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花 马金玲 王春艳 刘红
基金项目:宁夏护理学会科研项目 (NXHL22-12)
作者简介:杨淑花,女,硕士,主管护师。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综合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选取宁夏5家基层综合医院中正在进行临床实习的228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职业倦怠问卷(MBI-GS)量表,以问卷星电子问卷对高职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总检出率59.64%,其中轻度倦怠31.57%,中度倦怠21.92%,高度倦怠6.14%。职业倦怠3个维度检出率分别为情绪衰竭40.35%、 去人性化34.21%、低个人成就感30.26%。知识储备和技能应用、就业与考试、护士受人尊敬的程度、老师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均为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象应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基层护理人力资源的储备。
【关键词】 高职护理实习生; 职业倦怠; 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0-002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0.008
临床实习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过程。当护理实习生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初期工作人员时,迎接他们的是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实操的各项操作技能, 与学校相比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压力[1],使得护理实习生产生明显的负性心理情绪, 实习后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2]。国外相关研究显示,不良的实习经历会引起职业倦怠发生率49%~66%和护理人员流失35%~60%[3]。职业倦怠是指受到外界压力的应激反应所导致认知与环境特征不匹配,造成员工在其职业领域或工作范围内产生与积极情绪相悖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等消极情绪感知[4]。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实习生后期择业情况,还影响护理队伍总体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基层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改善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及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实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按照整群便利抽样原则, 经医院护理部同意, 在本人自愿原则下,于2023年2月抽取宁夏省某5家基层综合医院正在进行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理实习生参与调查。纳入标准:在校临床护理专业的实习生;临床实习6个月以上及轮转科室≥3个;专业学历为三年制中专或大专。排除标准:罹患疾病或情绪不稳定的护理实习生。
1.2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样本量计算根据Kendall提出的估算方法,一般是研究因素的5~10倍[5]。职业倦怠问卷共计15个条目,一般资料问卷共计15个条目。为减少抽样误差,将样本含量扩大10%,本次研究的样本量n=30×5+(30×5)×10%=165。本研究测量方法采用“问卷星”发放、回收问卷。发放前进行
10人的预实验,问卷经过反复校对后统一发放。调查负责人为各医院总带教,经过网络统一培训,规范指导填写。共收回问卷246份,经过仔细筛选甄别,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92.68%。
1.3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查阅相关文献[6-7]结合对部分实习生访谈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包含实习生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实习状况资料(与带教老师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发生过护理不良事件等)。(2)职业倦怠自评量表。采用李超平翻译修订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调查基层综合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情况。该量表采用李克特7级(0~6)评分,分别为“从不”“极少,1年几次或更少”“偶尔,1个月1次或更少”“经常,1个月几次”“频繁,1周1次”“非常频繁,1周几次”“每天都有”。共计
3个维度,15个条目,分别是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其中低个人成就感维度采用反向计分(统计前完成换算);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排序后分别取上1/3为截断值,低个人成就感取下1/3为截断值[8],得出情绪耗竭>13分、去个性化>8分、个人成就感低>18分作为各维度倦怠的临界值。采用李永鑫[9]职业倦怠评价方法,3个维度均低于临界值为零倦怠,1个维度高于临界值为轻度倦怠,2个维度高于临界值为中度倦怠,3个维度高于临界值则为重度倦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xcel、单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实习生的基本资料 228名被调查的护理实习生,其中男性20名(8.77%),女性208名(91.22%);18歲以上221名(96.92%),18岁以下7名(3.07%);中专76名(33.33%),大专152名(66.66%);独生子女14名(6.14%),非独生子女214名(93.85%);担任班干部53名(23.24%);来自农村176名(77.19%),来自城市52名(22.80%)。入学前喜欢护理工作154名(67.54%),不喜欢18名(7.89%),无所谓56名(24.56%);入学前大致了解护理工作215名(94.29%),从未听说13名(5.70%);实习6个月后喜欢从事护理工作118名(51.75%),一般75名(32.89%),不喜欢35名(15.35%)。
2.2 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状 228名高职护理实习生中出现情绪衰竭92名(40.35%),出现去个性化78名(34.21%),出现低个人成就感69名(30.26%)。共有136名(59.64%)出现职业倦怠,其中轻度倦怠72名(31.57%),中度倦怠50名(21.92%),高度倦怠14名(6.14%)。
2.3 比较护理实习生不同基本资料职业倦怠检出率 年龄、性格、入学前对护理的喜欢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基层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知识储备和技能应用、就业与考试、教学安排与实习环境、护士受人尊敬的程度是影响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见表2。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28名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59.64%, 高度倦怠检出率6.14%,与同一人群检出结果相比低于韦悦敏[6]对于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检出率,高于王强[10]对临床本科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检出率。可能原因为地域、医院级别、研究对象不同等因素影响。
3.2 基层综合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教学安排和实习环境、护士受人尊敬的程度、老师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就业与考试是影响整体基层医院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因素。(1)护理实习生在校所学技能临床运用过程中需重新整理、组合,理论与实践转化过程困难是造成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2)临床实习环境越好职业倦怠越低[7]。教学单位良好的硬件设施与人才培养规划,能为实习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内容,满足实习生的求学渴望,相反则会增加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感。(3)频繁轮转科室、更换带教老师是影响实习生情绪衰竭的主要原因。且部分带教老师缺乏人文关怀能力,对实习生期望过高、包容性低及缺乏信任,使学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4)临床带教老师正确认同专业对于实习生有积极意义[11],学校老师对于专业的正面引导会让学生有正确的职业规划,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相反则一定程度造成职业倦怠。(5)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后期存在焦虑,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大[12]。随着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不断提高,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沟通交流能力影响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实习生因年龄、知识广度等原因不能有效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从而造成困惑。男性女性实习生在成就感降低这一项表现有所不同,男性实习生更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情况。
角色定位、解决问题的能力、疫情原因、家庭因素、患者的态度与评价、劳动强度、护理不良事件都是情绪衰竭的影响因素。(1)部分实习生未认清角色,未充分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自身能力有限而不能有效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2)实习期间因疫情原因实习周期被迫暂停,实习生临床学习不衔接间接产生焦虑情绪,从而产生职业倦怠。(3)基层医院护士人数相对薄弱,实习后期的实习生参与更多的护理工作,甚至倒夜班,劳动强度大,脱离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以及面对患者不良态度和评价时,表现为情绪衰竭,职业倦怠感明显。
3.3 对策 合理安排教学和提升基层医院整体带教能力,改变传统带教方式,利用临床路径等方式使教学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临床带教老师应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新技术、新进展、新标准、新规范,持续更新与丰富自身。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医院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 且没有引起临床教育管理者足够的重视。护理实习生是建设护理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全面分析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是必要的。重视护理实习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护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洁,沈思媚,李稚玲,等.临床实习期间护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118-121.
[2] 许瑞雪,王卫红.影响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非智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3):280-283.
[3] HAMPTON K B,SMELTZER S C,ROSS J G.The transition from nursing student to practicing nurse: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ransition to practice programs[J].Nurse Educ Pract,2021
(52):103031.
[4] 李妍.科研人员工作倦怠诱发机理与管控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2.
[5] 雒玉霞.护理实习生实习后期压力源及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21.
[6] 韦悦敏.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J].循证护理,2022,8(6):847-849.
[7] 夏文君.临床实习教学环境对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17):2058-2061.
[8] 刘芳.全科住培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9.
[9] 李永鑫,李藝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6(1):148-150,153.
[10] 王强.本科实习生职业倦怠现象分析[J].人力资源,2020(24):80-81.
[11] 杨建婷,祝学梅,王雪,等.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压力源的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88-91.
[12] 刘莉,赵丽,杜修燕.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后期焦虑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9):682-684.
(收稿日期: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