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比重,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增强审美鉴赏能力。但是,单篇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少有自主阅读的机会,不利于实现现代散文的价值。为改变此现状,教师应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确定议题,组合文本,设计问题,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多文本,使学生通过发挥自主性,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阅读认知,同时感受现代散文之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到,应鼓励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强阅读感受,拓展思维,建构积极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自由表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语文教师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群文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议题为中心,以组文为基础,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多样的方法与文本互动,有利于建构良好认知,同时受到文本中多元美的熏陶,锻炼思维能力、语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然而,目前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仍在坚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单向地引导学生阅读单篇文章,引发了诸多问题。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应改变单篇阅读教学习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围绕自然景物、人物风采、亲情友情等书写现代散文。这些内容是学生探究现代散文的基础。学生通过探究这些内容,可以一步步地走进现代散文深处,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剖析现代散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就此确定议题。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用精练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自己与长妈妈相处的场景。在描写时,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刻画出长妈妈粗鄙的一面,再刻画出长妈妈善良的一面,使后者得以突出。作者利用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同情和愧怍。在《老王》中,作者用动人的笔触记录了和老王相处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忠厚老实、内心善良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同情、关心。这两篇现代散文均利用点滴小事展现了小人物的风采,歌颂了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基于此,教师可以确定议题:小人物有“大境界”,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语文知识是学生在阅读现代散文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现代散文中的语文知识有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等。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可以感受现代散文的艺术特征,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语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解读现代散文,把握其中的语文知识,有针对性地确定议题。
例如,在《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象征手法,描写了白杨树虽生长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但仍形态笔直挺拔,歌颂了白杨树坚韧不拔、力争上游的精神品质,旨在让学生认识像白杨树一样的人,深刻认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是这篇文章中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建立深刻阅读认知的助力。教师可以确定议题:现代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并选择其他文本,推动学生大量阅读,品析象征手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的助力。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尤为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不同的板块给出了阅读方法提示。教师可以剖析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旁白批注等板块,提炼阅读方法,确定议题。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提出: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体会思想情感”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一般情况下,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在重点词汇、段落上,如《秋天的怀念》中的“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散步》中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济南的冬天》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绝”“竟”“永远”“又”“放”“小摇篮”这些字词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对此,教师可以确定议题:关键字词背后的深情,驱动学生细读文本,品味关键字词背后的情感。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每个单元,助力学生集中探究语文要素,感知人文主题。尤其,每个单元的阅读文本具有相似性,共同指向人文主题。教师可以依据议题,直接将同一单元内的散文进行组文,也可以选择不同单元的散文进行组文。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四季美景”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三篇现代散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三篇散文的共同特点是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象、歌颂自然之美。由此,教师确定议题:我以我声歌颂自然。通过阅读这三篇现代散文,学生既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又可以掌握不同的描写自然的方法,学会用自己的声音歌颂大自然。由此可见,这三篇现代散文可以助力学生走进议题。所以,教师可以组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感知自然之美。
统编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具有局限性。《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这意味着语文教师要在认识教材局限性的基础上跳出教材的束缚,以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为基础,依据议题从课外选择相关的现代散文,建构群文,帮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建构深刻的认知。
例如,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教师确定议题——童年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描述了“我”童年时的种种快乐的事,提及一些好玩的地方、有趣的人,展现出了童年的特点,渲染出了童年的颜色。结合议题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课外散文——《鱼鳞瓦》《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失去了的书桌》。这三篇课外散文的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在集中探寻课内和课外散文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欢乐。
群文阅读教学讲求文体多元化,即组合不同文体的阅读文本。学生如果只阅读一种文体的不同文本,很容易出现“为了阅读而阅读”的问题,导致产生错误的群文阅读意识——群文阅读是阅读同一文体的不同文章,而不同文体的文章会指向同一主题。对此,在实施现代散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以现代散文为基础,围绕议题,从教材内和教材外选择相关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建构群文。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充盈着饱满、深刻的爱国之情,抒发了作者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由此,教师确定议题:家国情怀的传承。家国情怀是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无数中国人用动人的笔触书写诗歌、童话、小说等,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文字语言背后的家国情怀,教师依据议题,选择《木兰诗》《最后一课》《我爱这土地》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家国情怀。
群文阅读是一项以学生的思考为主的阅读活动,而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起点。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与教师、同伴进行集体建构,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火花,最终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在确定议题、组合文本后,设计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两个特点:层次性、探究性。教师要根据这两个特点设计问题。
群文阅读强调让每个学生获得阅读机会。学生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认知差异决定着他们能解决的问题难度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联系议题和组文,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
例如,教师围绕“不一样的四季”,组合了《春》《夏感》《古都的秋》《济南的冬天》这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四季美景,表达了相应的情感。学生可以从写作方法、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情感等不同的角度品读文章。为了帮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
问题一:这四篇文章各自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夏、秋、冬的景色?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中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问题二:这四篇文章中你喜欢哪个或哪些段落?为什么?其语言有怎样的妙处?问题三:四位作者各自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描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四篇文章各自体现出了怎样的创作风格?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这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推动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从整体内容到文本美句再到文本情感,由表及里地认知文本内容,感受四季之美,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群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教学表明,缺乏探究性的问题,很容易使学生给出千篇一律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对此,教师要秉持开放性的原则,设计探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机会。
例如,教师紧扣“感悟生命”这一议题,依托《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设计探究性问题。具体而言,《永久的生命》中说生命永不再回来,又说生命永远存在。大部分学生会觉得自相矛盾。这一矛盾处是值得学生探究的。于是,教师可以围绕矛盾处设计问题:生命到底是转瞬即逝的,还是永远存在的?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会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解读生命,建立个性认知。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过程。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依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驱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建构个性认知。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元解读。简言之,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驱动学生体验集体建构活动,最终达成共识。
例如,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雨的四季》和《济南的冬天》分别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在充足时间的保障下,学生可以发挥自主性,迁移已有认知,将注意力集中在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上,反复品读,感受其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建立个性认知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共享自主探究成果。在学生分享成果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产生的效果,同时呈现其他语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产生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切实地认知不同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还能获得散文阅读乐趣,增强散文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议题、文本、问题、活动是影响现代散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四大因素。在实施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围绕散文内容、聚焦语文知识、紧扣阅读方法确定议题,接着使用教材内的多篇组文形式、“课内+课外”散文组合形式、“课内外散文+多元文体”组文形式组合文本。然后,教师要以议题和组文为基础,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层次性、探究性问题;依托语文课堂,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合作阅读,并耐心点拨,使学生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借助群文阅读教学之力,更好地理解现代散文内容,感受现代散文之美,掌握现代散文阅读方法,从而增强现代散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