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IP 孙悟空的设定演变分析中国动画文化审美趋向

2023-12-01 18:50:13张利敏
声屏世界 2023年16期
关键词:孙悟空美学动画

□张利敏

动画具有电影的特点,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不断地挖掘和塑造,通过故事剧情的编创及角色表演可以表现角色的磨砺成长,历险探索和聪慧多智,甚至通过不断拓展、深入刻画的持续性表现,逐渐在获得正面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赋予了相应的民族文化审美标准、高尚道德及能力。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中具有题材和角色的发展延续性的造型形象当首推“孙悟空”。

动画造型设定经历了“效仿初创—经典打造—重塑创新”的发展历程

塑造动画经典人物形象,走民族化发展之路。“孙悟空”是中国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一号人物,这个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它也特别符合动画艺术创作所需虚拟性、娱乐性和想象力的要求。中国第一部动画剧情长片的《铁扇公主》(1941 年)中,将孙悟空形象设定成细胳膊细腿、大头小身、大手大脚的夸张造型,可以看出有模仿米老鼠形象的痕迹,形象设定的方法同样借鉴了迪斯尼动画的单线平涂画法。该片中“孙悟空”的形象身体比例接近正常人比例,整体而言是带有猴子形态特征的、美国式的形象设定,只是在人物的服装设计上加入了京剧的元素。在动作设定上因模仿学习国外动画、自身制作技术条件落后、角色表演受戏曲表演节奏的影响等因素显得比较缓慢和收敛,特别是造型形象在设定上美式风格较重。在中国动画发展的早期,这是一个初步对动画艺术学习和探索的范例,并且以动画的艺术形式初次涉猎《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还是很吸引观众的。它代表着中国动画从无到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并以此为基点开启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之路。

如果说在《铁扇公主》中孙悟空身上明显有模仿米老鼠的痕迹,那么在经历20 年动画发展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设定堪称动画艺术创作的巅峰。片中孙悟空的造型设定具备了典型的民族化特征,表现出猴的机灵、人的情感和神的法力且三者兼备。这个孙悟空的形象设定由张光宇大师设计,基本形取自《西游漫记》中的角色造型元素,同时还借鉴了中国戏曲中的脸谱造型和中国民间版画中《西游记》人物的造型设定,将京剧脸谱中猴脸上的色块进行简化,倒立的红色桃形脸,采用单纯的原色赋色,使形、色、墨统一。《大闹天宫》的导演万赖鸣对角色的造型设计要求则是更多地从动画艺术表现的角度出发,要求设计出符合动画特点的造型,对形象的设定深入研究,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改,成就了最为经典的中国美猴王的动画造型形象。

突破经典,拓宽动画经典人物形象设定。《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设计太过于成功,以至后来涉及到以《西游记》中的故事进行动画改编创作时,孙悟空的造型都未能超越这部动画片的形象设定。《人参果》(1981)、《金猴降妖》(1985)、《红孩儿大话火焰山》(2005)等依据美术风格都对孙悟空进行了造型设定和修改,形体比例有一定的变动,头部造型稍显硬朗方正,有了一定的英雄气概。但这种造型设定的方法是以《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造型为基础进行设定的,细节上有变化,整体效果仍未能跳脱出《大闹天宫》中“美猴王”的形象,倒立的桃形猴脸深入人心。因此只能认为是“美猴王”形象的延续,未能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宝莲灯》中孙悟空的戏份并不多,他以取经归来、功成名就的身份出场,坐在莲花底座上,一副得道成佛的模样,但性格上依旧保留猴的特征,经不起沉香的言语刺激,情绪激动下露出的虎皮裙着装效果,让人们看到此片中的孙悟空造型依然全部保留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特点。这个造型又间接地影响了《宝莲灯》整部动画影片的人物造型风格,说明颠覆经典再创作的难度之高。

2015 年全新数字化三维动画巨制《大圣归来》被认为是“孙悟空”形象的破茧重塑,极具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是国漫风格在全球化体系下文化审美的新创造和精神性的“归来”。本片中孙悟空作为故事主角,人物造型摈弃之前与戏剧元素有紧密联系的造型设定,更靠近人物面部的特点,同时依据故事情节还设计了三套与之相对应的服装。该片上映后,在故事设定、人物造型设定、民族文化的融合等诸方面引来广泛的争议,但这种争议带有积极的肯定因素,因此被认为是市场对该片的肯定。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设计保留关键性元素,如披风,兵器,舍弃紧箍咒,五官变得硬朗,整体有种古代身披铠甲的战士的效果。《大圣归来》从故事的编写到人物形象的设定彻底改变了《大闹天宫》的形制和体系,其整部影片的设计风格没有受到《西游记》故事及美猴王“孙悟空”造型的限制束缚,人物形象设定在三维技术的加持下,突出孙悟空的“人性”刻画,增强了视觉效果的感官刺激和张力,动作的表现上也重视设计中的运动概念,极好地诠释了动画片在角色造型风格方面创造的规律,即必须全面适应时代发展中文化、产业、审美的新要求,运用市场规律和坚守文化传统二者相结合。这种规律也将是中国动画未来可持续发展且再造辉煌的可以遵循的有效途径。

由追求风格形式的多样化向重点表现亲情、 友情的故事讲述过渡

早期动画以画面风格化表现为主,重教育轻故事。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的动画电影都比较短小,时间在5-15分钟左右,注重视听语言对画面的表现,因此又被称之为“美术片”,特点是表现寓意深刻的哲理,劝人为善,教化意味浓重。这一时期的动画受时长所限,动画片的故事设定大都以线性叙事为主,极少融入复杂的交叉线索和分支。动画片中的角色设定也比较直白,一眼就可看出善恶,有一定的冲突设定但故事的层次结构较为单一,整体而言故事脉落清晰简单,适合儿童观赏。

以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例,故事内容主要表现的是猪八戒的贪吃和说谎并因此受到惩戒,故事基本按原著内容来表现,借以旁白的形式说明猪八戒的心理活动,表现因贪吃西瓜而找的种种借口,最终把西瓜独吞。孙悟空为了教训猪八戒变成一块西瓜皮,一路捉弄猪八戒,最后猪八戒只得在师父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通过短片可以看出动画片在剧情编写上一方面尽量忠实于原著,改动较少;另一方面,对徒弟之间的友爱较少体现,重点是通过猪八戒的贪吃来教育儿童要讲诚实,不贪心,不说谎。

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设定的受众群体以儿童为主,因此在故事叙事特点上有一定的教化性,人物造型设定和语言表达上也能很快分辨出角色的正反两面,对于故事叙事脉落的曲折性较少创新及探索。中国动画在早期创作的基调是“美术片”,从另一层意思来说画面风格形式的探索及表现大于故事讲述的“动画化”,当发展到一定阶段,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条理规范对画面美术形式感的高度追求特别是水墨效果的研发创作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因此从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国动画创作思路的走向。

中国动画短片的创作成本低,可参照的形式样板丰富,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摸索出一套以“改编传统文学为内容,以道德说教为思想,以参照美术样本为设定,以民乐配器为声效”的创作和制作模式。在此模式下全面展开的动画创作就像工厂的生产车间一样,整个生产的流程就会比较简单而流畅,制作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动画早期创作的生产基地,很快形成剪纸片、木偶片、水墨片的三大风格表现形式和制作流程,时间较短的动画片得以快速制作,“美术片”的创作从立意、立项到制作完成往往以一个月左右为创作周期即可完成。

注重人物成长过程, 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大闹天宫》《人参果》中对于孙悟空的打斗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表现,塑造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是影片重点展示的内容之一,在这些片中孙悟空有上天入地、长出三头六臂、会七十二变化的超强能力,将小说中描写的内容以更为直观的画面及声音展示出来,也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较为简单的文化审美要求及趋向。

《宝莲灯》(1999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数不多的动画长片之一,从故事的编创可以看出我国动画的创作还处于借鉴神话故事来改编成动画作品的阶段,业界对此片的评价争议较多,造型趋于传统,不够新颖是其中一个方面。同一时期,美国的老牌动画公司迪士尼同样也面临着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作品市场接受度的下滑期。这种情况说明动画艺术在经历一段借助于改编文学名著“借鸡下蛋”的时期后,迫切需要自身行业进行原创的改革发展。而与《宝莲灯》处于同一创作时期的《玩具总动员》系列,正以全新的创作技术手段和全新的故事原创剧本受到全球动画市场的青睐。

《大圣归来》则不再展示孙悟空的超强能力,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对角色造型进行了全新的设定。本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不再在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归来的大圣跳脱出“美猴王”的传统形象设定,身上的毛发色运用电脑技术渲出非常明亮的金黄色。这版归来的大圣形象并不貌美,却多了一种酷帅之感,更像是出征的战士一样。与原著中的顽猴相比多了人性,一身装束豪侠之气十足,情绪表达上也更贴近人类,表现出跌宕起伏、个性化的特点,少了猴子的顽劣之气,为人设的成型和丰富的性格特征增添了十足的趣味。

中国动画对受众审美价值的影响及转变

立足现代美学,重新树立“中国学派”审美自信。中国动画起步较早但发展曲折。万氏兄弟作为中国动画的先行者和领军人物,努力探索民族化风格的动画发展之路,形成“中国学派”的动画美学及创作模式。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量质优价廉的国外动画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动画霸屏中国各大电视台,周边产品上印的全是国外卡通形象,对中国动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一度形成“作品断代”的后果。中国动画受市场冲击开始一味地模仿国外动画,作品缺乏思考与创新,加速了国产动画的观众流失。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期,业界及观众对于国产动画失望之余,开始呼吁“重兴中国学派”。

《宝莲灯》被看作是一部“中国动画学派”回归的重要作品之一,影片中民族化的风格体现出“中国学派”的文化及艺术审美,影片加强了人物成长的曲折性,也加强了音乐主题曲的表现,在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现代美学特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中国学派”动画回归之力作,对孙悟空进行了全新改编和塑造,在制作技术和视觉效果上都极具现代美感,融入现代美学思想和文化意识。节奏紧凑、流畅,镜头感强,故事情节曲折动人,风格上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延续了20 世纪“中国学派”的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因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被看作是新时代中国动画审美转向的标志性作品。

从低幼化趋向成人化转变的复杂叙事审美。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动画创作一直以来以儿童为受众群体进行创作,故事编写及配音有明显的低幼化特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动画造型设定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符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类似“孙悟空、哪吒”等动画形象在不同的动画短片中虽然有不同的主旨倾向,但基本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道德属性和文化属性,并赋予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在英雄主义的基础上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代表角色也在动画剧本的立意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世界上动画发展初期的受众群体情况也是一样的,但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很快将受众群体扩大到成人层面,实现全年龄覆盖,经典“公主王子式的动画爱情故事”模式很快就被观众厌烦,角色成长、获得独立人格的主流文化很快成为了动画作品中主要的表现内容。

孙悟空的人物设定在《西游记》中叙事主线是闯祸、受戒到成功取得真经,心理活动表露于外表,所行之事一看就能明白,重点也不在表现孙悟空的心路成长历程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故事改编变动较大,取经的使命感不再是第一要事,而是以个人历练和成长为主要表现内容。孙悟空和江流儿的心路历程不断变化,叙事成人化和复杂化,脱离了中国动画市场低幼化受众群的设置,将叙事审美趣味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从传统美学整合现代美学的视觉审美发展。 动画艺术中的民族化风格表现,其实涵盖范围较大,早期中国动画以“美术片”的形式呈现,更多地是探索形式美学。水墨动画、剪纸片等材料美学的运用,使“中国学派”创作的动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也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在视觉上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欣赏。中国动画的形式美学高开低走,没有做到持续的创新。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一步推动下,中国动画为发展民族的传统美学也在不断努力。3D 武侠动画《秦时明月》在传统民族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融合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鱼海棠》弘扬民族文化的决心很大,从角色设计到场景设计都表现出浓郁的中国风。

以“美术片”角色为民族风格的文化符号,特别是以“孙悟空”为例,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变化:由“关注形式语言确立风格系统——打造经典——继承优势作变化微调——迎合时代要求改造创新”而形成的从初创阶段向完善成熟发展到磨合求变再到全面复兴民族文化,这种阶段性的发展规律也适用于其他具有传承发展的中国动画的内容和角色。从经典角色的历史演变角度看,中国动画的内容风格创作规律相对内敛、稳定,这是中国动画文化根基稳定持久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感知方面的直接反映。

如今,中国动画正朝向民族化与商业化相结合、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的创作方向发展,“国漫”正引领中国文化提升于世界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孙悟空美学动画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趣味(语文)(2020年5期)2020-11-16 01:34:58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