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27 07:35曾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30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

作者简介:曾艳,女,本科,护师。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9月—2019年5月进行常规急救护理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进行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4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2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分诊、静脉通道建立用时、抢救时间、收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穿刺部位感染、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平均分诊、静脉通道建立用时、抢救时间及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运用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有效缩短分诊、静脉输液以及抢救所需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感染、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急诊心肌梗死;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 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0-014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0.049

心肌梗死是急诊中较为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类型,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梗死中冠状动脉的闭塞会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进而引发机体细胞的逐渐衰亡,该病发作时还常并发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复杂、发展迅猛、死亡率高的特点[1],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损伤,临床急救中以抢救患者濒死心肌细胞、缩减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为主要救治原则[2],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效果。急诊护理是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第一步,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个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快捷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预后效果都有积极影响,但常规的急救护理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工作重复性高、科室沟通不畅等缺点,不利于抢救效率的提高。有研究表明[3],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应用于院外急救中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此种抢救方式可最大程度发挥各类抢救人员的职能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急救作用。基于此,此次研究意在探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运用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

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4]相符,胸闷或心前区压榨感持续30 min未解,伴心悸、气促等症状。将2018年9月—2019年5月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2.32±2.35)岁;发病至接诊时间30 min~6  h,平均(2.24±1.76)h;心肌前间壁梗死24例,心肌下壁梗死12例,心肌前壁梗死9例。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4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

25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1.86±2.55)岁;发病至接诊时间30 min~6 h,平均(2.65±1.23) h;心肌前间壁梗死20例,心肌下壁梗死11例,心肌前壁梗死14例。2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90例患者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急救护理,包括通知医生就诊、连接心电监护、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进行血液检测和用药治疗等。

观察组根据医护人数实行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具体内容如下:(1)3护分工定位抢救配合。3名护理人员分别站于患者头位、侧位和尾位。头位护士为急救任务指挥人物,负责患者呼吸道管理,确保吸痰、吸氧、呼吸机等器械运作正常,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吸氧流量应当维持在5~6 L/min,必要时可应用简易呼吸囊作为辅助通气措施,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意识状态。侧位护士负责患者患者循环系统管理,包括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开展补液治疗,协助医生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各项检验等,采取血样后尽快进行脑钠肽、凝血4项等相关检查。静脉输液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液体滴速是否顺应患者机体耐受程度,优先选择近端静脉注射以提高药物吸收率,尽量使用套管留置针以保证输液高效性。侧位护士需清晰、准确地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并在使用急救药品前确认药物用量、用法正确。尾位护士主要协助正位、侧位护士完成急救工作并做好急救物资补充、传递工作,包括建立左上肢静脉通路、记录患者体征指标变化情况、递送急救药物、通知会诊、维持现场秩序等,了解患者药敏测试结果、既往病史后上报医生以便其制定后续治疗计划。在患者家属想了解现阶段患者身体状况時,尾位护士可在不干扰正常工作程序的基础上为家属提供抢救信息,并负责上传心电图、血气分析结果,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救治准备。(2)2护分工定位抢救配合。2名护理人员取头位和侧位进行护理。头位护士根据情况兼顾3护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中尾位护士的职责,除了协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密切关注患者通气状况、合理采取吸氧及吸痰等辅助呼吸措施外,还需全面评估患者当下意识状态、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体征水平,若患者出现低血压、低钠血症、心律失常等症状则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进行缓解。(3)1护定位抢救。护理人员主要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救治,随时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对出现呼吸衰竭、体征变化过大现象的患者及时予以处理,协助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同时迅速上报患者初步病情评估结果,通知二线急救人员做好抢救准备。

1.3    评价指标    (1)以患者生命体征过渡平稳,可转移科室进一步治疗为抢救成功标准,对比2组抢救成功率。(2)以分诊、静脉通道建立用时、抢救时间、收住院时间为评估内容比较2组抢救效率,其中抢救时间为开始接诊至抢救成功或抢救无效患者死亡的时间。(3)比较2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穿刺部位感染、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

2.2    2组抢救效率对比    观察组分诊、静脉通道建立用时、抢救时间、收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见表1。

2.3    2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是该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复杂、发展迅猛、患者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极大[5]。心肌梗死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其突然发生及并发症,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导致病人死亡。对心梗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应注意了解其急救措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急诊救治是院内心肌梗死抢救的第一道防线,而急诊护理作为抢救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患者的生存率与预后均会造成重要影响。目前部分急救人员由于经验不足、现场氛围混乱而较易出现定位不当、抢救效率低下等情况。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运用规范化且程序化的抢救流程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具有必要性[6]。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通过开展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干预,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护理质量。通过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可见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对患者造成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分工定位抢救配合中,头位护士与侧位护士主要负责管理患者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通过合理控制吸氧流量、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结合辅助通气干预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缺血和缺氧症状的恶化发展,加以尾位护士及时上传患者病情信息、维护抢救现场秩序,救治过程井然有序,急救人员不易受到现场亲属情绪状态的影响,能够专注于分析患者病情、给予精准的救治。有研究表明[7],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与除颤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方式。在此次研究中,分工定位抢救强调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与除颤,为后续医生的抢救提供了很好护理基础;及时施以急救可避免患者因意识丧失、脉搏消失而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损伤,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得以初步稳定。在此过程中,侧位护士对患者输液情况予以动态监测,能够避免患者因输液滴速不当而无法获得有效体液补充的情况,促进其微循环得以稳步改善。侧位护士在输注药液前再次确认药物成分、用量,可避免药物输注不当所致机体代谢异常的情况发生,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体液补充,进而迅速纠正心肌梗死所致动脉血管血氧灌注异常症状,及时改善其微循环,促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升。分工定位抢救配合中医护各司其职,保证了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了分工不明确造成的治疗程序遗漏或抢救操作失误。在头位、侧位护士全力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尾位护士能够发挥其辅助抢救作用,确保抢救全程均有及时、充足的物资补充,协助其他护士确认施救是否有效,避免遗漏关键抢救步骤而打乱整体施救程序。即使仅有2名甚至1名护士在承担急救任务,分工定位抢救标准化流程引导下的护理工作依然能够保持井然有序。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急救需求及人员安排合理分工,在充分明确“维持生命体征、控制病情进展”这一目标的前提下实施精准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在急诊中对医护配合度要求较高,如果医护配合度不够,往往就会因抢救衔接失误而导致最佳抢救时间的错失,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急诊抢救中的人员分配、医护配合是保证抢救效果、提高抢救效率的重要内容[8]。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所用的分诊、静脉输液、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可见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效率。常规急诊护理往往存在分工不明确、科室沟通不及时等缺点[9],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不利于患者抢救速率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采用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根据护理人数的不同给护理人员分配了相关的责任,护士在自己的责任区域内完成相关工作可有效避免彼此工作交错重复,避免了常规护理上述的缺点,缩短了急诊抢救的时间,使每位抢救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救援能力,提高了抢救效率。研究表明[10],急性心肌梗死中搶救效率的提高与抢救成功率成反比关系,抢救所用时间越长,患者心脑血管系统受到动脉血氧灌注失常症状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抢救成功率就会相应降低。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缩减抢救时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确保急救药品正确的情况下实施救护,能够防止药物剂量使用不当、配伍失误等对患者体内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再加上合理选择静脉输液位置的影响,药液经有效静脉输液通路得以迅速抵达患者内循环系统,合理选择输液位置可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体表肌肤组织完整性造成损害,提高静脉补液效率。除抢救人员本身工作能力以外,患者家属当时的情绪或对现场氛围产生一定影响。尾位护士在不干扰正常工作程序的基础上为家属提供患者现时身体状况信息,可减少周围因素对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救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控制患者心肌梗死病症发展,还需避免其继发二次损伤。分工定位抢救配合能够保证各急救人员协同发挥体征监测作用,通过密切观察心电图影像来判断患者现阶段危险系数,并通过评估其体温、意识状态来及时发现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征兆,进而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加以全面的静脉输液干预,可从体液补充、氧气补给等多个方面全面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因反复穿刺、吸氧浓度调节不当而并发感染、心律失常等症状的可能性。

综上,分工定位抢救配合运用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有效缩减抢救时间,提高搶救成功率,减少急救过程中穿刺部位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段秋燕,王琴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实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4):52-55.

[2] 孟艳婕.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步救治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261-264.

[3] 聂郡.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145-146.

[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2):1083-1091.

[5] 滕娇,翁跃霞,朱晓毅.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效能和并发症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5):464-466.

[6] 孙香君,祖晓军.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和预后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5):592-594.

[7] 肖书丽,王利利,高碧宁.定位抢救法在院外急救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1):79-81.

[8] 董金彦,李荣山.医护配合模式在危重患者抢救同质化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56-157.

[9] 魏丹,竺正艳,贾春艳.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4):199-200.

[10]    冯百宁,金桃玲.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要点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5):864-865.

(收稿日期:2023-07-16)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