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2 年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11-29 08:22钱冰洁浙江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总分精准图书馆

刘 婷,钱冰洁(浙江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1]。《“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作为首要任务[2]。由此可见,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和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协同发展的着力点。

有学者对我国基层图书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周萍等运用可视化工具分析了2008—2013年基层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3];刘兹恒等从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服务均等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等细分层面进行了探索[4-5]。为系统呈现2013—2022 年我国基层图书馆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热点,以期为促进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平衡协调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基层图书馆是指我国县级以下(含县级)公共图书馆[6]。基于此,本文将基层图书馆范围界定为县级图书馆、区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及农村图书馆。为了保证文献数据的质量与完整性,本文选取CNKI 为数据源,将文献来源限定为CSSCI 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将发文时间限定为2013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经多次预检索,发现采用检索式(主题%=基层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区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村图书馆)AND(年Between('2013','2022'))AND((核心期刊='Y') OR(CSSCI 期刊='Y'))可以兼顾查全率与查准率,使检索结果较精准涵盖基层图书馆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笔者于2023 年5 月16 日进行最终检索,共命中708 条文献数据,将检索结果导入NoteExpress 去重并剔除新闻报道、散文随笔、书目信息等无效数据,共得到629 条检索结果作为本研究数据样本。

2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现状分析

2.1 发文趋势与文献来源

由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见图1)可知,2013 年为近十年该领域发文量的顶点,共有100 篇研究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其后发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指数模型可以预测,2023 年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数量将继续下滑。

图1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发文量(2013—2022 年)

2013—2022 年,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的发文期刊分布广泛,以图书情报专业期刊为主要发表媒体,占比38.2%,其余发表媒体包括档案、出版、农业、教育等领域期刊,初步反映出基层图书馆研究主题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发文量前20 位的期刊中有80%为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见图2),说明深度关注基层图书馆研究的学科范围较狭窄,跨学科研究影响力尚需加强。

2.2 作者

2013—2022 年,共有778 位学者参与基层图书馆相关研究。经去重处理后笔者发现,第一作者共有495 人,仅发文一次的第一作者共有413 人占比(83.4%),大于洛特卡定律常数C(C=0.6079),说明该领域主要的贡献者为低产作者,研究的成熟度有待提高,尚缺乏持续且有深度的研究。

图2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主要文献来源期刊(2013—2022 年)

在文献计量学中,核心作者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根据普赖斯公式,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Mp=0.749(其中,NP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2013—2022 年基层图书馆研究的作者发文量最多为10 篇,则Mp=0.749×=2.37,因此,发文数量在3 篇以上即为该领域核心作者候选者。同时,核心作者最低被引频次MC=0.749(其中,NCmax为最高被引作者的被引频次),2013—2022 年基层图书馆研究的作者累计被引频次最多者为398次,则MC=0.749×=14.94,即被引量之和在15 次及以上者为核心作者候选者。综上所述,得到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的核心作者(见表1)。

表1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核心作者(前15 位)

(续表)

从作者所属的机构来看(见表2),来自高等教育系统的作者数量高于公共图书馆系统,其中高校图书馆及高校院系的作者占比最多,分别为30.1%和26.1%。来自基层图书馆系统的作者则明显偏少,仅60 人,占比9.7%。可见,基层图书馆领域研究力量尚不均衡,来自基层的县(区)馆、乡镇图书馆的研究力量急需加强。

笔者将CiteSpace 5.8.R3 软件的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Author),以一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得到作者共现网络图谱(共现次数≥2)(见图3)。图谱中节点数量N=285,连线数量E=111,网络整体密度D=0.0027,网络结构较松散。总体来看,该领域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以2—3 人小规模团队合作为辅,目前已经形成了安徽大学陆和建、吴凡,南京大学陈雅、周萍,渤海大学鞠彦辉、许燕、啜华,南开大学于良芝、权昕等多个学术研究团队。

图3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2.3 研究机构

2013—2022 年,我国共有498 家机构发表了基层图书馆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见表3)。在发文量排名前20 的机构中,高等院校内设院系、高等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比例为9∶3∶8,说明关注基层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机构以高等院校管理学院及公共图书馆为主。

表3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机构发文量(前10 位)

本文以机构为节点类型运行CiteSpace 软件,得到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见图4)。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节点最大,代表其发文量最多,节点的颜色变化表示其发文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从机构合作看,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以独立研究为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与广州图书馆、渤海大学管理学院与渤海大学经法学院等研究机构合作较多。整体看,国内基层图书馆研究领域机构间合作尚不紧密,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存在提升空间。

图4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3 我国基层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

笔者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共词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发现基层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主题比较广泛,但相互之间的关联并不密切。在共现图谱基础上,笔者分析基层图书馆领域内由相似研究主题关键词组成的知识子群(见图6),准确描绘基层图书馆领域的关注焦点,聚类图谱模块值为0.8096,平均轮廓值为0.9455,表明该聚类结果可信,且聚类结构清晰,各网络模块相对独立又保持联系。同时,笔者对关键词的词频及中心性进行统计(见表4),归纳出2013—2022 年我国基层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总分馆体系、文化精准扶贫、阅读推广、基层图书馆建设、基层图书馆服务等方向。

3.1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研究

总分馆体系是我国图书馆体系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2006 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7],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指明了基本发展方向;2016 年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8];201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总分馆制提供了法律及政策层面支撑[9]。经聚类分析,“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聚类群包含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制度设计、政府主导、建设模式等关键词。2013—2022 年,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体制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

(1)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通过对国内总分馆制的历史溯源及对嘉兴模式、苏州模式、禅城模式等建设实践的考察与调研,有研究将总分馆建设模式按照经费投入与管理体制不同归纳为松散型、集约型、统一型,提出结构由松散趋向紧密、管理由多元趋向一体是实现办馆效能最大化的发展趋势[10]。周萍等从地区政策、管理主体、建设主体、建设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应对总分馆制的发展进行准确的价值定位[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9]。自此,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加,且多集中于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分馆运营管理的案例分享,而对于深层次理论研究、建设路径与方法研究、多维度合作模式的研究较少。

图5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6 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聚类图谱

(2)体制机制。总分馆体系建设归根结底是一个体制问题,体制与机制造成的分散化管理深刻影响总分馆制的效能化实现。有学者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了建立体系功能化治理机制、确立社会化效能评价机制、强化县域总分馆保障机制等合理化建议[10]。陈丽纳以法治框架为切入点,提出行业标准、地方配套制度等多层面的制度保障将有力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12]。柯平等认为,观念落后、运动突击、主体失位与制度缺失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应从社区化、虚拟化、协同化与特色化等方面走出困局[13]。吴冬曼等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总分馆制建设要着力于资源建设与服务机制的并轨,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考核机制等方法可以有效弥合资源与用户间的鸿沟[14]。

(3)技术应用。总分馆体系意味着资源与服务的区域一体化,针对如何合理利用区域内的各种数据并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有学者从大数据视角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的数据特征,构建了可扩展、可视化数据发布与展示的大数据应用平台[1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迭,VPN、RFID 等技术已无法满足总馆及基层馆发展需求,图书馆应利用智能技术重塑总分馆体系服务业态,破解数据与系统的异构屏障,令智能服务的泛在化和全程化给读者带来更多可获得感和愉悦感[16]。

3.2 基层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有学者认为,文化精准扶贫通过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17]。经聚类分析,“文化精准扶贫”聚类群包含公共文化、精准扶贫、财政保障机制等关键词。2013—2022 年,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化精准扶贫模式、文化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和文化扶贫精准识别。

(1)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传统的文化扶贫模式大多是以“输血式”为特点,容易出现供需错位现象。向宏华提出从“互联网+ 文化”“互联网+乡村旅游”两方面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融入扶贫与扶智,形成“内生自发式”扶贫,提高精准扶贫成效[18]。陆红如等从管理主体、内容、方式要素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模式构建进行研究,提出“地区对口”“资源对口”“技术人才对口”和“总承包”四种精准扶贫模式[19]。邓银花认为,基层图书馆亟须畅通基层民众的需求表达机制,以需定供、以供导需,建立“点单”式文化供给方式,实现精准供给[20]。

(2)文化精准扶贫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乡镇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两个视角。唐璞妮等将乡镇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归结为扶贫资源欠缺和扶贫方式单一,乡镇图书馆应加强与农家书屋的统筹协调,盘活馆藏,并强化精准建设,形成引导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馆藏体系[21]。张艳菊认为农村图书馆要主动开展服务,以科研院所和本地区乡镇企业为媒介,积极参与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的科研成果或项目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培养贫困人群的致富技能,提升农村经济效益[22]。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叶阳认为可以建设符合现实需求的数字化阅读平台,与发达地区共享数字资源,并采取推广移动端阅读、创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PPP 融资模式来实现普惠性的文化资源共享[23]。

(3)文化扶贫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提高扶贫效果的必要条件。王尧对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路线图进行构建,认为针对目标人群和文化扶贫项目可以分别采用多维层次分析法、日志记录法和RHB 战略进行识别[24]。

3.3 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2025 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25]。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经聚类分析,“阅读推广”聚类群包含全民阅读、均等化、儿童阅读、阅读指导等关键词。我国学者针对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阅读推广路径创新和重点人群的推广方式两个方面。

(1)阅读推广路径创新。季鹏提出利用总分馆体系积极形成联动品牌、建设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动员社会资源推广阅读服务等措施[26]。刘阳等认为现有的线上阅读推广形式单一,应开展微信直播、兴趣群组等贴近读者需求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提升推广效果[27]。王春梅则发现与缺乏阅读资源相比,阅读意识、阅读兴趣、愿望、能力和意志、习惯等维度障碍是影响农民参与阅读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村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应重视和加强阅读文化建设[28]。

(2)重点人群推广手段与方式。郭艺从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入手,剖析了不同层级图书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层图书馆应从营造良好环境、规范管理儿童读物、开辟阅读专区等方面引导儿童亲近阅读[29]。周坚宇认为可以通过“馆家共建”措施开展对监护人的培训与跟踪服务、适时举办阅读成果展示与评选活动、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等方法激发留守儿童阅读兴趣[30]。

3.4 基层图书馆建设研究

基层图书馆建设内涵丰富,既有管理体制与服务体系建设,也涵盖了主体建设、资源建设、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经聚类分析,“基层图书馆建设”聚类群包含建设、社会力量、融合建设、绩效评估等关键词。我国学者针对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融合建设三个方面。

(1)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图书馆建设主要以总分馆体系模式和区域性服务的网络覆盖建设模式为主。学者们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对当前研究的梳理,指出当前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区域间差别巨大,建馆容易养馆难,发展存在空白点;硬件设施滞后,馆藏资源匮乏,重藏轻用观念严重,服务格局限于图书借阅,甚少开展其他社会化合作;社区图书馆与农村图书馆建设各自为政,资源挤兑,导致公共文化活动相互脱节,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失去系统优势。面对发展困境,李少鹏认为应以专业化改革为目标,整合已有的图书馆文体中心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推动基层分馆建设,强化图书馆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31];金武刚认为,可将农家书屋与图书馆进行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32]。

(2)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建设,是推动和促进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举措。李娟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分为慈善捐助、自办、合办、志愿者参与以及开展图书馆服务产业5 种[33]。陆和建等建议针对资金较宽裕的基层图书馆,社会力量可以采用志愿者参与、合作共建等模式参与图书馆的建设,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力量则以慈善捐助、民办、志愿者参与等模式参与[34]。宁阳等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主体类型,建议建立专业监管机构规范其管理与运作,明确权责,并建立科学的监管考评机制[35]。冯永财等剖析了西部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建议推动政府积极构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体制机制,提供便捷、多样化的参与渠道,以推动基层图书馆的发展[36]。

(3)融合建设。孙文娉等在分析对比文旅融合、图博融合、特色资源融合等五个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资源共建共通、网络平台共建统一、活动宣传多样多维、共融型人才培养的服务效能提升策略[37]。邓银花提出“1+X”服务模式,即将图书馆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便民服务相结合,拓展文化功能,使现有场所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20]。张婧从跨界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流动科技馆巡展项目,提出立足图书馆职能定位、在加强配套业务指导下通过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实践经验[38]。

3.5 基层图书馆服务研究

服务是图书馆实现普遍均等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基层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聚类分析,“基层图书馆服务”聚类群包含服务效能、融合建设等关键词。2013—2022 年,我国学者针对基层图书馆服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模式、服务效能、文旅融合服务三个方面。

(1)服务模式。2007 年,《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布,2012 年,农家书屋实现全国全覆盖,城乡一体公共阅读网络逐步形成[39]。多地农家书屋以不同的方式融入了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打造了一系列的新范本。金武刚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精准化、数字化[32]。周菁齐等提出要使服务主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基层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人性化差异化服务[40]。金胜勇等认为应积极发挥社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职能,加强横向联结,通过交换送书、信息资源到万家等形式实现基层的合作共赢,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41]。高小军探索了深圳市罗湖区“悠·图书馆”在理念重建、空间营造、资源整合、服务重组等方面的实践,提出了坚持人本、社区、品牌和专业的社区图书馆发展原则[42]。

(2)服务效能。陈深贵以广州图书馆直属分馆为例,从管理与服务理念创新、空间与资源投入保障、阅读品牌化体系化发展、服务融合与联动、科学评价机制等维度构建了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长效机制[43]。李晓辉提出市级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调研指导和信息交流机制,定期向基层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推广优秀案例经验,提升服务成效,共促发展[44]。

(3)文旅融合服务。挖掘地方文献内涵是基层图书馆的新使命,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文旅融合服务时存在缺乏完善的地方文献资源馆藏体系、缺乏专业的人才与服务团队等问题。顾美雯结合嘉定区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进行挖掘研究的实践,探索了摸清文旅资源“家底”、建设专题数据库、挖掘历史名人资源、举办地方名人展览等文旅融合路径[45]。在保障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基层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提供空间场所、开发研学服务体系等形式延伸文旅融合的触角。

4 研究展望

4.1 融合化:加强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

2013—2022 年,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影响力不足、深度关注该领域的学科范围狭窄、高校与基层图书馆科研力量不均衡等计量学特征。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基层图书馆研究主题涉猎广泛,文化精准扶贫、阅读推广、读者服务等主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细分领域。可见,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促进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领域相融合,交流碰撞彼此的研究范式,进而促进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精准化:聚焦信息弱势群体

一直以来,基层图书馆利用其向下延伸的服务触角,为留守儿童、老年人、返乡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提供了关键保障,但研究视角仍较为单一。通过研究精准对接基层群众的多元信息需求,了解其信息行为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促进信息权益平等化,才能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实效。如:从数字包容视角开展针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均等化研究;以田野调查的手段,开展对信息弱势群体用户行为的跟踪与分析;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寻信息弱势群体在与基层图书馆交互过程中的体验与感知等。

4.3 智慧化:积极探索智慧化转型

基层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基层图书馆急需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基层图书馆与读者、资源间的互通,可以从搭建智慧服务平台、构建智慧服务场景、提升智慧服务用户体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馆员智慧化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基层图书馆工作实践,探索智慧化发展的策略,提升学术成果的应用价值。

4.4 人本化: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现有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服务、阅读推广等层面,较少关注使用主体“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体验与情感等主观感受因素直接影响着基层图书馆的使用效果,重视建设而忽视人的感受会导致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效能与初衷背离。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和情感,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提高基层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服务质量,提升基层图书馆的使用率与服务效能,真正实现基层图书馆的价值。

4.5 多元化:开展多元合作方式实践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的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将继续向多元融合方向发展。抓住发展契机,积极谋求更适宜自身发展的合作方式,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融合建设与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提供更多更好的实际范本,将成为该领域持续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总分精准图书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精准的打铁
图书馆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去图书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