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业 等
李又绿 徐涛龙 彭星煜
[摘 要] 油气储运工程的生产实习是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教学过程,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和拓展,也是油气储运工程知识综合运用的进一步延伸。生产实习是课程思政容易引入和实施的教学过程。以“三全育人”为基础,结合工程教育认证中对学生非技术能力的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石油精神、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工程伦理和创新创业六个育人思想的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石油工业的热爱之情,并积极投身到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工作中去。
[关键词]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生产实习;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测绘与地矿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油气储运工程‘三全育人新模式构建与实践”(JGCD-2021-08);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教、学、导、管、评五维度一流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G2021-543);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聚焦前沿、交融新学引领培养智慧油气‘专创融合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G2021-579)
[作者简介] 蒋宏业(1974—),男,四川南充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研究;李又绿(1973—),男,四川南充人,学士,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研究;徐涛龙(1984—),男,浙江诸暨人,博士,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6-0051-04 [收稿日期] 2022-08-0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2]。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3]。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以“三全育人”为理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有机融合,两者相辅相成。要求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素养,达到思想、知识与能力共同提升的教学效果[4]。
油气储运工程是实现我国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国家能源产业变革、地方经济目标的重要一环,从事油气储运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爱国、敬业、奋斗、奉献的精神。生产实习是专业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践行课程思政,對于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课程概述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天然气生产为显著特色的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完成后,由学校组织学生深入油气田、管道、油气销售等企业一线,让学生对油气产、运、销等各个工艺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现场的生产活动。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石油精神、企业文化,还增强了生产管理技能。实习基地涵盖天然气生产全产业链,包括天然气井场、净化厂、轻烃厂、长输管道、储配站、CNG/LNG站场,同时有原油/成品油长输管道系统、成品油库和加油站等。
二、“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
(一)实践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优势
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5]。从教学实施的空间和时间上看,实践类专业课程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课程思政更容易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专业课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深入生产一线,为学生解决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连接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有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提高了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效率。课程思政能够全程“参与”,为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6]。
(二)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精神”及其传承
“石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石油行业的具体体现。石油精神以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基础,融合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牺牲精神和“柴达木精神”等。其核心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和“三老四严”[7]。
作为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西南石油大学,从创建之日起就担负着为国家石油工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任。学校建设之初,没有校舍,师生们一起建;没有教材,教师们自己编写。通过师生们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荒野中建立起了一所现代化的石油高校。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南石油大学始终坚持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教育。“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就是对“石油精神”最好的阐述和传承[8]。
三、课程思政与实习内容的融合
(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与结构
基于“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结合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实意义,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同时,立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总体要求为基础,根据知识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包含爱国主义、“石油精神”、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工程伦理、创新创业等内容的生产实习课程思政结构。
(二)课程思政目标
在对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秉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结合油气储运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开展“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将做人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三)课程思政实施计划
课程思政建设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按照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同的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将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梳理和“精加工”融入人才培养之中。同时,做到校企融合、师生融合、家校融合的协同育人,凝练专业和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属性,将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四、生产实习课程思政与教学和考核方式的融合
(一)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教学中,以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特色为基础,以“三全育人”为纲,融合新工科建设,积极开展课程思政。
指导教师充分利用本专业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实习内容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生产实习时,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讲解专业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时代楷模、重大技术突破等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传承“石油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课程主要实习地点与对应的课程思政内容、主要教育目标如下。
1.天然气井场、常温集气站、脱水集气站。课程思政内容包括:(1)由含硫天然气生产的安全事故引入油气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环保问题。(2)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的发展历史,学习老一辈石油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主要教育目标为:爱国主义精神、“石油精神”、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2.天然气净化厂。课程思政内容包括:(1)由我国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偏差、我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重引入高含硫天然气开采的原因和生产技术难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能源战略,树立起“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奉献精神。(2)讲解含硫天然气生产系统的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让学生重视安全生产,在今后的工作中懂法守法。主要教育目标为:爱国主义精神、“石油精神”、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工程伦理和创新创业意识。
3.天然气长输管道末站。课程思政内容包括:(1)介绍我国能源结构和消费的特点,结合国家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引入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的必要性。从手动操作为主的早期管道系统,到现在的智能管道、智慧管网建设,我国的管道建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其中浸透着全体管道人的拼搏和奉献,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管道人“求实创新”的精神。(2)结合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向学生讲述管道建设的艰难险阻,挖掘在管道建设中的“铁人精神”。主要教育目标为:爱国主义精神、“石油精神”、安全意识、创新创业意识。
4.天然气储配站、CNG/LNG加气站。课程思政内容包括: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中的销售环节,城市配气系统等直接影响着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它也是保障民生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一环,引导学生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主要教育目标为:爱国主义精神、安全意识。
5.原油/成品油长输管道末站。课程思政内容包括: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工业的血液”。以东北“八三”管道工程会战为起点,管道人继承和发扬了“铁人精神”,并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完成了一条条钢铁巨龙的建设,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管道建设者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铁人精神”。主要教育目标为:爱国主义精神、“石油精神”、安全意识、创新创业意识。
6.成品油销售库。课程思政内容包括:战略石油储备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引导学生对比海湾战争时期我国石油的储备和储备库的建设。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的小型储罐到现在10万方及以上的大型储罐,从早期的全手动操作的油库到现在的智能油库,让学生深刻了解石油人“苦干实干”“求实创新”的精神。主要教育目标为:爱国主义精神、“石油精神”、安全意识、创新创业意识。
(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环节,为此,课程以产教融合理念为引导,以校企融合、师生融合、家校融合协同育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核心,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程评价机制,从学校、学生、企业三个维度,校内、校外两个平台进行综合评价。
生产实习的考核是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实习基地的校外教师)根据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的学习表现,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的质量,通过综合评定给出成绩。其中,设置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考核点,例如:实习日志中是否有“石油精神”、企业文化、党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记录;在实习报告中是否有石油精神、企业文化、实习涉及的法律法规、安全、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总结和论述。在最终实习成绩的评定中,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作为一个單独的评分项,即生产实习的最终成绩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思政表现和实习报告。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习纪律、现场提问等;思政表现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习表现、日志和报告中的课程思政记录与总结等;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60%,包括报告、图纸的完成质量。通过考核,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水平。
五、生产实习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效果
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施,学生在理想信念、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
二是學生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竞赛,并在比赛中展现出不怕苦、不怕累、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三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和参与科研时,都能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业的规范规定,敬业守信。
本教学改革研究充分挖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实践类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优势,以“三全育人”为纲,结合课程思政的要点,对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本课程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总结、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可为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2-07-02].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eqid=d7e3175400035dc80000000664560dfe.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5-28)[2022-07-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王金,张志清,马宏伟,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2(27):169-172.
[5]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16):7.
[6]陈宁华,鲍雨欣,程晓敢,等.新时代地学野外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4):28-31.
[7]邓萱,张文喜.石油精神的提出及其时代价值[J].大庆社会科学,2021,224(1):31-34.
[8]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精神[EB/OL].[2022-07-02].https://www.swpu.edu.cn/xqzl/dxjs.htm.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JIANG Hong-ye, LI You-lv, XU Tao-long, PENG Xing-yu
(Petroleum Engineering Schoo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s a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which is not only the practice and expansion of theory teaching, but also the further extension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 Production practice is the simplest teaching process to introduce and imple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ased on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non-technical ability, we carry out the six educational ideas of patriotism, spirit of petroleum, legal awareness, safety awareness, engineering ethics and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hich not only need to teach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the people and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encourage them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of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national energy strategy.
Key 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duction practice;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