心。第四,创业需要生产要素,而如何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达到帕累托最优是大学生比较欠缺的一种能力。第五,部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但他们选中的部分创业项目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经不起考验,往往半途夭折。第六,从精神层面上讲,创业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创业人员具有智慧、胆识以及气魄,对创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心态和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而部分大学生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会选择就业。

(2)外部环境方面。第一,融资困难。如何融资已成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42.76%认为自身资金不足,人脉有限。虽然,当前政府和学校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但仍有78.15%学生会选择先自己积累资金再创业。他们认为这些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很难开启创业的第一步。第二,外部环境复杂。创业者必须在外部环境中分析出机遇和威胁,才能抓住机会,形成竞争力。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区域环境和行业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创业者只有时刻关注时势,才能为后期成功创业做好铺垫。区域环境决定了创业者的资源和优势,创业者只有在创业前获知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特征、消费能力和资源条件,才能找到“地利”因素,为后期创业成功创造有利条件[5]。行业环境是影响创业结果的关键因素,创业者要进入某一行业,就必须接受行业发展趋势的制衡和行业发展规律的制约。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宏观环境、区域环境、行业环境等关注较少,未对创业领域进行深入行业调研,经常在不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及运营规律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创业,导致创业成功率低。

2.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

(1)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力度不够。通过分析问卷发现,有65.33%的参与调查人员表示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创业,只有7.19%的参与调查人员表示会选择社会热门行业进行创业。由此可见,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十分必要。当前,虽然各高校在专创融合教育中已经向前跨了一大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更重视专业课程教学,没有真正将专业课教学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的情况,导致“双创”融合力度不够,教育效果不理想。

(2)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并未被完全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将全体大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其强调的是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知识在大学生身上的一种层次建构。创业本身具有复杂性与风险性,高校只有提高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识别能力,再为其搭建平台支持其孵化创业项目,其才更容易取得创业成功[6]。

(3)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求不匹配。部分高校并没有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开展双创教育活动,这使得双创教育难以有效服务于学生的创业需求,导致学生的创业项目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匹配,因此学生难以有效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创业,结果导致孵化的创业项目短时间内夭折。

1.培养大学生对创业外部环境的认知能力

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31.35%表示对于创业不知从何做起,找不到方向,这表明大学生对外部环境认知较为欠缺。对此,高校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意向[7]。

(1)引导学生认知外部环境。一方面,高校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实习活动,如认知实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可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创业需求、教学过程与创业过程、教学场景与创业场景相融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背景下行业及企业环境,把握创业机会,了解创业风险,熟悉商业模式。

(2)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促进企业参与,也可以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方式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和平台支撑,从而有效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企业的环境中。

2.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创业价值观是创业成功的基石,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价值观的载体[8]。从当前就业率远高于创业率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较低,尚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对此,高校的双创教育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创业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态。在实践中,高校可从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将创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具体来说,从教育内容方面来看,高校要基于价值观的塑造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从教育形式方面来看,高校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勇于提出问题,常做实际验证,敢于接受反馈,以激发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情感,促使大学生形成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

3.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方面内容[9]。高校要通過合理开展双创教育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

(1)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高校可通过开展专创融合活动,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岗位技能培训等进行深度对接,以实现“创业通识课—专创融合课—创业项目孵化”三个层次递进式培养,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具体来说,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可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内容,挖掘和充实不同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可让学生对本地市场进行调研,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本地区的专业需求、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痛点,从而有效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到可创业的项目。

(2)推进赛创项目并进行融通,进行创业项目培育。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可进行赛项普及化、岗课赛创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创业项目的转化,并在项目创化中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以激发学生参加双创大赛的热情。

4.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转化率

高校的双创教育要根植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本土产业结构对接并与之形成同频共振,以便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为创业项目孵化创造有利条件[10]。

(1)以校企合作為抓手,进行产教融合。高校可通过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创业的“六业联动”,为大学生创业群体营造创业环境,聚焦产业与行业需求。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31.35%认为机会识别能力在创业中排序第一,而“六业联动”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

(2)通过创客空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专创融合”的创客课程体系。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73.87%认为学校需要开展更多的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关的课程,有效把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三课联动”的创客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学校还需要把创客空间作为学生项目的孵化场所,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融合,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更接地气,从而为成果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3)建设产业学院,进行校企双师制联合培养。在产业学院里,高校可通过平台化、项目化的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观念转变,需要学校进行创业人才的初期培养。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构建出健康的创业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龙静.以“双创”项目为导向提升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02):93-96.

[2]朱淑珍.在校学生创业培训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4,(06):110-112.

[3]陆媛斌.创业学习对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06).

[4]方磊,唐德彪.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解构与培养对策———以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J].商业经济,2013(04):28-30.

[5]吴文嘉,顾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研究———基于四川11所高校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08):45-52.

[6]张林禄.运用“三阶五环”法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J].职业,2023(01):62-64.

[7]邹仲平,张克森,马海龙,等.基于创客空间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3(12):64-67,73.

[8]李景华,苗立海.基于创客空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140-144+156.

[9]郭玉莉.双创视域下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5):92-94.

[10]姚文婷.“双创”背景下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11):121-12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Path to Enhance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Innovation"

Hong Enhua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 for universities to deep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but also cultivate their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However, after research,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ual entrepreneurial rate and success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till relatively low. In this regard,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explores ways to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spirit,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stages and level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reform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