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与思考
——基于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2023-11-24 10:52谢维新
职教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质量学院社区

□谢维新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区教育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经历了从学校教育社会化到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开展教育活动的转变过程,其中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龙头,承担了区域社区教育的指导职能,这在教育部2004 年和2016 年两个社区教育指导文件中得以充分体现,其中《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明确,社区学院要负责“课程开发、教育示范、业务指导、理论研究”等业务指导工作[1];2007 年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社区学院应该“指导和服务街镇(乡)社区学校及各类办学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基层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指导”[2];也有研究把这种指导能力概括为“调度资源、协调多元主体等表现出的能力”,并认为这是“社区教育工作团队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3]。纵观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30 多年历程,社区学院围绕指导能力建设也经历了从探索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过程,其指导能力也由相对缺失逐步走向基本完善,并伴随着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提升,从而奠定了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地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加快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将势在必行,社区学院的指导能力必然面临重构的可能与必要。通常认为,质量是用户对产品的适用性[4],以及“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5],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16)认为质量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由此我们不难推演高质量的内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6],其关键词就是实现“优质、公平、均衡”的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这是对教育高质量比较全面的概括。鉴于此,新时期社区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加公平的学习机会以及更加均衡的学习服务,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水平的教学服务”以及“高效能的系统循环”[7],同时也必然为社区学院指导能力赋予新内涵、带来新困境、引发新思考。本研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结合我国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体系较为完备的上海地区的社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二、高质量视域下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提升的新内涵

从以往的社区教育实践和认识看,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能力提升主要局限在对区域社区教育系统内部教学业务指导方面。但基于“优质、公平、均衡”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要求,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提升需要进一步向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及增强教学治理等外延拓展。

(一)更加突出社会资源整合的指导能力

与学校教育一样,社区教育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指学校教学资源,更强调社区范围内“一切可供社区教育活动利用和开发的资源”[8],包括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资源、设施资源等。据对上海本地200 多所街道社区学校的现状分析,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主要由社区教育系统提供,师资由教育系统的专职教师及社会志愿者等组成,场地包括学校自有场地、街道文化中心场地等,设施主要由教育部门或街镇提供,因此社区教育的教学资源来源基本是比较单一和固定的,虽然不乏也有文体、科普、民政、养老等部门提供的可用作教学的资源,但总体体量较小。因此,社区学院作为区域社区教育指导部门,多年来主要集中于加强系统内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环境改善等教学范畴的指导能力建设,并成为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建设所经历的一个基本过程。

然而,社区教育又不同于学校教育,其教育对象从摇篮到拐杖,教学场所从田间到楼宇,学习内容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而且不同学员群体的学习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的追求和向往,学习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快,尤其对于优质学习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突出,这既是新时代社区教育的内在需求,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追求。基于需求与认知的改变,社区教育单靠原有的教育系统来提供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很难达到优质、均衡的要求。其实,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供教学的资源,比如辖区学校的资源,场馆资源,工会、妇联等条线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具有专业、质优等特点,是社区教育最有价值、最可共享的资源,近年来上海在市、区两个层面设立的体验基地、人文行走点位、社会学习点等,就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初步尝试。

鉴于此,需要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整合辖区内各类可供开展社区教育的资源。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作为异质性资源集合、处理与优化的理念,多见于供应链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企业管理领域[9],在社区教育中就是指对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多元共享。为此,社区学院的指导范围需要进一步突破社区教育系统的局限,进一步向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旨在帮助街镇及社区学校用好、用活社会资源,其能力提升的维度也需要相应拓展。这种能力通过指导街镇以社区学校为阵地,汇聚政府、社会、学校等力量,融合各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打造资源生态链,形成社区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高效供给,可以最大化地满足区域内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二)更加注重数字教学创新的指导能力

多年来,社区教育系统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化教学,其主要内容是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探索数字化教学方式,在数字化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社区学院担负着区域数字化教学的指导工作,在社区教育多级网络建设中发挥了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以上海为例,截至2014 年底,17 个区县全部建立了区级数字化学习网站平台,其中建设最早2006 年,最晚也于2014 年11 月开通,承办单位基本上是以区社区学院为主[10],体现了社区学院在区域数字化教学中的指导中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学院的指导能力主要体现在数字化教学的一般性应用方面,包括推动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基本建设,帮助基层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开展区域数字化教学管理等。

如今,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教学将步入发展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这就要求社区教育要进一步探索多样化数字化教学方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泛在可选”的学习需求,解决社区学习机会不等、优质资源不足的状况;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新月异,社区数字化教学已从最初的网站化、平台化教学进入智能化、智慧化教学的新境界,数字化学习将成为社区居民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这个阶段的数字化教学与以往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前社区教育数字化教学着力工具型,现在则强调创新型,体现了从数字化教学应用向数字化教学创新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社区教育真正的变革,由此社区学院的指导能力将产生一次新的突变。

新时期,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将体现在推进数字化教学不断创新这一关键点上。作为区域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机构,社区学院应构建互联互通、灵活开放的智慧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建设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公共平台,创新学习方式,促使区域内社区居民随时、随地、随需参与社区教育。其服务框架包括:服务维度形成一站式的线上综合学习服务平台,构架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居村委学习点、社会学习点等多级智慧学习网络;资源维度体现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开发优质适需的数字资源,在技术支持服务的基础上精准推送学习资源;用户维度灵活抓取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构建学习者行为画像,动态更新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需求偏好,优化学习者的体验度和感受度(见图1)。

图1 社区学院智慧学习环境服务框架

(三)更加强调教育治理变革的指导能力

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特点来看,政府及教育业务部门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促进了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在发达地区体现得尤为突出。上海自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以来,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率先完成了社区学院架构与建设,实现了社区学校标准化、内涵化及优质化建设目标; 加大力度开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形成了市、区及街镇三级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上海学习网,建设在线课程3 万多门,电子书刊7 万多册[11],链接了各区的学习网,整合了老年教育慕课、老年学习团队、体验基地等学习平台等;建立了一批体验基地和人文行走线路,率先开展数字场景建设等等。在此背景下,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着力点很明确,就是体现自上而下、教育部门为主的指导格局,其指导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对社区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指导特点是政府主导的、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体系内的,其性质是传统的“管理”思路与方式。

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社区教育应该提供符合学习者需求的“优质、公平、均衡”的多样化教育服务,强调学习者处于核心地位,而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体系内的教育服务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社区教育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根本转变,虽然两者一字之差,但存在根本区别。根据治理的内涵和要求,治理强调社区教育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政府,还有社会组织、公民个体、企业等;同时,治理强调主体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具有包容性、协商性等特点;治理更强调社会的参与和关注,注重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早在2014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就指出,要“培育多元社区教育主体,支持社区居民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进一步激发城乡社区教育活力。”[12]就是说,政府早就强调社区教育需要治理变革,如今教育高质量发展将再一次催化、深化这一变革,同时要求社区学院指导能力需要在治理上进一步发力。

社区教育是植根于“社区”的教育形式,与社区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社区教育专家陈乃林认为,把社区微治理、微服务、微学习放在一起加以研究,是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13]。为此,社区学院需要以教育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在所在社区中动员多元主体参与,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成果得以转化,体现出较强的指导协调性。体现在:积极协调各个社区教育基层治理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学校、教学点、睦邻点、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建设,共享社区教育治理成果;统筹指导社区教育资源和内容的再设计与开发,例如公民教育、法治教育、科学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意识,引领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通过“善学”达成“善治”;统筹指导各类基层社区教育机构和学习点,这些基层社区教育机构是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社区治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三、影响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勾画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提升方向。然而,鉴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提升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制约,能力提升的路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一)体制制约: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支撑不足

体制是社区学院能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影响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强度和力度。上海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省市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逐步形成了“市指导委、区推进委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多个部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社区自主活动”的管理体制[14]。虽然,从市、区、街镇到村居都普遍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并确立了各方参与、相互协同的机制。然而,多年的体制运行也暴露出来很多瓶颈问题。一是体制弱化,上海在2006 年前后各区分别建立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及办公室,目前很多处于非常规运行状况,作用发挥很弱;二是协调缺乏,委员会成员几经领导调整,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三是机构不稳,近年来,区以及以下的社区教育机构出现职能分解、机构重组或解体等情况,社区教育办学阵地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各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

因此,现行体制在领导力、组织力和协调力等方面对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发挥具有严重制约。首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社区学院具有指导社区整合资源、扩大教育供给的能力,但现行体制使社区学院在指导过程中,很难得到来自领导层面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无意中经常造成“指导越位”“指导缺位”“指导错位”等情况。比如社区学院在指导社区开展“社会学习点”“人文行走”工作时,需要与文化、民政等部门配合,但文化或民政部门易产生社区学院“越位”的感觉,从而使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其次,社区学院在指导社区推进数字教学创新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体制的种种限制,尤其涉及经费、设施等数字化环境建设中,遇到很大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区依托本社区的智慧活动场景建设智慧学习场景,由于这些智慧活动场景归区科委和社区办管理,但作为社区教育体制成员单位的科委和社区办缺乏认识,社区学院的指导工作就很难施展,很多智慧场景建设和应用只能停留在浅表面,很难深入。此外,社区学院在指导社区推进教学治理变革过程,困难也是同样的。

(二)机制制约: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活力缺乏

这里的机制是指社区学院与区域社区教育利益相关方相互协同、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机制本身是一个并不完全受体制约束的方式,只是连接利益相关方的桥梁。早在2006年,在上海市委、市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意见》的指引下,社区学院逐步建立起了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学校、企业、场馆等单位的协同机制,正是由于这个机制的形成,使区域社区教育成为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关心和积极参与的工作,也有利于社区学院的指导工作。其间,社区中开展的“社会学习点”“体验学习基地”“人文行走”等,都得益于各种机制的支持,比如共建机制、合作机制等。近年来,由于政府职能的变化,相关政策的推出,尤其是三年疫情带来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各方的参与积极性趋弱,使这种机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相关机制或难以形成,或运行不畅,抑或名存实亡等等。

机制的缺失或失灵,必然造成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乏力,因为机制在处理与社区相关方关系时是润滑剂、动力源。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拓展资源,符合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核心问题就是社区学院如何依托相关机制指导社区推进社区教育。比如,整合资源除了体制保障外,机制更为灵活有效,社区学院可以与利益相关方在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中,通过相关机制对社区教育开展指导,比如对于文化资源、场景资源、科普资源等,社区学院可以依托机制的作用,指导社区把上述资源转化成学习资源,并运用于社区教育。其次,在数字教学创新中,对于平台、资源等硬件建设及相关技术支持服务等,社区学院可以依托存在于社区中的各种机制推进指导工作,可以做到“不为我所有,但可为我所用”的效果。还有,社区学院要指导社区促进多元主体参加社区教育,完全有赖于机制的支撑。总体上,我们需要看到机制的重要性以及机制的现实问题,不断消除机制中各种不利因素。

(三)队伍制约: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基础薄弱

这里的队伍是指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其能力水平是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关键,决定指导能力的水平及指导的效果。从政策层面看,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对社区学院教师的指导能力作过明确的规定。早在2013 年,教育部职成司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中,对社区教育中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学人员的基本岗位职责进行了规定,但并未明确社区学院教师岗位的指导性工作职责与规范。2020 年,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指南》,从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辅导能力、研究能力、推介能力、信息能力七大方面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但并没有将指导能力列为教师的基本能力,使社区学院教师在指导基层社区教育中职责模糊。

社区学院教师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指导能力不容乐观。以上海为例,目前社区学院的教师队伍组成比较复杂,身份有成人高校、中小学或其他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上海大部分社区学院都集成人高教、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于一身,其中承担社区教育指导职能的只是某个部门或某部分人员,如长宁区有13 人,徐汇区有15 人,静安区有7 人,普陀区有6 人等,而且很多教师是从其他部门转岗的,社区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平均年龄偏高,数字素养偏低。由于教师数量偏少加上业务工作繁重,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很难有精力主动开展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难以深入对各级各类办学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的指导能力停滞不前、浮于表面。

相关研究认为,当前社区教育教师正面临人员来源分散、岗位无认定序列、培养无专门路径等困境[15],制约着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提升。社区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作为面向区域全体居民、教育内容全面、教育形式多元的教育类型,其在教学安排、学员组织、服务社区等方面都更加复杂,亟需专业化的提升。站在教育高质量的视角,如果从指导能力提升的三个新内涵看,指导能力还包括几项重要能力,比如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教学治理的协调能力等,这对于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社区学院教师队伍来说,无疑是难以胜任的。

四、促进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思考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提升问题,需要整体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其基本思路就是聚焦制约因素、着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从而寻求系统的提升路径。

(一)完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提升指导能力所依托的外部保障条件,是促进指导能力提升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好的体制很难稳固、好的机制很难持续、好的队伍很难形成,比如上海各区先后成立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这是一个多方协同参与的综合体制,对于上海社区教育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更迭等因素,这一体制逐渐有所弱化、虚化,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制度保证。强调制度环境,并不是为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制定专门的制度,而是把制度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从而为指导能力提供系统性的保障,其中关键就是体制保障、机制保障和队伍保障。

为此,需要在制度层面理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顶层设计来看,就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学院的指导职能,加强省、市、县(区)不同层面的联动,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与同级其他委办局的关系,由社区学院作为实施主体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联动,实现各相关单位资源的互融共享,最终形成社区学院指导社区教育的合力。同时,需要进一步畅通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倡导多元主体联动,尤其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更加有效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增强社区学院指导能力中的作用。还有,就是把队伍建设纳入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框架中,明确社区学院指导教师的身份、职能、地位和作用等,做到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以及待遇等方面有政策可依,从而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社区教育教师队伍行列。

有了制度保证,社区学院可以消除体制、机制及队伍等因素制约,充分发挥大平台、大网络、大枢纽的作用,打破社区学院指导工作中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等不正常的现象,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教育治理的新格局,畅通各单位、部门参与渠道,为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发挥提供有效的路径,从而推动社会力量以大规模、高质量的资源供给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让尽可能多的社区居民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从而不断契合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深化学院内涵

学院内涵是社区学院体现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学院内在属性的具体体现,包括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和水平。我们注重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总是把学院总体能力作为参考背景,强调社区学院自身是有内涵的,学院是注重内涵建设的。以上海为例,近年来随着社区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社区学院设立的科研管理部门,以加强对基层社区科研工作的指导,结果表明:学院的科研水平影响并决定了基层的科研水平。同样,学院管理、服务、教学等方面的水平对相应指导能力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其正向或反向效应也是非常一致的,充分体现了深化学院内涵的重要性。

深化学院内涵的关键是优化教师队伍,因为教师能力与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直接相关。基于社区教育工作的全民性、社会性等特征,社区学院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的结构、规模、素质,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梯度,建立系统性、专业化、多层次的教师培养机制。关于教师的指导能力,需要重点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能力,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培训等,引导教师在社区教育指导工作中积极思考,具备动员更多主体合作并参与社区教育的沟通力,以及时时处处挖掘各类学习资源的敏锐力;同时,培育数字素养,增强智慧学习环境创设能力和数字教学的设计能力,依托开放教育的技术优势,提升教师在线授课、直播教学等应用能力,为学习者创设智慧泛在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的学习方式;此外,也需要引导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不断胜任社区学院指导职能所赋予的多重角色——学习活动组织者、实验项目研究者、社区团队辅导者、品牌项目策划者、优质资源建设者、学习环境创设者、社区治理参与者等。

教师是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直接体现者,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是直接的、显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6]因此,社区学院通过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可以更好地整合社区资源,让社区居民获得更加丰富、优质的学习的资源;通过教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同时,依托教师良好的数字素养,创新数字化教学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三)健全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指对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及其指导效果进行评价的运行方式,旨在提升指导能力、促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与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是同向而行的。依据教育评价基本原理,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17]。因此,教育评价可以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能力进行诊断,分析影响能力的因素、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可以将指导能力与指导效果进行关联,对指导过程进行价值判断,分析指导能力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从而精准驱动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有效发挥。由此可见,上述指导能力评价兼具诊断性、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的特点,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特征。以上海现状为例,目前对社区学院指导能力的评价尚未形成系统做法,但评价常常出现在其它评价或评估中,比如在社区学校、社区教育示范街镇等评估中常包含对社区学院指导能力评价的指标以及社区学校接受社区学院指导的指标,由此也为开展社区学院指导能力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社区学院指导能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评价对象,它与教育整体发展、社区教育发展以及社区学院发展密切相关,需要注重协同评价机制。首先,指导能力评价可以与相关教育评价形成联动机制,包括:与各项社区教育评价结合,比如学习型社区、社区学校、社区教育课程、社区教育教师等评价,指导能力在这些评价中都能得到体现;与社区学院发展或内涵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必然包含对指导能力的评价,而且是重点;与教育现代化督导或评价结合,这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教育评价,是未来一个时期各地区教育评价的重点,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对指导能力的过程性评价,分析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效果。其次,可以引进多元主体评价机制,促进社区中的利益相关者,如社区管理部门、街道、学校以及教师本身、学习者等参与评价,其中学习者对指导能力效果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还有,根据社区教育特点运用综合评价机制,既注重过程评价也注重结果评价,既注重分散评价也强调集中评价,既注重教育系统评价也强调社会评价等,由此“可以扬多种评价形式之所长,避一种评价形式之所短,形成各种评价形式的互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形式的综合和互补效应”[18]。

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或社区学院了解指导能力存在的问题,包括各种制约因素、自身能力水平、指导方式方法等,及时作出动态调整的策略,不断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揭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对指导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与判断,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因此,评价机制形成了一个指导能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间 “监督—分析—调整”的反馈系统,有利于促进社区学院实现自我完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以及教师指导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评价机制也形成了一个“指导能力—教育高质量”的导向系统,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引领社区学院指导能力提升与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高质量学院社区
初等教育学院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社区大作战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