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霞
(濮阳县粮食局,河南 濮阳 457100)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有利于保障财务安全。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财政资金的主要使用者,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至关重要。若会计工作存在风险,将会严重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失控,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所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控制,对于保障财务安全,确保合法和规范地使用财政资金都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会计风险的存在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会计风险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不真实,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会计风险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资金挥霍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增强对会计风险的控制,会计工作规范化,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可以提升政府公众形象和公众信任度。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形象和声誉,更涉及政府的形象和公众信任度。会计风险的存在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和质疑,进而导致社会舆论的不良反应。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
财务数据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财务数据失真,将对单位的管理和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数据的失真主要表现为虚增或漏报收入、虚增或瞒报支出、资产或负债的虚增或漏报等情况。
虚增或漏报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故意或无意地将收入增加或减少,以达到某种目的。虚增收入的主要方式有多次开具同一笔收据、虚构收款人等,漏报收入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将收入隐瞒或不予报告。
虚增或瞒报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故意或无意地将支出增加或减少,以达到某种目的。虚增支出的主要方式有虚构支出项目、重复报销等,瞒报支出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将支出隐瞒或不予报告。
资产或负债的虚增或漏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故意或无意地将资产或负债增加或减少,以达到某种目的。资产虚增的主要方式有虚报资产价值、隐瞒资产等,资产漏报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不予报告。负债虚增的主要方式有虚增应付账款等,负债漏报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将负债不予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其收入来自政府拨款、收费、捐赠等多个渠道。如果单位内部出现资金的挪用行为,将对单位的财务稳定造成威胁。资金的挪用主要表现为将公款用于私人目的、私自决定使用资金、在公共事业中营利等行为。
将公款用于私人目的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其他人员将公款用于自己或其他人的私人目的。私自决定使用资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其他人员擅自决定使用公款,如未经批准擅自发放津贴、奖金、福利等。在公共事业中盈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事业中通过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增加收费项目、变相向公众收费等方式非法牟利。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会计核算不规范,将会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增加单位的会计风险。账务核算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未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未及时处理账务核算问题、未对账户余额进行调整等。
未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未遵循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例如未按照规定的方法核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项目。未及时处理账务核算问题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及时得到解决,如长期未做账、账务记录不全、记录错误等。未对账户余额进行调整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未对账户余额进行调整,导致账目不清,甚至出现财务报表不平衡的情况。
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制度和程序。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会增加单位的会计风险。内部控制缺陷主要表现为职责不清、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职责不清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重要岗位职责混淆。财务制度不完善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无法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督不到位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将主要精力放在单位的核心业务上,对财务工作和会计风险认知不足,缺乏重视。这种态度也导致财务工作无法得到其他部门的有效支持,财务部门难以有效防范会计风险。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差,没有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极大地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违规违纪的发生。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会计知识和财务规定学习,一些财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往往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导致一些在会计岗位上的人员没有会计职业资格。这些人员对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的财务法律法规不是十分熟悉,容易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另外,这些人员因为对会计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不能把实际业务和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的财务法律法规融会贯通,会计事项可能会不正确的记录,会计核算会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行政事业单位聘用这样一些专业素质低的财务人员,他们对税收政策、会计政策仅仅进行简单了解,没有将政策和日常经营有效地结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面临较大的会计风险,或者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人身兼会计出纳数职。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根本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财务工作由办公室人员兼职处理,导致了岗位设置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给单位带来了极大的会计风险。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会计风险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有部分单位没有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没有制度依据。还有些单位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设计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制度大多与实际情况不符,没有办法按照制度执行。另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进行必要的完善补充,制度内容不符合现在的局面。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建立,但是缺乏执行力度,职工对内部控制制度不理解,不懂得如何实施。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内部控制制度严重不符或者制度本身不严谨,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之间责任不清,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顺利执行。外部监督部门没有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来加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导致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监督盲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和外部监督力度不足。
首先,内部监督机构往往受人员编制限制,无法独立开展监督职能。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内部监督机构没有设立独立的科室,而是由单位某一科室兼职执行内部监督的职能,导致其受到单位领导的意愿影响严重。此外,内部人员兼职内部监督人员,他们能不能如实履行监督职能、能不能公平公正的监督全部会计事项,是否会有人为因素,这些都能使会计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或者内部监督机构的人员没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能力,便不能做好监督,会计风险也不可能被防范与控制。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不全面也会导致会计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有上级机关和政府的有关部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不管是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工作重点都是在会计事项发生后监督,不容易做到事前预测和事中的有效督导,必然会导致监督的不全面。此外,外部监督的重点只注重行政事业单位是不是有违法违规行为,对行政事业单位是不是有会计风险没有涉及。
另外,上级机关和政府的有关监督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使监督结果只用于本部门,对被监督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监督结果是片面的、零散的,起不到使本单位更好地利用上级机关和政府的有关监督部门的意见建议得以改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内控和制度。这种监督力度也不能有效地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
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客观的审计,并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内部监督机构或者雇用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授权内部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责,用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的是否完整、经济活动是否真实以及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每年按照上级要求公开本部门的年初预算和年度决算情况,以便于社会和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对政府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监督机构提出的意见建议,行政事业单位要予以反馈,并接受相关单位的业务指导,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风险意识的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评估监督体系、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应急预案等,预防和化解潜在的风险。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计风险防范纳入其中,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行。制定严密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内部牵制制度,避免出现失误或违法行为。对于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和业务,要建立审计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相关业务和流程进行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会计风险问题。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报告机制,让员工可以自由、公正地向上级报告会计风险和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失误或违法行为,避免信息封锁和问题积压,还应建立健全的惩戒机制,对于故意或严重违反财务规章制度,造成严重会计风险和经济损失的人员,应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和惩处。
对于风险较小、失误较轻的人员,应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会计风险防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会计风险,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和正常运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应对可能的风险挑战。
第一,招聘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报考会计人员的条件的限制,不是财务专业人员不得竞选会计岗位;第二,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适应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变化;第三,定期轮岗以加强会计人员的全面熟悉会计业务;第四,建立奖惩机制,对坚持原则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给予惩罚。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确保人员配备充足,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和财政资金的安全;第五,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会计账务处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坏。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的建立应该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制定明确的会计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方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该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应该是科学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并以服务单位领导层决策为前提,事中执行和事后监督都便于操作,还能够对单位的所有业务和事项全覆盖,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该随着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决定因素,单位管理层更应从根本上认识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财务部门要对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解释工作,并针对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让职工更好地了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便于单位人员更好地执行各项制度以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