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孙莉莉
(兰陵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山东 临沂 277700)
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是临床中常见的肺部疾病,可表现为良性或恶性情况。不同病理情况所选择的临床方案不同,不同治疗方案所实现的预后效果也存有较大的差异[1]。因而,临床研究提示:临床诊断在进行精确识别的基础上,为诊断与治疗提供充分的支持[2]。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CT扫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临床研究中针对mGGN 的临床病理学情况作出了相应的分析,并与病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充分突出CT检查的重点,上述研究形成了部分研究成果,但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3]。本文回顾性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确诊mGGN并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100 例。分析患者CT 检查的特征与病理学情况,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确诊mGGN 并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100 例,其中男性50 例,女性50 例;年龄44 ~72 岁,平均年龄(55.67±3.44)岁;病变部位:左肺37 例,右肺48 例,双肺1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肺腺癌2011 年国际新分类》[4]中肺腺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活检检查确诊,CT 检查为混合磨玻璃结节,结节大小在3 cm 及以内;②均为成年患者;③单发性结节;④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能够积极配合检查;⑤检查前未实施放疗、化疗等治疗;⑥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肺炎、肺结核等)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肝癌、胃癌等)者;③预计生存期在3 个月以内者;④存在肺部手术史者;⑤肿瘤病灶发生转移者;⑥CT 图像不清晰或存在明显伪影者。
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检查:指导患者取合适检查体位(仰卧位),双臂向上举,于头部两侧放置,帮助患者将头置于扫描区域,胸骨柄为中心设置,嘱患者检查时先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再对患者实施检查。检查使用256 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Philips Brilliance);设置扫描范围从肺部尖开始至肋膈角下水平位置结束。设置扫描参数为:电压120 kV,层厚为1 mm,矩阵为512×512。取得图像后,使用PACS 系统从肺窗、纵隔窗进行观察。获取CT 扫描的原始图像后,对图像清晰程度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错位影及伪影问题,待图像完全确定无误后,使用设备自带的工作站处理图像,借助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病灶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斜面,以最大密度的投影进行检查,对相应CT 影像特征情况进行观察,对局部病灶的大小、位置及结节的形态、数量、密度、周围组织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边界不清晰(模糊、毛刺征等)、分叶、血管聚集(聚拢样影)、胸膜凹陷等问题。最后由院内主任级医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实施组织实质性鉴定,并对病灶最大密度区域的CT 值进行记录。
手术病理分析:使用RO 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由我院病理学医师结合手术资料对患者病理学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00 例患者中结节主要发生在右肺上叶部分与左肺上叶,其他部分则较为平均。病理分类中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肺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cancer,IAC)三种,MIA 占比较低,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病理学情况与影像学情况统计表
大小、密度指标中,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征、分叶征中,三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牵引征中,浸润前与MIA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A 与I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空炮征、空气支气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类型与HRCT 征象情况统计表
临床研究提示:肺内GNN 可分为良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种情况,肿瘤性病变中则包括AHH、AIS、MIA与IAC 等[5]。一般存有连续、渐变的发展过程,且术前一般不容易区分其具体的病理阶段,因而给临床诊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而导致无法精确选择治疗方案,对治疗造成影响[6]。基于此,临床中提出了使用CT 影像学诊断配合病理学分析对病情进行判断的方法,从而为诊断与治疗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从而促进实现最佳的诊断效果与生活质量[7]。
临床研究提示:mGGN 的大小与密度是判断其性质的基本属性,部分临床研究提示[8]:使用大小与密度两个指标能较为清晰地判断出患者的mGGN 的属性与发展趋势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提示:mGGN 的发展过程中,随病变程度的加剧,病灶的大小也会随之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基于此,可以得出结论mGGN 的发展大小是判断疾病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具体检查中应对这一情况进行重点关注。而随着mGGN 的病变恶性程度的增高,其密度也会随之增高。这一研究结论与其他临床研究提示的结节密度有助于区分恶性程度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同时临床研究中也提示:mGGN 的实质性成分大小及大小与总面积的比例指标有助于判断结节的恶性程度[9-11]。但对于实质性情况的测量,目前临床中尚无统一的测量方案,本次研究也未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毛刺征、分叶征及胸膜牵引征是临床CT 肺癌检测中的主要影像特征,临床中一般将其作为判断mGGN 早期肿瘤病变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提示:MIA 与IAC 的毛刺征(64.00%/86.83%)与分叶征(48.00%/82.8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可以通过毛刺征与分叶征的影响特征判断mGGN 的浸润程度与发展阶段。而这一结果与其他临床研究提示的毛刺征与分叶征的比率(毛刺征:63.27%/85.57%;分叶征:46.67%/83.24%)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均提示了毛刺征与分叶征对临床诊断的作用。而临床研究提出胸膜牵引的临床情况无法充分支持mGGN 的临床诊断[12-13]。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胸膜牵引方面浸润前组与MI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浸润前与MIA 与IAC 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胸膜牵引征在轻度浸润的病变阶段情况中不明显,但能出现在浸润程度较重的病变中,因而能用于判断病变程度是否达到了IAC 的阶段。
而血管集束征是临床中用于判断单支血管或多支血管进入病灶的情况,临床研究提示:mGGN 病灶血管段内部行走情况多表现为扭曲、僵直及截断的情况[14-16]。目前临床中尚未明确血管集束情况的发病机制,但倾向于判断为:肿瘤细胞诱发生长因子,进而出现新生血管,导致疾病发生。并导致代偿增多,肿瘤细胞发生浸润性增长,从而刺激纤维成分的增多,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还会形成瘤栓情况。因而可以通过血样集束情况判断mGGN 的侵袭性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提示:MIA与IAC 的血管集束情况(84.00%/81.58%)显著高于浸润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IA与IA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血管集束能判断浸润前病变与浸润病变的情况。而这一研究结果与其他临床研究提示的血管集束情况(浸润前:10.88%;MIA:85.42%;IAC:82.04%)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均充分揭示了血管集束情况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17]。
综上所述,使用影像学诊断mGGN 情况的难度较大,综合分析病灶大小、密度情况、分叶征情况、毛刺征情况及胸膜牵引情况与血管集束情况均能较为充分地判断出mGGN 病变的基本情况,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