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向型经济变化趋势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3-11-29 07:36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国际金融部课题组
农银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外贸浙江省全省

■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国际金融部课题组

一、外向型经济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①

(一)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

从外贸规模来看,2022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达4.68 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国份额的11.1%,其中出口额3.43 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占全国份额的14.3%,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居全国第三位;进口额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国份额的6.9%,居全国第六位。2022年浙江外贸占全国份额稳步提升,出口增长贡献率为18.5%,居全国首位;进出口和进口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8.0%和16.3%,均居全国第二位。

从利用外资来看,2022年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910 家,合同外资43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实际使用外资193 亿美元,增长5.2%。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9 亿美元,增长9.8%。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项目2557 个,占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87.9%,合同外资365 亿美元,增长29.1%,占合同外资总额的84.0%,实际使用外资135 亿美元,增长2.4%,占实际外资总额的69.8%。

从对外投资来看,2022年浙江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934 家,比上年增长16.5%,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中方投资额)130 亿美元。截至2022年末,全省经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11998 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1134 亿美元。

从对外经济合作来看,2021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9 亿元,增长18.8%;新签合同额287 亿元,增长9.5%;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0541人次。2006年至2021年,浙江省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5703 亿元,新签合作额约4628 亿元,派出劳务人员数达到434117 人次。

(二)外贸在浙江经济中的贡献突出

2022年末,浙江省GDP 总值达7.77 万亿元,占全国的6.42%;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68万亿元,占全国的11.13%,其中出口额占全国的14.32%,进口额占全国的6.91%;全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0.27%,较上年增长3.92%,在全国排第四,充分体现出外贸在疫情防控期间稳经济护大盘的突出贡献。自2007年以来,浙江对外贸易依存度均在46%以上,其中有12年在5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68.88%。

从地市情况来看,2022年全省有8 个地市对外贸易依存度达40%以上,其中舟山(173.31%)、金华(122.94%)超100%,充分体现舟山自贸区、金义自贸区、舟山油气大宗商品贸易通道、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中欧班列等开放政策与市场结合的优势。

2022年浙江省有6 个地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超百个,排名前三(不含甬)的分别为杭州(840 个)、金华(679 个)和嘉兴(326 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超10 亿美元的地市(不含甬)分别为杭州(78.1 亿美元)、嘉兴(31.6 亿美元)和湖州(15.8 亿美元)。

(三)外向型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3年,商务部在义乌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14年11月“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2015年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立,开启外贸新业态。

2018年,浙江省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着重部署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优化开放布局、发展更高水平国际贸易和投资、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等七大方面重点工作,推出十项对外开放重大举措。2019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扩大进口促进浙江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稳出口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0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成功实现赋权扩区(新增宁波、杭州、金义片区),省政府出台《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实施方案的通知》,多区域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同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商务厅与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2 条金融举措助推外贸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

2021年,浙江省发改委与省商务厅联合发布《浙江省新型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推进国内和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型贸易高质量发展,打造内外贸有效贯通的市场环境。

2022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十条措施的通知》,助力外贸外资企业人员出入境和生产要素保障,推进贸易与投资结算便利化。同年5月,出台《浙江省对外贸易主体培育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通过政策引导、梯队培训、营商环境优化、加大金融支持等方式,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有外贸实绩的企业2 万家,新增年进出口额1000 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2000家,新增年进出口额1 亿美元以上龙头企业200 家。同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原有举措的基础上,推出新一批政策措施。

二、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呈优化升级的发展态势②

(一)外向型经济呈产业升级发展势头

1.外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浙江三大外贸支柱产业为机电、高新技术和服装纺织产业,自2007年起三大产业合计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0%以上。浙江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持续发挥外向型经济政策组合创新优势,不断引进外资和拓宽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跨境电商等平台型经济催化传统制造业转型,加速出口拥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2022年,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攀升至54.8%;以服装、纺织和玩具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则从2004年的38.85%降至2022年的30.4%。

2.服务贸易向高质量转型。全省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总量增速始终居于全国前列。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服贸进出口额5091 亿元,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进出口额1162 亿元,传统服务贸易如运输、旅游等,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赋能,仍为服务贸易主体,产业发展潜力依然可期,而以跨境电商为主渠道和数字经济下的服务贸易则飞速增长,全省已形成以杭州为中心、向金华等周边辐射的战略态势,服务贸易已开始从传统模式向高质量模式转型。2022年12月,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召开,现场签约24 个项目金额达493 亿元。

(二)外贸企业蓬勃发展强基固本

1.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外贸基础有效夯实。一是全省有实绩外贸主体数量快速增加。从2015年的6.2 万家增至2021年的9.6 万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加5465 家,较“十二五”期间3521家的年均增幅显著提升。二是新注册企业连年攀升。“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注册外贸企业11万家,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2.9%,年均增长5.8%。

2.大、中、小型企业表现各异,既筑根基又显灵活。一是大型企业大进大出,筑牢外贸根基。2020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大型企业有5849家,进出口总值达2.45 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1.4%。二是中型企业稳步提质增效。2020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中型企业2.4 万家,进出口总值7857 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4.5%和5%。三是小微企业新增快、数量多。2020年,全省的小型企业共计5.9 万家,进出口总值1438 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8.6%和5.8%。

3.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活力迸发。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外贸增长中的比例持续上升。2022年,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值3.67 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49.6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8.3%,较2015年提升9.8 个百分点,拉动2022年全省外贸增长12.8 个百分点。

4.贸易型、生产型企业做大做强。2020年末,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达89731 家,较2015年增长43.8%。其中贸易型企业4.9 万家,较2015年增长78.2%,占比从2015年的43.8%提升至54.3%,进出口额1.81 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78.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47.3%提升至53.6%。生产型企业4.1 万家,较2015年增长16.9%,进出口额1.57 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38.2%。

(三)龙头重点企业具备显著外向型特征

2022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中,9 家入榜的浙商企业均为外向型企业。2022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非银浙商企业34 家,其中外向型企业30 家,占比88.23%。2021年,浙商500 强企业426 家中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77 家,占65.02%。2022年上半年,全省512 家非银上市公司中外向型企业368 家,占71.88%。2021年,浙江82 家非银百强企业中有进出口实绩的62 家,占75.61%;浙江制造业百强企业72 家(不含宁波)中有进出口实绩的62 家,占86.11%。以浙江各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外向型企业正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构成,是浙江开放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更是金融服务的最优质客户群。

(四)外贸新业态增强全省外向型经济活力

浙江是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多种贸易新业态模式萌芽和壮大的试验田,经过几年的创新尝试,外贸新业态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该省市场采购已覆盖金华义乌、嘉兴海宁、温州鹿城、绍兴柯桥、台州路桥和湖州织里,是全国试点市场最多的省份。2016年起,市场采购出口总额超过加工贸易成为全省第二大出口贸易方式。2022年,市场采购出口总额达到4217.2亿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改革之初的7.4%提升至12.3%,拉动浙江出口增长2.35 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全国第一。

在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的示范带动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实现全省各地市级全覆盖。截至2022年末,全省实现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735.6 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了402 倍。以电商平台、电商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外贸代理服务企业等为主体的跨境电商群企业不断聚集迭代,在新冠疫情下更凸显跨境电商相对于传统外贸的强大优势和活力。

作为外贸大省,浙江已建设海外仓791 个,总面积达到950 万平方米,省内企业境外直接运营的海外仓有256 个,其中省级公共海外仓有7批50 多个。全省对海外仓覆盖国家的出口额1.5万亿元,占全省出口比重的69%。

三、服务外向型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一)国际市场形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近年来美国大张旗鼓实施制造业回流计划、俄乌冲突带来的区域经济封锁和全球能源危机,加速了逆全球化趋势。二是中外利率政策差异化背景下,境内外利差持续收窄和倒挂,国际资本向外流动对外贸引导效应形成阶段性预期。

从国际市场的机遇来看,当前全球经济主要基础性变量,给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转型契机。技术变革加速全球要素市场重塑,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创新和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和竞争焦点;产业重构倒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调整,大型经济体对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及韧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整加速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双多边经贸规则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关系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模式。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当前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占比已提升至全球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特别提款权(SDR)中人民币的权重提升至12.28%,未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投资交易、外汇储备中的作用将会不断增强。

(二)国内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从国内市场面临的挑战来看,一是当前各大都市圈③正在积极部署一场针对人才、科技、产业、资源及政策等多方面的激烈竞逐。二是国内产业结构化转型导致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基础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中西部地区特有的一部分资源禀赋优势(诸如光伏、芯片、大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崛起势头。

从国内市场机遇来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外汇便利化政策红利推动市场持续开放。“8.11”汇改以后,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因子更好地反映了国际市场波动,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加大汇率避险宣传,为人民币和外汇衍生产品提供了市场契机。同时,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资本项目便利化和个人用汇便利化政策,优化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拓宽网上办理渠道。而浙江省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领域开放力度,利用自贸试验区扩片等政策优势,支持外资企业在全省设立研发中心,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机制,保护外商投资和境内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推动浙商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完善境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健全境外安全保障协调机制。上述政策将有力推动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提升外向型经济金融服务策略建议

(一)提升服务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定位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浙江正向外向型经济强省迈进。外向型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的将持续保持重要作用,服务外向型经济也成了各银行机构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为持续推进浙江外向型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银行必须提升服务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地位,充分挖掘外向型客户潜力,在政策宣传、资源匹配、专业队伍建设上予以支持。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对各政府机构出台的外经贸发展优惠政策,要及时通过举办宣讲会、培训会等形式向企业传达、讲解,帮助外经贸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二是针对行业龙头企业、优势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等,按照“客户分层”“业务分类”原则,实施不同企业匹配合适资源,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的国际业务人才队伍,帮助企业解决跨境重、难点问题,匹配适合企业的避险产品,提升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持续深入推进本外币一体化

本外币一体化是银行贯彻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要进一步打通资源配置,强化前台部门联动营销、中后台协同攻坚,提升对外经贸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效率,在企业营销上形成“国内外形势一起关注、本外币账户一并推介、境内外资金同步考虑、本外币产品综合营销”的以本带外、以外促本的经营机制。加强外贸企业分层营销,选取重点龙头企业作为银行前台部门直营客户,依托个性化跨境金融综合服务方案,通过授信审批流程嵌入、分层经营监测督导等方式,深度介入外经企业全流程管理,有效提升本外币一体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强化外汇业务在银行基层的普及,加强各类培训培养、制作各类外汇业务普及材料、制作客户经理标准化营销范本,全面提升各经营行管理层、客户经理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业务能力。

(三)强化各领域合作,合力服务实体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银行同业、政府机构和第三方之间的合作将会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同业之间合作。在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的统筹下,建立银行间业务合作、数据信息系统等渠道平台,实现银行间互利互通,在客户授权下共享投资、外贸、授用信等信息,提升决策和服务效能,增强对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合力支持,引导银行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企业便利化水平。二是加强银行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大对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单一窗口的使用,引导企业通过相关平台选择合作银行与业务种类,既节约时间又提高办事效率,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加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接合作。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业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结算融资产品不断创新,多元化服务应运而生。银行机构应该加大对贸易新业态业务的研究支持,加强在结算和融资方面的创新力度,同时积极开展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合作,共同提升服务能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一是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协会、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投资者联盟等高级别国际组织和论坛,加强与国际先进金融同业在宏观形势研判、绿色发展、金融科技、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全方位提升国际合作影响力,为外贸企业提供多渠道服务手段。二是银行机构要扩大境外分支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覆盖率,与全球银行系统保持良好的代理行关系,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海外资讯,配套外汇产品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以及积极调用境外行的资源,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

(五)与时俱进拓领域强功能,进一步深化转型创新

一是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由常规进出口金融服务,延拓至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型离岸、外综服等新业态客户群,挖掘经济前沿和市场蓝海;与各地方试点性的外向型功能性区域建设紧密融合,如自贸区、进口创新区、国际结算中心等,由单点客户向集群客户扩展;结合跨境投融资旺盛需求和境内外供应链迅猛发展,贯彻推进资本可兑换进程,提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跨境双向投融资金融供给,产品创新从以往的纵向向横向创新。二是完善数字化服务功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从线上业务发起、资料上传等前端数字化逐步向中后端综合运用拓展,深化和完善事后管理、贷后管理及服务后评价的数字化运用。强化国际金融线上化品牌建设,加速提升国际业务线上转化率。联动相关部门,优化线上化信贷支持,充实应用场景,提高小微外贸企业和出口电商主体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单一窗口、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数据支撑,完善单证核验和贸易背景审核机制,优化线上到线下(O2O)办贷系统应用场景,加大信贷的线上化粘连。

(六)强化合规经营,筑牢风险防线

一是加强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管理,根据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展业三原则”确保业务交易背景真实,明确客户准入及业务办理要求,做好外汇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多角度多维度防控业务风险。完善各类操作规程、操作指引和管理办法,确保经办人员凡事有章可依。二是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把握风险实质,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大数据核查等方式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充分判断,通过对高风险企业特征进行总结和画像提高风险客户识别效率,在用信担保、履约保障等方面切实执行相关要求,针对各类监管检查重点领域扎实排查,及时整改,准确纠偏,不留死角。三是落实反洗钱和合规制裁管理要求,增强对尽调筛查工作的系统支撑,优化制裁风险智能管控平台风险识别模型,优化风控平台与各类外汇业务系统的交互,完善国际业务制裁筛查系统功能,提升对反洗钱及制裁合规风险监测和提示效能。

注释

①本章节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处理采用当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中间价作为汇率进行折算。

②本章节有关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商务厅、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海关等官方网站公开数据。

③根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编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显示,全国已形成34 个都市圈,其中成熟都市圈6 个,分别为广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猜你喜欢
外贸浙江省全省
《初心》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