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2023-11-24 10:52李香琳
关键词:大思政课艺术院校优化路径

收稿日期:2023-09-02

作者简介:李香琳(1982-),女,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基础课程与教学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NJSZZX2051)

摘 要:“大思政课”理念体现了新时代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应在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基础上,聚焦校情、学情,紧紧围绕如何根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回应新时代对培养实用型艺术人才的呼唤,对课程思政建设理念、途径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反思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解决路径,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元素与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最终构建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易于考评、成效突出的“大思政课”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课;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0-0102-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来构建以“大思政课”为依托的育人体系。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近年来,高职院校认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学术界对此已有诸多总结与探讨[2]。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就“大思政课”的理论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方法等问题展开,结合不同高校属性、办学层次,特别是结合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大思政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路径的成果尚不多见。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近年来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育人實践为例,进一步探讨艺术类职业院校应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统一、立体高效的“大思政课”。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综合类院校,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一是从课程设置层面来看,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一般囊括舞蹈、音乐、美术、播音主持等诸多门类,具有覆盖面广、联动性强、学科之间渗透率高的特点。而且,上述课程与传统的单纯理论教学课程相比,实践属性突出,比较容易通过专业创作以及表演思想性强、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帮助学生在学习、欣赏、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教育,进而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下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高度融合、政治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思想性与人文性深度贯通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优势。

二是从学生学情层面来看,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创造能力优异,这就决定他们较少受常规束缚,更喜欢具有突破性、感染性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如音乐、美术、舞蹈等,需要自幼接受专业培训,因此,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专注度远远高于文化课,这就造成了一些艺术生重专业技能、轻思想修养的倾向。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身上同时具备的上述特点,既为我们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突破口,又对如何选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是从师生关系层面看,相当一部分艺术课程是通过专业教师的一对一指导来完成,学生的艺术创作也是在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不断地磨炼得以完成,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积累了很高威望,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有的甚至延伸到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3],这就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优势,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进而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

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部分艺术专业课教师政治敏锐性不足,利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办法不多,对专业课、思政课应该彼此配合,形成育人协同效应的认识不到位。二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方法、规律研究不够深入,因而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育的形式简单粗放,思政教育元素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三是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存在明显缺陷。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效果不明显、不稳定。

二、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采用“思政+艺术”和“艺术+思政”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建构“大思政课”体系,努力推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互相促进,共同培养德艺双馨型人才。

(一)聚焦专业技能优势,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专业学习或者专业创作的形式呈现思政课程内容

有专家提出,“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不会自动呈现,而是需要专业教师在精通专业发展史、学科建设史、知识变迁史等基础上深入挖掘,像构建知识体系那样把思政元素整合起来,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成为专业教学的兴奋点和创新点”[4]。从这一认识出发,学院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选择带有红色音乐文化元素的曲目,通过阐述创作背景、人物故事、思想精神,实现多样化的艺术元素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完成关于党的文艺方针、红色历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古筝课程教学团队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创作成古筝原创作品《母亲的呼唤》,把育人目的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用有形、有感、有效的教学方式鼓励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美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经典作品中的党史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活化”了思政教育形式,拓展了艺术创作深度。上述做法,既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近年来,我校师生在民族民间舞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中屡次获奖。

(二)聚焦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用扎扎实实的“小举措”构建“大思政课”的新格局

几年来,学院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将“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连续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活动,评选出一批教学效果好,示范作用强的优秀思政课程;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常规常态化;通过培训、研讨、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在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通辽市廉洁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彼此衔接、相互配套的举措有力强化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大思政课”意识,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师多次在市级理论宣讲比赛中获得殊荣;自治区级科研课题《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等获得立项;思政课教师获得自治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课教学资源示范特等奖。

(三)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性、体系性和创新性,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学院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启动“教风、学风、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辅导员、班主任每周思政课活动,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每周升国旗活动;成功申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務西部计划项目组织单位;强化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师生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牢记嘱托·筑梦北疆”开学第一课。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学院还组织师生开展了“党员集体宣誓暨师生同唱一首歌”“传唱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制作了《逐梦前行,不负韶华》等宣传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夯实了课程思政建设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校情、学情的科尔沁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模式。

(四)聚焦“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两支队伍”的育人能力

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要依靠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如何实现“两支队伍”的有效融合、提高“两支队伍”的育人能力是学院全力推动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学院增设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确保“两支队伍”建设责任落实,措施落地;配齐建强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院内培养名师与聘请院外专家结合起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制定完善《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试行)》《师德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项目申报、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同时,落实思政课教师待遇,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并实施符合思政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将辅导员、班主任经历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重要指标。

三、“大思政课”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建设“大思政课”,关键在于抓好“课程思政”[5]。新时代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便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不断优化育人路径。

(一)密切关注时代命题,积极回应时代呼唤

思政课程的重要特点是教材内容不断发展,呈现出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态势。与思政课的这一特征相适应,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也要时刻关注时代命题,积极回应时代呼唤。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涌现出无数光耀千秋的时代精神,例如,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等等。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必须主动与这些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发掘出更多优质思政元素,才能真正用好这些富于时代气息的蓬勃力量,以此引导学生塑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爱国情怀、公民意识、职业精神,成为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

(二)结合不同课程模块的教育目标,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

艺术类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专业课、实践教育课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式:公共基础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尚情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健全人格。通识选修课程重在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进而激发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融合渗透能力。专业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实践教育课程要通过产学融合,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艺术创新精神、扎扎实实的艺术创作能力、勇于逐梦的艺术创业意识。上述四个课程模块虽然各有分工,但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各模块与思政教育相衔接的精准度,引导师生在传授和掌握更多艺术职业技能基础上,针对课程特点和学情特点,深度挖掘四个模块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时代精神,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深度、广度与温度,不断加深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引领性、针对性。

(三)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不断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考核一般采取“书面考试+技能考核”的办法,有些课程,如舞蹈、绘画等,只能进行技能考核[6],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组织领导工作入手,不断完善课程考评办法。从近年来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实践来看,从学院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课程思政领导体系,由学院党委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前提和保障。此外,各二级院系主要负责人也要扛起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健全领导制度之后,要同步推进课程思政考评制度改革:要严格对标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及标准,在专家评课、学生评教、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环节增加课程思政考核内容,重在考察课程思政的主动融入情况、内容设计情况、效果达成情况,最终,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学评价、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尔沁职业艺术学院近年来的育人实践说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刻认识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与不足,建立起不同课程、不同育人主体之间彼此协调、相互融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职艺术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课程思政建设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坚持全局统筹,综合施策,一体推进,构建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易于考评、成效突出的“大思政课”格局是办好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

——————————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1).

〔2〕唐正玲,胡蕙芳.“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展望——新生研讨课发挥课程思政效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21(08):60-64;蒲清平,黄媛媛.系统论视域下“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3):148-153;楚国清.“大思政课”善用之[J]北京教育(高教),2023(03):6-21.

〔3〕吴保华.新时代艺术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1(04):112-116.

〔4〕高一鹏,史学嘉,田昀鑫.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高校党建与思政版),2022(08):24-26.

〔5〕方桐清.高職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55-59.

〔6〕赖兵,李鹏飞.“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J].广西教育,2023(06):58-60.

(责任编辑 王大奎)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y the Art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A Case Study of  Horq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

LI Xiang-lin

(Horq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 Tongliao 208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Grea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embodies the integrity and syner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and  ideological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by the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should aim at establishing a pattern with complete systems, clear goals, easy evaluation, and outstanding results. The construction which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focus on school conditions and academ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o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should respond to the social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practical art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experience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ar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art majors.

Keywords: Greater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Path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艺术院校优化路径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