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约翰·多恩《别离辞:莫伤悲》汉译评析

2023-11-27 11:59陈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多恩译本意图

陈佳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陕西西安 710119)

诗歌是一种极为注重语言音韵美、形象美和意义美的艺术。英诗汉译对我国读者欣赏英诗、了解英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英语文学翻译中,诗歌翻译的难度最高。因此,译者亟须使用有效的翻译理论指导。关联翻译理论是一种关注作者、译者、读者三要素的理论。该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可指导诗歌译者的具体翻译实践。我国一些研究者已探讨了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古诗英译中的运用[1-6],还有少数研究者考察关联翻译理论在英诗汉译中的运用。因此,本文将借助关联翻译理论,分析评价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代表作《别离辞:莫伤悲》(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的3 个汉语译本,以考察该理论在英诗汉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1 关联翻译理论与诗歌翻译

1.1 关联翻译理论

谈及关联翻译理论,绕不开斯珀伯和威尔逊于1986 年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两位学者根据格莱斯的语用学相关原则,提出了著名的关联理论。受到关联理论启发的格特在1991 年出版了代表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他在著作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关联翻译理论。在关联翻译理论的视域下,翻译活动涉及两个明示—推理过程:第一,原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译者明示交际意图;而译者在翻译中根据原文信息,利用逻辑思维和百科知识,从作品读者的视角,经过自己的认知加工,努力设法获得最佳关联。第二,译者扮演交际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译文与读者交流,从而传达原文作者的明示和交际意图;同时,读者根据自己解读的译文信息,利用逻辑思维和百科知识等做出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实现最佳关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设法达到最佳关联,而这也是翻译研究考察的一项指标。译者的主要责任在于通过翻译尽可能地使作者的原本意图与读者的预期理解相匹配[7]。

1.2 关联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的启示

关联翻译理论对诗歌译者的翻译实践和评价诗歌译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成功的译文只能是原交际者的目的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8]。这种观点强调了成功的译文与原文在认知环境相关方面有相似性,还同时满足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尽量保证原文与译文关联性,而且要考虑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在理解原作者意图的推理过程中所需的努力程度相类似。在理想情况下,译文读者应是不必花费较多的努力,就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语境效果[9]。语用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真髓和意图,所谓的翻译对等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语用等效[10]。在诗歌翻译时,译者要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并将其在译文中传达出来。译者还要考虑目标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考虑文化差异、语言表达方式等因素,使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产生类似的理解效果。

2 《别离辞:莫伤悲》诗歌分析

2.1 诗歌背景

多恩的这首《别离辞:莫伤悲》涉及了许多社会、文化背景信息。1611 年冬,多恩追随罗伯特·朱瑞爵士出访法国,他在临行前写下这首诗献给自己深爱的妻子安妮·莫尔。这首诗开篇描写有德之人离世也与多恩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多恩曾担任掌玺大臣的私人秘书,他听闻伯利勋爵(Lord Burleigh)去世的情景,“人们注意到有件事很奇特,尽管他离世时许多人守在身边,他躺着的样子那么和蔼,他安详地离世就像睡着了一样,几乎注意不到他何时断气了”[11]。

多恩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自然观、宗教观、宇宙观。17 世纪,人们认为地震是上帝震怒所引起的,是上帝对人们的惩罚。因此,人们对极具毁灭性的地震充满了深深的恐惧。根据托勒密的天文学说体系,宇宙呈圆形,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地球的外围还有九重天。第九重天的运动牵引着里面各重天,从而产生天体的震动。这是一种自然和谐的震动,而人类觉察不到震动,也不会受到伤害[12]。多恩在第五节提到 “提炼”(refined),这源于中世纪炼金术“提炼”的意象,暗示精神净化的过程。如同炼金过程中去除杂质,精神情侣从俗人的肉欲中净化出纯洁的爱情[13]。“提炼”的意象还和下文中 “锤打黄金”的比喻形成呼应。

多恩通过这首诗还展现了自己奇特的爱欲观。人与人之间可以因欲而生爱,也可以因爱而生欲。多恩更赞成因爱而生欲,他认为爱能激发精神的结合,就算没有肉体的结合,爱也照样存在。多恩在该诗第六节运用“锤打黄金”的比喻来论述精神之爱的特殊性,这里包括多个含义:一是黄金是稀有贵金属,精神之爱也是稀有珍贵的。二是黄金可锤打成薄薄的叶片,向外延展,而不会破坏。俗世肉体之爱在分离后无法长存,而精神之爱能承受恋人的分离而不会破坏。三是黄金永不生锈,不会随时间改变,精神之爱亦是如此。

多恩在最后三节借用圆规的奇喻来表现爱情。以圆规比爱侣古已有之,最早见于古波斯诗人莪默·伽亚姆的诗作中。然而,在普通读者看来,圆规和情侣之间毫无关联。圆规令人想起机械而无感情的事物:它属于金属制品且僵硬呆板,是一种精密器具,象征着几何学的严格合理而抽象的规则,因而它与爱的情感完全风马牛不相及[14]。然而,多恩巧妙运用圆规的两只脚指代情侣,圆心脚是诗人的妻子,而圆周脚是诗人自己。圆规是由相连的两只脚构成,情侣是由精神之爱结合起来。唯有圆心脚稳固站立,另只脚才能绘制好圆,然后回到圆心脚旁边。与之类似,如果守在家中的妻子保持坚定,出门在外的丈夫就会围绕妻子转圈。圆是完美的象征。夫妻两人相互扶持才能生活幸福圆满。圆中心加一点还是炼金术士代表黄金的符号[15],这与上文 “锤打黄金”的比喻形成呼应。

2.2 创作意图

这首诗是多恩写给妻子安妮·莫尔的爱情诗,也是一首赠别诗。据说当时莫尔已怀有身孕,多恩特意写下此诗安慰妻子。多恩在第一节将离别比喻为死亡,尽管爱人分别确实像死亡一样给人带来痛苦,但是他意在强调精神之恋的爱人分别时应像有德之人离世那样镇定安详,不必过多的流泪和悲伤。在第二节和第三节,多恩继续劝慰对方不要因离别而悲伤。他在诗句中含蓄地指出,世俗情侣的离别就如同爆发剧烈可怕的地震,往往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不安和悲伤,而精神情侣的离别则像是天体产生神秘而和谐的震动,这对人类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16]。简言之,多恩这首诗前四节的大意是说:世俗情侣不能忍受肉体分离,他们一旦分离也就失去了爱情的根基。从第四节到第六节,多恩比较了世俗之爱与精神之爱的不同。而最后三节圆规的奇喻更是进一步论述了诗人与妻子密不可分、合为一体的坚贞爱情。多恩花费了许多笔墨来谈论精神爱情和俗世爱情的区别,高度赞扬了精神爱情的纯洁美好、坚定持久。他希望妻子相信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精神之爱,离别对他们的爱情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妻子在分别之际不应过多悲伤,他们夫妻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精神之爱是牢不可破的。

3 《别离辞:莫伤悲》3 个汉译本分析

基于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活动中存在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3 个交际对象。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翻译活动中的两个明示—推理过程

关联翻译理论的启示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认识了解原诗作者的认知语境及创作意图;而译者应尽量保持与原诗作者认知语境的高度趋同,对原诗作者的交际意图与信息意图予以准确判断并找出最佳关联,以传达与原诗相似的语境效果。因此,下文将从原诗作者的交际意图和译文的语境效果两方面来评价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的3 个汉译本。译本1(卞之琳译本)引自辜正坤主编的《外国名诗三百首》,译本2(胡家峦译本)引自胡家峦编写的《英语诗歌精品》,译本3(傅浩译本)引自傅浩翻译的《约翰·但恩诗集》。受限于篇幅原因,3 个译本原文不在此赘述。

3.1 从交际意图评价

这首诗是诗人多恩写给妻子的赠别诗,题目为“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虽然诗歌开篇描写有德之人离世,但是诗人的意图并非哀悼死者,而是安慰妻子不要因离别而过度悲伤。卞译本的题目 “别离辞:节哀”中 “节哀”二字似有不妥,因为“节哀”二字常用于吊丧时安慰死者家属。而胡译本“告别词:莫伤悲”和傅译本“赠别:不许悲伤”较好体现了诗人的交际意图。

在 “some of their sad friends do say”这句诗中,诗人选用 “friends”这个词意传达了死者去世时朋友们置身事外、并非真正悲痛欲绝的微妙含义。胡译本“亲友”的表述看似更合理,实则不妥。因为,家人去世时往往最悲伤的是至亲之人,他们可能悲伤过度,没工夫去议论纷纷,而只有所谓的 “朋友们”可以置身事外,在议论将死之人到底断气了没有。因此,“friends”译为 “朋友们”和 “朋友”才会更忠实于原文,表达诗人的交际意图。

多恩在第二节通过 “make no noise”暗示丈夫出门远行之前与妻子告别,妻子可能会有一些担忧的怨言,而丈夫安慰妻子不要担忧和抱怨。对这句,卞译本译为“一声也不作”,胡译本译为“默默无语”,傅译本译为“不声张”,3 个译本似乎都未能结合这首诗的离别主题,体现诗人意欲传达的 “不要抱怨”的微妙含义。

多恩在 “Our two souls therefore,which are one”这句中强调丈夫与妻子两个灵魂合二为一、密不可分。卞译本“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和胡译本“我们俩的灵魂溶成了一片”的阐释意味略多,傅译本 “我们的灵魂是一体浑然” 比较忠实地传达了作者的交际意图,但是却忽略了原文“two”这层意义,因此,建议可改为“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浑然”。

而 “Yet when the other far doth roam”这句,卞译本译为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这里将 “far doth roam”译为“去天涯海角”稍显不妥,译文似乎不能体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相比之下,胡译本“渐渐远离”和傅译本“在外远游”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诗人的创作意图。

3.2 从语境效果评价

多恩的爱情诗经常体现出他的宗教观,他也喜欢使用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词语,例如第二节的“profanation”和 “laity”。为达到较好的语境效果,译者在翻译时也应选择具有宗教色彩的表述,以体现多恩诗歌的语言特色。卞译本和胡译本注意到了这点,将 “profanation”和 “laity”分别译为 “亵渎”和 “俗人”,而傅译本将“laity”译为“外人”似乎不妥。

第三节诗人暗示世俗情侣的离别像地震。“Men reckon what it did andmeant” 这句表明人们对地震的反应和态度,卞译本译为“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样”,胡译本译为 “人们谈论它的含义和危害”,傅译本译为“人们猜度其作用和意图”。从语境效果分析,卞译本可能会令读者感到不解,傅译本似乎不够准确,而胡译本的意义传达更为合理。

第四节 “Those things which elemented it”这句,卞译本“组成爱恋的那一套东西”似乎过于口语化,缺乏语言美感,胡译本 “凡俗之爱的基本根据”和傅译本“那些构成爱情的元素”在总体语境效果和语言方面都稍胜一筹,而相比之下,胡译本更易于读者理解原诗。

第五节卞译本语言比较晦涩,胡译本不够简洁明了,尤其是 “它是什么连我们自己也一无所知”这句。相比之下,傅译本比较准确,但是仍有改进余地。在傅译本基础上,这一节译文建议改为“我们被爱情炼得如此精纯/连自己都不知它为何物/我们既然彼此信赖,心心相印/就不必在乎眼、唇、手的接触”。

在第九节,卞译本 “我一生/像另外那一脚”增译了原诗没有表达的“一生”二字,这种做法稍显不妥。胡译本和傅译本都成功传达了原文的主要信息,但是胡译本更加忠实于原文,表述更加准确,而傅译本稍有欠缺。例如,原诗“obliquely run”可能与圆规画圆的动作有密切关系,胡译本 “倾斜着身子转圈”较准确地实现了原诗的语境效果,而傅译本“环行奔跑”难以达到类似的语境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结合3个译本之长,给出如下修改译文:

《别离辞:莫伤悲》

就像有德之人安详辞世,

对自己灵魂轻轻说声:走,

而悲伤的朋友们纷纷论议,

有人说气断了,有人说没有,

让我们化了,不要抱怨,

无叹息风暴,无泪水洪波;

把我们的爱情向俗人言传

就等于亵渎我们的欢乐。

地震带来恐惧和灾祸,

人们谈论它的含义和危害,

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

对人却没有丝毫的伤害。

世俗恋人的乏味之爱

(其灵魂是感观)不允许

离别,因为离别意味着破坏

凡俗之爱的基本根据。

我们被爱情炼得如此精纯,

连自己都不知它为何物;

我们既然彼此信赖,心心相印,

就不必在乎眼、唇、手的接触。

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浑然

虽然我必须离开,灵魂却

并不分裂,而只是延展,

像黄金锤打成轻薄的一片。

我们的灵魂即便是两个,

那也和僵硬的圆规双脚相同,

你的灵魂是圆心脚,没有任何

动的迹象,另只脚动,它才动。

虽然圆心脚在中心坐定,

但另只脚在外远游时,

它便倾斜身子侧耳倾听;

待另只脚归返,它就挺直。

你对我亦如此;我像另只脚,

必须倾斜身子转圈,

你坚定,我的圆才能画得好,

我才能终止在出发的地点。

4 结束语

诗人往往是语言运用的高手,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形象丰富、意义复杂、富有美感的文字创造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加了译者的翻译难度。语用学关联翻译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可帮助译者更深刻认识诗歌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给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文借助关联翻译理论,分析评价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名作《别离辞:莫伤悲》的3 个汉译本,以此考察关联翻译理论在英诗汉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诗歌翻译过程涉及诗人、译者和读者,是一种三元关系。因此,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诗的认知语境和诗人创作意图后,首要任务是在译文中体现诗人明示和暗指的意图,保证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达到与原诗相接近的语境效果,使诗人的意图与读者的期待尽量趋于一致,这样才能避免理解偏差导致的翻译失误。关联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导译者的诗歌翻译实践。当然,每种翻译理论都存在不足,关联翻译理论也不例外。译者应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到关联翻译理论的可取之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翻译实践。

猜你喜欢
多恩译本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约翰·多恩作品在中国的研究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论约翰·多恩的婚姻观
风暴天使
多恩的疑虑与彷徨——组诗《神学冥想》简析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