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审计研究

2023-11-29 07:36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课题组
农银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十四五信贷

■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课题组

引言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写入“十四五”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原银保监会在2022年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在“十四五”期间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产品。按照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可将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6 类产业的贷款划分为绿色信贷;按照监管部门绿色融资统计制度,可将绿色信贷划分为与生产、建设、经营有关的绿色信贷,与贸易有关的绿色信贷,以及与消费有关的绿色信贷。2020年至2022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11.95 万亿、15.9 万亿、22.03 万亿,增速分别为20.3%、33.05%、38.5%。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27.05 万亿,占国内各项信贷余额的比例约为10%,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范由此产生的风险,内部审计如何助力促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审计的必要性

(一)立足发展趋势,应对“双碳”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带来机遇与挑战,这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监督服务功能。一方面,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更新和绿色升级等将会产生大量资金需求。预计“十四五”时期绿色产业年均投资约为3 万亿元。这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助力绿色发展的作用将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部分绿色信贷项目周期长、高碳行业贷款营利性较弱,风险将逐步显现。如果风险管理手段不够充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受到负面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作用,及时揭示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促进抢抓市场发展新机遇,助力应对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新挑战。

(二)强化责任担当,助推落实中央“双碳”战略决策

开展绿色信贷审计,有助于推动党和国家“十四五”期间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在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未来五年,我国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十四五”期间,各相关领域、行业和区域的实施方案陆续发布,这为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提供了依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增强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将党和国家“双碳”政策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及时发现影响政策落地见效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促进提升“双碳”战略决策落实成效。

(三)突出问题导向,促进防范与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通过揭示绿色信贷业务的风险和问题,促进防范与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部分欧洲国家宣布重启煤电,全球碳减排进程遭遇波折;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经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仍有压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全新的风险挑战。“十四五”期间,国际国内各类风险因素加剧了商业银行经营绿色信贷的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管控绿色信贷业务风险提出了新挑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要通过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的研判分析,查找绿色信贷业务潜在的风险隐患,针对性揭示业务管理存在的漏洞,督促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绿色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审计应坚持的五大原则

(一)风险导向审计原则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涉及环保风险且尚未完成整改,部分绿色信贷项目借款金额大、贷款周期长,绿色信贷业务存在一定风险。开展绿色信贷审计,要将风险导向审计原则贯穿于审计全过程,识别绿色信贷业务的各类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性,测试绿色信贷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对风险程度较高的事项匹配充足的审计资源,发挥好审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功能,前瞻性揭示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促进商业银行有效管控绿色信贷业务风险。

(二)治已病防未病原则

开展绿色信贷审计,要通过发现个别典型问题,深入查找具体问题体现出的管理方式的不足,剖析导致问题发生的体制机制等原因,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查深、查透、查实。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揭示问题后,还要加大对已发现问题的整改追踪力度,将整改监督等相关内容纳入审计范围,一体推进审计揭示“上半篇文章”与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强化整改落实全链条闭环管理和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监督成效,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三)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绿色信贷业务规模增速快、涉及政策点多面广,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绿色信贷审计时,要把握好绿色信贷审计方向和推进力度,敏锐感知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变化进程,不断理解消化出现的新内容,逐渐找准审计切入的角度,及时调整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核心环节,客观公正作出审计评价和结论,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与政策和监管的要求保持一致。

(四)审计价值增值原则

实现价值增值是审计服务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功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服务于全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发挥监督职能、咨询职能,为银行挽回损失或创造“潜在价值”。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大对绿色信贷业务的审计调查研究力度,反映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为全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促进商业银行通过高质量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实现价值增值。

(五)审计的效率性原则

绿色信贷审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审计发现问题的时效性较强,这就要求提高绿色信贷审计效率。信息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分析大量数据,有助于详细审计海量数据,能够显著提高绿色信贷业务审计效率。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审计时,通过利用银行内外部各类相关数据,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型,分析信贷客户存在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信息,查找客户的风险疑点线索,提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效率。

三、关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审计实务的创新建议

(一)强化关键领域的风险研究

1.紧跟政策和合规风险的新变化。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政策制度的变化可能改变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原有预期,促使商业银行采取措施满足政策制度的新要求,这增加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开展绿色信贷审计时,审计部门要对照党和国家出台的新政策,以及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监管部门发布的新制度,收集商业银行近年来受到的行政处罚,研究商业银行在落实新政策、新制度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合规风险。

2.揭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新表现。“十四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将有新的表现。一方面,审计部门要揭示借款人及其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未履行环保义务、破坏生态环境、劳动和工作条件不合规定等方面的新表现形式,如企业采取更加隐匿的方式排放污水废气、企业先前购置的设备因难以满足新的环保标准而无法使用等。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易发高发的行业和客户,重点分析借款人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管控水平,以及该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等。

3.分析引发信用风险的新因素。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易向信用风险传导;绿色信贷业务具有贷款资金数额大、贷款期限长等特点,部分项目现金净流量较小,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审计部门要研究借款人污染环境、生产设备技术过时等因素对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作用,分析这些因素对借款人生产成本、现金流量的影响程度,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此外,还要深入分析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对银行抵押物价值的影响,判断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的足值情况。

4.研判绿色转型风险的新影响。审计部门要研究高碳行业转型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绿色转型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一方面,传统高碳行业转型压力逐步加大,可能引发高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销售收入下降、资产价值下跌、利润损失扩大等风险,审计要重点研究该类客户应对绿色转型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的压力。另一方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较高,审计要研究商业银行投资的绿色低碳研发技术的预期应用前景和盈利水平,关注项目研发成果不及预期导致的绿色转型风险。

(二)把准绿色信贷审计的核心和重点

1.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绿色信贷政策跟踪审计时,可以从绿色信贷业务体系构建、绿色信贷行业政策落实等角度切入,指出分支机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提出改进管理水平的合理建议。

(1)组织管理及体系建设情况。首先,审计部门可从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体制机制、信贷政策、制度流程、产品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审计商业银行总行部门在传导绿色发展理念,对接落实国家绿色信贷要求,指导督促分支机构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其次,审计部门可以指出分行在制定绿色信贷业务工作方案、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等方面与环保部门、金融监管部门、总行绿色信贷主管部门等政策要求存在的差距。再次,审计部门在掌握绿色信贷产品在分行当地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可从绿色信贷产品的定价、审批流程、审批效率及优惠条件等方面分析总分行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及营销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审计部门还要了解绿色信贷业务的绩效考核方案,判断考核指标及权重设置的合理性;分析资源分配、责任落实、督导问责等激励约束措施作用发挥的情况。最后,审计部门还可对经营行组织绿色信贷业务培训的情况、相关岗位员工的履职能力、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进展、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开展审计。

(2)绿色信贷行业政策落实情况。一方面,要审计绿色信贷供给的有效性。从绿色信贷客户占比、绿色信贷客户质量、“两高一剩”行业客户压缩退出等方面对被审行客户结构优化调整进度开展审计。通过分析绿色信贷投放总量以及信贷结构调整情况,查找被审行对“两高一剩”行业以及具有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客户采取的限额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分析被审行支持绿色信贷业务重点行业、营销重大客户等措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审计绿色信贷差异化政策的执行情况。分析被审行对绿色低碳行业的客户在信贷授权、信贷规模、授信额度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程度,关注被审行对“两高一剩”重点信贷客户执行差异化惩罚性高利率、对绿色信贷优先支持客户执行差异化优惠利率的落实情况等。

2.开展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从尽职调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落实绿色低碳的角度,查找被审行在信贷全流程管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方面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审计要重点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为商业银行带来实际损失的可能性。

(1)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尽职调查情况。被审行在准入新客户、新项目时,绿色信贷业务调查人员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信息作为尽职调查的必要内容。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关注被审行准入的客户和项目有无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或安全生产违规行为且该行为是否尚未整改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查找被审行能否严格执行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一票否决制”,对出现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客户新增用信等违规事项。

(2)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审查审批情况。在绿色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环节,审查审批人员应再次对客户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进行判定,要求客户重视相关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动态控制措施,视情况提出与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相关的信贷限制性条件,或要求采取风险缓释措施保障信贷资产质量。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审查审批结论,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出具负面审查意见的客户,查找未落实信贷批复方案限制性条件的问题;还可以在通过风险审查的项目中,查找不符合国家产行业政策或缺少环境影响评价等合法性手续的项目,作为审计重点关注的疑点线索。

(3)绿色信贷用信管理和贷后管理情况。首先,审计部门可以查找被审行在逐步压降退出“两高一剩”行业现有用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审计部门还要关注绿色信贷贷后管理方案有无制定针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专门管理措施;被审行是否对在节能、节水、减排、环保、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客户进行重点监测。最后,审计部门可以关注被审行完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贷后预警及应对机制,及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明显恶化的客户采取下调其客户分类、贷款风险分类等措施的情况。

3.开展绿色信贷数据质量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绿色信贷业务数据质量进行审计时,应结合监管要求,重点关注绿色信贷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被审行可能出于完成考核任务等目的,将不符合认定标准的贷款标注为绿色信贷,或未对应纳入绿色信贷的贷款进行标注等,导致统计的绿色信贷业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1)绿色信贷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首先,可以审计被审行按照监管机构关于绿色贷款统计口径及相关行业环保评定标准,将相关贷款纳入绿色贷款统计的情况。其次,可以审计被审行向监管部门及时准确报送绿色信贷统计数据的情况。最后,可以查找被审行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存在的口径错误、数据统计不规范、虚假完成绿色信贷计划等问题。

(2)信息系统对风险识别和数据统计的支持情况。一方面,可以审计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等信贷业务环节,信息系统设定的针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预警提示与操作管控功能的完备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审计信息系统中绿色信贷标识的口径设置、取数规则、统计功能存在不符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监管要求的情况。

4.开展绿色信贷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绿色信贷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审计时,可以从绿色信贷资金的监督和绿色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可以审计被审行对绿色信贷资金的监督情况。绿色信贷的对象应为绿色产行业内的优质客户,贷款发放后被审行应密切关注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挪用于房地产或者其他领域等迹象,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贷款资金用途符合合同约定,确保绿色信贷资金用途真实。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绿色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开展审计。被审行应根据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及绿色项目建设进度,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时机和期限,防止绿色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不及预期。

5.及时调整审计策略。随着国家政策的优化、业务发展的变化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可能发生变化,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据此重新识别评估绿色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依据新的风险状况、被审单位业务发展特点和历次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绿色信贷业务的审计策略。

港口 摄影: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余胜亲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十四五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