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婧,蒋 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一种比较常见且严重的肿瘤相关症状。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60%~80%的晚期肿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重度癌痛的发生占1/3[1]。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晚期肿瘤患者多给予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但其所引起的相关肠功能障碍十分常见,患者以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多见,发生率高达90%[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服用泻药、大便软化剂、阿片类药物转换等方式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效果欠佳,往往需要通过停用或减量阿片类药物服用来干预便秘,影响癌痛本身的治疗效果[3]。因此,探究有效的干预方法来防治OIC 一直是癌痛护理的重点。相比而言,中医干预OIC 方式多样,具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本研究对50 例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伴焦虑的癌痛患者,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饮食、情志调护协同干预,效果颇佳,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伴焦虑的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符合《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 年版)》[4]中有关癌痛的诊断标准;便秘诊断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5]:(2)年龄45~70 岁;(3)均为初次服用盐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所致便秘;(4)出现焦虑障碍,焦虑自评量表(SAS)≥50 分;(5)无肠道器质性病变;(6)预计生存期至少3个月;(7)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干预者;(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者;(3)用药前2 周内有接受放化疗或手术者;(4)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5)既往有慢性便秘史者;(6)依从性差者;(7)严重精神疾患或认知障碍者;(8)恶性肿瘤肠道转移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 例,男29 例,女21 例;年龄45~70 岁,平均(56.53±3.19)岁;肝癌8 例,肺癌7 例,肠癌10 例,乳腺癌5 例,胃癌20 例;癌痛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12±0.66)月;观察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45~70 岁,平均(56.47±3.22)岁;肝癌9 例,肺癌10 例,肠癌11 例,乳腺癌6 例,胃癌14 例;癌痛病程2~6 个月,平均病程(3.11±0.62) 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SPSS25.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增强胃动力(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缓泻剂(麻仁丸)、润肠剂(乳果糖口服溶液)、抗焦虑(度洛西汀)等药物常规治疗和中医饮食、情志调护等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适当饮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指导适当运动、腹部按摩、饮食宣教等方法促进排便,并通过心理安慰等安抚患者,消除患者顾虑,缓解焦虑。(2)中医饮食调护:科学指导患者的饮食,结合患者 “气阴亏虚、燥热内结 ” 的病机特点,进食以易消化、新鲜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豆制品等食物为主。脾胃亏虚、气血不足甚者,酌情指导增加枸杞子、红枣、山药黄芪等补气之品与猪肝、桂圆、阿胶等补血之品的摄入;口干、阴虚肠燥甚者,酌情指导增加蜂蜜、西洋参、银耳、甲鱼、绿豆芽等滋阴清补之品的摄入,还可适量增加果仁等富含油脂类食品的摄入;内热甚者,酌情指导增加薏苡仁、绿豆等的摄入;畏寒甚者,酌情指导增加羊肉、当归、黄芪等的摄入;气滞甚者,减少摄入豆制品、牛奶等,酌情指导增加萝卜的摄入;肾阴亏虚甚者,饮食适当加入桑葚、黑芝麻、黑米、紫菜、海带、牡蛎、海参等;(3)情志调护:责任护士着重采用移情易性法、顺情解郁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五行音乐、阅读等途径来转移、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克服因恐惧疼痛不敢进食、卧床不动等障碍,并指导其规律排便,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树立信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中药穴位贴敷:将生大黄9g,芒硝4g,木香9g,枳壳15g,火麻仁15g,炒白术20g,桃仁15g 研末,以医用凡士林调成膏状,贴敷天枢、神阙、腹结、大肠俞,胶布固定,保留时间6~8h,每日换药一次,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干预3d、干预7d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评估疼痛,由轻至重记为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厉害。(2)干预前后采用粪便性状评分量表(Bristol)、排便难度评分量表(CCS)评分分别评价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难度,Bristol 评分根据七种粪便性状赋予1~7分,评分越高,便秘越厉害,粪便呈分离的硬团状或呈团块状(6~7 分)、理想的香肠便形(4~5分)、粪便呈软的团块(3分)、可能有腹泻,粪便呈泥浆状或水样(1~2 分)。CCS 对排便感、排便频率、腹部疼痛、排便费力程度、便秘病程等8个方面评分,最高分30 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3)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采用4级评分方法,均包含20 个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4分评价,总分100分,评分≥50 分则有焦虑症状,评分越低,则焦虑程度越轻。(4)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的睡眠时间,干预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相关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等方面,总分为0~2l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5)干预前、治疗3d、干预7d 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 patient assessment ofconstipation:quality of life,PAC-QOL)评价生活质量相关的满意度、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共4 个维度28个条目,每个项目给予1~5分,共计100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低,表示生存质量越好。(6)干预前、治疗1 周后采用荧光分光法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 )含量,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试剂盒购于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疗效标准 治愈:排便1 日1 次或2 日1 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好转:3 天以内排便,便质、排便困难程度有所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好转)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同标本在不同时间点的重复测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便秘干预临床效果更好,有效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痛NRS 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逐渐降低,干预3d、7d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痛NR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痛NRS评分比较(,分)
?
2.3 两组患者粪便性状Bristol 评分、排便难度CCS 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粪便性状Bristol 评分、排便难度CC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6, -8.924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粪便性状Bristol评分、排便难度CC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粪便性状Bristol评分、排便难度CCS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患者焦虑SAS 评分、睡眠时间、PSQI评分比较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更低,睡眠时间显著增加,PSQI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睡眠时间、PSQI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睡眠时间、PSQI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PAC-QOL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PAC-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C-QOL 评分逐渐降低,治疗3d、干预7d 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PAC-QOL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7,-36.043,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PAC-QOL评分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PAC-QOL评分对比(,分)
?
2.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递质5-HT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表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
阿片类止痛药是癌痛治疗必不可少的药物,在缓解患者痛苦方面有良效,但其与肠道阿片类受体结合会诱发肠道功能紊乱的并发症,以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多见。便秘不仅于用药初期出现,甚至会在阿片类止痛药使用全过程长期存在。便秘不仅会引起患者腹胀、腹痛等不适,还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依从性,增加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影响疾病本身的治疗及预后。尽管近年来不断有外周作用μ 受体拮抗剂、羟考酮纳络酮缓释剂等治疗OIC 的新药出现,有一定疗效,但耐药性、药物依赖性问题突出,长期效果不甚理想[6]。临床观察可见,中医护理方法多样,在辅助干预OIC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中医学认为,OIC 属于 “便秘” “大便难” 等范畴。临床多见癌痛患者因服用阿片类药物导致便秘伴焦虑的情况。本文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伴焦虑的癌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协同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便秘改善效果更好,且疼痛NRS 评分降低更明显,粪便性状、排便难度、焦虑、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和护理。考虑原因在于,观察组方案在中医学 “整体观念” 的基础上,结合OIC “气阴亏虚、燥热内结” 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施护。一方面,穴位贴敷作为护理康复干预方法之一,其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与皮肤接触使得药物透皮吸收,并对相应经络和穴位予以刺激而起效[9]。另一方面,中医食疗法强调药食同源,寓辨证思维于食物,达到扶助正气、调和阴阳之功,从而达到通便的作用。同时,与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更注重焦虑情绪的多靶点调节。有研究表明,焦虑、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增高、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引起排便时肛管直肠矛盾运动,加重便秘。因此,临床上提倡通过中医情志调护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强化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更利于提高患者的主动依从性,改善预后[10]。此外,本研究查血清中神经递质发现,经观察组干预的患者神经递质5-HT含量显著升高,说明观察组加用穴位敷贴,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肠神经递质含量而起效。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医饮食、情志调护干预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伴焦虑的癌痛患者在缓解便秘症状,减轻焦虑、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理想,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