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3-11-23 08:40:16徐晓勋徐玲燕李倩张喜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营养物质营养护士

徐晓勋 徐玲燕 李倩 张喜娟

老年痴呆属于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生老年痴呆,患者将表现出明显的记忆障碍、认知功能明显受损、行动变缓减少以及进食困难等[1]。上述情况的存在,将造成患者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造成特异性营养素缺乏或失衡,或由于疾病、创伤、感染等应激反应,导致营养物质消耗增加,从而产生营养素缺乏[2]。分析研判老年痴呆患者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举措,有效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对于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痴呆营养指南》,对患者实施人工营养决策时,要考虑其个人状态、预后情况以及喜好。针对轻中度痴呆患者,建议管饲喂养。如不能耐受或不能达到目标量,则建议肠外营养。为了给老年痴呆患者提供相对充足的营养,临床操作中普遍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但肠内营养支持需要紧密配合护理干预,否则可能造成相关不良反应,影响预后[3]。本院探索分析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纳入对象均为本院2022年1~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具有老年痴呆相关临床症状并经检查确诊,实施管饲喂养均不能耐受或无法达到目标量。排除合并急性感染、严重外伤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患者,同时有效排除不具备自知能力患者、急性感染患者。经征得监护人同意及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70~85岁,平均(74.4±2.6)岁;在合并具体疾病类型方面,糖尿病患者12例、冠心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71~84岁,平均(74.5±2.8)岁;在合并具体疾病类型方面,糖尿病患者15例、冠心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均按照常规方式实施护理,开展健康宣教,询问家属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针对实际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纠正其偏食喜好。指导开展饮食干预,并紧密结合相关治疗。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准确予以答复和辅助。观察组均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操作方法:(1)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确保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与有效。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之前,护士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肠功能状态以及营养需求,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2)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肠内营养支持操作。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保持操作区域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3)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需求。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和情绪不稳定,护士应给予温暖的关怀和支持,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4]。(4)按照规范化操作要求置入胃肠管,注意管下端要位于空肠上段20 cm位置处。采取专用输液器以及营养泵方式进行,防止发生逆流。早期营养乳剂以30~50 mL/h的速率进行输注。在输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浓度低、速度慢,剂量少”的基本原则。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 ℃~38 ℃范围,输注速度缓慢增加,达到80 mL/h为最高限度。

1.3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重点观察是否发生腹泻、腹胀、呕吐恶心等。(2)营养状态。重点观察干预前后的总蛋白、前清蛋白、白蛋白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情况比较(±s)

组别n总蛋白(g/L)前清蛋白(mg/L)白蛋白(g/L)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4063.34±5.3569.56±7.72246.48±2.53260.56±4.343.85±4.4417.04±6.42对照组4063.42±5.3464.45±6.35246.74±2.65254.48±3.423.77±4.6528.73±3.96 t值0.77325.27420.73266.27730.263212.273 P值>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5]。通过提供特殊的营养配方,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减轻吞咽困难,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6]。而且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其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因营养不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7-8]。同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9]。营养干预的首要目标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10]。目前条件下,针对营养不良实施治疗,推荐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本资料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总蛋白、前清蛋白、白蛋白指标水平均较差且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总蛋白、前清蛋白、白蛋白指标水平均得以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了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干预护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究其原因,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是一种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护理措施,但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进而影响整体的护理效果,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主要归功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老年痴呆患者的身体需要,从而减少因营养不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营养充足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压疮和肠道问题的发生。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采用的是肠道给药途径,相比于静脉输液,更接近自然的饮食方式,因此更容易被老年痴呆患者接受。相比于其他给药途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而在患者营养指标的恢复过程中,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是显著的。老年痴呆患者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营养配方,可以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还可以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的吞咽困难。通过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至肠道,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绕过吞咽困难,确保患者获得所需的营养。此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还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可能受损,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通过直接输送营养物质至肠道,提供易于消化和吸收的营养,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使老年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明显好转,同时亦可在保证护理效果的前提下确保患者的安全,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猜你喜欢
营养物质营养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道(2022年3期)2022-04-27 00:15:46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4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6
生鲜乳中营养物质的调控技术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