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2023-11-29 18:00郑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群商科应用型高校

摘    要:与研究型和职业技能型高校不同,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不同的要求与特色,应更加突出“应用”二字。为提高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文章提出了商科课程群建设路径,从打破专业间和课程间的壁垒、整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构建独立检测的能力测评系统等方面实现课程群的协同和群聚效应,同时,探讨了依托课程群建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为其他同类高校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2-0059-03

一、引言

隨着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习成效,关注学生的能力达成和健康成长。尽管如此,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高校的课程建设通常是单门课程的独立建设,未将其置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框架之中,因而使得一些内容紧密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课程在衔接时出现问题;通识教育课程千校一面,未能充分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教和考未能很好分离,导致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不够客观;课程建设成效的评价关注点聚焦课程和教师,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发展”的理念。上述问题意味着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需要进一步积极推进和持续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发现,课程群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举措。

二、应用型高校商科课程群建设路径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 012所,其中普通高校2 756所,成人高校256所[1]。依据人才培养定位,上述众多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2]。其中,应用型高校主要承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更多地聚焦“应用”二字,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基于此,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须构建一条有效培养学生商务实战能力的路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构商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群,打破专业间和课程间的壁垒

课程群是指由3门及以上性质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的课程集群,与单门课程相比,课程群更加关注集群中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因而更便于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及重组[3]。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依据“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应用创新,培养商界骨干,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组建团队,对商科核心能力培养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除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外,还开设了以“商业伦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与写作+商业数据思维”为主的商科通用核心能力培养特色课程群,打破专业界限,集中优秀师资,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商业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商务学院各专业均构建了以3~5门专业主干课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以突破课程壁垒,实现课程间的高度协同(图1)。

(二)整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实现能力为本的内容与资源有效衔接

团队教师依托课程群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既避免重复低效,又促进融会贯通,构建了“教学内容团队共研,学情分析群内共商,课程资源协同共建,教学案例贯穿共享”的良好机制。例如,会计学专业课程群包括“管理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课程,建设目标瞄准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决策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横向拓展和纵向连接。其中,横向拓展是指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每个模块配备导入案例与课后案例,丰富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其与国际最新内容接轨。纵向连接是指团队教师在梳理每门课程重点内容时,针对课程间必须讲解的交叉内容讨论讲授的不同角度,同时应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考与研究成果,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叠。为增加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3门课程统一将“价值”作为企业管理决策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及教学资源、案例等的应用上围绕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创造来解构、探究企业特定的决策过程。通过课程群建设强化课程间的联系与支持,对系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商业领域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大有裨益。

(三)构建独立检测的能力测评系统,突破传统的课程主观测评局限

针对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授课教师单人作战模式,团队教师建立了多类型师资协作机制,组织校内外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学生主干核心能力检测的质量标准、评价量规、实施方案,并完成两轮检测,依据翔实的数据分析进行反馈改进,形成闭环。能力检测打破了课程界限,体现了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各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结构性和系统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评测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主观、考核内容忽视能力、反馈机制不完善等弊端,有效地保障了教与学的持续改进。例如,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以商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为检测目标,与德昂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了针对商界骨干的数据分析能力评价标准,从业务理解、数据准备、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结果评估、数据报告等维度共18个侧面开展独立检测,形成了针对该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独立检测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数据分析决策能力。

三、依托课程群建设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一)依托教研、教改项目,奠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探索基础

第一,在围绕商科人才核心能力提升的探索过程中,团队教师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改革实践只能是凭经验而为,容易出现偏离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的问题。为此,团队教师开始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探索,即通过教师团队牵头申报高级别课题或学院委托课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应用型高校商科教育进行比较深入的系统研究,为后续的课程群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依托《财务管理课程群整合研究》《新时代商科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等课题,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针对校友、用人单位等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培养定位达成和毕业要求达成、培养过程反馈、对学生的服务成效及专业建设成效分析等方面。调研结果厘清了社会发展需求及商业模式创新对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和需求,奠定了课程群建设的基础。调研结果显示,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观念、业务融通扎实、踏实肯干、沟通协作能力强的学生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助力成果导向教学的有效实施

团队教师按照“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发展”理念,搭建了商科通用核心能力培养特色课程群,打造了一批能够充分体现应用型商科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如“商業伦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企业家精神”“沟通与写作”“商业数据思维与实战”等,其目标是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数据能力,为学生理解全球背景下商业活动的通用准则、标准、惯例等奠定基础;同时,构建了商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主干课程群,涵盖了各专业最具代表性的3~5门核心课程。

团队教师持续关注就业环境及学情变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优化课程内容及其与前后序课程的衔接关系,系统建设课程资源;深入研讨教学方法,编写并贯通使用教学案例,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针对性地融入理论教学、实习实践、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环节。商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对团队工作给予指导、检测及调控,确保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校正改进。

(三)丰富检测评价形式,保障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达成实效

依据教学目标,商务学院分别围绕“国际商务决策分析能力、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金融业务实践能力、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决策能力、商务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营销业务管理能力”等,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用人单位合作开展独立或半独立的间接检测。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或高管参与设计评价量规与检测、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及第三方机构命题测试等多种方式,以更客观、独立、公正、有效的专业能力评测结果映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参与的能力检测打破了课程间的界限,关注综合素质的养成,体现了专业知识的关联性、结构性、整体性和实用性特征。多轮教学实践及两轮检测有效地保障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课程群建设的成效分析

(一)课程群建设成果惠及全院学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执教能力提升

经过几年的建设,团队教师精心打造的商科通用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群辐射全院学生,专业主干课程群建设共涉及23门专业核心课。从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专业核心能力测评点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除了惠及学生以外,课程群建设也支撑各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学院6个专业通过了AACSB(国际商学院联合会)认证,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会计学专业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国际认证,等等。另外,通过数年潜心钻研及实践,团队教师的执教能力大幅提升,呈现出教学相长、教学研究双丰收的景象。

(二)课程群融合性与系统性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连续6年,商务学院各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商务学院毕业生通用能力、商科核心能力、职业能力达成度分别为92%、92%、88%,均排在学校首位,显示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近5年,各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竞赛奖励582项(市级以上超200项),包括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决策大赛特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等,在全国范围内向其他高校充分展示了学院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近5年,各专业学生参加北京联合大学“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人数及层次显著提升,共获批310项研究项目(市级以上91项)。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成功运营商务服务财金咨询等近10个项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相互促进。

(三)课程群建设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具备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团队教师通过论文、著作、交流等方式将建设成果进行传播和推广。例如,多名教师在2019、2020两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商学院国际化建设研究联盟年会上分享了课程群建设成果;在2019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型本科商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AoL)建设与实施学术研讨会上分享了新时代商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探索和经验,受到了70多所参会院校、10余家教育企业、近2 000名教师的关注;团队教师还与多所兄弟院校开展了深入交流与研讨,有效地扩大了成果的影响力及影响范围。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于2022年7月通过了AACSB初始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通过该认证的第39所商学院。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群建设,为学院通过认证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连续数年的课程群建设,团队教师开拓性地创新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发展机制,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协同共进。依托教学团队扎实推进的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群建设,改变了功能单一的传统课程形态,充分体现出商科特色及课程体系内部逻辑的相互联系。团队教师潜心钻研,深入探究,用多学科理论指导下的理性探索取代经验性教学改革。新机制促进了教师研究和执教水平的提升,并通过优质课程、精品教材、高级别教研课题及教学比赛获奖等得以体现。

为充分匹配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学习习惯,团队教师改革现行教学模式,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既拓宽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促进师生广泛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商界变革,又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混合式模式循循善诱。新模式推进了新型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从理念到行动推动师生进行更充足、多元和广泛的互动,成为促进师生成长的“助推剂”。

五、结束语

团队教师聚焦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展的多元评价丰富检测评价方式,透过用人单位的标准审视专业培养成效,通过间接、真实的检测数据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真问题,促进教学反思,并依据反馈结果改进教与学各环节,推动持续改进闭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21-10-25)[2023-04-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110/t20211025_574874.html.

[2]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A/OL].(2017-02-04)[2023-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 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3]  郑丽.OBE理念下商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75(1):26-30.

[4]  贾延飞.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高校写作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76(2):67-69.

收稿日期:2023-03-14                                                          修回日期:2023-04-20

作者简介:郑丽(1966—),女,河北丰南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基金项目:2022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数字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教育融入商科人才培养过程的创新研究”(MS2022252);2022年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大学经管类专業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J2022Z002)

猜你喜欢
课程群商科应用型高校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