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安全现状与治理路径研究

2023-11-27 02:50马芳芳
国际公关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文化治理文化安全农村文化

马芳芳

摘要:文化安全是最深层次的安全。近年来,面对国家间文化竞争的加剧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农村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农村文化安全建设面临文化帝国主义冲击、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落后以及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要构建农村文化安全体系,必须从加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自身建设等方面夯实农村文化安全和发展的基石,切实维护我国农村文化安全,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想保证。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安全;文化治理

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质的突破,但是农村的发展仍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短板。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还体现在农村思想观念的落后和传统精神文化的式微。

一、农村文化安全的内涵

文化安全是指一定区域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没有遭遇内外异文化威胁,能够独立发展并维持自身特色的状态。[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体系。”[3]文化安全关涉国家文化主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民族本土文化等方面,是事关国家总体安全的重大问题。

农村文化安全,指在文化交流和交融过程中,某个农村地区的文化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文化传统能够得以有效传承,且能够不断扩大该农村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具体而言,农村文化安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农村文化安全的核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言以蔽之,必须要坚持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确保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夯实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如果农民丧失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或者农村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被敌人占领,就会成为破坏农村地区和平稳定的极其不确定因素,对党在农村地区的基层政权造成潜在威胁。

其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務安全。公共文化服务指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属于公共事务与治理领域。进入新时代,广大农民对于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一些庸俗、媚俗、消极腐朽的文化活动如迷信、赌博、色情等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公共文化实践却在侵蚀着农村文化的土壤,威胁着农村文化安全。

其三,农村传统文化安全。传统文化,简言之就是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农村传统文化安全,具体表现为人们对其尊重、重视,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传统文化是农村社会的根基所在,是农村精神文化的纽带,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存在、发展和稳定。因此,农村传统文化安全至关重要,否则带来的是村民凝聚力的涣散和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二、农村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

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农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农村文化安全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帝国主义对农村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的时代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相比较以往的文化输出具有形式多样、手段隐蔽、危害严峻等新特点。我国为传统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广袤、农村人口数量多且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文化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在某种程度上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提供了可乘之机。

文化帝国主义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其在社会和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劝诱被统治阶级接受其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5]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推行其意识形态经济且有效的途径是以 “文化产品”和 “文化服务”为载体进行传播和渗透,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直接传播,或通过与具体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融合起来,加以包装进行销售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可见,文化帝国主义是难以察觉的 “语言渗透”,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加强行为。[6]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农村地区的 “家文化”传统,削弱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观念和集体意识,导致家庭观念的弱化,故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落后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事关农村文化安全,必须加以重视。当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实际效果发挥上却差强人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 “沉睡”。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通常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化配置,一定程度上出现供需脱节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居多,对于高质量动漫、科普、养生等书籍需求量较多,但实际的图书配送情况却并非如此。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脱离农村文化资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将带有城市色彩的图书馆、文化站带进农村的同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所拥有的农村文化资源、文化特点,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文脉、通地气,更好地尊重和满足当地农民的文化需求。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参差不齐。当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通常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无偿进行管理且多为兼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且缺乏专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开展文化活动服务期间,很难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削弱活动效果。

(三)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在群众,关键在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不仅扮演组织者的角色,更加扮演实施者的角色,其思想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败。[7]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不甚理想,对于国内外不良文化的传播缺乏敏锐性和警惕性。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文化本来就是开放的,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文化不应该与意识形态相联系,否则不利于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完成经济这项 “硬指标”,其他一切都无所谓。

此外,政府在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考核时,往往将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文化建设由于难以量化,很容易被忽视。久而久之,以经济发展成绩为衡量指标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致使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重物质建设轻精神文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失衡加剧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在农村地区盛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的集体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农村文化安全建设的推进路径

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维度共同推进。结合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实际,需要从意识形态、文化体制机制和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发力,内外兼修,增强农村地区文化安全建设。

(一)加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本质上说,农村文化安全的关键在于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我国文化安全提供根本前提和基础。[8]加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的战略支撑。

维护农村文化安全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只有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始终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在面临各种各样思想文化冲击时保持自身定力以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转化为农民的习惯;其次,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家庭美德、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的典型案例的释法说理来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引领农村社会良好风尚;最后,要遵循知识传授规律和价值认同规律,坚持知行合一原则,逐步使其入耳入脑入心,做到情感上认同、行为上遵守,以此达到筑牢农村文化安全基础的目的。

(二)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且庞杂的工程。因此,在推进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文化的统领地位,又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合理、合法的文化权利以及多元文化需求。

首先,创新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当前,农村出现新形势、新问题,农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必须实现文化制度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合作联动,将文化建设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在确保农民本位的文化发展权利的同时处理好党和政府在文化管理上的权力关系。

其次,創新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起以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以形成文化服务合力。

最后,建立健全农民文化参与机制。第一,完善表达机制,以确保农民的真实文化需求能够得到主张;第二,完善监督机制,使农民有机会有途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过程之中;第三,将农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程度纳入考核管理指标之中。

(三)大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占总体消费的10.12%,与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占总消费30%的比例来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还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首先,充分依托当地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避免同质化发展;其次,不断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将VR、AR等新的科技手段融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始终,打造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新业态;最后,注重提升农村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避免因追逐利益而导致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空洞化。

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且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阶段。因此,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大有可为。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影响是深远的,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满足农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有助于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农村文化安全。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自身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文化安全的维护者,是连接广大农民群众的纽带,所处位置至关重要,在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需要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深刻把握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其次,加强业务培训。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更好地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以及在维护农村地区文化安全方面的自觉性和担当意识,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更好地发挥基层领导干部在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方面的独特作用。

最后,敢于善于斗争。在维护农村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基层领导干部要敢于跟破坏农村地区文化生态的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做到敢战能胜。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感为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生长环境,切实维护农村文化安全。

四、结束语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文化领域始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 “战场”。维护农村文化安全事关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安全,是一项重大的综合课题,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只有树立正确的农村文化安全意识,制定合理有效的维护农村文化安全举措,才能够确保农村文化安全,国家文化才能更加安全,才能护航我们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昂首迈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肖凌.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22(09):51-57.

[3]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01).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5] 贾中海,齐峰.信息时代文化帝国主义新形式探析[J].理论探讨,2015(01):163-166.

[6] 齐峰,王涛.西方文化帝国主义与中国农村地区文化安全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7(08):194-197.

[7] 程健康,张鹏.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05):221-223.

[8] 张晓,武茜.文化安全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64-66.

猜你喜欢
文化治理文化安全农村文化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尊重规律与回归本源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之路径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战略规划与大学治理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