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

2023-11-27 01:57卓艳婷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考题初中历史教学

卓艳婷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融入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日常培育中。通过分析中考试题的命制和学生答题情况,可知中考试题凸显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查,并在试题的命制上突出体现了“四个共同”的理念。教师可以采取结构化教材内容、校本化教学内容,以及充分利用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等策略,培育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关怀。

【关键词】中考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中历史教学

一、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培育中至关重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称新课标)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标是: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崇尚英雄气概,传承民族气节[1]。初中历史教学作为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有针对性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学内容,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甚至借助试题的导向作用来培养和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二、中考试题凸显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查

1.试题命制体现“四个共同”理念

近两年各省的中考试题中,命题者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注比较明显,他们通过试题的命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共同”理念[2],即在试题命制中凸显中华民族对疆域、历史、文化、精神的认同。以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卷第34题为例,该题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创设主题情境,考查了我国历史不同民族间迁徙和交融的现象,探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还考查了党和国家为发展民族地区实施的扶持政策。學生要根据给出的材料综合分析再进行作答,由此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类似的例子还有四川泸州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第11题,该题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出发,考查了秦朝、清朝和新中国几个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和谐共存。湖南岳阳2022年中考历史卷的第21题也是如此,该题涉及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往来、元朝疆域和党的民族政策等知识点,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各个朝代、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发展。这些试题大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创设问题情境,充分体现了“四个共同”的理念。这些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中华民族的疆域、民族、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认同,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关怀。

2.答题情况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困境

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与相关知识的认知较为模糊。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共创的认同,以及对共同利益目标的认同等方面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缺失。其知识体系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框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困境在教师层面也有所体现。教师在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学资源时面临很大的困难。历史教材中民族史内容丰富,但零散且分散,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既包括古代史,也包括近现代史。要想有效合理地整合这些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更倾向于具体、形象的表达。因此,过度整合课本内容可能破坏学生的逻辑思维,导致学生接受程度差,知识掌握不牢固。但是,不进行适当的整合又可能导致历史教学空洞、不连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由于许多教师更倾向于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授课,这也不利于对教材所蕴含的民族认同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使得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的构建,进而影响培育效果。

三、结合教材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教材内容结构化:依托“四个共同”理念整合教材内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特征是“共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四个共同”为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的疆域、历史、文化和精神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围绕这一理念对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内容选取和教学。

1.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的同胞共同开拓了国家辽阔的疆域,形成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格局。历史教学中可以选取相关史实,借助不同历史时期疆域的地图,建构一个整体共生的国家疆域组合图,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疆域中的贡献和努力,从而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的认同,这也是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比如,教师可选取统编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以下简称七年级上册)中“张骞通西域”“对西域的管理”等内容,并结合西汉、东汉形势图讲述汉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与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各民族在开拓疆域中的共同努力和贡献,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的认同。也可选取统编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以下简称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一课中“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内容,结合教材中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讲述唐朝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史实。还可选取同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中清朝对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的治理史实,并结合清朝疆域图(1820年),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开拓边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所起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的认同。

除了对疆域的开拓,疆域认同还包含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共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和史实,通过地图和史实来展示各民族人民反抗与捍卫疆域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如可选取七年级下册中“戚继光抗倭”的内容,再补充明朝壮族女将瓦氏夫人与明朝将领一同抗击倭寇等史实,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在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也可选取“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捍卫领土完整上所面临的困境和努力,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和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

2.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各民族共同交融的独特格局。从秦汉时期的壮丽气象、大唐时期的繁荣盛世到康乾时期的辉煌兴盛,这一段段历史都是各民族共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书写的。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政治上可以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和史实,突出各族人民共同积累下来的政治经验,强调多民族在大一统政权中的“共存”及渐次完成的民族聚合与演化。比如选择七年级上册第6、第7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介绍当时的政治格局,强调各个诸侯国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在这一时期,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兼并战争、联姻、文化交流等方式互相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学习这些历史事实,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理解。

经济上,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民族的经济类型,了解各民族间因经济互动而形成的互补关系。教师可选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内容,介绍中华文明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各具特色,不同民族在这些经济领域有着各自的贡献和优势。例如,汉族在农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而部分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草原地区,因此在畜牧业上更具发展优势。通过了解这些经济情况,学生可以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经济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此外,还可以选取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内容,介绍明清时期各民族在统一国家中的共同发展。通过讲述明清时期各民族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统一国家发展中的共同努力,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书写历史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彩的文化遗产,不但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的文学作品,还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发明。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也包括众多伟大的工程建设,如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这些艺术作品、技术和工程的创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正是因为它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历史长河中,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都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融。这种影响与交融更为明显地表现在民族服饰、音乐、文学等方面。例如,“洛阳家家学胡乐”和“万里羌人尽汉歌”等诗句就描述了中原地区人民和边疆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中原地区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等也表现出了服饰上的相互影响。这种文化交流与互鉴,无论是从中原向边疆的影响,还是从边疆向中原的反哺,都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提供了鲜明的证据,正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这种交融与互鉴的文化格局,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中国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一方面,我们要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即多元一体与交流互鉴的特点。通过运用教科书中呈现的书画、音乐、雕塑、器物等史料,我们可以阐释秦汉时期的“天下为一,万里同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胡”文化的激荡交汇,隋唐时期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渗透,明清时期民族文化的渐趋整合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准确地进行解释。我们要深入剖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呐喊所形成的“中华观”,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国家观念的锤炼和提升所形成的“中华观”。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过程的展示,我们期望学生能够确切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体系多元融合和包容的特点。只有正確认识到各个民族之间共享和凝聚形成的传统记忆、象征符号和精神文化等基因,我们才能够使文化认同成为共同体社会的粘合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多民族文化的共同创造,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让他们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和独特魅力正是来自于不同民族的交融和共同探索。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价值。

4.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源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纽带,爱国主义是维系我们共同体情感认知的重要精神力量。历史教学可以选取体现共同精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学生对共同精神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情感共鸣。例如,可选取“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及明朝壮族女将瓦氏夫人与明朝将领一同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讲述在面临边疆危机时,各族人民积极配合、一致对外,共同抗击侵犯中国疆域的外来势力的行动与决心。还可讲述在全面抗战爆发时,全国人民以民族大义为重,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共渡难关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风貌。通过挖掘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从民族意识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变。

(二)教材内容校本化:充分利用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不仅可以依托统编教材,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实现教材内容的校本化。利用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与历史相关联,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

以广西的历史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广西的地方史作为教学内容。广西历史悠久,多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广西的地方历史,可多选取相关史实和历史事件进行展示。例如,可以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设史,讲述壮族对广西地区的开发和贡献,强调他们在地方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可以选取广西与邻近地区的交流和交融史作为教学内容,如广西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广西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展开教学。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壮族的歌舞文化、侗族的苗寨文化、瑶族的祭祀文化等,无一不体现广西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精彩文化。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文化元素,通过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广西多民族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壮族舞蹈的学习和表演,让学生了解壮族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侗族苗寨的手工艺品,让他们亲自感受不同民族的技艺和文化传承。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实际接触广西的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广西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本地的明清古建筑,或是参观广西历史博物馆亲眼见证历史的痕迹。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广西地方史和民族文化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可见,利用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地方史作为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介绍民族英雄、传统节日、历史遗址和服饰文化等方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文化理解。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入手,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校本化。依托“四个共同”理念中的疆域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和精神认同等要素系统地整合历史教材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和共同培育精神等方面的认同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地历史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的民族历史文化进行教学,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校本化。选择地方史和地方文化元素,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等方式,也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考查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关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

[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9-28)[2022-10-0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78052.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考题初中历史教学
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法
从一道中考题的三种解法说起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由一道中考题引出的规律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一道中考题的拓展及推广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