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语文课堂

2023-11-29 19:02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吕海花
天津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情智身心素养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 吕海花

2022年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倡导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理念,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关要素,推动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而“在场教育”是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导向,尤其是倡导“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语文课堂,通过更新理念、创新设计、优化实施、学评互通,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情感共鸣与智慧碰撞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与新课标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理解“在场教育”,倡导“情智融通”

(一)“在场教育”理念的教学追求

“在场教育”是指在追求真诚、无遮蔽的学习场域中,通过多元对话实现交往、感悟、内化,引发真诚的生命对话,让学生在多重实践中参与真正的学习过程,实现育人目的。其内涵包括生活在场、生命在场、思维在场、文化在场,倡导教师和学生真正基于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情感和思维的交流中,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在场教育”理念旨在改变常态教学中的“专制”现状,增强课堂学习的感染力,注重学科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因为在目前的常态教学中,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现象仍然非常严重,未能真正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发展逻辑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体验,课堂教学索然无味、高耗低效,陷入照本宣科走过场的尴尬境地。

(二)“情智融通”教学的探索历程

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师生有真实情感的投入,才能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激发更多智慧火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情智相融,才会让学生时刻对学习充满期待,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学习,有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要“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统编版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也为学生搭建了情智相融、主动学习的平台。双线并进,才能真正将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常态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仍然停留在字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其核心内涵;对统编语文教材这一学本范例,仍有“内容梳理为重,内涵形式为轻”的教学偏颇;对“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学科核心,仍然存在“方法罗列多,运用未进阶”的低效落实;对“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基本理念,仍然空有口号,没有精准落地。对教师来说,如何真正理解并贯彻新课程理念,切实用好语文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活化教学实践,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亟待深刻认知和探索的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需要扎实推进基于“在场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师生身心投入、全情全智参与的课堂,即“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课堂,以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真实问题组织学习探究,营造生活共情场;以师生真正走心、多元学习的过程为样态,建构交流共生场。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融入高阶思维的智慧碰撞场,让课堂的思考意味更加浓郁。

二、践行身心在场,实现情智融通

“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语文课堂既是理想教学追求的境界,也是常态教学建构的目标。教师需要从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发力,为教与学的深刻变革提供助力。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身心在场”的实施前提

一堂课要达到有效的目的,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即尊重实际学情、遵循学科本质。

体现学科性质。语文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行设计,也就是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实现学科的独当之任。例如,在《两小儿辩日》教学中,围绕“辩论”这一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结合生活需要引入辩论学习、多层次阅读文本学习辩论要素及语言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现辩言辩形、回归生活让学生选择辩题并实践,都紧紧围绕“辩论”这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展学习。

聚焦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审美创造,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机融合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黄继光》一文教学中,要将革命传统文化渗透在复述故事情节和体会人物形象中,同时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结合资料思考英雄的时代特色,并用“语文+”的方式为英雄画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文本特点。不同体裁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其“表达奥妙”。诗歌散文注重朗读感悟、古诗学习重在想象意境、叙事文本必须理解内容、小说体裁关注三大要素等,要做到识体而教,才能在关注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文字的含义和形式。例如五年级下册的《跳水》一课,以小说体裁的视角将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环境营造作为设计教学的主线,聚焦核心、有序有效。

立足单元目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必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部分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要素、学习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助力语文要素精准落地。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为主题,重在发现表达感情的方法,即侧重“写作”方法的学习,为单元习作要素“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做铺垫,而并非基于内容理解的“体会作家对动物有怎样的感情”。如果要素类型定位错误,就会陷入“就内容讲内容”的尴尬境地。

尊重学习规律。教师在设计学习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已有经验,明确发展目标,特别是科学分析学情,设计具有科学性的学习活动。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会做哪些游戏,以生活元素引入,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礼貌邀请、说清游戏,通过交际对话,让学生借助道具和动作将游戏说清楚,并根据实际场景邀请游戏伙伴,在交际中学习交际。

(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身心在场”的有力支撑

“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课堂要基于生活共情场的营造、交流共生场的建构而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习内容的类型、学习目标的指向以及学生接纳的程度追求最佳实效。

真实的情境创设。新课程标准提倡情境化教学,要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本写作方法的兴趣,教师创设“帮助教师发朋友圈”的生活情境,建议“有巴金风格最好”,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描写、抓住形态颜色变化描写、运用生动词句描写等多样化的方法,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赞叹日落之美”的“微文”时,得法而用,效果良好。

巧妙的学具运用。教师在使用学具时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和选择。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挣断”的意思,教师借助小壁虎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咬住”的突发情景,“挣断”的力量之大、情势之急,直观发现小壁虎尾巴“遇险易断”的特点。

精准的媒体辅助。有效的媒体辅助可以营造氛围、打通时空、拓展资源,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独特的体验。例如,在教学《黄继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抓住人物表现,感受英雄气概,教师可以播放《长津湖》系列电影片段,音画效果带来心灵震撼,为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和动作体会提供了机会;为了让学生传承革命文化,补充“抗美援朝烈士遗骸遗物回国”的图文,让学生知道英雄不应忘记、历史不应忘记,时代在发展,爱国的情怀不会变。

有效的朗读指导。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直观的效果反馈。创设情境体验朗读可以给学生以角色代入感,比起一味强调“再来试试”“谁能读得更好”更具有实效性。在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时,对比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用词的对比、句式的对比、情感的对比,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用语的精妙和妥帖。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夜色》时,教师抓住文本中的叠词和关联词,指导学生读好“害怕”到“勇敢”的心理变化,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成长,对文本朗读的语感更准确、生动。

(三)放松的学习状态是“身心在场”的最美样态

教师和学生是亲密的学习共同体,而“身心在场”的课堂要求氛围自在活泼、师生关系轻松融洽、交流互动丰富多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呈现出投入放松的状态。

1.从教师角度来说,投入造场域,放松出境界。

唯有教师投入课堂,不做“心中唯有案”的“程序员”,才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需要,发现最佳教学时机;才会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入发掘有价值的教学点,促成生长的课堂。教师关注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状态自在行走,贴近最具学习力和最需要支持点的学生;教师心中有标,根据学习线路恰当“造场”“转场”,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口出妙语,根据学生的发言巧妙指点,在看似聊天式的对话中激发、肯定、调整,带领学生不断进阶;教师融入角色,与学生一起听、说、读、写、演、做,成为良好的伴学伙伴。

2.从学生角度来说,投入激智慧,放松乐学习。

唯有学生投入课堂,才能不断进阶,在重难点处尽力思考,让课堂充满思考意味和智慧碰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敢于交流、乐于分享,拥有个性化见解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眼神闪亮,充满对新知的期待;学生身随心动,追寻课堂智慧场域;学生思维通达,用妥帖的言语表达认知;学生喜形于色,在张弛有度的课堂全情投入;学生参与积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自我,获得发展。师生不因站位高低而产生身份距离,不因虚听假应让课堂索然无味,不因异口同声形成思维定式,更多的是教学相长、快乐共进。

(四)核心素养的精准进阶是“情智融通”的核心要义

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审美创造相辅相成,是“情智融通”课堂的主要特征,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多样的实践予以落实。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准确“把脉”,对学生的认知角度、思维类型、发展差异进行准确判断,并通过有效追问找到“最近发展区”和“最佳窗口区”,进行方向的引导和层次的提升,以语言表达带动文化自信、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的提升,“情智”就在共情、共鸣、共商、共享中得以融合,有效突破思维和语言发展的重难点,让学生可以想到精准深入处、说出与众不同言,课堂情智相融,师生交流自洽。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教学中,学生借助梳理关键信息,提炼和总结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再结合拓展资料“深潜发展史”提升复述能力;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落实了单元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结合媒体资源了解航天事业发展史,了解“里程碑”的含义,为后续结合资源选择新的“典型事件”奠定基础。树立科技强国的爱国情和成才志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未来的“航天梦想”就在学生创造性的构想中逐渐清晰。

(五)学习目标可视可测的“情智融通”的理想效果

不论是单元、课时或具体的实践活动环节,对学生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课堂要求在任务驱动的各个板块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交流反馈检测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过程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也就是通过表现性结果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可视化评价。课堂上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予以汇报,均能呈现出课堂教学实效,看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时的情态表现非常活跃,体现了学会、会学、乐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结合讲述故事将重点字词的理解精准融入理解与表达中,实现“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这一目标。为了读好课文,让学生经历读准停顿意思清晰、融合语气态度清晰、加上动作个性清晰、舞台模拟场景清晰等环节,达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目标。引导学生经历理清文本观点与论据、以文本为论据说观点、以新观点找新论据的思考过程,凸显了本单元“思辨”意识和方法的培养目标,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借助语言表达体现了出来,有效实现了思维和语言共同提升的素养发展目标。

三、结语

总之,基于“在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富有真挚情感、和谐样态与实际效果的理想样态。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追求“身心在场 情智融通”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学习变得轻松快乐、饶有趣味、发人深思、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情智身心素养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