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军 吴玮 章娜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1]。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底肌肉无力、脏器脱落、盆腔疼痛、膀胱刺激等,长期发展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诸多其他心理疾病[2]。因此,及早进行临床干预以防止疾病进展尤为重要。大多数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选择保守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作为治疗方法[3]。盆底肌肉训练包括桥式运动、靠墙深蹲、提肛运动、拉伸运动,可以让患者恢复到功能障碍前的状态,但恢复速度较慢[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00 例,分别对其采用常规盆底肌治疗和精细化盆底肌训练治疗,以探究患者的临床疗效、盆底功能及炎症应激反应变化,期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00 例。纳入标准:(1)参照文献[5]《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 年版)》中的标准,经本院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2)意识清楚。排除标准:(1)既往有盆底手术史;(2)既往有盆底肌功能降低;(3)不能配合随访;(4)合并其他类型的严重躯体疾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50 例)和研究组(150 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肛门收缩指导、针灸、盆底肌训练(每次提肛3~6 s,放松3~6 s、20 min/组、2 组/d),采用生物刺激治疗仪(武汉奥赛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S080)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期间提醒患者补充营养,多休息。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盆底肌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细化肌肉收缩动作,中断排尿动作每次坚持5~10 s,然后放松,20 min/组,3 组/d;(2)将阴道哑铃置于阴道内,根据患者阴道肌肉收缩、舒张能力调整阴道哑铃重量、训练持续时间,每次训练时间20 min,1 次/d;(3)提肛动作每次坚持5~10 s,然后放松,20 min/组,2 组/d、提肛动作以最大收缩力度每次1 s,然后放松1 s,20 min/组,3 组/d;(4)患者取站位或平卧位,利用大腿和臀部的力量帮助夹紧会阴,并逐渐增加力量以收缩上提肛肌周围的肌肉,保持此动作5 s,缓慢放松10 s,收缩保持时间逐渐延长,20 min/组,3 组/d。两组均连续治疗3 周,随访1 个月。
(1)盆腔功能: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版(PFIQ-7)评分从日常家务、锻炼、娱乐、出行、社交等7 个方面对两组训练前后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6];检测两组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值。(2)控尿能力:检测两组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时间;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对患者控尿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说明控尿能力越好。(3)炎症水平: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4)应激反应:采用ELISA 测定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5)治疗效果:患者自觉可以控尿,盆底功能、炎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恢复正常或得到显著改善,判定为显效;尿失禁次数有明显减少,盆底功能、炎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有所恢复判定为有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盆底功能、炎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研究组,年龄32~58 岁,平均(46.27±10.26)岁;病程1~3 年,平均(2.36±0.53)年;体重指数24~31 kg/m2,平均(27.68±2.13)kg/m2;尿潴留86 例,膀胱刺激征45 例,尿失禁19 例。常规组,年龄32~59 岁,平均(46.52±10.14)岁;病程1~3 年,平均(2.13±0.55)年;体重指数24~30 kg/m2,平均(27.53±2.11) kg/m2;尿潴留91 例,膀胱刺激征43 例,尿失禁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训练前,两组PFDI-7 评分、盆底肌力、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PFDI-7 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所降低,盆底肌力、肌电值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腔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盆腔功能比较(±s)
*与本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PFDI-7 评分(分)盆底肌力(级)肌电值(μV)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研究组(n=150) 81.52±11.36 67.36±8.52* 2.26±0.47 4.85±0.52* 6.73±1.25 14.74±2.26*常规组(n=150) 81.63±11.42 74.63±9.16* 2.25±0.36 3.53±0.43* 6.47±1.32 9.64±2.18*t 值 0.084 7.118 0.207 23.959 1.752 19.892 P 值 0.933 0.000 0.836 0.000 0.081 0.000
训练前,两组ICI-Q-SF 评分、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及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ICI-Q-SF 评分均有所降低,排尿时间均有所缩短,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较训练前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控尿能力比较(±s)
表2 两组控尿能力比较(±s)
*与本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ICI-Q-SF(分)平均尿流率(mL/s)排尿时间(s)最大尿流率(mL/s)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研究组(n=150) 15.75±2.25 7.12±1.47* 6.63±2.36 12.52±3.47* 27.52±4.45 19.27±3.18* 12.15±3.35 18.47±3.52*常规组(n=150) 15.47±2.17 10.69±1.25* 6.47±2.26 9.26±3.28* 27.36±4.38 22.73±3.26* 12.21±3.28 15.36±3.85*t 值 1.097 22.659 0.599 8.362 0.314 9.305 0.157 2.814 P 值 0.274 0.000 0.549 0.000 0.754 0.000 0.876 0.007
训练前,两组TNF-α、hs-CRP、IL-6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TNF-α、hs-CRP、IL-6 水平较训练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与本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TNF-α(pg/mL)CRP(mg/L)IL-6(pg/mL)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常规组(n=150) 1 167.63±34.26 920.24±23.27* 17.85±1.72 11.47±0.53* 15.52±3.36 9.36±2.53*研究组(n=150) 1 165.74±33.63 813.82±23.57* 17.57±1.64 9.27±0.47* 15.28±3.52 6.52±1.95*t 值 0.482 39.351 3.458 38.037 0.604 10.889 P 值 0.630 0.000 0.001 0.000 0.546 0.000
训练前,两组PGE2、Cor、NE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PGE2、Cor、NE 水平较训练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与本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PGE2(ng/L)Cor(μg/L)NE(ng/L)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常规组(n=150) 4.52±0.62 3.86±0.37* 212.57±15.72 187.28±13.43* 219.53±28.36 168.57±21.37*研究组(n=150) 4.46±0.56 3.36±0.34* 210.26±17.36 142.89±9.30* 217.62±28.16 127.37±16.84*t 值 0.880 12.187 1.208 33.281 0.585 18.546 P 值 0.380 0.000 0.228 0.000 0.559 0.000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49,P=0.000),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盆底肌障碍是由于盆底支撑结构薄弱,失去正常的支撑功能,导致解剖结构异常[7]。相关研究表明,盆底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尿道、膀胱、阴道、盆底肌肉等脏器出现功能性障碍,严重者会导致盆底器官脱落[8]。在疾病早期,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放任不管,病情会随之加重,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9]。盆底肌训练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运动,作为一种经典的核心治疗策略,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盆底肌肉,但缺乏准确的参考标准。国外研究显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精细化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力量的恢复有很大影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两组PFDI-7 评分均有所降低,盆底肌力、肌电值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提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究其原因可能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将首先进行盆底肌肉放松训练,然后进行盆底肌收紧训练,以此反复,然后,进行肛门收缩、排尿、提肛等训练,并借助阴道哑铃进行进一步锻炼,可以增加患者盆底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电压,提高盆底支撑组织的支撑强度,有效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两组ICI-Q-SF 评分、排尿时间均有所降低,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提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能有效优化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控尿能力。究其原因可能为,精细化后的盆底肌训练通过反复牵拉盆底肌韧带,训练肌肉的被动收缩,增加静止时尿道括约肌的肌肉张力,提高盆底肌肉神经的敏感性,促进会阴神经的传递,改善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并提高身体控制尿能力[14]。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两组TNF-α、CRP、IL-6 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提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能有效减轻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究其原因可能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加和加强体内肌肉细胞的数量,增强肛提肌的肌肉力量,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提高阴道收缩力,帮助减少身体的炎症反应[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两组PGE2、Cor、NE 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提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能有效减轻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激反应。究其原因可能为,精细化盆底肌训练可以持续刺激盆底肌群,激活患者体内的活性分子,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有效调节患者静脉回流,使各种有害代谢产物和PGE2、Cor、NE 等因子在体内减少,这有助于减少身体的刺激并减少应激反应[1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提示采用精细化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肌障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究其原因可能为,精细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更准确、更全面,可以帮助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收缩、放松和保持阴道的收缩,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易推广、无副作用等优点,通过训练阴道收缩和放松来达到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辅以阴道哑铃器具训练,以尽快恢复完整的盆底结构[18-20]。
综上所述,采用精细化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盆底功能恢复,优化其控尿能力,减轻机体炎症及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