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玉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议程设置”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唐纳德·肖(Donald Shaw)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Maxwell Mc-Combs)提出的。社交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也具有议程设置功能和特点,其议程设置功能表现为受众对热点事件进行关注从而引起舆论关注。但是,目前社交媒体中“网络暴力”等事件反复出现,舆论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导致舆论导向失焦。笔者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理论的分析发现,在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为刻意迎合公众的某种需求而罔顾事件的本质属性、过度消费其他属性,最终会造成事件中心议题边缘化、严肃问题消遣化、复杂事件片面化的议程设置失焦[1]。
社交媒体平台最主要的收入通常都来源于广告,因此会受到广告主和赞助商的影响。为了吸引更多广告商,平台可能会优先推送用户关注度较高的热门话题,而不是真正关乎公共利益的议题。商业利益的驱动导致平台的议程设置偏离了公共利益的正轨。
社交媒体平台通常通过用户行为和反馈数据来优化内容推送。当用户倾向于点击和分享具有娱乐性或争议性的内容时,平台为了增强用户黏性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会倾向于推送这类内容,而忽略更为专业和有深度的议题。用户需求的偏向性使得平台更容易传播娱乐化和低质量内容,而忽视更重要的公共议程。
在一定时期内,媒介会对某些议题采取回避或忽略的态度,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有选择性地接收对其传播有利的信息。而且,媒介进行议程设置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和价值观选择报道对象,从而将“好”的信息设置在“议程”上。但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中传播信息并不是出于理性判断和价值追求,而是基于个人喜好、兴趣而选择“感兴趣”的议题,所以,当社交媒体中某些议题被刻意忽略时,就会产生舆论焦点失焦。
算法推荐偏差会导致用户的视野受限,忽略更广泛和多样化的议题。社交媒体平台通常采用算法来对用户进行内容推送和排名。然而,这些算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陷入“过度阐释”用户的兴趣和偏好的陷阱,将相似内容不断推送给用户,导致用户的信息接收范围变得狭窄,陷入“信息茧房”。“信息茧房”代表的是在广泛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之中的诸多“信息壁垒”,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需要广泛传播并且达到理性效应的信息形式,必须要避免这些壁垒造成的阻碍效应[2]。
总之,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完善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
所谓价值导向失焦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公众会因为某个事件产生错误认知和观点,并由此错误引导舆论。社交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和便利,但同时也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情绪化、消极或带有挑战性言论的内容,这些内容常常能够引起争议和情绪化讨论,从而掩盖更为理性和深入的讨论,导致社交媒体的议程难以反映真实的社会问题。社交媒体平台在议程设置中还容易忽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问题,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账号被恶意利用和网络暴力等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平台将更多的焦点放在了用户活跃度和广告收入上,一些违反公序良俗、传播错误观念的信息或者是网络暴力等事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不仅影响了网络空间中大众舆论的导向,而且对社会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
社交媒体议程设置主体失焦的主要表现是政府对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引导不足。娱乐化内容主导和议题偏向性过强使得议程设置主体在新媒介环境中受到了冲击,使得作为主体的政府不再是议程设置过程中绝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媒介化社会中政府作为唯一的、完全独立于其他主体之外的部门,以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主导了“议题”选取过程,而社交媒体平台过多地推送轻松娱乐、八卦和娱乐明星等内容,容易忽视真正的新闻、时事和社会问题。用户在平台上接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娱乐相关的,导致社交媒体的议程偏离了对重要议题的关注。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在特定议题上还存在偏袒或过度关注的倾向。这可能是因为平台内部的政治、商业或社会倾向影响了内容推送,用户只能接触到特定观点的文章和消息,而忽视其他声音和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中,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个人信息权利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参与到议程设置过程中。
社交媒体平台上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和不实报道泛滥。这些虚假信息通常会被快速传播,占据用户的时间,而真实、有价值的内容会被淹没或忽视。部分社交媒体用户由于媒介素养较低,对内容缺乏辨别能力,同时受到自身知识结构、个人经历等的影响,其所接触的内容不够全面。这样的结果就是这部分用户无法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其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也会有很大偏差,对公众产生误导。
以上三个失焦会导致公众对事件认识偏差和不全面,偏离公共利益,淹没真实的议题和信息,影响用户获取全面和有价值的内容,继而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因此,需要国家、平台以及公众共同努力去避免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
社交媒体平台议程设置失焦会导致用户被困在“信息茧房”中。社交媒体平台在特定议题上存在偏袒或过度关注的倾向。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平台内部的政治、商业或社会倾向影响了内容推送,用户只接触到特定观点的文章和消息,忽视了其他声音和观点。另外,算法推荐偏差和用户需求偏向也使得用户只接触到与其偏好和观点相符的内容,陷入“信息茧房”,缺乏对不同观点的接触。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显示,有些新闻媒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伤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其中有的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不顾事实真相,甚至为了一己之私而丑化报道对象。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舆论导向都是单一方向,即片面强调报道对象的好、坏、对、错、真等。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地表现了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求新求变”上的不足。
社交媒体平台议程设置失焦可能削弱专业媒体和事实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使公众对于媒体报道和事实的信任度下降,更倾向于相信社交媒体上的个人观点和意见,容易受到偏见和虚假信息的影响。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元传播格局和复杂舆论场域,导致信息传播无序和失控[3],大量的虚假信息和偏见观点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令专业媒体的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了质疑,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首先,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会导致大量娱乐、低质量和虚假信息充斥用户的视线,使得重要的议题和深入的分析被忽视,信息被碎片化和短时记忆所替代,影响公众对复杂问题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紧接着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议程设置失焦使得这些不实的内容更容易传播,大量流量和注意力被吸引到虚假信息上,误导公众的认知和判断,造成对事实的扭曲和误解。其次,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会导致内容趋向情绪化和挑衅性,容易引发冲突和争议。另外,用户的言论也更容易倾向于攻击和谩骂,缺乏理性和建设性的讨论,从而会错误引导公众舆论。以上影响使得公众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理性地参与讨论和形成全面的观点,对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监管不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的一些公共事件中,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内容的管控不到位,在平台上发布谣言、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比较突出。有的社交媒体平台甚至发布与国家相关的虚假消息、制造假新闻等,也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传播不实信息、制造谣言,对民众造成很大影响。有的账号还通过煽动网民情绪的方式,试图使国家和政府形象蒙上阴影。当社交媒体中出现各种问题时也是对政府部门监督工作的一种考验与挑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平台的责任和义务。监管部门可以设立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状况,确保平台在处理舆论议程时不偏袒特定利益方或偏离公共利益。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广泛、精准的信息推送,确保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协助政府及时对社会舆论进行管控,这显然有利于维护舆情秩序的稳定,并且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政府信息传播成本[4]。
如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和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媒体活动时,需要尽量保证活动的公正、公平、公开,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都要在阳光下进行。其次,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约束公众的行为。例如,针对微博用户转发不实信息、谣言等不良行为可以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媒体要树立责任意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时,需要对所发布的消息负责和对受众负责;在报道新闻时也需要避免跟风效应或者夸大事实等情况出现。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要及时调查核实真实情况并跟进报道,尽量不使公众因舆论导向偏差而产生恐慌情绪或轻信谣言,造成损失等情况的出现。最后,社交媒体平台要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帮助用户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平台可以提供针对用户的培训课程,教用户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如何主动寻找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以及如何参与建设性的讨论。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源筛选机制是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由信息提供者在发布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对用户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内容信源筛选机制旨在帮助人们从海量社交媒体中选择出最能反映其真实观点、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源。
笔者认为,要想完善社交媒体信源筛选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提高算法准确性。社交媒体平台应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和优化算法,通过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信源筛选的准确性。算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用户的兴趣爱好、阅读偏好等,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内容。其次,扩大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引导,使用户了解信源筛选机制的原理和影响,帮助用户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所接收的信息,推动用户更加主动地参与内容定制,选择可信度高的媒体来源,避免盲目信任、传播虚假信息。最后,注重用户隐私和数据保护。社交媒体平台应注重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这样可以提高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程度,减少对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担忧。
综上所述,完善社交媒体信源筛选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算法优化、用户自主选择权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影响,促进更加客观、多元和建设性的舆论导向,而且可以正确引导公共舆论,为公众提供更准确、全面和有价值的信息。
意见领袖是在特定领域内拥有一定声望和权威性,并且在其所在群体中有较强影响力或号召力的人物。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意见领袖作为信息传播主体时,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不仅需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劣质信息传播和错误意见态度引领对社会产生危害,还需要作为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一环,发挥促进社会稳定的良性引导作用[5]。
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是网络舆论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公共事件中存在议程设置失焦现象会导致网络舆论导向产生偏差。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的原因,其次分析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导致价值导向失焦、失焦信息内容失焦、议程设置主体失焦的三种表现,再次讨论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对舆论导向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社交媒体平台监管、加强对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完善社交媒体信源筛选机制、发挥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等应对措施来处理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问题,希望能够为社会舆论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