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温桂香 谷云青 蚁淳 杨丽 陈星星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护理部,广州 51009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骨科,广州 51009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针灸康复科,广州 510095;4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州 510006
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高等教育,临床的带教也是重要一环。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及学生素质采取的适当的教学模式[1]。我国中医护理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专业水平上均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中医院护理队伍中从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所占比例很小,西医院校护理毕业生成为主力军,这导致在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时面临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巨大盲区,中医护理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瓶颈问题[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3]中提到,要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实习护生作为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其中医护理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4]。目前,中医护理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继续教育和专科护理岗位教育方面,针对实习护生中医护理能力培养的问题鲜有研究[5]。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培养措施,提高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综合能力是目前中医院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难题。而核心能力是护理毕业生所应具备的既要达到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和国家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的能力要求,又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其的能力要求[6]。中医院临床护理带教注重学生中医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职业胜任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各大中医院工作中适应各种环境、岗位、突发情况的变化[1]。本研究将以“双导制”为基础、突出中医护理核心能力培养的带教模式用于临床实习护生带教,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黄埔院区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实习的护生共47人设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实习的护生共50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女生35人、男生12人,年龄19~22(20.34±1.07)岁,专科39人、本科8人,实习前摸底测试成绩(79.72±6.53)分;研究组女生36人、男生14人,年龄19~23(20.92±1.34)岁,专科40人、本科10人,实习前摸底测试成绩(79.66±7.35)分。两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所轮转的科室及实习周数相同,电脑随机安排先后顺序。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实习前摸底测试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 包括4个方面:带教老师与护生一对一的操作示范、护生实践、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中的教学要求对护生进行带教培训,讲解理论知识时结合医学模型,每一项护理操作都会进行示范。护生根据带教教师的授课及操作示范进行练习,带教老师结合护生的学习与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和总结,指出护生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改进。
2.2.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新模式管理 在我院区原来的临床带教模式基础上,扬长避短,以“双导制”为基础,增加线上慕课、线下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教学;在原有的考核方式上增加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1)“双导制”。“双导”是指一个导师,一个导生。每个临床科室设1名主带教老师,该主带教老师即为导师,导师负责实习生管理和考核。50名实习生用电脑分组软件随机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4~7人,由组员们推荐出1位组长,该组长即为导生。小组成员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会尽可能安排一起轮转科室。导生负责督促及向导师反馈组员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以及组员们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想法,负责医院信息通知、组织、联络等,在导师与护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2)慕课教学[7]。根据各专科临床实习教学内容,由导师提炼出教学重点,专人制作成教学视频,视频由动漫、图片、文本组成。导师提前1周将视频上传至护生QQ群或微信群,将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以轻松活泼、简单清晰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导师提前组织护生进行观看,并且要求导生组织护生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训练。
(3)翻转课堂教学[8-12]。定每周一下午由科室导师负责组织护生们进行线下翻转课堂。护生根据之前线上慕课学习的内容,对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汇总出主要问题,由导师从旁进行指导并答疑解惑。导师在课堂中引导护生讨论学习,对护生进行启发指导,每次课堂结束时导师总结汇报,让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导师把线上、线下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形象、具体地展现给护生,让护生们轻松掌握。
(4)PBL教学[13]。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专科护理问题带教老师采用提问方式带教,并对护生回答不全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选择1个特殊、有价值的病例,提出护理问题,让护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每周组织1次讨论,每名护生就事先提出的问题进行发言,后面发言的护生只提出前面护生未完善的或不同的意见和答案,最后由导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中医护理方案考核[14]。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包含6个方面: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及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护理效果评价。将中医护理方案与实习大纲相结合,考核护生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症状/证候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生活起居、饮食调理、药物服用指导、情志护理)及康复指导落实、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等内容,评价护生运用中医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特色护理服务的能力。护生在每个专科要求掌握3项中医护理方案。
(6)OSCE[15]。入科当天,导师随机抽取前期编制好的标准病例资料发放给护生,由导生组织组员自行仿真模拟演练,带教老师进行指导。实习第4周,护士长和导师根据标准病例资料采用OSCE模式对护生进行综合测评。OSCE考站分为5站,第一站:护理评估,此站主要考核护生病史采集、身体评估、检查结果判断;第二站:病情诊断与护理问题,此站主要考核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病史采集及身体评估结果,进行病例分析及鉴别诊断,提出医疗和护理诊断;第三站:护理措施,此站主要考核护生对相应疾病的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第四站:护理技术,此站主要考核护生基础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技能;第五站:健康教育,此站主要考核护生运用理论知识及技能针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的能力。在护理评估、护理技术、健康宣教考核过程中,能体现护生人文关怀和交流沟通能力。
3.1.教学满意度评价表 采用院内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教学态度、带教方法、教学水平、辅导答疑、技术操作规范、教学活动安排、专科宣教水平、教学查房质量、出科考试形式、对临床思维/专业能力的培养,每个条目总分10分(很满意10分、满意8分、一般满意6分、不满意4分、很不满意2分),满分100分,其中91~100分、76~90分、60~75分、60分以下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2.理论考核 护理部统一制定试卷,包括闭卷和开卷,总分100分,闭卷考试占60%,全部为客观题,中西医试题各占30%;开卷考试占40%,均为主观题。
3.3.操作考核 护理部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项目随机抽取,中医操作、西医操作各一项,满分均为100分,计两项操作的平均分。
3.4.中医护理实习质量自评量表 该量表由穆欣等[16]于2013年修订,共9个维度69个条目(非常不好、不好、一般、好、非常好),包括临床护理技能(15个条目)、健康教育能力(6个条目)、护理科研能力(5个条目)、中医护理技能(6个条目)、临床管理能力(7个条目)、护理教学技能(4个条目)、沟通交流能力(8个条目)、评判性思维能力(9个条目)、专业素质和自我发展(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好”到“非常好”依次为1~5分,总分69~345分,得分越高表示中医护理实习质量越好。此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0以上,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即具有良好的信度;所提取的9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8.12%,显示出良好的结构效度。
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例(%)]
研究组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4,P=0.004)。
表2 两组实习护生临床专业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2 两组实习护生临床专业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新模式管理
操作成绩85.75±5.77 90.17±3.79 4.38<0.001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7 50理论成绩83.72±5.51 88.27±3.70 4.80<0.001
研究组实习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表3 两组实习护生中医护理实习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实习护生中医护理实习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新模式管理
P值<0.001<0.001<0.001 0.001 0.040 0.004 0.007 0.010 0.013维度临床护理技能健康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中医护理技能临床管理能力护理教学技能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素质及自我发展总分75 30 25 30 35 20 40 45 45对照组(47例)32.22±12.22 14.57±5.95 9.97±4.26 17.08±5.63 21.77±6.66 11.45±4.06 20.91±7.27 20.57±7.25 24.55±7.84研究组(50例)48.57±13.42 19.58±5.41 13.50±5.32 20.95±5.66 24.55±6.54 13.82±3.96 24.75±6.52 25.13±9.51 28.41±7.11 t值6.26 4.34 3.62 3.37 2.07 2.91 2.74 2.64 2.54
研究组实习护生中医护理实习质量自评量表中的9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对实习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实习效果。护生实习满意度是指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对各方面的一种主观评价,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7]。护生的实习满意度调查水平不高表示护生对带教老师能力的认可、社会能力的培养、实习科室的安排和实习成绩的考核满意度都较低,使大部分护生对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不足。
本研究通过对导师严格的遴选,使各位带教老师积极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水平,规范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和带教行为,保证了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同时,每个科室有专门负责教学的导师,使护生有归属感。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护生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带教老师水平等满意度显著提高,充分调动了护生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也表明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能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这与加强临床护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全面提高带教老师个人综合素质可提高带教满意度的观点一致[18]。实习过程中导师和导生之间的双向反馈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可以不断改进临床教学质量,听取实习生对带教的意见和建议让实习生感受到医院和科室对他们的重视,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建议和意见可以促进临床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带教能力提高,促进了带教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临床实习的效果直接关系护生将来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能力,甚至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实习过程是护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19]。在中医院临床实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中医护理实习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双导制”应用于临床实习护生带教,导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导师引导导生思考和自主学习内容,再由导生引导护生思考及进行临床操作,便于导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增加线上慕课、线下翻转课堂、PBL教学,让教学方式多样化,护生能多方面地去掌握和巩固所要学的知识。增加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考核、OSCE站点式考核,让护生能更全面地掌握用中医知识和技能操作去评估和护理患者。此外,此种教学模式可使护生直接面对疾病、患者或者问题,能够进一步稳固基础知识、提升操作实践能力,以起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该研究两组护生实习前摸底测试成绩无明显差异,而从表2可以看出,实习后研究组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双导制”、突出中医护理核心能力培养带教模式对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均有良好的效果。
2003年国际护士会提出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将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20]。护理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临床运用能力、领导能力、教育能力8要素[21]。护士的核心能力已经逐步受到各相关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作为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临床实习是护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启蒙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时期。护生的核心能力是指护生在受教育和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态度、责任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以及人际沟通交往等结合形成的综合体[22]。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教学过程中增加慕课、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方式,使带教老师掌握各种带教技巧和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以提高教学能力。此外,导生将取代带教老师成为教学主体,通过让学生组长作为导生,使导生责任心增强,提高导生积极性,同时,护生之间相互沟通更顺畅,有利于增加护生归属感、提升小组团结性。并且,由于导生需要承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者并辅助带教,导生和组员之间沟通增加,增强了导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双导制”能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护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促进护生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将护生培养成为具有护理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
由表3可以看出,研究组护生不仅临床基础护理技能、中医护理技能、护理教学技能都较对照组提高,且健康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临床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素质及自我发展能力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新的临床带教管理模式符合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中医护理带教模式。这种带教模式为提升护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加速中医优秀护理人才的队伍建设提供一种理想的方式,有深入完善并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贡献声明王慧:酝酿和设计试验,文章撰写;温桂香:实施研究;谷云青:采集数据;蚁淳:分析/解释数据;杨丽:统计分析;陈星星:起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