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印

2023-11-30 09:10罗伟章
青年作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银杏老子智慧

出龙泉驿城区,迤逦上山,过山泉镇,到龙泉山最高处——柏合镇长松村,它就在那里了。我对它的造访,其实是对它的打搅。1500多年来,从它身旁经过的,在它脚下站立的,并不缺少如我这般文明社会里的匆匆过客。企图用文字去书写它,我是不配的,它已经有了那么多荣誉:长松八景之一、长松三宝之首、成都市千年古树王。不过,于它而言,所有荣誉或许都只是南来北往的风。它的最高荣誉,是时间。它诞生时,人间还是南北朝,那是很古的古代了,我转过头去,向那个时代遥望,立即觉察到目力的纤弱。我内心的光芒,难以穿透咫尺之深,更别说千余年的欲望和沉思、战争与和平。但是它,以木质之躯,一直站在那里,见证十五个世纪的苍茫世事。

它是一棵银杏树。

说到银杏,就禁不住想到老子,老子受孕于母腹,七十二年乃生,生时须眉皆白,故称老子。银杏也是,从栽种到结果,需数十年,“公种而孙得食”,因而又叫公孙树。这是一种缓慢的生命。它以岁月的悠远绵长,静静地揭示一个简单的真理:慢,才能抵达卓越。这里的慢,不单纯指速度,甚至与速度无关。老子把七十二年光阴,埋在黑暗中,某些典籍还言之凿凿,说他生于天地未开之时,意思是,老子出生后,依然埋于黑暗。可一旦出世,就照耀千古。那是他在缓慢中孕育出的智慧之光。对他的各种传说和神话,表达的正是人们对智慧的崇敬。银杏能熬过严酷的冰川期,存活数亿年,成为大地上极少数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与它的“慢”不无关系。潜沉、从容和耐心,是“慢”的不同侧面;在时间的深处含英咀华,成就质地,是“慢”的精髓与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银杏树其实也是智慧树。

我曾听好些朋友说,包括我自己也说过,若有来生,望能变成一棵树。我相信这样许愿的人,跟我一样,完全忘记了自己对空间的迷恋。人是属于空间的。在人这里,时间只是空间的附属物。我们从近处走向远处,又从远处走向更远处,然后回到近处,准备下一次出发;嘴上谈论的,也多是远远近近的事,甚至亲朋好友买了房,也是先问地界,再问面积。我们把空间当成权威和真理。可是树不一样。树一旦扎下根,只要不被砍伐和移栽,脚下的这方土,就成了永远的家。这在人是不可想象的。人无论多么卑微,也能在或大或小的半径里,忙忙碌碌地经营自己的生活,直到老得再也走不动,才被迫停下来,以床为家;不过,那已是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知道来日无多,就心甘情愿地陷入回忆。人到死之前,才返回时间的河流。研究表明,正是在那一刻,人具有一生中的最高智慧。

但时间究竟为何物?孔子站在大河之畔,给出解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听上去很浩淼,也很哲学,可仔细想想,他啥也没说。时间并非流水似的绵绵不断,而是念念相接。对一棵树而言,所有念头都是朝天空伸展、向阳光靠近。生长,成为它全神贯注的事情。全神贯注,或许才是时间的真谛。而我们,仰望着头顶的星空,却生怕错失了另一片星空。在焦虑和忙乱中,我们挥霍着时间;这样挥霍着的时候,时间就并不存在。那是一段时间死亡的距离,也是心死的距离。没有心,或者说精神,人就很难被定义。

大自然,还有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这棵银杏,兴许能解开一些迷惑、给出一些启示。1500余年,不是数据,而是实体。25米的高度,将近3米的胸径,尤其是触目惊心半边炭化的身体,刻着的都是时间两个字。它存活的岁月实在久远,连岁月本身也有了嫉妒,某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雷电将其击中,从此它的一部分死去了,它把死去的部分,坦然地还给黑色。但黑不只是颜色,还是光亮——那触目惊心的黑,是为映照它还活着。它依然活着,活得大气而庄重。我去的时节,春意初起,嫩芽刚出,标志性的满树金黄,自然是见不到的,甚至也没见到一只停歇的鸟,但丝毫不缺少细节。虬曲的枝干,诚朴而自信地呈伞状铺开,到极高处,枝条相交,烟雨迷蒙。苔藓沿着它的躯干攀爬,一些蕨类,包括灌木,都安居在它的身体上。走到十米开外,它暴露的根须,也还牵引着人的脚步。它是沧桑的,却绝不破败,执着专一的定力,热烈宽阔的接纳,铸就它千载之下,依旧气象非凡。

如前所述,像我这般文明社会里的匆匆过客,对空间迷恋的过程,也就是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外在生活可能变得很精致,内心生活却简陋粗糙起来;而且,与大自然分离得越远,越不懂得谦卑。这是一定的。比如,即便站在这棵树下,我也在想:我应该给它一个命名。命名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自大。好在它見得太多了。千年来,还有什么人和世景它没见过。它的宽博之心,早与世界达成和解。“只要你高兴,随便玩儿。”这仿佛是它说的。于是我便大了胆子,真要给它取个名字。有人说,站在外侧仰视,它像一条飞纵而下的龙,这话没错,且意义上也贴切。想当年,孔子访老子归来,三天不言语,子贡奇怪,问怎么回事。孔子说:我见老子,如同见龙,龙乘云气,游太清,我把握不住。凡吸日月精华通达灵异者,总给人“龙”的想象;这棵银杏,也给予同样的想象。但我觉得,它还是更像一枚印章,啪,盖下来,这片土地,便有了历史和时间的戳记。

我因此叫它:长松印。

长松村,长松寺,长松印。我不知道村因寺得名,还是反过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古及今,凡名山古刹,庙前多植银杏。这很好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的极致,就是智慧,智慧的极致,就是慈悲。建于唐开元年间且由唐明皇亲赐匾额的长松寺,而今早已不存,但寺旁的这棵银杏依在,成为指证和坐标。

苇岸说,只要有树,证明上帝对人类还没失去信心。

我说,只要有古树,证明人类还没失去光荣。

【作者简介】罗伟章,小说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主编;现居成都。

猜你喜欢
银杏老子智慧
活化石——银杏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银杏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论银杏的栽植
智者老子
银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