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凡 宗传刚
关键词:虚实留白;漆画;空间;意境
留白,又称余玉,是指艺术作品为了更好地表达内涵而故意留下的空白,大致可以理解为预留空白。但留白不空,其本质是对空间的想象与延伸。在绘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的画面更加和谐精美,画家通过虚实结合、繁简得当的构图手法,有意留出大大小小的空白,留出让人遐想的空间,达到方寸之间而尽显天地之辽阔之效果。虚实留白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画面中没有触及笔墨的地方,通常以原始的绘画载体为创作背景;二是没有具体的物象,通常以纯色为底,以虚衬实[1]。留白手法,最早见于中国画,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画面中的神来之笔,往往有留白。一幅作品的留白,是画家营造神秘、虚幻的空间形式,以少胜多,以无胜有,尽显作品境界的高下。
虚实留白作为一种艺术构图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创作活动中。除了表现传统中国画中气韵生动的审美意境,它也出现于摄影艺术、插画艺术中,错落有致的线条中夹杂着中国画的留白趣味,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意境,点缀观者的心房。它更出现于漆画创作中,以构图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的留白手法尽显漆画独特的魅力,那一点“白”留得恰到好处,令人浮想联翩。
一、虚实留白在现代漆画中的构图布局
在漆画创作中,漆性的彰显是漆画独具特色的标志。大漆的黑可与宣纸的白相媲美,是漆画作为底色的必然存在,也可作为画家在漆画创作中有意留下的空白。因此留白手法在漆画创作中可称为“留黑”,在彰显漆性的同时,留黑也是漆画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漆画中的留黑只能在内心细细品味,一说出来便失去了最初的韵味,这就是漆画的留黑。虚实留白在现代漆画创作中的构图形式是画面分割的重要手段或正负形的艺术化处理手法,彰显独特的视觉魅力。
留白手法对漆画创作中画面的分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幅成功的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成功的构图能使绘画作品更有看点,更容易吸引眼球。正如我们常见的黄金分割、三分法、并字分割等构图法则,不仅能产生位置合适的视觉美感,还能使画面布局合理、醒目突出。而这种视觉的刺激正是因为留白的衬托。画面中不同形状、不同比例的留白,是画家按照自身创作理念进行的创造性分割,以营造视觉中心,突出主题。在乔十光漆画作品《信徒》中,一站、一跪、一卧的三个信徒,二竖一横地被安排在空旷的黑漆背景上,画面背景的大片留黑将观者的视线聚集在三个人物身上,像是在安静地讲述故事,而漆黑的空间似乎又含意无限。背景的黑底衬托人物的动态,制造视觉焦点,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强调了不同动态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这里,神秘浓重的画面意境使漆的语言与宗教精神实现了统一。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通常将物体本身的形体称为“正形”,其周围的空白称为“負形”。通过留白手法所创造的物体的正负形看似简单,却加强了画面物体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视觉层次。人们的视知觉总是习惯将完整的、封闭的、具象的、有意义的图形当作实形,将与之相反的当作虚形。实形总是具有前进、扩张的突出感,瞬间引起观者注意;虚形则具有后退、内敛、收缩之感,甚至被忽视、遗忘。通常情况下,画面中的正负形关系十分明确,而画家却可以将这种关系矛盾化,从而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相互抗衡的视觉效果。沈克龙的几幅红黑色调漆画作品中,画面运用大漆经典的红色与黑色,两者绵延起伏的碰撞之处正体现了画家对正负形的思考,巧妙的留白手法让观者目光聚焦于红与黑的衔接处,在虚虚实实中让人体会到生动、严谨的意境之美。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正负图形各不相让,正是这种抗衡与矛盾的显示,使图形得到了艺术化的特殊魅力,从而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2]。
二、虚实留白在现代漆画中的空间营造
留白手法的虚实、明暗节奏表现了空间的深度,营造了空间感。宗白华曾提出:“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3]虚实留白实质上是营造空间虚实的手法,一般称物象清晰、对比强的部分为“实”,模糊、对比弱的部分为“虚”。在绘画创作中,我们所描绘、表现的物象有主次之分,既有主要的表现物象,也有作为衬托的背景物象。主体物象相对突出,背景物象相对弱化,它们之间形成了虚可胜实、以虚衬实的对比关系,给空间带来更多的变化,让空间变得与众不同[4]。漆画中的留白正是以背景物象的身份出现,衬托画面主体,它们的关系相辅相成,实在前,虚在后,营造了一个有先后关系的视觉空间。在郑力为的《拉网》中,一幅画被分割为黑、红两部分,朱砂之红与大漆之黑作为留白的背景色,在分割画面的同时将主体的空间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漆黑表现海水之泓然,朱红表现海岸之明媚;漆黑衬托了鱼群运动的旋律美,朱红映衬出渔民拉网时的舞蹈美。画家通过虚实留白手法,使作品特有的装饰风采流露出来,同时又映衬了主体人物极富韵律的步态和鱼群的运动,营造了视觉空间感。
漆画通过留白手法所产生的空间与点、线、面构成密不可分。漆画留白与点、线、面的大小、位置营造了整个空间的疏密感,具有蕴含形色的表现力,而留白本身也是面的一种。错落有致的空间无限延展,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西方美术的抽象概念正是源于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的绘画原理,将点、线、面作为抽象元素表达画家的内在情感。线在中国画中有着独特的视觉语言,可以勾勒体积,在长、短、粗、细、曲、直的变化中,显现出无限的张力。作为一种单纯的表现形式,线在漆画中是独特的空间造型符号。通过留白手法,线的延伸、起伏的表现力更强。在漆画创作中,留白的“形”通过点、线、面建立了与画面的关系,并通过组合、排列和分割等抽象的安排,让我们在视觉上有节奏、进深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这是西方点、线、面的抽象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邂逅。沈克龙的漆画作品《汉赋NO.2》中,漆黑的留白像是在边缘流泻,红色的线条随意成形,又继以精心打磨,将心绪的变化转化成深厚的痕迹。抽象的提炼,空间的转换,呈现了一种气象庄严的无尽与饱满,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虚实留白艺术手法在漆画创作中已然司空见惯。它不同于中国画中的墨色为实、白为虚,而是以漆黑为虚,在画面的布局和构图形式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虚实留白营造视觉空间甚至是神秘的想象空间,将画面内容有序传递给观者。
三、虚实留白在现代漆画中的意境表达
虚实留白艺术手法作为中国古典水墨画作的特点与精髓之一,通过写意与留白相得益彰的方式,达到虚实相生、引人遐想的境界。中国画擅长将画面某一部分通过留白的方式将画面外的万物隐藏其中,这些留白部分可以当作环绕群峰的云海、流经山涧的溪水……让人产生无限联想。而在漆画创作中,漆黑色调温文尔雅、含蓄内敛,向我们展示了深邃、神秘的意境之美。这种东方的意境之美主要体现为留白之“意”,结合适当的漆工艺,将漆画所代表的意境、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漆画的虚实留白与中国画的留白一样被视为一种写意的方式。“意”除了指画家的意志、情意,还指神韵,包括画的境界和意境。中国画中的写意在“形似”和“神似”之间,如果画面所表现的物象只是对现实的还原,那其中的“画味”或者说意趣就将大大减弱。尤其是在漆画中,留给观者的遐想也就不复存在,情趣、审美品位自然较低[5]。所以,以“意”传神,是以具有意象性、节奏性的艺术来写境与抒情,是画家内心深处诗意般情感的流露。“意”是一种情意、一种思想、一种想象。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人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在漆画创作中,漆画的留白可以是天是地,是山是水,是世间万物;可以是画家的遮掩,是一种虚幻、捉摸不透的情感表达;可以是画家内心的想象,一种虚拟的境象;也可以是哲学道理,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统一[6]。在乔十光的漆画作品《泊》中,半圆形的渔船停泊在岸边,既有秩序又有变化;“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流露出深沉靜谧的意境。画面因漆黑而显得安静,其安静之美丰富了画的内涵,提高了画的境界。
绘画作品的留白之“意”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性爱好及审美感受也有很大的联系。留白之“意”随时代的发展而更富哲理。古人作画将留白手法用于托物言志,寄情于景,追求道家美学的精神内涵;在东晋战乱频仍的时代,文人画以留白凸显个人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追求清新寡欲的境界;宋代画家擅长利用留白来凸显画作的空灵感;清代画家追求对生命丰富情感状态的表现;等等。在现代漆画创作中,沈克龙的漆画作品大多构图简洁、自然,色彩淳朴而气势磅礴。其留白手法表达了混沌朦胧的图形之意,流露出漆画无限神秘、虚幻、深远的意境。沈克龙注重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彰显漆的文化特性,或追寻历史踪迹,或与时俱进,用漆画留白的方式净化人心,并让人们从中领略由古至今的传承。
在漆画创作中,画家借虚实留白手法将画之“意”娓娓道来。留白十分灵动,是形又不是形,不成规矩的轮廓虽是主体的陪衬,空白中却有巨大的“能量”在涌动,是画家内心活动的表现和质朴率真的精神境界。留白之“意”赋予作品新的韵律、节奏,尽显神秘有趣的东方意境之美。
虚实留白艺术手法在漆画中的运用体现了漆黑深沉无限、含蓄柔和之美。画家巧妙有效地运用留白手法,做到疏密结合、虚实相生、繁简得当,观者看漆画就像在水中观鱼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漆画的留白也可以是红色、金色、银色等任意颜色。不管它被称为“留红”“留金”还是“留银”,作为一种空间的处理方式,都是漆画中极具个性的材料语言的留白。与多姿多彩的漆工艺相比,漆画的留白更为淳朴自然。其独特的构图形式宛如中国画般空灵含蓄,与画中的形象互为表里,营造“以少胜多”的意境。因此,在漆画创作中,巧妙运用留白手法,不仅可以使画面留有余地,给观者留下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还可以丰富画面内涵、营造画面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