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

2023-11-27 00:54肖红强刘艳玲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20期
关键词:游离皮瓣创面

肖红强 刘艳玲

【摘 要】目的 探讨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在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48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照,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蒂皮瓣修补法治疗,观察组接受3D-CTA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足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在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足功能,促进恢复。

【关键词】3D-CTA;腓动脉穿支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足功能

中图分类号:R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20-0088-04

Clinical Effect of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ssisted by 3D-CTA in Repairing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f Forefoot

XIAO Hong-qiang, LIU Yan-ling

(Department of Trauma and Orthopedics, Weihai Municipal Hospital, 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2642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ssisted by 3D-CTA in repairing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f forefoot. Methods A total of 48 patients with forefoot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dmitted to Weihai Municipal Hospital, 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control.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dicle flap repai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repair assisted by 3D-CTA. The clinical efficacy, pain degree and foot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OF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A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ssisted by 3D-CTA in repairing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refoot is good, which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kin flap sensory func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improve the foot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recovery.

【Key words】3D-CTA; Free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Foot function

隨着运输和建筑业的发展,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高能量损伤发生率逐渐增加,致使足部损伤较之前明显增加。足部损伤可引起骨折、软组织缺损等情况,加之足背部皮肤较薄,一旦发生软组织损伤可造成皮肤组织出现坏死、缺损等情况,继而导致肌腱、骨质外露等情况,增加肌腱坏死、骨髓炎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创面修复为目前治疗足部皮肤损伤的主要方案,但临床可实施的足部创面覆盖方法较多,例如带蒂皮瓣修补法、游离皮瓣修复法、皮瓣转移修复法、皮瓣移植修复法等,但各个方案优缺点均存在一定差异,近年受益于临床广泛研究发现[2],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方案在足部损伤修复中的效果理想,但该方案皮瓣制备技术难度较大。补充相比于带蒂皮瓣修补法,3D-CTA辅助下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游离可准确定位、明确穿支血管走向,确保手术操作精准度及治疗效果,临床建议术前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i c a n g i o g r a p h y,3D-CTA)检查,可辅助应用于穿支皮瓣的制取,为深入分析该方案的价值,本研究结合2021年2月-2022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48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48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58±2.74)岁;BMI 22~27 kg/m2,平均BMI(24.18±1.48)kg/m2;损伤原因:机器压伤11例,车祸碾压伤11例,其他原因损伤2例;缺损面积2 cm×3 cm~10 cm×6 cm,平均缺损面积(5.38±1.14)cm2。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4.52±2.61)岁,BMI 22~28 kg/m2,平均BMI(24.11±1.42)kg/m2;损伤原因:机器压伤10例,车祸碾压伤13例,其他原因损伤1例;缺损面积2 cm×2 cm~10 cm×7 cm,平均缺损面积(5.41±1.42)cm2。两组性别、年龄、BMI、损伤原因及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创伤所致前足皮肤和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②年龄20岁及以上;③经检查伤口呈开放性且存在不同程度肌腱损伤;④各项临床资料齐全;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⑥符合皮瓣修复指征;⑦一般情况良好且可耐受本次手术;⑧足部有可供吻合的受区血管。排除标准:①创面严重污染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③瘢痕体质者;④检查显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⑤评估显示存在感染性疾病者;⑥免疫功能低下或营养不良者;⑦合并影响创面愈合的疾病者;⑧机体损伤严重,无法为皮瓣提供良好的受区血管。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实施清创处理,其次结合患者创面大小、污染程度等因素给予个体化负压封闭引流操作,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择期实施创面修复治疗。

1.3.1对照组 实施带蒂皮瓣修补法:选择第一足趾皮瓣,在足底两侧和足部内侧的非负重区域,选择与患病足部创面大小相似的合适皮瓣作为皮瓣修复源;同时将皮肤放置在所选皮瓣上部指甲上方至少3 mm处,并注意下部不应超过脚趾的主要载荷范围,然后切开皮瓣(深度控制在肌腱和脚趾骨表面),并将带蒂皮瓣移植到溃疡伤口表面,固定后通过移植区域血、神经进行搭配,根据患者皮肤瓣膜的实际状态确定是否打开血管、神经蒂。

1.3.2观察组 实施3D-CTA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3D-CTA检查等,在评估患者身体状态的同时,了解其腓总动脉的方向,并使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在供区定位腓总动脉交叉分支,手术治疗前,在患者身体表面标记并绘制皮瓣设计图后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麻醉生效后,皮瓣后缘沿深筋膜切开并向前分离,防止分层影响皮瓣组织的血液供应;术前标记穿刺点附近的腓总动脉贯穿分支,根据伤口部位供血直径搜索吻合血管,保护贯穿血管的根部,切割皮瓣周围的皮肤,沿血管椎弓根向后和上部分离解剖结构,充分暴露穿支起始处后游离穿支血管蒂并留出足够长度,其次结扎并切断血管蒂,取下皮瓣,缝合皮瓣与创面区域边缘组织,吻合各个血管后结束手术。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抗感染、抗凝血、抗痉挛治疗,并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 根据皮瓣情况进行评价,显效:皮瓣色泽、温度接近正常,弹性柔软;有效:皮瓣色泽、温度接近正常,弹性一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足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参考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评价患者的足功能,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足部功能恢复越理想[4]。

1.4.3疼痛程度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足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受益于皮瓣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手部与足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其中皮瓣修复是显微外科技术移植的一个渐进步骤,满足了组织移植的要求,具有修复效果良好、损伤小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修复软组织损伤的首选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腓动脉各个穿支血管解剖位置差异较大,且血管管径大小不一,导致皮瓣制备难度较大,3D-CTA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运用了64排螺旋CT机具有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优点,同时利用计算机三维技术重建出的优越图像质量,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取得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较好地显示血管官腔、管壁的狭窄、走向等情况,在术前进行3D-CTA可定位腓动脉血管,提高皮瓣制备准确率、合理性[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于3D-CTA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可行性较高,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足功能,同时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分析认为:3D-CTA是一种在血管成像的基础上,利用后处理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可实现对穿支血管的直观观测,促使皮瓣设计更加理想化[9-11];其次,在3D-CTA辅助下进行皮瓣修复可以清晰显示穿支血管及其分支的分布与走向,同时可以测量穿支血管的直径、血管蒂長度,确保术中可快速对穿支走向、分布等进行探查与定位,满足手术实施中探查与定位需求。另外,于3D-CTA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特点是易于暴露、方便获取,皮瓣选择范围可很好地满足前脚伤口修复的需要;而腓总动脉分支的去角质相对恒定,血液供应可靠,分支的直径对应于足部前血管的直径,这可以有效地保证皮瓣后的存活率并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此外,腓总动脉穿孔皮瓣相对较薄,皮瓣的颜色与足部皮肤的颜色相似,外观理想,有效减少了对供血区域的损伤,降低患者疼痛程度[12-15]。

综上所述,于3D-CTA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足部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浩,王杰,黄飞,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9):11-13.

[2] 蒋略韬,滕晓峰,邓杰林,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J ] .现代医学,2019,47(9):1121-1124.

[3] 江丽兵,黄欢,沈锋,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感染性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4):83-86.

[4] 许操,王书芹,胡恺,等.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936-939,978.

[5] 宋家林,黄腾立,高涛,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6):756-760.

[6] 林传甫,林文君,吕建敏.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21,24(1):61-63.

[7] 王成德,王爱,孙继玲,等.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38(7):661-666.

[8] 刘春,杨学林,胡福兴,等.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血管定位设计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背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杂志,2021,37(9):786-792.

[9] 周鑫,卫阔,倪国骅,等.两种皮瓣修复方式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1):36-37.

[10] 黄远清.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6):79-80.

[11] 周海洋,程勇,李建军,等.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24-226,230.

[12] 張有红.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95-96.

[13] 吴志林,陈长松,章卓铭,等.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例[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6):1162-1163.

[14] 魏海峰,鲍丙波,宋家林,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2,11(12):910-914.

[15] 罗贤军.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151-154.

编辑 扶田

猜你喜欢
游离皮瓣创面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