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彦
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提升学生整体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旨在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并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建议。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生物理论、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他们全面掌握和运用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第二,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人才选拔和评价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在学业、职业和社会中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乎学生学科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还关乎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注重理实结合
1.趣味化解释概念,调动热情。
在教学中趣味化解释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方式进行講解,如展示生动有趣的案例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有趣的动物进化案例,结合学生熟悉的物种,如企鹅或长颈鹿,来解释自然选择的概念。采用图像、视频或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示不同物种的变异特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某些变异特征会在自然界中更为有利,并传递给后代。比如,教师可以讲述长颈鹿进化的故事,描绘它们长颈的好处是可以够到更高的树叶进食,从而更容易生存下来。通过这样的趣味化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调动起他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分析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变异特征,讨论哪些特征对该物种的生存和繁殖更有利。以长颈鹿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设计一个模拟环境,如高树叶区域和低树叶区域,让学生思考哪种特征的长颈鹿更容易生存和繁殖。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在理实结合中强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
2.互助化进行实验,锻炼思维。
理实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实验来实现。而互助化的实验设计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在小组探究中与他人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学生通过共同观察、实验和分析来理解复杂的生物知识,可以有效培养合作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实验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培养科学思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或草原生态系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循环,如“森林生态系统”小组可以观察和记录森林中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收集森林地面上的凋落物,并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分解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观察分解物质的变化,并记录其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合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果,发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探讨物质循环与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样的实验设计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与实际的观察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
可见,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实验需要运用观察、实验和分析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因此可以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合作沟通能力。
(二)促进自主学习
1.鼓励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时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更专注地听讲,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
比如,在教授“种群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微课预习活动,如让学生通过在线平台或学校网站等预习相关知识,包括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献或文本、回答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等,这样,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基本特征相关概念。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资料来了解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明确种群密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种群的基本特征与种群的生存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了解重点内容,标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这样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重点地听课。另外,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当然,这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根据课程重难点将新课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有一定联系的知识链,制作成微课,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以便学生自主选择。比如,就“种群的特征”一课而言,可以将种群密度和种群基本特征的概念进行直观化处理,整理成图表、图示或形成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织成网”,同时引入一些相关图片,以增强微课视频的趣味性。这样,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就能以一个全局视角了解相关知识,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觉察自身的认知不足之处,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强调课中互动。
有了课前的预习准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加有重点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梳理预习中遗留的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课堂学习直指知识本质。为此,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从而使他们在互相启发和互相帮助中获取新知。
例如,在教学“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提出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化的概念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点评,以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其次,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共同实践来实现,即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亲自观察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教师带领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引导他们一边实验一边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既需要相互配合,又需要进行观点表达和错误纠正,从而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而教师则需要做好指导,帮助各小组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适当点评,让表现良好的小组再接再厉,让表现欠佳的小组自主优化,不断提升实验水平。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化的概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社会实践。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包括社会责任,因此,教师要让生物教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意识。为此,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迸发创新的想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场或农业合作社,让他们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学生与农民交流,了解繁殖控制技术的需求和应用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繁殖控制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效果。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选择一个特定的农作物或养殖动物,研究其繁殖控制技术应用情况。学生通过采集样本、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志愿者活动,如参与当地农田的耕作、种植、施肥等工作,亲身体验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繁殖控制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加强他们对“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理实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学习,还能够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造条件。
2.鼓励社会宣传。
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社会宣传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增強社会意识。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结合所学知识来传递信息、引起人们的共鸣,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社会宣传。
第一,选择一个特定的地区,了解其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参观相关的环境保护机构等方式收集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宣传。
第二,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宣传资料,向大众传达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媒介,如社交媒体、学校公告栏等,将宣传资料传播给更多人。通过这样的宣传活动,学生可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影响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在社区内举办讲座或座谈会,向居民介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自拟演讲稿,向居民宣传人口生态常识,从而锻炼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宣传,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制作宣传资料、举办社区讲座等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注重理实结合,通过趣味化解释概念和互助化实验,调动学生的热情,锻炼其思维能力;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其课前预习和课中互动,培养其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竞赛和社会宣传,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相信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使他们成长为具备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