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文本细节 提升思辨能力

2023-11-25 05:59:45王海兰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秦师思辨性观点

王海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路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思辨性读写是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思辨性读写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能力,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读写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形式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思辨性读写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质疑观点,分析文本,并从中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观点、辨析推理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出全面性、逻辑性更强的思维习惯。思辨性读写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开发创造性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的观点,使学生能够以独特、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遵循思辨性读写教学的教育实践,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阅读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策略

(一)设计思辨性引导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发表观点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视频、实例等辅助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思维框架,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和观点。基于此,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对文本进行可视化的思维整理。

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思辨阅读引导性问题:首先,就文本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的礼、利之争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选择退秦师而不是晋师的原因,通过引入春秋时期践土会盟史事的方式让学生从国家战略上了解晋国围郑而不灭郑背后遏楚的战略目的,以此来为烛之武选择退秦师而不是晋师提供佐证;其次,就文中“尝为晋君赐……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的礼、利之争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能够退秦师的深层逻辑,即烛之武从礼“尝为晋君赐”大义上突出秦国和晋国的情感矛盾,从利“越国以鄙远”中进一步突出秦晋会盟攻郑后的潜藏地远矛盾,又从利“阙秦以利晋”的深层战略角度预示秦晋会盟攻郑后的战略矛盾,感受烛之武不弱于纵横家的外交魅力;最后,教师就文中“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就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用意展开交流,让学生从国家层面、个人层面等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分析以下问题:“烛之武为什么要去退秦师?退秦师对烛之武有什么好处?退秦师后烛之武能够收获什么?为什么历史上对烛之武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的评价如此之高?”通过教师引导分析以及班级学生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新的见解,在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二)分析文章说理方法,感受文章梳理艺术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文章梳理艺术能够通过合理的语言组织和安排,将文章中的思路、论证和例证等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富有层次感。这种说理性艺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点,并为后期写作提供思路引导。故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思辨地看待其主题和观点。其次,分析文章的说理方法需要注意寻找作者使用的具体修辞手法和论证方式。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和论证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是鲁迅在文学创作领域的一篇批评文章,通过对国内文学现状的批判,表达了对于模仿和剽窃等现象的不满和警示。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指出了中国文学界存在的普遍问题,即过度模仿西方文学作品和缺乏自主创新的现象。他对于这种模仿行为提出了批评,认为过度模仿会导致作品失去个性和独创性,使文学变得平庸和无聊。鲁迅进一步指出,模仿的问题并非仅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他批评了社会上的拿来主义思潮,即盲目模仿外国文化和制度,而忽视了本土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色。他警示人们,模仿本身并非问题,但应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保留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意图,为学生后续的思辨读写提供说理示例,使学生创作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三)丰富思辨写作形式,深化文章阅读内涵

丰富思辨写作形式是思辨性读写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就课堂思辨阅读的理解开展写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源,帮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写议论文、设计辩论赛以及创意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勇于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基于对鲁迅先生文章的思辨性阅读理解,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议论文的寫作技巧和示范,而且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就文本内容开展思辨性阅读后,教师要及时跟进思辨性写作实践,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针对《拿来主义》的批判性评论或论述文章,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立场,以辩证思考和论证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写作实践来加深对“拿来”和“送来”的理解。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已有的信息重复呈现,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通过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论证和证据来支持论点,并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强化文章表达效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创意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拿来主义》的思考,可以要求学生以对话、短剧、故事、诗歌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个人见解,这种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可以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增加写作实践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思辨性读写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行之有效地提高阅读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不断研究和创新思辨性读写的教学策略,通过高效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技术,如图书、网络资源、多媒体等,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思辨性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猜你喜欢
秦师思辨性观点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观点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15年6期)2015-03-01 03:51:40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6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从成语“秦晋之好”看《烛之武退秦师》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