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萍
(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支撑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和推动经济改革与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之一,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运营信息的关键工具。它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监督预警系统,帮助经营者制定战略管理决策,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然而,如果国有企业财务分析的效用缺失、效果负累、效率低下,将导致经营者对企业的预测失效,决策部署失灵,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稳定作用。因此,建立一个不断整合和更新的国有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将有助于国有企业持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这个体系将提高财务分析的效能,使其成为经营决策的有效工具,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分析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观念陈旧、指标不够精准、未能打破业务板块壁垒,限制了财务分析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升级梳理,同时重视财务分析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推动财务分析结论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而言,国有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分析撷取企业报表相关数据作为依据,选取一系列特定的或组合的分析技术与方法,是统计与评价企业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等能力的经济管理活动。基于报表衍生出企业各类经营指标,了解企业经营模式与盈利状况,资产负债水平与资本结构合理程度,各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预测资金安全程度,基于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国有企业当前的财务情况,对未来趋势提供预判依据,财务分析数据更加直接立体地折射出企业经营各阶段情况。
随着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能够从不同维度多层次地反映企业营运情况,满足企业经营者及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其他绩效指标、其他分析指标等,了解企业经营绩效的完成进度,分析当前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国有企业预算控制、执行控制、绩效考核和评价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通过财务分析对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数据支撑与解读,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纠偏,预防重大风险。
主要负责监督的部门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国有企业内的贯彻执行进展,利润完成进度和留存上缴的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经济运营成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等数据,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企业相关决策的有效性以及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部委以国有资本出资人身份与部属企业法人代表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考核部署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并据此进行奖惩。
客观来看,经营责任考核对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只要在红线下不出大问题,就皆大欢喜,造成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短期财务分析指标,缺乏在关键指标外对其他指标及非财务指标进行科学的平衡与评估。
财务分析也往往为上级单位的编制需要,而非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了解,对财务分析的认识水平与重视程度不高,多认为财务分析仅为会计工作的一部分,未能充分践行全员、全要素、全价值链精益管理理念,也可能由于协调的方面过多,管理层在集团层面、公司层面、部门层面未能突破现有局限,主观上持有偏见并不重视,对于财务分析在预算、决算复盘经营成果,确认债权债务,核实资产质量等方面的重视不足,仅停留在数据数字表面。
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系统已日臻完善,表单涉及体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方面面,表单设计数量大、范围广,但分析结果类和分析支持类却没能得到充分考虑,现有指标信息关联交错甚至重叠交错,多为满足审计需求或集团财务指标完成需求,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忽视其他关联性的非财务指标对组织未来绩效的影响,无法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随着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关联性日益增强,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财务分析数据未能突破企业边界,而且也没有反映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如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科研投入等。同时,指标体系中缺乏明晰地对社会效益的确认和计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国有企业的财务分析与业务板块在实施企业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目标一致,但子目标侧重存在差异。大多数国有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财务共享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会计核算水平,还需要对业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业务板块需要根据业务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数字化转型。
然而,在现行的财务分析中,会计人员作为主要力量,无法摆脱烦琐的会计核算、报税和报表填写工作,缺乏与业务融合的能力。他们缺乏对业务的学习和行业数据的积累,职业判断主要依赖财务数据的直接反映,甚至在不了解业务运作情况下进行财务分析工作,而业务板块对其理解存在差异,无法直接应用,导致内部互动不足。
国有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多是由财务部独立完成的,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专员,大多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数据或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数据和资料具有滞后性和片面性,对信息使用者的意图不能完全掌握,也不能从决策与管理的角度出发。而财务人才选拔、培养和储备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积累过程,也需要国有企业科学构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复合型财务人才职业路径,为其能力提升搭建进阶框架,而现阶段的财务分析人员内部学习路径选择过少,多为自身职业积累,财务分析方法与分析口径可能存在不同,标准化程度较低,对业务方向和数据含义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财务分析结论也可能产生差异。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结论大部分只停留在对企业任务的完成、绩效奖惩和领导任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执行中,可操作和完善的空间就会受到限制,管理层可能更多地注重少数利得,而忽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把控,停留在只管业务的旧观念上。受我国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大部分企业仅在年度终了时出具财务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仅停留在财务指标的变动上。
如果国有企业财务分析不能有效运用在创造财务价值,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财务分析结论也将不会被合理纳入决策事项中,对预算、执行、评价等管理工作的支持效用甚微,对基层员工的评价与激励也不能得到考虑,为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也将大打折扣。
伴随国有企业管理变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也应同步推动财务分析管理理念变革。立足于企业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愿景使命、战略规划,借鉴先进的财务分析手段,贴合企业实际制定出适合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析管理一旦上升至管理高度,需要协同合作的部门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需要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对大中型国有集团企业而言,建立、完善财务分析制度更为重要。
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财务分析作用的了解,引导各部门与主管财务的部门协同合作,让财务分析成为企业管理经营的得力工具,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财务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价值,对数据指标变动的趋势进行分析、提示与预警,优化管控模式,提升经济效益,拓展适用范围,推进企业财务分析发挥其评价、衡量、预测等职能作用,探索建立财务分析提升效益的长效机制。
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经济增加值等关键财务指标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特点和环境因素,科学引入覆盖原材料、产品、市场、项目等的多维度指标体系,对价值开展跟踪分析,深入揭示价值成因,准确反映价值结果。突破仅仅依靠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局限性,探索研究利益相关方和行业利益共生因素,更好地用财务语言反映企业发展总体环境。
综合采用非财务指标,将与企业发展未来相关的非财务指标纳入财务分析体系,如顾客满意度、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科研能力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提高财务分析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既要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也需要准确真实的反映经营管理者的实际贡献。
加速构建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特点相适应、与财务分析框架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鼓励财务人员主动融入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部项目流程,对业务的运营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利用专业知识帮助解决业务分析流程中的偏差与痛点,形成新的业财融合思维,为业务优化运行赋能。
面对智能化时代财务分析转型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应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对新技术新模式抱有学习热情,国有企业应在推进“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交互化”管理的同时,为业务部门配备专门的财务对接专员,通过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管控节约基础财务工作时间,为财务分析人员和业务板块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与学习机会,了解财务数据背后方经济业务,增强互动深度,打破部门壁垒,探索推动财务分析向支持业务中后台模式的转变。
持续加强财务分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保障之一。国有企业应更加注重引进高层次财务分析专业人才,健全多层次财会人才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分析评估,对财务报表层、业务执行层、外部评价层等开展财务分析交流与讨论,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题培训,从而提升财务队伍的综合素养。及时总结和推广财务分析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加强老带新的工作指导,拓宽财务分析人员的思维广度,提供与业务更深入的交流机会。
为财务人员搭建知识框架,增强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财务分析效率、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统筹分析能力。鼓励提升中高级财务人才占比,推动财务分析人员结构从金字塔尖向纺锤型转变,从而能更完整、准确、合理地反映国有企业运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
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应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脱离以会计年度为界限的分析模式,随着企业战略、决策及政策环境的要求不断更新,做出适应当前环境的多元化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结果不但可以强化企业资金管理能力,还可以利用各项数据强化信息归集、动态管理和统筹调度等工作,事先预判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内控风险,甚至是商业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对财政部、证监会等政策信息进行分析,为管理层提示关键财务信息及风险预警。
财务分析结论还可以辅助国有企业全面预算施行,为成本管控提供滚动数据,通过对资产管理、资源配置、运营过程的分析,定期形成分析结论,反映企业的优势与短板,将分析结论运用到企业管理各环节的实际场景中,不仅能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而且可以为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持续改进与提升,既主动创造财务价值,又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在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分析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其效用。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复制和套用,而应根据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改进财务分析的现状。这包括推动财务分析管理理念的变革,确保财务分析指标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业务为纽带向更广泛的对象提供财务分析服务,并促进财务分析结论的多元化运用。此外,还需要培养与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在实践中,要立足实际、开放协同,有效地支持企业战略,识别风险并及时预警,积极发布专业性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意见并编制报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保障,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