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SG行为的行业同群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2023-11-26 23:32:59罗素清何流
金融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效应研究企业

罗素清 何流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企业的ESG行为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目标企业的ESG行为受到同行其他企业ESG行为的显著正向影响。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主要源自维持竞争动机和信息学习动机的共同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中,企业ESG行为的行业同群效应更为显著;具有相似规模、年龄和市值的企业间的同群效应比差异较大的企业间的同群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企业ESG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展了同群效应的研究边界,为政府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ESG;同群效应;市场竞争;环境不确定性;模仿学习;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53(2023)10-0038-1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報告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习近平主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也将控制碳排放列为重要内容,并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内部治理和外部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新目标,企业ESG行为也愈发得到重视。ESG包含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在践行ESG理念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以更加明确的路径来规范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企业ESG行为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发现,不论是外部制度环境还是公司内部的结构特征都会对企业ESG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制度压力(张慧和黄群慧,2022)、地方政府债务(张曾莲和邓文悦扬,2022)和管理层人员结构特征(Romano

等,2020)等。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考察个体企业与内外环境的互动关系,并未考察同一群体中,如同一行业中个体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同群效应(Peer Effect),个体的行为表现不仅会受到自身发展特征的影响,还会受到具有相同或类似地位的其他个体行为的影响(Manski,1993)。鉴于此,本文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分析企业ESG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内在机制,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积极投入ESG实践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拓展了企业 ESG 行为的相关研究。与以往单一主体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同群效应的视角研究企业的 ESG 行为,分析了群体中企业之间决策的关联性,补充了 ESG 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中局限于单个企业的不足,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参与 ESG 实践的动机。(2)丰富了有关同群效应的研究。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企业财务决策的同群效应,对企业非财务决策同群效应的讨论较少,本文深入研究了 ESG 行为的同群效应及其内在机制,有助于拓展同群效应的研究边界。(3)研究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参考,重点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投入 ESG 实践,以此来带动同地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效仿;也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期战略方向,助力企业自觉地履行ESG责任,更多地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ESG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

企业的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一般来说,为了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或由于外部信息不透明、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管理者往往会选择学习和模仿其他企业的决策(Kaustia和 Rantala,2015)。大量研究证明了ESG行为对企业具有积极影响。例如,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改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市场关注度,并最终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王波和杨茂佳,2022;王琳璘等,2022)。良好的ESG表现还能够展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的ESG活动规划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方向。因此,在同一行业内,当其他企业积极开展ESG活动并获益时,管理者也会随之调整本企业的市场战略,模仿同群企业开展ESG活动,以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助力本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同群企业的ESG行为会对目标企业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第一,根据制度理论,企业会迫于制度压力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外部制度环境中,法律法规会给企业带来强制性的行动压力,而社会规范和公众认知则会催生出一种心理压力,使其跟随同群企业的步伐,产生模仿行为。强制性同形、规范性同形和模仿性同形制度压力都会使企业产生被动趋同行为,目标企业会通过学习同行企业优秀的ESG表现,模仿其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合法性(张慧和黄群慧,2022)。第二,由于同行公司之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利益相关者会密切关注目标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行为。因此,当同群企业开始提升自己的ESG表现时,目标企业也会“顺势而为”,与同行公司保持一致,在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减少委托代理等问题,此外还有利于获取优势竞争资源以及其他投入ESG实践能够获得的相应回报(文雯等,2021)。第三,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权衡收益和成本,只有当可能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管理者才会有选择该方案的动机。合理的ESG方案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效率,但不合理的ESG方案可能会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会使企业承担更多的隐性成本。因此,模仿同群企业的ESG行为可以提高决策的成功率,不仅可以应对短视股东的谴责,还能够展现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和长远发展态势。第四,根据声誉理论,高管的个人声誉建立在其日常行为的基础之上,具体表现为交易对象和利益相关者对其行为和能力的认可,这种认可程度越高,管理者的个人声誉就越好。企业的战略决策是管理者能力的体现。在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时,管理者很难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出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的动机,管理者会基于有限理性视角,追随同群企业的决策,尽量避免自身声誉的下降。因此,管理者会倾向于参考同群企业的策略,观察其行为带来的反响,进而产生学习和模仿行为。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这一行为是管理者的最佳选择:若同群决策行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则可以提高管理者声誉;若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也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人责任,将失误归咎为市场环境或行业决策者的整体动向等。因此,管理者对自身声誉表现越重视,就越有可能受到同群企业的影响做出趋同性决策(Zwiebel,1995)。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企业ESG行为具有行业同群效应。

(二)企业ESG行为同群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

Lieberman 和 Asaba(2006)認为,企业间模仿行为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是出于维持与对手竞争均势的动机,二是出于信息学习的动机去模仿具有优势信息的公司。根据他们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同行企业间同群ESG行为的内在发生机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条件进行判断:第一,模仿企业与被模仿企业拥有相同或类似的市场覆盖范围;第二,模仿企业与被模仿企业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第三,外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比较低。当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时,同群企业的ESG行为主要是出于维持竞争的动机,通过竞争机制来影响目标企业;否则,企业之间的同群ESG行为更有可能出于信息学习的动机。

条件一,当考虑同一行业时,同一行业的企业必然处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之中,并且同行企业也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线,因此有着更为直接的竞争关系。当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企业很难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只能选择同质化的战略,以防被竞争对手赶超(吴娜等,2022)。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李瑾,2021;严春晓等,2023),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同群企业的ESG行为来向资本市场释放更为积极明确的竞争力信号,以此来应对激烈竞争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Adhikari和Agrawal,2018)。条件二,管理者在参考同群企业的决策时,无疑会更倾向于观测那些跟本企业具有相似特征的企业,比如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以及市场价值等。这是由于相似企业在市场上通常是势均力敌的,他们的利润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侵占(李秋梅和梁权熙,2021)。因此,参照一个与本企业具有相似特征的同行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更有利于企业缓解竞争压力;通过模仿同群企业的ESG行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认可,以此来维持自身的市场地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当市场竞争程度激烈时,企业ESG行为的行业同群效应更强。

H3:规模、年龄和市场价值相似的企业间的ESG行为行业同群效应比差异较大的企业更明显。

当满足前两个条件时,企业之间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此时,可以通过条件三来区分两种模仿动机。竞争基础理论认为,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会使管理者的决策难度加大,此时他们会更谨慎地做出战略选择,通过搜集更多相关信息来确保决策的有效性,以此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冲击,而不是轻易地直接模仿同行公司的战略,进而减弱了企业跟随同群企业采取ESG行为的动机。此外,当外部经营环境的波动性较大时,同行之间的交流意愿也会降低,企业可能会更注重维持营业收入的平衡和利润目标的稳定(肖利平和李炎中,2023),对于ESG的关注较少或无暇顾及,从而减弱了同群企业对目标企业ESG行为的影响。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指出(Lieberman 和 Asaba,2006),根据信息基础理论,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基于信息学习的动机会增强,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增加会使企业偏离势均力敌的竞争关系,从而限制了维持竞争动机下的同群效应。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降低管理者搜集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较高,从而限制了市场竞争并增加了部分企业拥有优势信息的可能性。此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决策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就会降低,基于私有信息进行决策的难度会增大,此时的管理者会更重视和依赖外部信息,从而产生“搭便车”的想法,通过模仿其他企业来降低决策风险(李秋梅和梁权熙,2021)。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4a: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行业同群企业对目标企业ESG行为的影响更大。

H4b: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行业同群企业对目标企业ESG行为的影响更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本文以我国 2010—2021 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按照以下顺序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并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1)剔除 ST 、* ST和金融企业样本;(2)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3)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4)对连续变量进行1%和 99%的缩尾处理,最终获得32 376个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所用ESG数据采用华证ESG评价体系提供的评级结果,该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二)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企业ESG行为(ESG)

本文参考王琳璘等(2022)的做法,选择华证ESG评级数据来衡量样本企业的ESG行为。该评级体系具体包括3 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以及超过130个底层数据指标,从优到劣共九档评级,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因此本文采用9分制对其进行赋分,最高级别AAA级赋值为9,以此类推,最低级别C级赋值为1,分数越高代表该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越好。

2.解释变量:同群ESG行为(ESG_ipeer)

参考万良勇等(2016)的做法,使用同一行业内除目标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ESG评级的平均值来衡量同群ESG行为。行业分类标准依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采用所有行业代码取三位的方式划分同群企业。

3.机制变量:市场竞争程度(HHI)、外部环境不确定性(EPU)

参考吴娜等(2022)的做法,使用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市场竞争程度的代理变量,赫芬达尔指数越小,市场竞争越激烈。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1)中,Xi为单个公司的总资产,X为该公司所属行业的总资产。

参考李增福等(2022)的做法,使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来衡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EPU)。

4.控制变量

为控制其他因素对企业ESG行为的影响,参照以往研究,将企业规模(Size)、产权性质(SOE)、企业年龄(Age)、资产负债率(Leverage)、董事会规模(Board)等共11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主要变量名称、符号及定义参见表 1。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参考Leary和Roberts(2014)等的研究,设计以下回归模型:

其中,因变量ESGi,j,t为行业j中的企业i在t期的企业ESG得分。自变量ESG_ipeer-i,j,t为行业j中除目标企业i以外的同群其他企业的ESG得分均值。Controli,j,t为控制变量的集合。θi为个体固定效应,μt为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为了检验同群效应的内在机制,参考万良勇等(2016)、陆蓉等(2017)的研究,设计了以下回归模型:

其中,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同群ESG行为与市场竞争程度(HHI)的交乘项。

模型(4)中,参考陆蓉等(2017)的做法,首先按照企业规模、年龄和市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行业内排名前30%的企业作为行业领先者,排名后30%的企业作为行业追随者,在每个行业内,根据不同组别重新计算目标企业的同群ESG水平,构建出两类新的变量ESG_ipeerTOP和ESG_ipeerBOT。最后使用领先者企业子样本和追随者企业子样本进行分组回归,比较δ1和δ2的系数。

ESG_ipeerTOP为目标企业的行业同群领先者企业的ESG行为,用其得分均值衡量,下文实证结果中分别使用ESG_ipeer_large、ESG_ipeer_old和ESG_ipeer_high表示按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市场价值划分的行业领先者ESG行为;ESG_ipeerBOT为目标企业的行业同群追随者企业的ESG行为,用其得分均值衡量,下文实证结果中分别使用ESG_ipeer_small、ESG_ipeer_young和ESG_ipeer_low表示按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市场价值划分的行业追随者ESG行为。

模型(5)在模型(2)的基礎上加入了同群ESG行为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乘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企业ESG行为的均值为4.121,中位数为4,最大值为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差异较大,且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同群ESG行为的均值为4.115,与个体企业的ESG行为均值较为接近,表明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是可能存在的。市场竞争程度的中位数为0.055,均值为0.088,最大值为1,最小值接近于0,表明大部分企业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且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差异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从表中可以看出,ESG_ipeer与ESG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企业ESG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但确切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文选取的变量是恰当的。

(三)回归分析

表4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由列(1)可见,ESG_ipeer与ESG显著正相关;列(2)在列(1)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依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与张慧和黄群慧(2022)的研究结果类似,这表明企业在进行ESG活动时,不仅会考虑自身情况,还会参考和模仿同群企业的行为。由此,企业ESG行为的行业同群效应是显著存在的,假设1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1.工具变量法

同群效应认为,个体行为会受到同一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影响,然而,与此同时,个体本身也可能会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双向因果问题。因此,为了缓解该问题带来的内生性影响,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Leary和Roberts(2014)、吴娜等(2022)的研究,选取同群企业的年度平均股票特质收益率(Alpha_ipeer)作为ESG_ipeer的工具变量。该变量的构建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以下模型计算出股票特质收益率:

其中,γi,j,m 为j行业的i企业在m月的股票收益率;γfm为无风险收益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表示; γ   ?  - i,j,m 表示i企业的同行企业在m月的平均股票收益率;MKTm 、SMBm、HMLm 和MOMm 分别表示Carhart四因素模型中的市场、规模、账面市值比和动量因子。

然后,在每年年初使用前36个月的数据对模型(6)进行回归。在年度内的每个月使用相同的回归系数代入式(7)和式(8),分别计算每个月的超额收益率期望值(γ   ?i,j,m - γfm)和股票特质收益率η   ?i,j,m 。

最后,根据所得的个股股票特质收益率η  ?   i,j,m计算出年度同群股票特质收益率(Alpha_ipeer)。

选取该变量的原因是,企业的ESG行为会影响到其股票特质收益率,而同群企业年度平均股票特质收益率(Alpha_ipeer)仅与同行企业自身特征相关,与目标企业的ESG行为无关,且企业自身的股票特质收益率在各个时期内也不相关,满足工具变量的两个条件。表5中,列(1)为第一阶段回归结果,Alpha_ipeer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同群企业的年度平均股票特质收益率与同群企业的ESG得分均值显著负相关;列(2)为第二阶段回归结果,ESG_ipeer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企业ESG行为具有行业同群效应。此外,第一阶段弱工具变量检验返回的F值为26.33,大于10,说明所选变量不是弱工具变量。

2.改变ESG的衡量方式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使用彭博数据库的ESG评级进行标替换,记为ESG_ipeer再次对模型进行回归。表5中列(3)的结果也表明,企业ESG行为的行业同群效应是显著存在的。

(五)机制检验

1. 市场竞争程度

表6中列(1)为模型(3)的回归结果。列(1)显示,交乘项ESG_ipeer×HHI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由于HHI越小说明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激烈,回归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越大,目标企业受到同群企业的影响越大。这与吴娜等(2022)的研究结果类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同质化战略,跟随同行公司投入ESG实践,释放积极的信号,以此来获取外界的认可。由此,假设2成立,即当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更强。

2. 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市场价值

表7为模型(4)的回归结果。由表7的结果可知,按规模分组中,领先者企业与同行追随者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03,不具有显著性;与同行领先者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734,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追随者企业与同行领先者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031,不具有显著性;与同行追随者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612,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说明具有相似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同群效应比规模差异较大的企业间的同群效应更为明显。同样地,在按企业年龄分组和按市场价值分组的回归结果中,同为追随者企业或领先者企业之间的同群效应回归系数更为显著,说明具有相近年龄和市场价值的企业之间的同群效应比参数差异较大的企业间的同群效应更为明显。这也与李秋梅和梁权熙(2021)的研究结果类似。由此可得,假设3成立,即具有相似的规模、年龄和市值的企业之间的ESG行为同群效应更为明显。

3.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

表6中列(2)为模型(5)的回归结果。可见,交乘项ESG_ipeer×EPU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以正向调节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当处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环境中时,同群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影响更大,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为了规避风险和减少信息不对称,企业更愿意模仿同群企业的ESG行为。由此,假設4b成立。

综上所述,假设1、2、3和4b成立。根据Lieberman和 Asaba(2006)提出的检验路径,当同群企业同时满足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市场覆盖范围及相似的特征时,企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竞争关系,此时,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维持竞争动机会占主导地位,而在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信息学习动机和维持竞争动机会同时发生作用,且信息学习动机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企业ESG行为的行业同群效应是源自维持竞争动机和信息学习动机的共同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21年的数据,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ESG行为是否具有行业同群效应,并深入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的ESG行为具有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当同一行业内其他企业的ESG得分提高时,目标企业的ESG得分也会随之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主要是源自维持竞争动机和信息学习动机的共同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ESG行为的同群效应越强。第二,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市场价值相似的企业之间的同群效应比差异较大的企业之间的同群效应更为明显。第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同群企业对目标企业ESG行为的影响越大。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在政府层面,要加快构建ESG制度体系,制定配套管理政策,制定统一的ESG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标准,加强对企业ESG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同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要注重增加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加强对企业ESG行为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同群企业学习,向同群领先者企业的ESG水平靠拢。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同群效应的传导机制,广泛设立示范企业,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效仿,发挥同群效应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企业不断打造竞争优势,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动我国企业总体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层面,应将ESG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选择ESG表现优秀的同行企业来进行效仿,提高自身的合法性。在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和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时,企业可以参考同群企业的ESG行为,合理学习同群企业的ESG决策,这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环境,维持竞争均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应结合自身特色,寻求将ESG表现提高至平均水平以上的途径,着力打造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走上长期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慧,黄群慧.制度压力、主导型CEO与上市公司ESG责任履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09): 74-86.

[2]张曾莲,邓文悦扬.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企业ESG的效应与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2(06):10-21.

[3] ROMANO M, CIRILLO A, FAVINO C, et al.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nd board gender diversi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EO

duality[J]. Sustainability, 2020,12(21):1-16.

[4] MANSKI C F. 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social effects:The reflection problem[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3):531-542.

[5] KAUSTIA M, RANTALA V. Soci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peer effect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5,117(3):653-669.

[6]王波,杨茂佳.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22,36(06):78-84.

[7]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05):23-34.

[8]文雯,朱沛青,宋建波.近朱者赤:上市公司精准扶贫行为的同群效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23(04):63-75+106.

[9] ZWIEBEL J. Corporate conservatism and relative  compens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  103(1):1-25.

[10] LIEBERMAN M B,ASABA S. Why do firms imitateeach othe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2):366-385.

[11]吴娜,白雅馨,安毅.主动模仿还是被动反应:商业 信用同群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3):149-159.

[12]李瑾.我国A股市场ESG风险溢价与额外收益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1(06):24-33.

[13]严春晓,李雅薇,朱迪星.ESG评级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J].当代金融研究,2023(06):1-13.

[14] ADHIKARI B K, AGRAWAL A. Peer influence on

payout policies [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8,48:615-637.

[15]李秋梅,梁权熙.企业审计师选择的地区同群效应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12):57-68.

[16]肖利平,李炎中.制度环境、不确定性与创新同群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3):10-18.

[17]万良勇,梁婵娟,饶静.上市公司并购决策的行业同群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03):40-50.

[18] 李增福,陈俊杰,连玉君,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短债长用[J].管理世界,2022,38(01):77-89+143.

[19] LEARY M T, ROBERTS M R. Do peer firms affect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4,69(1):139-178.

[20]陆蓉,王策,邓鸣茂.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同群效应”研究[J].经济管理,2017,39(01):181-194.

(责任编辑:唐诗柔)

Industry Peer Effec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orporate ESG Behavior

LUO Suqing, HE Li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dual carbon" goals, corporate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behavior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rom 2010 to 202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existence of industry peer effects in corporate ESG behavior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industry peer effects in the ESG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which a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he ESG behavior of peer companies in the same industry. The peer effects mainly stem from the joint forces of competitive motivation and inform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as more significant peer effects when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and external uncertainty is high, and more noticeable peer effects among firms with similar size, age and market value than among those with large differences.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rporate ESG behavior, expands the research boundary of peer effec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policy making and corpor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ESG; Peer effects;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Mimic learn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ual carbon goals

收稿日期:2023-08-02

作者簡介:罗素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

何  流,硕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信息披露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的机制研究”(22NDQN228YB);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LQ22G030014);浙江省审计厅重点课题“生态环境审计对地区碳减排的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202202003)。

猜你喜欢
效应研究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