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丽荣
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3~6 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教师应以《指南》为依据开发和组织幼儿园活动,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幼儿园生活。
数学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帮助幼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语言、艺术等领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应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增强科学领域活动的有效性,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再划分为若干方面。其中,科学领域包括“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部分,而基于“数学认知”开展的活动便是数学活动。教师应贯彻《指南》要求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增强幼儿数学认知,使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数学活动的育人价值不可小觑。比如,幼儿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可以培养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培养理性精神与科学精神。又如,基于数学活动,幼儿能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感悟多元的探究方法,实现能力、品格、素养等的全面发展。而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发挥其育人价值,对实现“全面育人”意义重大。
由于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幼儿需要依托大量材料展开探索,所以为确保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投放充足的数学活动材料[1]。同时,考虑到3~4 岁、4~5 岁、5~6 岁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材料认知与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应关注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数学活动投放材料的差异性。
3~4 岁幼儿普遍缺乏数学认知与思维,且操作能力较弱,亟须强化数学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中,投放小棒、异形数字卡、七巧板等基础材料,以满足该年龄段幼儿最基础的数学认知需求。
4~5 岁幼儿相对形成了较好的数学认知与思维,且提高了操作能力,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探究某些事物的形状,理解环境中的数字等。对此,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中投放几何实物(如卷纸、水杯)、时钟、购物小票、商品价签等贴近生活的材料,以满足该年龄段幼儿相对提高的数学认知需求。
5~6 岁幼儿在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方面提升明显,操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加强数学探索。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投放几何体、直尺、卷尺、简单的计算卡等材料,以满足该年龄段幼儿更高层次的数学认知需求。
不仅上述材料可助力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还有很多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比如,观察幼儿园花草树木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分类意识;利用生活中纸筒、包装盒、包装袋等,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与图案;比较不同大小、长短、高矮、薄厚的物品,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不同事物的数学比较能力,增强幼儿的对比意识。所以,教师还应在依据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身边的数学活动资源。
例如,在“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向幼儿发布收集任务——“收集你身边的图形”。幼儿按照教师要求观察身边的物品,收集带有不同图案的服装吊牌、食品包装袋、包装盒、旧布料等物品,进行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基于幼儿为数学活动提供的补充资源,“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师可先让幼儿交流所收集的图形,再对不同图形进行讲解。经过“收集—交流—听讲”的过程,幼儿认识了各种图形。
1.将数学活动与趣味故事融合
多数幼儿对故事充满兴趣,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讲故事是备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不仅能够感到快乐,满足好奇心,还能锻炼思考、判断、推理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对幼儿参与数学活动并取得一定收获有极大帮助。故而,教师可以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趣味故事结合,选择富有童趣的故事内容,并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讲给幼儿听,带领幼儿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绘本故事。许多绘本故事与数学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将它们融入幼儿园数学活动中。例如,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能够使幼儿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同时使幼儿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学会整理物品。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制作PPT,然后以播放幻灯片的方式讲述故事,先让幼儿发现“魔女之城”中物品乱七八糟的排列,调动幼儿“整理”积极性,再让幼儿与“公主殿下”一起重新排列物品,同时学习整理物品。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编故事。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生活,捕捉有利于开展数学活动的事件,发挥专业优势创编故事。例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度过了难忘的生日,每个同伴都为他亲手制作了生日礼物,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形状的材料。教师可由此切入,设定“过生日”的故事背景,创编“娜娜昨天过完5 岁的生日,但是因为家人和朋友都无法前来,她的生日晚会很冷清,也没有收到很多礼物,这让娜娜有点失落。你们能安慰她吗?”幼儿可由故事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而结合“过生日”“制作礼物”“收到礼物”等真实经历,提出“用不同形状的材料做礼物”等想法。教师可趁热打铁,开展“百变的形状”数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使用不同形状。
2.将数学活动与多样游戏融合
依据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的观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应与游戏融合[2]。基于现代化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丰富性,教师应在融合过程中建立“多样”意识,改正“单一”习惯。
其一,教师可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角色游戏融合。通过这样的融合,教师可基于幼儿生活背景创设游戏化活动,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在不同角色视角下认识和应用数学,发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例如,教师可以将“森林医院”角色游戏与数学活动有机融合,首先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如鸽子医生、松鼠患者、小猫护士、狗熊药剂师等,其次可鼓励幼儿自主开展角色游戏。游戏过程中的看病开药、发放挂号单、统计患者人数、按医嘱取药、填写药房记录等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数学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增长了数学活动经验,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其二,教师可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建构游戏融合。建构游戏指的是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游戏活动。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获得分解与合成各种形状物体的经验,并且熟悉数量、高度、上下、左右、宽窄、薄厚、对称等概念,提高组合、排列、堆积等能力。因此,幼儿园数学活动可与建构游戏融合,增强活动效果。例如,“高架桥工程师”建构游戏与数学活动的融合,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大小与形状不一的若干积木,先鼓励幼儿自主建构高架桥,探索不同积木的特点与使用技巧,再组织幼儿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使用积木的不同经验。建构的过程是幼儿形成数学认知与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而展示和分享的过程是幼儿强化认知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二者紧密衔接,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将数学活动与户外实践融合
幼儿园教育工作不能将幼儿限制在室内,幼儿教师还应将幼儿定期带到户外,指导幼儿参与户外实践,使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长认知,锻炼身体,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在幼儿园户外实践中,很多内容与数学息息相关。故而,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户外实践融合,带领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探索数学、认识数学和应用数学。这也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结合原本的户外实践计划预设数学活动,也应观察幼儿在户外实践中的偶发行为,重视这些偶发行为对数学活动的延伸作用。
例如,“丛林大冒险”户外实践与数学活动的融合。教师可将幼儿带到园所附近的森林中,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之后,教师可观察幼儿“捡起树枝,把不同大小的树枝摆放在树桩上,用手拨弄树枝,使它们像表针一样运动”“收集石头,将它们按照大小规律排序”等偶发行为,延伸“认识钟表”“探索排序的秘密”等数学活动。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愉快的户外实践活动,其次要准确捕捉幼儿偶发行为,延伸数学活动,赋予户外实践活动新的价值,让幼儿产生别样的活动体验。
幼儿年龄较小,容易在自主活动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若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指导幼儿,很容易使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错误认知,甚至产生相对消极的活动体验。所以,教师应怀有强烈的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育人的角度设计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对幼儿行为的解读和思维的引导,凸显互动回应和促进深度思考的挑战性,展开贯穿始终的精准评估和价值引领等,这是尽数学之本能、扬价值之所能的根本之道[3]。教师应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全面观察幼儿自主活动过程,认真解读每名幼儿的行为与思维,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然后及时与幼儿进行互动,争取通过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指导其行为与思维,使数学活动顺利开展,使幼儿在其中真正有所收获。
例如,在“搭一个金字塔”的数学活动中,有的幼儿想要在塔尖放一个圆形小球,但是尝试了多次都不能保持小球的平衡。此时,教师可加入他们的活动,并结合“小棒”材料给予幼儿以下提示:“呀,这里怎么还有两根小棒啊?它们能放在哪儿呢?”教师重视幼儿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发现并观察小棒,可将它分别立在塔尖两侧,再将圆形小球放在两根小棒之间,成功稳定了小球。
对教师而言,越是总结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经验,越能发现自己在组织、观察、指导等方面的不足,进而调整活动方案,持续为幼儿提供新颖的活动内容与恰当的成长帮助。对幼儿来说,总结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成长经验,回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对收获的归纳,也是对过程的反思。为此,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要求教师深化活动总结,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总之,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符合《指南》的相关要求,是“全面育人”的关键一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正视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特殊育人价值,明确当前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待改进之处,把握好影响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进而深入教研,找到多样化的活动策略,采取适合3~6岁幼儿的多种方法,提高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更多幼儿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在神奇的数学世界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技能,为幼儿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