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导尿管灌肠在双腔肠造口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

2023-11-23 08:40:18洪颜叶泉忠陆牡丹翁佳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造口导尿管气囊

洪颜 叶泉忠 陆牡丹 翁佳佳

据报道,我国每年新患结直肠癌人数超过55万人,占全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1]。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2]。对低位保肛、营养不良或术前行辅助化疗患者,临床上通常会行回肠双腔造口[3],即将近端和远端肠管分别开口至腹壁上形成两个造瘘口,便于大便和胃肠粘液等肠内容物排出,通常术后3~6个月择期行造口还纳术。造口还纳术前或钡剂灌肠造影、结肠纤维内镜检查前,需要对远端肠造口进行清洁灌肠。传统的方法是从患者肛门插入肛管逆行灌肠,但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会出现边灌边溢的现象,污染床单和衣物,且清洁效果不佳,需要反复灌肠,增加了肠黏膜损伤的风险和患者的身心不适感[4],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较大困扰。叶丹媚[5]和黄彬彬等[6]自制奶嘴式灌肠器顺行灌肠,减少了对肛门的刺激和灌肠液外漏的风险,但奶嘴质地软、外形粗短,固定时较易滑脱,且奶嘴不属于医用耗材,取材上不方便。黄金等[7]采用一次性鼻腔洗球器灌肠,患者可自主控制压力,但挤压球囊时若力度不当会将排泄物反吸入球内,造成球囊堵塞,增加了灌肠时间。本研究尝试采用16Fr双腔气囊导尿管为双腔肠造口患者远端肠道清洁灌肠,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胃肠病中心住院、双肠腔造口且需要清洁灌肠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者;(2)双腔肠造口患者;(3)回纳术前或纤维结肠镜或钡剂X线检查前等需要肠道准备的患者。排除标准:(1)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灌肠禁忌证者[8];(2)肠道合并炎症水肿或粘连梗阻,或吻合口瘘者;(3)造口旁疝者;(4)凝血功能异常者;(5)认知、沟通障碍或中途退出者。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0067),知情同意书均已签署。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9],具体步骤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排泄章节里面的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和标准。观察组采用气囊导尿管灌肠法,具体步骤如下:灌肠液准备同对照组。协助患者取低半侧卧位,使造口所在侧处于高位。排放和清洁造口袋,造口袋贴在造口周围,用剪刀剪一个直径约0.5 cm的小孔,操作者戴上一次性橡胶手套,用食指蘸取石蜡油后从小孔进入造口远端开口的位置探查,明确肠造口走向,然后将16Fr双腔气囊导尿管(直径6.3 mm,乳胶材质)自小孔插入至造口内,缓慢顺行插入10~15 cm,气囊内注入10~15 mL 0.9%氯化钠溶液,如此导尿管前端会形成一个圆形球囊,左手捏紧固定导尿管和造口连接的部位,灌肠袋排气后连接导尿管,打开调节器,速度控制在100 mL/min左右,直至滴注结束。灌肠途中观察要点和应急处理同对照组。灌毕,嘱患者尽量保留3~5 min再排便。第一次灌肠结束后无需拔除导尿管,第二次灌肠直接将准备好的灌肠液加入原灌肠袋内重复灌肠,直至排出清水或无渣粪水,末次改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将肠腔内的肥皂泡冲洗干净。操作结束后用注射器将球囊里的水抽出,拔除导尿管。揭开造口袋,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后更换干净造口袋。

1.3 评价指标及判断方法 (1)肠道清洁合格率:采用盲法评估,即由消化内镜中心的医生在检查过程中通过镜下观察来判断肠道的清洁度。评定标准[10]:Ⅰ级:全结肠清洁,视野清晰,解剖结构清楚,仅有少量清水;Ⅱ级:全结肠较清洁,肠内见间断的少量或中等量粪水,经负压吸引或体位变换后仍可顺利观察结肠各段,不影响结果;Ⅲ级:肠道不清洁,有大量较污浊粪水或稀便,不能顺利进镜观察。Ⅰ级和Ⅱ级判为合格。(2)操作时间和灌肠次数:操作时间从导管第一次插入肛门或造口开始计时,到最后一袋灌肠液灌注完毕;灌肠次数指灌洗至无渣粪水状态的累计灌肠次数。(3)灌肠舒适度:采用自制的舒适评价量表,对灌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腹胀、疼痛、肛门不适、头晕、恶心、乏力等自觉症状进行总体舒适度评分[11]。将不适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不适,10表示极度不适。按照不适对应的数字,将不适程度分为:轻度不适(1~3),中度不适(4~6),重度不适(7~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2.2 两组肠道清洁合格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总操作时间和灌肠次数比较 观察组灌肠平均总操作时间(34.74±3.58)min,对照组灌肠平均总操作时间(44.79±5.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001)。观察组灌肠次数[3(3,3)]和对照组灌肠次数[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2.4 两组灌肠舒适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灌肠舒适度比较[n(%)]

3 讨论

3.1 气囊导尿管顺行灌肠效果好,肠道清洁合格率较高 直肠癌术后患者常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灌肠时易出现边灌边溢的现象,导致最终进入肠道内的灌肠液量不足及保留时间短,而影响灌肠效果[6]。观察组采用气囊导尿管经造口灌肠,导尿管前端的气囊注水膨胀后,可以封堵造口近端肠道,灌肠时捏紧导尿管和造口连接处,有效减少了肠液反流。同时,沿造口顺行灌肠是顺着肠蠕动的方向灌入肠液,符合肠道解剖特点,可刺激肠蠕动,促使粪便排出,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从而提高灌肠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合格率89.74%,高于对照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气囊导尿管顺行灌肠可缩短清洁灌肠操作时间,减少灌肠次数 本资料中观察组灌肠总操作时间、灌肠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使用气囊导尿管沿造口顺行灌肠,可以有效缩短清洁灌肠的总操作时间,减少总灌肠次数。这与陈玲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的经肛门灌肠,从生理解剖上来看,是逆行灌肠,插入深度较浅仅7~10 cm,灌肠液难以到达远端结肠位置,需要反复多次灌肠,才能达到清洁效果。气囊导尿管灌肠是沿着造口顺行而下,深度10~15 cm,灌肠液到达肠道的位置相对更深一些,而且前端气囊注水膨胀后,可以在肠道内起到封堵作用,操作时灌肠液不易反流,反而随着肠蠕动的节律,不断下行,延长了灌肠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充分软化和水化大便,利于粪便的排出,从而减少了总的灌肠次数,缩短了整个操作时间,提高了灌肠效率。再者,经造口顺行灌肠,仅需插一次导尿管即可,因导尿管气囊有固定作用,中途重复灌肠时只需在灌肠袋中添加灌肠液即可,也节约了护士的操作时间[6]。

3.3 气囊导尿管顺行灌肠整体舒适度较高 传统灌肠使用的是一次性透明软塑料肛管,材质较硬(尤其是冬天),管径粗短,且传统清洁灌肠需反复多次进出肛门,增加了对肛门和肠道黏膜的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增加了患者不适感。而气囊导尿管为乳胶所制,材质柔软,管径细小,石蜡油润滑后前端软滑,触感好,插管或拔管时对肠道黏膜剌激性小,且是沿着造口顺行而下,易于改变走向,患者异物感和不适感相对少。为进一步减少插管过程中遇到阻力而反复进退调整位置的情况,本研究操作者在插管前会先进行造口指诊,即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食指蘸取石蜡油后从造口入口的位置伸进去两个指节左右的深度进行探查,触及类似肠壁肌筋膜的位置即为狭窄部位。造口指诊让操作者明确了肠道内部直径、狭窄部位和肠道走向,提高了插管顺利度,减少了对肠腔黏膜的物理刺激和不适感,尤其对造口较小或造口狭窄的患者来说,此方法较为推荐。再者,为减少导尿管气囊长时间充盈停留在肠道内而增加患者不适的可能,操作者插管前会根据造口指诊的肠径大小判断,对导尿管气囊进行预充体积比较,插管到位后边打气囊边询问患者主观感受,以综合判断最终注入气囊的量。本资料结果表明,观察组灌肠舒适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采用气囊导尿管经造口顺行灌肠,操作简易,材料可及,能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合格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操作次数,降低肠黏膜刺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偏倚。后期可扩大样本量,开展多地区或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改进双腔肠造口患者的灌肠方法,尽可能地提高肠道清洁合格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造口导尿管气囊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高田气囊案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3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肉鸡气囊炎的治疗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